荀彧都做好了曹操会沉默到最后的准备了,说不定对方都准备登基了,他还被蒙在鼓里当汉臣呢。
当然了,按照他的智商来说,这种事情肯定是瞒不住他的,但或许某人会保持沉默到最后呢。
他以为他们之间可以无话不谈,可惜对方不是这般想的。
荀彧拱手道:“司空。”
别管心里是怎么想的,荀彧面上没有展现出任何多余的情绪,就好似对于所有的一切他都可以如同以往面对杂事一般,轻描淡写的处明白。
曹操上前握住对方的手,一并止住了对方的行礼:“文若。”
他仔细看着对方,好似两人已经很久没有见过面了,可明明早上议事的时候他们刚见过。
曹操:“这些日子诸事繁琐,文若清减了。”
荀彧微微一笑,倒是没有挣开对方:“明公何尝不是。”
这看起来像是个心照不宣的笑容,但话题要是真的在这里打住了,那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两人在书房落座之后,沉默了好一段时间,好像都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
陆离与荀彧,甚至是个荀氏绝大多数人的不合拍,在聪明人眼中从来不是秘密。
但是此刻,曹操打破沉寂的话题却恰恰选择了陆离。
曹操:“荆州之后,伯安曾问我心意如何。”
荀彧没有对此发表什么看法,只是安静的提起水壶给两人各自倒了一杯水,曹操来的时候已经不早了,这个时候喝茶的话,上容易睡不好。
因为习惯熏香,荀彧哪怕动作没有任何出格的地方,但是总能带起些许香气。
相比之下,陆离在许多人看来,许是因为某块玉佩患了什么香味ptsd,反正除非必要,他对于熏香这种事情是拒绝三连的。
其实真的要说起来,陆离才是最醒目的那个汉臣,而荀彧,他去往洛阳是受到了来自何大将军的征辟,并且压根没有在洛阳待多久,就因为董卓的缘故离开了。
虽然在去洛阳之前还有地方为官的经历,地方官员也是汉臣,但有些事情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就好像绝大多数关于改弦更张的批判,对于生食汉禄、死为汉臣的期待,其实大多都是朝着陆离去的。
他是大众视角中的受益人,是最大的那个受益人,自然也是最所应当要承担这些的人。
但是很奇怪,曹操似乎所应当的认为陆离能够克服这个,反倒是现在对着荀彧在小心翼翼。
曹操说完陆离问过他的事情之后,沉默了一会儿才说出了自己当时的回答:“我当然并未给伯安一个确切的答复。”
说着,他看向荀彧:“文若以为如何?”
如何,陆离的问题如何,他的回答如何,你又是如何想的呢?
会问这种问题,放在他们之间,已经可以称得上是明示了。
荀彧看着曹操,好似是震惊之后的仔细打量,实际上也确实是,只是与曹操想的不一样,他不是震惊于曹操的变化,他震惊的反而是对方好似认为自己绝对不会选择他。
可明明他一开始选择的就是他啊,他才是那个最早做出选择的人,君择臣,臣亦择君,有人称赞他是王佐之才,眼前之人说他是吾之子房。
霍光并不拥有张良,拥有张良的人是刘邦。
他不解于对方的认知,又有些解对方的认知,若不是曾经有过那种经历,他或许真的会如同曹操所想那般呢。
说起来,那件对他影响重大的事情真是来源于陆离的父亲。
一个人能够疯狂到什么程度,陆乔便是荀彧心中的答案。
直到今日,他都想不明白,对方是怎么敢于在那种时候写那般大逆不道的书信送去荀氏的。
他难道便笃定了他们不会揭发他,会为他隐瞒吗?
如果他是怀着这种心思,那么最后的事实证明是他想对了。
不论对于陆乔如何的不满,不论当时有过怎样的争论,最后的结果是那番诛心之言不曾从荀氏流露出半分。
为什么要帮忙隐瞒呢?
