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野性难驯,伤到他们不要紧,伤到天子事情就大发了。
小皇帝很生气,满朝文武分明都不在意他的死活,紧要关头凭什么拿他当借口求援?
他堂堂大汉天子都能挺身而出守京城,朝中官员和禁军将士就不能支楞起来把进犯京师的逆贼打跑吗?
可惜天子说话不管用,别说禁军不听他指挥,就算他能指挥得动,京中禁军对上于夫罗麾下那些匈奴骑兵也只有挨打的份儿。
前几年那些骁勇善战的禁军将士要么折在没都之中要么被带去地方成了地方诸侯的亲兵,尚书台的主政大臣很清楚如今京城禁军的实力,平时巡个街抓个贼还行,派他们上战场就是让他们送死。
大敌当前,长期以来“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只剩下后半句的朝会难得开的时间长了点儿,但是也没长太久。
派天使到颍川求援的计划得到全员支持,上午朝会定下应敌之策,下午天使便带着诏书到了颍川,要是颍川响应的及时,他们当晚就能带兵回到洛阳城。
面带焦急的天子使臣宣读完诏书便期待的看向曾经救天子于水火之中的少年将军,虽然有些不太好,但是他真心希望小将军能立刻带兵去打跑那些粗蛮无礼的匈奴兵。
听闻小将军练兵有方,连桀骜不驯的温侯吕布都心服口服。
匈奴凶悍又怎样?并州的匈奴大本营都老实的跟啥一样,区区匈奴于夫罗肯定不是小将军的对手。
荀晔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当着天使的面派人去京城让天子不要着急,他点好兵马就出发救驾,然后让人带远道而来的天使下去休息。
外人走了,接下来就是召集尚在城中的军师谋士聪明人过来开会。
说实话,他活了两辈子都没见过这么抽象的情况。
天使送来的不止朝廷的调遣诏书,还有天子的亲笔信。
诏书应该是尚书台所拟,求援也求的高高在上,不过想想尚书台中做主的是谁,把求援的诏书写成这样也能理解。
天子的亲笔信不像诏书那么正式,但是字里行间充满火气,仿佛打开信件的同时就飞出来只愤怒的小鸟叽叽喳喳。
看出来他们陛下很生气了。
不是气于夫罗胆大包天进犯京城,而是气朝臣没有血性京师禁军太菜连区区于夫罗都搞不定。
——大汉朝廷!要不要!这么!挫!
——这日子没法过了!
——爆哭.jpg
荀晔牙疼的收好信,也不知道小皇帝上辈子造了多大的孽,怎么这辈子这么多灾多难?
不多时,荀彧、戏志才、毛玠、刘晔等人齐聚议事厅。
郭嘉和钟繇不在颍川,东郡战事正酣,俩人一个指挥一个管后勤,为了方便行动已经在东武阳和曹操共享官署。
曹老板开不开心不知道,反正东郡的黑山贼被揍的很不开心。
连着将近一个月的战事,试图劫掠东郡的黑山贼败多胜少,仅有的几场胜利还是最开始时趁曹操不注意得来的。
曹太守和来自豫州的援兵英勇作战,上头的作为百姓都看在眼里,此番不光解除了东郡的危机,连带着吕布的名声都跟着好了不少。
东郡的战事还没结束京城又出了乱子,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概小皇帝上辈子真的炸了银河系吧。
荀小将军长叹一声,忧心忡忡的将诏书拿给在场几位看,“于夫罗和凉州乱军勾结在一起,盖老将军和皇甫老将军要守卫关中腾不出手解京城之难,我准备亲自率兵进京。”
荀彧颔首,而后将视线转向其他人,“兴风作浪必有目的,诸位觉得于夫罗此时发难意欲何为?”
