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_分节阅读_第100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965 KB   上传时间:2025-07-12 12:46:42

  荀小将军眨眨眼睛,看上去单纯又清澈,“先生?”

  韩胤躬身一礼,看上去很是难为情,“将军,胤有一请求不知当讲不当讲。”

  “先生说的哪里话?”荀晔连忙将人扶起来,“此番劳先生白跑一趟已是过意不去,袁府君处还要麻烦先生帮忙劝说,先生有话直说便是,何来当讲不当讲?”

  放心!当讲!绝对当讲!

  生意场上没有不能说的事情,只要能让他挣钱什么都当讲。

第72章 站着挣大钱

  *

  子曰:“不语怪、力、乱、神。”

  孔夫子不主动谈论怪异鬼神之类的事情, 这反应了他老人家务实的思想倾向,但是务实也得看情况,天下大乱的时候得懂得灵活变动才能活的更好。

  荀晔是个非常灵活的好小伙儿, 为了让颍川百姓过上好日子,忽悠起人毫不心虚。

  他的资料是阿飘爹们帮忙整理的,对外宣传神人入梦传授技艺完全没毛病。

  宣传的越玄乎定价越高, 反正世家大族买的起。

  少不更事的荀小将军慌慌忙忙将躬身行礼的韩胤扶起来, 怎么看怎么好忽悠。

  韩胤原想着以他的本事到颍川走一趟能解决他们家主公的当务之急, 没想到荀氏长辈一点面子都不给直接拒绝, 倒是颍川这位小将军有礼有节很好说话。

  世族豪门皆以经学传家, 大儒为人敬仰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愿意广收弟子讲学传道, 而不是藏着掖着只教导自家子侄。

  书简都是传家宝,拿宝马香车换书简的事情时有发生,若是孤本更是难得,有时万金都难求。

  不过士人只有活不下去的时候才会卖书, 就算典卖也不会说的那么明白,而是美名曰馈赠。

  读书人的事情, 怎么能和铜臭沾边?

  如今荀小将军赠书是为了赔礼, 谈及买卖实在有伤风化。可是精致的书本难得,错过这回可能以后就再见不着了,天下典籍何其多,他不信荀小将军得了仙人传授后只印这几本。

  别管到底是不是神人入梦仙人传授,就说工艺是不是真的吧?

  只要好东西能到手, 荀小将军说他自个儿是仙人下凡都没关系。

  他知道让小将军卖书有些冒昧, 也知道荀氏不缺这点儿卖书的钱, 但是只拿到一本比一本都拿不到还让他难受,就算知道失礼也只能失礼。

  君子不夺人所好, 为了求书他今天只能不当君子。

  韩胤老脸一红,对上不经世故的年轻小辈总有种欺负人的感觉,“将军,容在下失礼,不知将军可还有别的书籍?在下薄有家资,若将军肯忍痛割爱,在下愿重金相求。”

  荀晔眨眨眼睛,犹犹豫豫的回道,“这、典籍怎可贩卖?会不会不太好?”

  “并非贩卖并非贩卖。”韩胤听他这语气感觉有戏,连忙为他的冒昧找个不那么冒昧的理由,“是在下失礼提出请求,将军心善愿意割爱才准许在下以金易之,何来贩卖之说?”

  他们这是交换,只是以前都用的是香车宝马,他知道荀小将军不缺车架也不缺宝马,倒是养兵需要大量银钱,所以才直接用金银来换。

  哪里买了?哪里卖了?

  没有的事嘛。

  小将军先前赠他的那两本《礼经》他翻阅过了,两本一模一样完全看不出分别,他这几天只舍得翻一本,另一本则收藏起来当宝贝。

  这书本太过精美,他看之前都得沐浴焚香才感觉对得起那么精致的书。

  儒家三礼有《周礼》《礼经》《礼记》,《周礼》列为经而属于礼,《礼记》是对《礼经》的补充,士人习《礼》需三礼兼通。

  但是三部书加起来卷数颇多,不说三部书,就单说一部《礼记》。

  《礼记》字数将近十万,写在竹简上要用三千多片,一卷竹简二十到五十片竹简,《礼记》四十六篇全部抄录下来要用一百多卷竹简。

  一百多卷竹简,出门都得用车拉。

  那还只是三礼中的一部。

  他手上的《礼经》的字数只有《礼记》的一半,如果把《礼记》也印成书,拿到手上也只是两本《礼经》加起来的厚度而已。

  小将军这里的书本轻薄易于携带,不用的时候塞进书囊就能带走,别说只有一本书,就是三礼加起来也沉不哪儿去。

  神仙的好东西就是方便,他看了会心动,他们家主公亲自过来估计也会重金相求。

  没有读书人能扛得住这个诱惑,如若书肆贩卖的是这种书籍,不管定价多高他都会买。

  没钱的就继续用笨重的竹简,他有钱就要用更好的。

  荀晔当然知道纸质书在这连写字用纸都没能普及的年代有多抢手,不抢手他还怎么用纸质书来换军粮?

