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离也是气急,这种说不过就开黄腔造谣算是个什么套路。哪怕再生气,也遮掩不住这种行为的没品。
而且瞧瞧对方这话说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对方是岳飞,自己是秦桧呢。
真晦气!
也不知道哪来的这个脸。
他也不忍着,豁然起身指着对方骂道:“司空倒是会胡搅蛮缠,你这般空口白牙,污蔑于我也就算了,竟还敢辱及先帝清白,你的眼中可还有君父在吗!”
同样都是骂人,一个脸红脖子粗,一个面色一冷让人感觉更好看了一些。
只从颜值比较的话,陆离绝对赢的毫无疑问。
但是陆侍中诶,对方手里可是有剑有兵的,你非要跟对方这么碰做什么。
大家为陆离的大胆叫好的同时也暗自摇头,可若是陆离沉默不语,恐怕就是另一回事了。
两个人一个拔剑而来看起来真的要杀人,一个不闪不避迎了上去,一副就算我赤手空拳也要跟你碰一碰的架势。
如果你们比颜值,大家是一点都不担心的,这陆侍中不赢都没有道。
但你们如果要比武力,陆侍中,真的不是大家以貌取人看不起你。
哪怕不加上武器,你们两个一个以文采政闻名,一个大大小小参与了不知道多少战争。
就算不看经验,只看你们一个长身玉立,一个膀大腰圆,这到底谁更能打还用问吗,那董卓一个人都快要抵得上两个陆离的分量了。
大家连忙上前拉架,董卓那边主要推对方的人去,陆离这边武力值相对较低的人先拉,武力值相对较高的在中间缓冲一下。
总之,不管是哪边的人,都不赞同让陆离就这样血溅当场的。
陆离虽然没打算为了刘宏或者大汉赴死,但是戏已经演到这个程度了,你要是被人一拉就拉住,那可就不对劲了。
事实上为了今天,他自己也是准备了保命手段的。
从石锤跟对方手下某些人的交好,到对某些人的收买,甚至是陆离真的起了冲突要往哪方走位……
可谁知他的准备压根全都没有用上,这群人就这么将他们两个给隔开了。
其实这也是陆离对自己认知不够清晰的锅,他总觉得自己的权力来自于刘宏,而刘宏一死一切不说全部结束,却也绝对消散大半。
固然存在政治遗产能够助力自己后面的计划,但也就是那样了。
但他忽视了自己拥有刘宏给予的权力之后做的那些事情,他忽视了在士人们最为憎恨宦官之时出现了一个能够在陛下这里压过宦官的存在代表的意义。
他忽略了在昏暗时投下来的一束光,代表着怎样的希望。
当初他的一些改革虽然浅尝辄止,却也做出了一副准备循序渐进的样子。
别人可不知道陆离清楚刘宏活不了多久了,多少人觉得这是改变的开始,却不想竟是结束。
刘宏死后留给他的政治遗产,显然不是简单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俸禄。
也正是因此,董卓会找他说废立之事,卢植被贬了他也还好好的,也在于此时,所有人都在拦着他们之间的这场冲突可能带来的流血结果。
眼看着那些人压根拦不住陆离,曹操也不当什么中间地带了,他上前几步走到陆离身边,找准时机制住了对方。
就曹操那个力气大的,陆离都怀疑对方是不是恨不得打断自己的腿,好让自己消停下来。
事实上他还真的没有猜错,曹操也是没想到陆离这个力气是真的不小啊,跟他那张脸一点都不搭。
可陆离本人不觉得自己的力气有什么问题,他之前可是当了十几年庄稼人的,谁家种地的能小了力气。
跟那些力大超人的武将或许没法比,但是也不至于是什么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
等到两人都被拉住,陆离知道自己该为这件事情做一个结尾了,为自己离开洛阳铺垫好道路。
他清楚大家会阻止董卓杀他,可也就只是如此。
两人此刻彻底撕破了脸,他阻止不了董卓什么。
再继续待下去,就是害人了。
他看着皇位之上坐着的人,眼底似乎尽是美梦破碎后,面对凄怆现实的悲凉。
那位置上坐着的人是刘协,可没有人觉得他在看刘协。
刘协张嘴想要说什么,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而他如今又能说什么呢。
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在看了自己良久之后,突然解下了腰间的印绶,这个举动已经足够明了了,任谁都不会不明白对方的意思。
陆离有很多话想说,但最后只是恭敬的朝着皇位所在的方向一礼拜下,然后将解下来的印绶双手放在地上。
他说:“臣愧对先帝之恩,今日竟然连累先帝清名,委实无颜再留。”
刘协不由道:“侍中要去哪里?”
陆离苦笑:“臣……草民何处不可去?”
对着刘协是苦笑,对着董卓就是冷笑了:“司空放心,在下便是远在江湖之中,也一定会好好看着你对弘农王是如何怜惜的,只盼司空莫要贵人事忙,将此事忘了才好。”
“也说不定离会投身行伍,以便来日与司空再论兵事!”