戏焕皱眉,“并州的匈奴各部今冬并未作乱,于夫罗本人善战,然麾下仅有数千骑兵,莫说攻不入京城,就算能强占京师也守不住,没道理这时候作乱。”
镇守关中的京兆尹盖勋和左将军皇甫嵩都是凉州人,他们很清楚凉州兵在战场上的优势和短处,也不止一次镇压过凉州叛乱,马腾和韩遂能缠住他们几天甚至几个月,但是绝无冲破关中屏障的可能。
于夫罗刚从袁绍处叛走粮草无以为继,别说进攻京城,就是随便打个县城都未必守得住。
京城之危迫在眉睫,但只要紧闭城门不管不问,先撑不住的肯定是于夫罗。
但是于夫罗又不是傻子,不可能明知道前路不通还非要走。
京师朝堂更都是人精,如果紧闭城门就能解决问题他们也不会自曝颓势对外求援。
有猫腻,诏书绝对没把事情说清楚。
几位谋臣交换了眼神,都意识到京城之危可能是噱头,真正的危机还藏在暗处不曾显露。
荀晔听着听着也琢磨出了不对劲,“于夫罗离开袁绍之后没有安身之地,完全可以和之前一样和山贼联合积攒实力。并州的贼匪不敢露头,冀州忙于应对公孙瓒可没空清剿境内贼匪。”
袁绍眼光高,贼匪作乱在他眼里都是小打小闹,州牧的态度那么明显,上行下效地方官员也不会对贼患有多重视。
于夫罗在袁绍手底下干了那么长时间,应该很清楚冀州的情况,找个山头当安身之处对他来说不算难。
问题来了,京城到底有什么大坑在等他?
荀小将军看向他聪明绝顶的谋士叔,发出来自灵魂的问话,“这事儿当真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和袁术没有关系?”
之前说袁术和刘表在装模作样是玩笑话,但是现在,他真的怀疑于夫罗背后有袁术撑腰。
荀彧顿了一下,没有说话。
于夫罗作乱之前他们都不觉得袁术和刘表争地盘的同时还能分心干别的,然而如今局势乱成这样,真相到底是什么样还真不好说。
第88章 王司徒做局
*
几个聪明人聚在一起分析局势, 越分析越觉得于夫罗、或者说、指使于夫罗进犯京师之人真正目标不是京城而是颍川。
京师有难,周围有余力且能迅速进京支援的只有一个颍川。
袁术在和刘表干仗,袁绍在和公孙瓒争锋, 关东联盟时唯二心怀汉室铆足心思除董的曹操和孙坚都在东郡剿匪,再远的其他势力就算知道京城有难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再看看颍川,他们荀小将军也是除董的功臣, 和那些只想借“匡扶汉室”来壮大自身的相比完全称得上赤诚忠心。
连得了好东西之后的第一反应都是献给朝廷, 他不忠心谁忠心?
更有甚者, 现在已经不是想不想去的问题, 而是想要保住名声的话就不得不去。
抢美人歌伎是无足挂齿的小事, 旁人议论几句也就一笑而过。如今他的立场天下皆知, 若是明知朝廷有难而不去援助,天下人的唾沫都能把他淹死。
颍川招降贼匪抄家屯田进行的风风火火,但是现在吕布带领麾下精兵支援东郡,若荀晔这个太守再带走剩下的兵去支援京城, 只剩下那些郡兵县兵根本扛不住事儿。
抄家是得罪人的活儿,将世家大族的财产充公可以解一时之急, 也能杀鸡儆猴让幸存的世族不敢闹事, 但是世家大族也知道唇寒齿亡的道理,一旦颍川兵力空虚,有心之人稍加挑拨就能让他们临阵倒戈。
世族老老实实听安排的时候官署的确省心,可一旦他们齐心协力不服管教,东郡就是最好的例子。
曹操身为太守却调动不了郡县资源, 东郡十五个县城各自为政, 黑山贼打过来就是逐个击破, 整合不了兵力的话想自救都难。
“先不论袁术与刘表相争之事是真是假,如果将军带兵进京, 颍川能用的兵力就只有郡县卫兵。”戏焕神色微沉,“如果颍川也跟着生乱,即便将军或者温侯能立刻赶回来,只怕除了颍阴、阳翟、长社几县外其他都是紧闭城门。”
他们小将军没来颍川之前颍川的世家大族弃袁术而投袁绍,如今他们小将军的手段比袁术更让世家大族无法容忍,他们再重新支持袁术也不是不可能。
袁公路出身优渥很少受过挫折,以他的小心眼极有可能悄悄使坏。而看如今的局面,他袁公路派人撺掇袁绍身边的武将叛离也合情合理。