无意间知晓这件事情的荀彧充满了不解,而荀氏对此有着无数的答案。
父亲的答案是私心与偏爱,一些长辈的答案是不愿意家族受到牵连的保守,还有一些长辈的答案是不会对此给出任何回复的讳莫如深……
当然了,还有视忠君爱国不弱于家族的,所以他们直接都不知道。
荀彧当年没有得到一个可以让自己信服的答案,但是此刻,他好像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荀彧:“君择臣,臣亦择君,彧当年观袁本初非为明主,至明公处今已十数载,未有悔意。”
曹操闻言不由沉默,良久之后,他叹道:“当年与文若言匡扶汉室,两心如一,如今却常恐愧对。”
如今走到这个地步,曹操的选择关乎的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甚至不是他一家的事情了,背后的人太多太多,许许多多的人命已经挂靠在他的选择上了。
曹操不会说自己的选择全都是为了别人的性命,他确实心有变化,而荀彧从来没有自作多情,他就是不同的那个,所以才会令人辗转反侧,张口难言。
如果此刻曹操便要迫不及待的做那种上进的事情,荀彧绝对不会赞同,因为在还有敌人的时候,就砍掉自己一直以来最有利的旗帜,是一件非常不明智的事情。
可如果只是通气的话,荀彧没有说出任何反对的话,反而像是拿了陆离的剧本一般,说了许久不可骄傲的事情。
荀彧半句话都没有说谎,君择臣,臣亦择君,当年袁本初势大,待他也礼遇有加,可荀彧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曹操。
如今,他一路陪着曹操走到现在,难道天子是比对方更好的选择吗?
无论是客观的强弱对比,还是不客观的情感相关,在荀彧这里曹操从来不是输家。
如果这是一场名为《主公养成计划》的游戏,荀彧都已经要通关了,实在想不到要让自己打出be线的原因。
真要说的话,明明是公达更该担忧吧。
毕竟当初洛阳生乱,荀彧当机立断的选择了离开,回到颍川之后立刻带着家族进行迁移,反倒是荀攸,他当年可是实实在在去刺杀过董卓的。
结果可倒好,他成为了曹操最为担心的那个。
话说明白了,之前可称郁结的存在几乎立刻就消散了。
要说心里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那绝对是假的,但大家都老大不小了,不说这么多年的交情,就说在政治场上混,难得糊涂还是会的。
曾经说要匡扶汉室的时候,他们是两心如一,如今似乎也是如此,可回忆着曾经的自己,荀彧将某些东西往心底深处藏了藏。
所以说,他真的不喜欢那位陆乔叔父啊。
第259章 不走捷径
之前在与刘备交战过程中,交州表现出来的倾向实在让人难以忽略。
现在刀光剑影的战场暂且停下,唇枪舌剑的战场却不需要歇息。
虽说交州没有在战场上参与太多,但是四舍五入一下,也算是曹操这边以一敌三,算上最开始的汉中与凉州,甚至可以说是以一敌五,并且最终取得了胜利。
不论这其中有多少得失利弊,假象算计,胜利的结果就是最好的实力证明。
一个人胜利一次,两次,三次,或许可以被称之为有能力、有运气,可如果一个人一直赢,那就是天命所归。
曹操这一路走来,虽然不能说所有战役全都是一战即胜,敌人全都触之则溃,但也基本就是一个曹想要,曹得到的顺风顺水。
至少目前为止,没有谁打破曹操不可战胜的神话。
正因如此,才会有许许多多的不战而胜,而这种不战而胜又侧面反衬了曹操的势如破竹,一切进入了一个对于曹操阵营而言堪称梦幻的美丽循环之中。
可偏偏交州成了不按常出牌的那个,就算因为战乱原因,不少人都跑过去了,但这依旧改变不了那里地广人稀的现状,早几年与未来一千多年,往南流放都是往交州那边去的。
