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_分节阅读_第178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965 KB   上传时间:2025-07-12 12:46:42

  先说好,他可没觊觎徐州。

  虽然徐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南国重镇,北门锁钥”,是有点野心的人看了都会心动的好地方,但是他荀明光是个知足的人,饭要一口一口的吃,着急只能把自己呛着。

  可现在徐州牧陶谦主动把饭喂到他嘴里他也不能拒绝,陶州牧一大把年纪了还那么努力,他三推四阻的多不礼貌。

  就算拿不下整个徐州,至少也得从陶谦身上撕下来一块肉让他知道惹错人的下场。

  曹老板的父亲曹老爹现在还在琅琊郡避难,为了防止将来可能会出现的灭门惨案,他们把琅琊郡抢到自个儿手上不过分吧?

  好的,不过分。

  “陶谦当年到徐州上任,打完治下的黄巾便命人屯兵琅琊防备青州贼寇,驻守琅琊的将领名叫臧霸,也是贼匪出身。”荀晔铺开舆图,在青州、兖州、徐州三州交界处画了个圈儿,“这儿是泰山,那臧霸便是泰山贼的首领。”

  这年头的贼匪多以地盘命名,泰山贼、白波贼、黑山贼,本质上和黄巾贼没什么区别。

  封建社会的行政区域的划分主要依据“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两种原则,前者按照山川走向或河流流域进行划分,既符合地理规律也便于朝廷管理。不过单纯按照山川形便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所以还得让各个行政区相互渗透避免一家独大的情况出现。

  比如泰山,整个山区正好在兖州、青州、徐州交界处,所以泰山贼名为泰山贼却不只是泰山郡的贼匪,连着青州、徐州都在他们的劫掠范围内。

  这点儿和白波贼、黑山贼也没什么区别,人家只是发源于泰山、白波谷、太行山,不意味着只在那块儿活动。

  泰山贼和其他贼匪不太一样,他们的立场相当混乱,不高兴了就劫掠百姓打劫官府,高兴了又帮着官府镇压别的贼众,但是他们又不像黑山贼那样直接逼着朝廷给他们官方身份,和陶谦一样是个让人摸不着头脑。

  当年陶谦被派到徐州镇压黄巾贼,上任后借助泰山贼的势力大破黄巾,泰山贼首臧霸和他手下的将领在镇压黄巾的战事中表现的相当优秀。

  陶谦升为徐州牧,臧霸等人被任命为骑都尉屯兵琅琊郡治开阳以免逃奔到徐州的黄巾贼卷土重来。

  琅琊郡北面是青州北海国西边是兖州泰山郡,进可攻退可守,的确是个屯兵的好地方。

  如果被攻的不是他们就更好了。

  荀晔在画着泰山符号的地方重重点了几下,“以黑山贼首张燕来推测泰山贼首臧霸,我不觉得一个能肆虐三州的山贼头子能被区区骑都尉打发掉。”

  就算不让他当太守,好歹给个杂号将军呢。

  贾诩挑了挑眉,“将军的意思是,离间计?”

  “知我者,贾校尉也。”荀晔笑道,“陶恭祖刚到徐州时的确政通人和物阜民丰,但如今的徐州早已不是传闻中那个大有作为的徐州,陶谦背弃道义肆意滥为,此时不离间更待何时?”

  招安有招安的技巧,他招安黄巾贼意在长远,几个贼头子也都希望能让麾下的男女老少恢复正常人的生活。泰山贼没有那么多老弱,八成以上的部众都是青壮年,陶谦用他们看中的就是他们的战斗力。

  用的时候是重用,用完之后却没有重赏,还让他们驻守防卫要地,未免太信得过贼头子的人品。

  曹昂重重点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泰山贼没有家眷需要顾忌,不喂饱他们还想让他们为己所用无异于痴人说梦。”

  荀晔搓搓下巴,扭头看向贾诩,“先生,张饶最近表现的怎么样?”