“但是不管怎么样,京城那里我们肯定不能不管。”荀晔听他们分析听的头大,索性简单粗暴的定下安排,“这样,我先带兵前去洛阳,然后只留一队亲兵,让其余士兵趁夜返回颍川。”
洛阳城还没有危险到随时可能城破的地步,京城派人到颍川求援,他们也能派人去并州求援。
颍川能上阵的精兵不多,并州身经百战的精锐随便挑一支都能灭掉于夫罗,反正南匈奴已经被收拾的差不多了,再灭个于夫罗正好让南匈奴各部首领在地底下团圆。
算计人者人恒算计之,没道理只能不敢见光的蟑螂算计他们不准他们算计回去。
“于夫罗屯兵在黄河北岸的河阳津,看上去声势浩大实际上却不一定敢渡河。”荀晔起身将屏风后面的舆图推出来,“从上党到河阳津,急行军不到两日便能抵达,就算于夫罗真的渡河攻打洛阳,并州的援军也来得及救援。”
他先大张旗鼓的带兵进京,颍川世族内乱也不会当天就搞事,肯定得试探两天然后再发难,完全足够士兵趁夜返回。
外界都以为颍川内部空虚无兵防守,什么魑魅魍魉都会冒出来到时候就该众位谋士叔大杀四方了。
抄一次不长记性就抄两次,抄两次不长记性就抄三次,看看是他们抄家抄的快还是世家大族发展的快。
当年董卓进京兵力不足玩过这一手,白天大张旗鼓的带兵进城,晚上让进城的兵悄悄出去,第二天再继续大张旗鼓的进城。
法子很容易拆穿,但是却真的吓住了当时六神无主的京中众臣。
他手底下有多少兵京城内外都心知肚明,不需要反复进城来糊弄人,只要让外界觉得颍川最能打的兵都跟着他到京城了就行,可操作性比董卓当年还强。
荀彧皱眉,“不妥,太危险,不能明知京城有诈还要过去。”
带兵前往好歹能有自保之力,让士兵趁夜返回颍川,一旦京城有变逃都逃不出来。
“可是现在没人比我更合适进京。”荀晔对他的武力值有自信,对他随机应变的能力也有自信,“叔父放心,就算京城有变也没人敢对天子下手,我奉诏进京救驾,进京后便留在宫中近身护卫天子。”
名义上是护卫天子,实际上是天子来保护他。
大不了他和小皇帝当连体婴,不信有人能拼着误杀天子的风险也要杀他。
虽然这么说有点不好,但是以他的武力值,他可以保证天子肯定死在他前面。
往好处想,他离开颍川可以把有坏心思的人引出来,那些人留在颍川也是隐患,越拖着将来后果越严重,不如将计就计再清理一波。
前几天贾诩还说颍川的公田不够用,这次再抄一波应该够他再安排个两三年。
等等,贾诩!
荀晔眼睛一亮,“叔父,我带贾校尉同行。”
天气还没暖和起来,还没到春耕的时候,最近的活儿都是在为春耕做准备,不需要贾校尉时刻盯着。
没有意外的话他们也不会在京城待太久,即便他们一时半会儿回不来,颍川有那么多官也不会耽误春耕。
以他的武力加上贾诩的脑子,别说是京城,就是龙潭虎穴他们也能闯。
荀彧眉头皱的更紧,“贾校尉?典农校尉贾文和?”
荀晔点头,“没错,是他。”
荀彧对贾诩不太了解,只在和亲朋好友聊天时听过几次这个名字,回到颍川后也鲜少和那位贾校尉打交道,并不知晓那人有何出彩之处。
公达好像说过当初诛杀董卓时明光便让他格外关注那位贾校尉,但是只让他关注却并未说明缘由,后来到并州又盯了一段时间,虽然隐隐察觉出不妥之处,可那人安安分分藏锋敛锐从不与人起冲突,之后便没再刻意关注。
他回到颍川后一直忙于官场中的交际往来,贾诩身为典农校尉鲜少回城,偶尔回城也是行色匆匆,不光和他没有交流,和官署中其他人也都没说过多少话。
整个颍川官署中和贾校尉打交道最多的除了明光就是主管户籍的毛玠,还是因为一个能给他劳力一个能给他无主良田。
为何让贾文和一同进京?
荀彧不明所以,倒是戏焕虽然也和贾诩接触不多但好歹共事了这么些日子,对贾校尉的阴损、咳咳、大智若愚心如明镜,“将计就计也未尝不可。”
他原本想着他们几个之中选出个较为清闲的一起进京,既然小将军主动提起贾文和,那他们就不争这个机会了。
洛阳禁军不只一支,天子近卫、宫门守卫以及京师禁卫分属不同的将领,宫门守卫和京师禁卫的立场暂时不明,但天子近卫绝对是忠于天子。
将计就计有些冒险,可对他们小将军而言,能揪出颍川内部的不安因素的话冒这个险就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