语罢,他向着刘协再次一拜,转身离去。
第56章 口说无凭
董卓是真真切切被陆离气到了,可既然当时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拦住没有在殿上杀人,后面再杀不仅不会威慑到谁,还平白多了一份鬼祟,且让自己的名声受到一定的损伤。
甚至可以说,陆离如果在这个时候突然遭遇点什么不好的事情,大家最先想到的凶手绝对会是董卓。
如今的董卓虽然搞了一把废立,却也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名声,可就算是这样,他也绝对不会为了名声去做某种派人保护陆离的事情。
他没有杀死他就已经付出很大的忍耐,用尽全部的智了,再想更多,要不我还是干脆自己去把他杀了吧,省的对方因为别人或者自己将自己搞出个什么好歹来,再将屎盆子扣到自己身上来。
董卓有很认真的在思考,但他思考的速度显然没有陆离离开洛阳的速度快。
既然决定了离开,陆离虽然不会搞的自己好像是落荒而逃,却也不准备磨磨唧唧的戳人眼。
用自己的性命去赌别人的智,这都不能说是傲慢,这妥妥就是愚蠢。
事实上与他一齐离开洛阳的还有荀彧,对方来到洛阳也有一段时间了,除去朝堂时的匆匆见面,这是他们私底下第一次见面,还是分别时的见面。
当初何进还在时,陆离正陷入立储圣旨的风波之中,荀攸可以用自己作为小辈不能不去拜访长辈为由,荀彧的话,就有些过度显眼了。
后来事情一件接着一件,他们两个的见面就这样一直推迟到了现在。
刘宏初见时便夸赞陆离是君子如玉,可要让陆离说的话,自己这位表弟其实更符合这个形容。
而且该说不愧是留下了“荀令留香”词汇的人物吗,真的挺香的。
两人互相见礼,荀彧正准备返回颍川,对着陆离邀请道:“家父对表兄甚是想念,此次兄长离开洛阳,不知可愿与彧同往颍川?”
荀彧的邀请是真心的,只是他们其实都很清楚,此刻陆离不会选择去颍川的。
事实上也确是如此:“劳烦伯父挂念,待到诸事皆毕,离自当登门。”
荀彧没有问陆离口中的“诸事”是什么事,陆离也没有多作解释。
目送荀彧一行人离开后,跟在陆离身边的石锤问道:“不知郎君接下来欲往何处?”
这实在是个好问题,他要去哪里呢?
回乐安郡吗?
又或者是回到那座山中,静待时机……
这是陆离心里想要选择的,却是深受皇恩的陆侍中不会选择的。
陆离将目光投向了东北方,投向了东北方的渤海郡,董卓为了拉拢安抚袁氏,任命袁绍为渤海太守。
袁绍自从收到陆离的信后,就无时无刻不在等待,如果可以,他真恨不得自己能长出一双翅膀飞到陆离面前去,而不是在这里等着。
万一陆离路上遇到点什么问题,万一对方改了主意。
袁绍很清楚,陆离的到来不仅代表着自己能够见到一位友人,还代表着一个巨大的机会,一个很可能改变很多东西的机会。
此时正在袁绍手下效力的逢纪、许攸等人听说此事,态度各有不同。
逢纪与袁绍态度一致,认为这是个天大的好机会,同时也不由对这位名闻天下的侍中颇为好奇。
与其相反,曾经与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预谋废汉灵帝,立合肥侯的许攸,对这位灵帝爱臣可不存在什么好感。
他寻到袁绍:“我听闻那陆伯安不过一以色事人之辈,府君若对其有什么期待,怕是要大失所望的。”
许攸道:“他若真有本事,何至于面对董卓仓皇逃离洛阳。”
这话一出,袁绍的心里可是不舒服极了。
毕竟真的说起来,当初自己又何尝不是仓皇逃离洛阳的,陆离还在朝上当众慷慨激昂了一番,甚至差点就跟对方动起手来了。
真要拿这个说事,还真的说不好谁更尴尬。
这许攸到底是单纯看陆伯安不顺眼,还是在这里指桑骂槐呢。
袁绍:他是在骂我吗?
袁绍:他是在骂我吧!
袁绍不确定,袁绍也没准备再看看,他选择不跟对方计较。
倒是许攸意识到自己这话可能有些“话里有话”了,特别解释了一番:“想灵帝在时,那陆伯安何等风光无限。”
“可一朝失去帝王庇佑,便立刻被打回原形,可见其本事了了,全凭先帝之爱而已。”
袁绍:解释的很好,下次别解释了。
这人生在世的,谁还没点依仗了,照你这么说,我要是没有袁氏出身……
现在手下一共就三瓜两枣的袁绍,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还是很在意自己班底的:“子远不知,我与陆伯安有所交情,对方绝非无才无德之人,待到见到,子远自然就知晓了。”
等到见到真人时,许攸看着那张脸,总觉得更加确定自己之前的想法了。
这一波虽然好像跟董卓气急造黄谣颇有异曲同工之感,可实际上陆离与其说是被以貌取人,不如说是被恨屋及乌。
事实上就刘宏在士人之间的名声,但凡对方不是皇帝,那真的是比董卓好不到哪里去。
你以为什么大家在对方儿子继位的情况下,还有志一同的将对方的谥号定为恶谥“灵”。
哪怕里面存在与新帝试探交锋的想法,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先帝“值得”。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你知道吧,能够给他在灵前面加上一个“孝”,那都是看在我大汉自有国情在此延续传统的份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