  就算现在已经能够小规模量产,对外也得宣称是纯手工纯精品。

  不对,这年头本来就没有机械化,他们就是纯手工。

  “先生的意思我都明白,只是这书制作起来极为繁琐,又是仙人传下来的技艺……”

  既然先生说了不是买卖,那他也不好把“价钱”之类的字眼儿挂在嘴上,这价位就得先生自己定了。

  这书只有他荀明光一处能制,普天之下找不到第二家,价格太低肯定不行,怎么着一本也得卖到百八十金。

  没有董卓在洛阳铸小钱瞎搞货币改革,民间险而又险的躲过了物价大崩盘。

  黄金一斤值钱万,也就是说官方挂牌一金是一万钱。

  在朝廷还没成摆设的时候,三公大将军这等高官月俸连钱带粮和其他杂七杂八的加起来是两金左右,每年还有二十金的年终奖。

  但是,这是汉朝,察举制选官的汉朝,没有哪个官员靠俸禄活着,所以他一本书要大几十金完全没问题。

  军中用马大概两万到十万钱一匹,盔甲七八千钱一副,武器几百钱到几万钱都有,不追求最好只追求够用的话,五万钱足够把一个士兵从头武装到脚。

  一个士兵一年的衣食消耗大概八千钱,战马一年的嚼用大概也是八千钱,就按照一万来算,七万钱足够养一人一马一年。

  这是战斗力最高的骑兵。

  步卒没有马,三万钱就能养一个装备在线的精甲步卒一年。

  如果一本书能卖一百金,抛开那一丢丢的成本,一本书就能养十四个骑兵或者三十三个步卒。

  目前颍川的主要战斗力是他和吕大将军带过来的四千并州兵,也就是说,他只需要卖出去三百本书,就能将这四千精锐骑兵的吃喝嚼用全部覆盖。

  血赚啊!

  所以韩先生要怎么报价?

  虽然话不能说太明白,但是他已经说了制作书本的法子是神仙给他的,工艺繁琐非常费事儿,价格太低神仙生气降下天罚可别怪他。

  “将军肯答应在下的无理请求已是万幸,在下自然不会让将军难办。”韩胤拱手又是一礼。

  世家大族珍藏的典籍万金难求,就是书肆中那些寻常的书简也常有一书十金百金之价。

  荀小将军得神人入梦才有此等便携精巧的书本,虽不是孤本但也极为难得,就按五百金一本怎么样?

  “五百金?”荀晔差点没绷住表情。

  资料刚到手的时候他也豪情万丈的想过不要脸的一本书卖五百金,后来匠人试验造纸屡战屡败,他甚至阴暗到想一本千金。

  但是那时候只是想想,等到书真的印了出来,再看看天下现状,还是非常现实的把价位调整到五十到一百金。

  前期研发其实没费多少事儿,就是他着急看到成果才显得那么难。

  工匠都是家里的工匠,投入几乎为零,成本几乎为零,不管是五十金一本还是一百金一本都是血赚。

  在这两万钱能买美婢壮奴的年景儿,百八十万钱可以换四五十个奴婢的身契,就算是世家大族也没那么厚的家底舍得拿千金买书。

  千金市骨那是意在招揽人才,千金买书能得到的就只有一本书。

  算了算了,百八十金得了,大不了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荀小将军以为他考虑的够周全了,但是现在却发现他还是小觑了世家大族的家底儿。

  荀晔没想到这位没多大名气的韩先生张口就能报五百金,韩胤却以为他报价报低了,看荀晔表情不太对连忙改口,“此书虽是上天所赠,但在下实在无甚家资,八百金、不、千金,千金一本,将军以为如何?”

  方才说五百金确实是他心存侥幸以为年轻人不通俗务可以糊弄一下,既然糊弄不了,那就只能拿出诚意重新报价。

  韩胤隐晦的表示在这种事情上讨价还价传出去不好听,两千金是他能承受的最高价位,再高就不行了。

  儒家典籍何其多,他想要的可不止一本两本。

  荀晔:……

  你们世家、这么有钱的吗?

  还好他没直接报价,要是上来就说五十金一本百金一本能直接把生意干废。

  五百金直接翻倍到千金,家里有矿啊这么豪横?

  荀小将军心情复杂,但是非但不能表现出来高兴,还得让韩胤觉得就算千金买一本书也值的不能再值。

  纸质书乃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儿,路过这个村儿就没这个店,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印书需要时间,先生将书目留下,印好的之后直接命人送去南阳。”双方达成一致,荀晔才又说道,“家中匠人识字有限,所有书籍都得府中长史亲自把关,不过先生放心,书印好后立刻就会送到先生手中,袁府君处还有劳先生多多美言。”

  韩胤满口应下,“将军乃人中龙凤,我家主公也并非无理取闹之人,即便不结亲也不耽误我家主公与将军交好。”

  经过一番交涉,双方都觉得自个儿赚大发了。

  荀晔客客气气将大客户送走,回过神来整个人都不知道该露出什么表情。

  太容易得到的都不会珍惜,书印好之后肯定不会立刻给韩胤送去,怎么着也得拖延到过年。

  不过前面那句“印书需要时间”不是假话,工匠刚掌握印书的技巧没几天,印书容易雕刻模板难。

  但是汉武帝时官学设《易》《书》《诗》《礼》《春秋》五经博士,后来博士逐渐增加,《易经》分四家,《书经》分三家,《诗经》分三家,《仪礼》分两家,《公羊春秋》分两家,统称为五经十四博士。

  虽然不知道韩胤要哪些书,但是市面上能见到的书无外乎以上几本。

  大儒注解属于私家书籍,大部分都只能传抄转阅不能售卖,不然可能会被其门人喷到身败名裂。

  阶层固化就是这样,知识只在上层流通,底下人想学习那是千难万难。

  印书的工匠识字不多,有些甚至一个字都不认识,让目不识丁的匠人来用活字印刷术实在是难为人,他们现在更适合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印的册数越多成本越低。

  不过雕版一次要刻一整页,现在走精品路线不能有错,错一点就得废掉重来,所以要多花点时间在雕刻模板上。

  等过些年能大批量印书培养读书人,到时候只要模板别错太多就都能用。

  这年头传抄出错的概率更高,模板出错只需要标出来即可,比传抄时错字漏字更容易发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2页  当前第10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0/2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明君养成计划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