  贾诩听到“先生”这个称呼就难受,应激之下不慎又拽断了几根胡须。

  他的胡子和小将军八字不合,每次见到小将军都得牺牲几根。

  贾校尉在心里为他的胡子默哀,同时打起精神应付这位不知道哪儿来的信心一直觉得他能运筹帷幄的小主公,“张将军勤勉能干力争上游,不光以身作则还将麾下兵丁管理的井井有条,诩这几年见过的贼首不在少数,张将军是表现的最出色的那一个。”

  冬日天寒地冻能干的活儿不多,那家伙竟然还能挑出一队身强体壮的小伙子申请出去修城墙。

  确实是勤勉能干力争上游,可以酌情考虑减免劳改时间。

  荀晔点点头,“让张饶过来一趟,就说有将功折过的机会给他。”

  深入贼窝这种工作他是干不来了,今时不同往日,如今也不需要他亲自去干这种活儿。

  专业有对口,术业有专攻,现成的贼头子不用白不用。

第140章 骂骂咧咧牛

  *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是人都想当好运的渔翁。

  没有当渔翁的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当渔翁。

  荀晔没当过贼, 但是他经常和贼匪出身的将领老农打交道,很清楚要让他们听话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不管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臧霸能为陶谦所用都不合理。

  就算臧霸和陶谦一样是个谜一样的男人, 他身边那么多人总不能全都这么莫名其妙。

  别管效果怎么样, 先用离间计试试, 离间不了再硬碰硬。

  没办法, 他就是这么热爱和平。

  努力修城墙的张大帅猛不丁被委以重任, 激动的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真的让我去?回来之后可以不用修城墙了吗?”

  苍天不负有心人,他就知道努力干活会有好报。

  能安稳耕种对他们这些一无所有的前黄巾贼众而言是梦里才有的好日子,收成要全部上交怎么了?他们小主公管吃管住还管他们养老,以前当自由民的时候有这待遇吗?

  主公说了, 人要为过去犯的错负责,就算他们是走投无路被逼无奈也一样, 不能因为自家走投无路就把无辜的别人也逼上绝路。

  收成全部上交只是暂时, 只要表现的好,三五年之后他们就能摆脱黄巾余孽的帽子恢复正常百姓的身份。

  当俘虏待遇都这么好,回头以正常百姓的身份生活得有多快活?

  张大帅没过过正经的好日子,过几年恢复自由身后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他连想都不敢想。

  畅享未来就给老弱妇孺,他这种正当壮年的家庭顶梁柱得再努力努力拼个好前程。

  当兵是把脑袋勒在裤腰带上讨生活,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死在战场上, 但是只要闯出头, 等着他们的就是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哪个男人不心动?

  以前是没有机会走正道, 现在有机会当正经的兵必须得积极。之前成天头疼粮草不够吃的日子他都不想说,反正再怎么也不会比当贼的时候更差劲。

  所以主公,他终于能有正当身份了吗?

  荀晔走过去画大饼,“只要这次任务完成的好,升官不成问题。”

  朝廷招降贼匪时不会吝啬官职,青州黄巾大大小小十几号贼头子都被封为骑都尉,张饶这个在招安中立下功劳的贼首更是被封为平虏将军。

  杂号将军也是将军,手底下没兵的将军也是将军,不管怎么说他都是朝廷亲封的将军,出门可以被尊称为张平虏的正儿八经的将军,比隔壁被任命为骑都尉的泰山贼贼头子强多了。

  张将军拍着胸脯保证道,“主公放心,末将此去定让那臧霸和陶谦反目成仇。”

  他要当上战场的将军,不想当修城墙的将军,为了他和弟兄们的前程,只能让那臧霸反一反了。

  本来就该反。

  他们贼头子得有贼头子的样子,就算自己不在乎名利也得在乎底下弟兄的利益,连老大都只被任命为骑都尉让底下的弟兄怎么办?全都继续当大头兵?

  啧,老大当成这样也是没谁了。

  不像他,他不光给自己谋到了光明的好前程,还带领所有认识的黄巾部众都谋到了好前程,天底下绝对找不到第二个像他这么厉害的老大。

  主公真是慧眼识英才,让他去离间臧霸再合适不过,他都不用怎么费口舌,直接到臧霸面前把投奔主公和投奔陶谦的待遇放到一起列出来就行。

  人比人气死人,能当上贼头子的心眼都没针尖大,不信有人受得了这个刺激。

  不过臧霸连陶谦给他的待遇都受得了具体什么情况也不好说,能谈就谈不能谈就动手,反正他们家主公在北海国有足够的兵力不怕硬碰硬。

  主公稍等,属下去去就回。

  荀晔:……

  荀主公安排好离间计的实施人员,继续商量如何在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前提下夺取琅琊郡。

  不打仗就算了,打都打了必须让陶谦知道疼。

  所以贾毒士,他们都认识好几年了不要遮遮掩掩,不要留情开始喷洒毒汁吧。

  贾诩:……

  他可以出谋划策,也可以为小主公排忧解难,但是小主公能不能告诉他当初在京城到底为什么会盯上他?