以荆州与交州的相邻情况来说,这种交涉任务一般不会绕过陆离。
虽然益州与交州同样相邻,牵扯到刘备,似乎更适合进行交涉,但就是因为牵扯到刘备,那边去还需要绕一下,别直接被刘备给逮到。
可陆离这边就不一样了,一路直达多便利啊。
但这个任务最终被交到了程昱手中。
陆离倒不至于因为没活干而心中不满,他就是有点脱离中央的感觉,地方为官有地方为官的好处,但也有坏处啊。
距离会产生美不假,但距离本身也是一种相隔与遥远。
不说别的,消息接收都收不到一手的。
而且这种事情便是朋友之间也不好互相传递的,不说泄露出去怎么办,这种行为本身就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
事实上早在曹操的势力发展到一定地步之后,陆离的很多消息网都直接停了下来。
消息滞后一下没有关系,被误会心有他意就不好了。
哪一点更加重要,陆离心里还是很有数的。
程昱与交州的外交情况如何,暂且无法得知,但是曹昂与吕布的关系如何,却是明明白白展现在陆离眼前的。
这俩人短暂见面,远距离交流的时候,那还能够维持一个很好的翁婿关系。
但是近距离天天见了,陆离毫不怀疑,如果曹昂不是吕布的女婿,这个时候对方都要步上吕布那些义父们的后尘了。
曹昂跟吕韶可谓夫妻恩爱有加,吕布对于吕韶也是有父爱在的,但就算两者因为吕韶的原因有了一个爱屋及乌的情感基础在,依旧没有发展出什么高好感度来。
不仅没有让好感度拔高,还让本来算是在及格线内的好感度一直往下滑。
曹昂觉得这事不能全怪自己,你想想,那可是吕布,跟他处不好关系难道是什么很难解的事情吗,能够跟他处好关系才是值得惊讶的事情吧。
虽然他旁观并且旁观的很清楚陆离与吕布之间的友好相处,但如果看一看就能学会,学会了就能用对,这个世界上也不会有那么多郁郁不得志的人了。
当年先帝与陆离的相处难道有背着人吗,便是别人看不到,十常侍总不会也看不到吧,他们人多不说本身跟先帝相处的时间也多,也没见到能够取而代之啊。
同样的情况放在与吕布的相处中也是如此,陆离跟吕布是同辈人,又是举荐人、担保人,又是对方女儿的媒人,甚至是能够托付家眷与后事的存在,有些手段陆离用出来吕布自然是接受良好的。
可曹昂不一样,虽然他是曹操的儿子,但是在吕布看来也不过是小辈而已,娶了对方的女儿之后就更是定性了,一个小辈要是学着陆离的手段与他相处,吕布半点都不会买账的。
不能借鉴陆离的,而曹昂如今还没有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并且看样子在摸索出来之前,就已经要跟吕布一拍两散了。
之前不是没有听说过吕布的坏名声,但对方的强大也非常客观,再加上对方在面对自己的时候是一个对着自己人的状态,很多缺点自然就隐藏起来了。
现在天天跟对方相处,直面对方的性格多变、反复无常、用人唯亲、不辨忠奸、品德低下、好大喜功……
其实要说曹昂完全没有摸索出属于自己的道路,那是有点自谦过度了,但是他那种与人相处的方式,放在一般人,甚至一般偏上的人身上,放在顶级但讲道的人身上,都是可以的。
但是放在吕布这种极端难搞的人身上,就非常不够用了,不够用到都要让人忍不住怀疑自己到底有没有跟人相处的基本能力。
事实上这事也不能全怪曹昂,毕竟曹操有的时候都会被吕布搞得眼前一黑,只不过对方经历的多了,再加上没有出大乱子,最后能够跟对方“算了算了”。
但曹昂显然还没有到达他爹的那种境界,事实上陆离觉得对方可能走入了一个误区,比如说借鉴自己跟人相处的方式。
陆离很擅长与人相处不假,但他的这种相处是与同僚,与朋友,属于臣子方面的擅长交际,可曹昂给自己未来的定位难道是臣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