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高权重者的喜欢是易变的,如何维持住这份喜欢对陆离的日后至关重要。
要想知道如何维持喜欢,首先要弄明白对方喜欢自己什么。
根据陆离自己的观察结果来看,大体可以概括为三样:文采、有趣以及脸。
维持住能够让对方喜欢之处的同时,还需要做到让对方的喜欢不落地。
换句话说,对方喜欢你,你也必须有所回馈,实际回馈也好,情绪价值上的回馈也罢,你不能让对方唱独角戏,尤其是在对方是一位皇帝的情况下。
陆离自认为自己的进展还算不错,可不错的进展在一次休沐过后似乎发生了些许改变。
一位被陆离帮助过的宫人悄悄传信告诉他,张让在他休沐的时候对陛下说了些有关他的坏话。
“众女妒余之峨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陆离现在算是体会到屈原是怎样一位写实文人了。
不过人家的告状倒还真的不是完完全全的诬告,说的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实情,只不过在实情之外还掺杂了些许别的东西。
人家说皇甫嵩跟杨琦与陆离关系好,这是真的。
人家说皇甫嵩送了陆离兵书,杨琦与陆离通信,这也是真的。
他还说陆离跟这些人结交,对陛下心怀怨怼,这就是假的了。
压根不用跟这俩人结交,陆离就因为对方的胡乱作为存在过怨怼。
从今日刘宏一反常态的冷淡来看,很明显对方是将那份诬告听进去了。
可对方听进去了,却偏偏不开口问,这就导致陆离哪怕知道了也不能主动辩驳。
毕竟陛下还没说你就知道了,怎么着,你在陛下身边有人?
这往小里说,是在收买皇帝身边的人以获取消息。
往大里说,都能大到陆离心存他念、意图不轨上去。
不辩驳却也不代表要一直保持沉默,毕竟皇帝一反常态的冷淡了,你一点表示都没有,这不是察言观色技能没刷满,就是对皇帝不够在意。
陆离面上踌躇几瞬,找准机会上前:“陛下。”
似是被陆离眉眼间的不解取悦到了,刘宏的冷脸微微破冰:“陆卿何事?”
陆离拱手:“臣观陛下似有不乐,愿为陛下分忧。”
刘宏轻笑道:“陆卿这可就错了,朕方才不过是思及那一封《陈情表》,略有感叹而已。”
陆离低头似是羞惭:“臣之拙作,令陛下见笑了。”
刘宏并不认可他的自谦:“那怎么能是拙作呢,国仇家恨一朝尽报,写的多好啊。”
陆离心中暗道终于来了,尽管已经过了两年,但陆离自己写的东西还是记得的。
这句话前面,有关帮助他达成报仇的主语是皇甫嵩。
哪怕皇甫嵩的前面还有陛下,但人家要选择性解读,你能怎么办。
陆离只能称是:“全赖陛下慧眼识英才,方有皇甫将军神兵天降,扫尽仇寇。”
“神兵天降?”刘宏冷哼:“那时候的他倒也确实称得上。”
“可你说曾经数十万贼寇都能扫除干净的人,怎么后面十数万、几万都处不了了呢?”
刘宏看向陆离:“卿以为是昔日将军年老体衰,还是他妄图养寇自重!”
这听起来像个疑问句,但从刘宏的语气来看,对方显然已经得到答案了。
对陆离而言这看起来是个二选一的选择题,实则两种选择都是送命选项。
若是他顺着刘宏的话去贬低皇甫嵩,跟对方划清界限,不说这件事情传出去陆离的名声会变成什么样子,就说这样做的陆离在刘宏这里会留下一个怎样的印象。
你之前还说对方帮你报了国仇家恨,结果现在来这么一手,那你之前对我的感恩戴德是不是也是虚假的。
而如果他为皇甫嵩解释,恐怕会让刘宏对张让的话更加相信,你跟对方关系这么好,八成对将他革职的我心存怨怼。
陆离选择再造出一个选项来:“陛下以为高山与小石,哪个更容易征服呢?”
这算是一个进谏言的标准句式之一了,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在解答的过程中通过答案来说出自己想要告诉君主的道。
刘宏示意陆离继续。
陆离:“这个问题拿出去问,绝大多数人都要选择小石的,可臣却以为不然。”
“高山矗立、巍峨难攀,却终有翻过之日。小石虽小,可若置于鞋中,莫说是攀登,便是走路都寸步难行。”
陆离一礼:“陛下,如我朝水军威武,海船壮阔,扬帆可征服大海,但放入小溪流中却笨重难动,可是船有损否,可是军队不尽力?”
“百战百胜之名将自古难觅,如今我朝人才济济,有人善惶惶威压、众兵作战,有人几千随行、一骑当先,不过各有所长而已,绝非怀有异心之说。”
这番话倒也确实是有有据,但刘宏不曾被哄好:“这般说来,倒是朕不够知人善任了。”
“陛下何出此言。”陆离一脸义正言辞:“陛下富有四海,海内诸事无所不劳动于陛下,因此才需我等辅助在侧,中常侍以为然否?”