  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答,他后半辈子都过不安稳。

  ……

  京城,皇宫。

  陶谦派兵攻打兖州不成又攻打青州的消息传到朝堂,满朝文武脸上的表情如出一辙:陶恭祖疯了吧?

  小皇帝睁大眼睛,“徐州牧派兵攻打青州?这么不将朝廷放在眼里的吗?”

  以前好歹还知道假惺惺的伪装,现在可好,连装都不装了。

  这让他这个天子很没面子耶。

  杨太傅的脸色也非常不好,“徐州贼匪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陶恭祖不说讨贼反而和贼匪共同起兵攻打兖州,兵败之后才击杀贼首,到底是贼人想当天子还是他陶谦想造反?”

  “都差不多,这不重要。”小皇帝摇头晃脑的把重点拉回来,“太傅,那家伙打兖州不成竟然转去打青州,要知道青州可是荀小将军的地盘,陶谦是得了失心疯吗?”

  他知道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陶谦这个徐州牧治理内政还行,到任后并没打过像样的仗,就连刚到徐州时平定黄巾贼也是借泰山贼的兵力才完成。

  徐州没多少像样的兵,他们家小将军甚至不需要动手,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就能让贼匪出身的兵临阵倒戈,这和主动把地盘送给他们家小将军有什么区别?

  见过大方的没见过这么大方的,陶恭祖简直比兖州那些集体推荐曹孟德当兖州牧的太守国相还要慷慨。

  “还有那个孔文举,太傅,该不会是孔文举嫉恨小将军成为青州牧所以故意撺掇陶恭祖攻打青州吧?”小皇帝眯了眯眼睛,人不在青州心已经飞了过去,“孔文举弃官之前是北海国相,徐州琅琊郡北边就是青州北海国,他熟悉北海国的一切,正好可以指点陶恭祖攻打北海,万一成功那他就能以胜者的姿态重回青州,就算失败也是陶谦失败和他没关系。”

  嘶,越想越觉得又可能。

  文化人就是心黑,还好他们家小将军能一力降十会,玩心眼子有什么用?一拳头砸下去就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杨太傅揉揉抽痛的额角,虽然很不愿意在背后说人坏话,但是话已经说到这儿也实在忍不住开口,“孔文举文学邈俗,然而庶务和学问不一样,他还是安心做学问比较好。”

  青州黄巾作乱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只是这两年越发严重。

  贼众太多导致民生凋敝,民生凋敝百姓吃不上饭为了活命不得不加入黄巾贼,而越来越多的黄巾贼劫掠州郡使得民生更加凋敝,如此恶性循环情况只能越来越坏。

  孔文举于文学之道的确出众,可是实在没什么任人之能,人家选用贤才都是看理政的本领,他可好,选人和写文章一样偏好华丽,没点儿个性再有本事他也看不上。

  还是那句话,庶务和学问完全不一样,有个性还有学问的绝大部分都和不善理政,或者说,于庶务一窍不通。

  好奇取异对一国国相来说不是什么好事,他能主动弃官也是好事,不然等荀家小子上任他也得卸任,到时候再走就不那么体面了。

  还有就是,孔文举自持孔子之后谁都不放在眼里,觉得天下世家哪家都不如他孔氏底蕴深厚,荀氏这种异军突起的世家大族在他眼里更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

  小皇帝小小的翻了个白眼,“自个儿没多大本事还敢看不上我们小将军,朕还是天子呢朕骄傲了吗?”

  身为一个爱憎分明的好儿郎,小皇帝看知恩不图报的孔融也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

  大家都是活生生的人,没道理只能孔融看别人不顺眼不能别人看他不顺眼。

  看之前北海国被黄巾贼围困却没有一个主动去帮忙的就知道那家伙人缘不咋样,以前还能说是耿直傲气不为强权折腰,经过荀小将军带兵解围却被诋毁之事后只能说是恶有恶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2页  当前第17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8/2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明君养成计划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