旁边突然被点名的十常侍之一郭胜个人都愣住了,以往都是他们背地里在皇帝面前给那些士人上眼药,这还是第一次见到当着皇帝的面,辩解着辩解着话锋一转直接就将锅甩过来要让他认罪的。
是的,陆离刚刚那话的意思分明就是这事不是陛下您不好,而是身边的人没有辅助到位。
现在身边的人里面,陆离是新来的,那应该为当初的事情背锅的人是谁呢?
你认罪了,那这事当时就是你的错。
你不认罪,那你是不是想说当初就是皇帝自己识人不明啊。
郭胜连忙跪下认罪:“是臣有罪,望陛下恕罪。”
面对郭胜的请罪,刘宏随口给了个惩罚就挥手示意对方退下了。
郭胜人都要不好了,虽然那惩罚不痛不痒,但他们什么时候因为这些事被惩罚过。
很可惜的是,比起郭胜,刘宏现在显然对陆离更感兴趣,又或者说,他对此刻锋芒毕露的陆离很感兴趣。
之前有关陆离的消息,除了美丽外还少不了血腥。
又是豪强、又是县令,还有淫祀。
对方虽然是个美人,但显然是个带刀美人。
可刘宏见到的陆离美人确实是美人,带刀却一点也没看出来,对方看起来就是一个温和有礼又带着点距离感的君子摸样。
刘宏没有从对方身上看出什么压抑着本性的趋势,感觉这幅平和样子不像是演出来的。
这都让他不由怀疑,那些传说中被陆离给杀了的人,不会是别人栽赃给他的吧。
但现在这么一看,确实是个带刀美人啊。
这锋芒毕露的模样,可比之前的温和有礼顺眼多了。
至于这是不是有些锋利了,刘宏是半点不害怕的,毕竟对方又不可能将刀对准自己。
陆离低头似乎羞涩:既然陛下你这样认为,那就当是吧。
第38章 宦官与外戚
陆离的反击以及陛下展露出来的态度,算是让他彻底站到十常侍的对立面上了,考虑到是他们先动手的,陆离认为这没有任何问题。
他可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有的是力气与手段。
但是对陆离这一出反应最大的不是十常侍,反而是士人与外戚。
之前因为陆离没有拜山头也没有展露立场,对方对待宦官不谄媚讨好也不横眉冷对,大家都搞不清楚对方到底是哪一边的。
当初对方的破格征辟虽以忠烈为由,但考虑到他们陛下的那个作风,其实有不少人怀疑陆离是走了什么门路。
哪怕后面对方展露出才华,也不曾改变这一猜测。
毕竟对方有才华归有才华,但对方的官位又不是因为才华拥有的,有才华可证明不了对方没走后门。
可别管曾经如何猜测,现在这事一出,对方这妥妥是自己人啊。
陆离看着手中来自大将军府上的宴会请柬,只觉得这挺东汉特色的——不是官宦就是外戚。
他就不明白了,自己来中央这是奔着做二选一选择题来的吗?
到底是谁教的你们这么划分阵营啊,不是他们就是你们?
陛下,你对此有什么头绪吗,你自己就没有一个单纯点的阵营吗?
什么,陛下跟宦官与外戚都是一个阵营的,那没事了。
陆离感觉槽点满满,但也没有准备拒绝,刚将宦官得罪完,再得罪一把外戚,陆离又不是什么铁头娃,没必要,真的没必要这样。
在别人不招惹自己的情况下,他可从来都是与人为善的。
——————————————————
大将军府。
请柬遣人送出去后,何进看向身边之人:“本初以为这陆伯安如何?”
袁绍知道对方这看似在问陆离的为人,实则是想要问陆离是否能够站在他们这边。
此刻何进虽是外戚,明面上跟宦官们却并非绝对的敌对关系。
相反,他的妹妹能够成为皇后,他本人能够进位大将军,都与宦官脱不了干系,那位宦官就是刚被陆离得罪了一把的郭胜。
但我后汉自有国情在此,宦官与外戚之间之所以朝朝相斗也是有决定性的利益在内的,便是他们如今明面上和睦也不妨碍暗中有争斗之心。
尤其是何皇后育有皇长子,何进如何会不想要拉拢天子近臣以图储君之位。
袁绍回道:“那陆伯安世出名门,以孝名闻传天下,恩人如皇甫将军,友人如杨公挺,皆为宦官所伤,其人又因此为宦官所诬,绍以为便不为友,亦非敌也。”
何进点头,也不知道是表示认可,还是表示自己听到了。
袁绍只觉得人生际遇当真难测,同样是世出名门,人家陆伯安比自己年少几岁却随侍陛下左右,自己空长几岁在这里给屠夫之后出谋划策。
只是以一族之命,换一人之幸,袁绍又不觉得难测了。
不过他对何进的看法始终不曾改变,这位大将军冲动少谋,若不是其妹为皇后且有皇长子傍身,哪里轮得到他忝居大将军之位。
且等着吧,从古至今,宦官外戚便是显赫一时,也终难长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