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_分节阅读_第36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965 KB   上传时间:2025-07-12 12:46:42

  荀晔以为他们家叔祖说的三五天是夸张,司空和司隶校尉同时离京肯定不是说几句话那么简单,万万没想到第二天朝廷的诏书就发了下来。

  司空荀爽为并州牧,司隶校尉荀攸为五原郡太守。

  他荀明光倒是没被封为哪个太守,但是他和吕布张辽高顺在一块儿组了个大汉扬威F4天团,四个人和麾下的兵全都被以“并州羌胡肆虐贻害无穷”为由打发去偏远并州守边。

  吕布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兴奋的直拍大腿。

  王允老儿这次怎么那么贴心,他纠结了好多天都没能想到怎么合理让明光跟他走,老东西倒是大方,直接把荀氏在京的三个人打包送给他了。

  妙啊!

  吕大将军激动的满厅打转,口中还念念有词,“吾半生飘零,幸遇司空……”

  荀晔:???

  住嘴!!你住嘴!!!

第30章 初代人贩子

  *

  经常看电视的人都知道, 在三国高危职业排行榜上,刘备的上司、东吴的都督和吕布的爹常年高居榜首。

  荀晔听到“飘零”俩字儿下意识打了个激灵,二话不说赶紧拿起桌上的梨子堵住吕布的嘴打断读条。

  不敢飘零, 可不敢飘零,他们前途无量大有可为,谁飘零他吕奉先都不能飘零, 更不能在他们家叔祖面前飘零!

  他的叔叔数量已经足够多, 不需要再添个叔。

  如果吕奉先要长他一辈, 张文远肯定不会干看着。连张文远都要以叔父自居, 高伏义肯定也会暗戳戳涨辈分, 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不可以!绝对不可以!

  吕布不知道这小子为什么这么大反应, 一边啃梨一边说道,“从今天开始我们都是州牧大人麾下将领,还不准我高兴高兴?”

  他本来想的是先把这臭小子拿下然后再去找小皇帝要诏书回并州,到时候荀司空那里有这小子去说, 只要司空大人点头,他们立刻就能拖家带口的离开京城。

  城外要带的“行李”有点多, 拖的时间越长越容易被发现, 到时候想带走就没那么容易了。

  计划制定的很完美,就是一直没想出来怎么让明光主动开口和他们走。

  他想不出来好主意也就罢了,张文远和高伏义也都是木头脑袋,一个靠得住的都没有。

  好在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不, 他们没想好到底怎么办朝廷先替他们想好了。

  原本只是想着带明光一起走, 现在不光有脑袋瓜很好用的明光还有更聪明的长辈。

  以司空大人为新任并州牧, 他做梦都不敢梦的这么一步到位。

  还有同去并州的司隶校尉荀攸,虽然没接触过, 但是能当上司隶校尉肯定有他的能耐,去五原当太守那是五原百姓的福分。

  感谢朝廷,感谢小皇帝,感谢王允老儿,虽然不知道他们到底怎么想的,但是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场面不多见,好不容易赶上一回必须得珍惜。

  想他吕奉先因为骁勇善战才被提拔,进京近一年愣是一次像样儿的仗都没打过,也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儿。

  反正他觉得他没错。

  荀司空能把动手杀董卓那么关键的任务交给他说明是个慧眼识珠的大好人,在京城都能那么看重他,回到并州肯定不会压着他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干。

  这不比董卓更像义父?

  吕大将军扔掉梨核擦擦手,凑到新上司的亲侄孙跟前问道,“州牧大人要去并州上任,身边可有儿女陪伴?”

  荀晔满眼警惕,“你想干什么?”

  叔父们和姑姑都在冀州,之后要不要搬家得看他们能不能在并州稳定下来,现在问就是没有儿女只有侄孙。

  怎么?他和攸哥两个还不够承欢膝下?

  不行,不许,不可以。

  吕布想着事到如今再拜个义父合情合理,他被不靠谱的上司吓怕了不想把手里的兵力全部交出去,也不想让新上司对他不放心,结为义父子是他能想到的最合适的处理办法。

  州牧大人是他的义父,兵力在他手上也就等于在州牧大人手上,没毛病。

  他肯定不像董卓那个狼心狗肺的东西一样玩反杀,一家人就是一家人,相互扶持才是真正的一家人,反目成仇那叫畜生。

  荀晔捂住心口,事到如今,也别怪他不讲江湖道义。

  吕布克父的触发机制不好说,为了保证叔祖在并州能安安稳稳的当州牧只能兵行险招。

  只要他先开口和吕奉先结拜,吕奉先就不能再提认义父的事儿。

  黄天在上,从今天起他们就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走走走结拜去,和他结拜之后大家也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吕布:???

  感觉哪儿不对,又好像没有什么地方不对。

  荀晔熟练的指挥将军府的仆从,一边安排他们准备结拜需要用的东西一边回头说道,“没毛病,绝对没毛病,兄长难道不愿与小弟结拜?”

  吕布愣了一下,“倒也不是。”

  和这小子结拜跟认义父区别不大,总归都能和荀氏扯上关系,问题是他们俩这年龄是不是不太合适?

  他拜州牧大人为义父,这小子要喊他一声叔,他们俩结拜的话这不就差辈儿了吗?

  荀晔推着他往院子里走,“辈分不重要,你就说结拜之后是不是一家人吧。”

  吕布:……

  其实还挺重要的。

  高顺张辽安排完军中之事回来复命,看到刚刚摆好的香案贡品不明所以,“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摆这些出来?”

  荀晔朝他们招手,“正好正好,过来一起。”

  这俩人就算不出现他也得派人去喊,不然回头张辽肯定是“结拜那么大的事儿竟然不喊我”“感情淡了呗嫌弃我了呗”“将军府之大竟无我张文远的容身之处”,从早念叨到晚直到睡觉都不肯放过他。

  只张文远一个人阴阳怪气倒也还好,他们俩可以对着阴阳,就怕高伏义这个实诚人被那家伙说的真以为他们没感情了暗自垂泪,那时候是真的没法收场。

  稳妥起见,他们大汉扬威F4天团必须整整齐齐。

  不给别人留钻空子的机会,谁都别想挑拨他们的感情,把一切危险来源都扼杀在襁褓之中。

  当天晚上,荀爽得知侄孙在外面有了三个结拜兄弟没忍住笑了出来,“小小年纪就学人家结拜,阿牞想当游侠?”

  傻小子本来就跳脱,熟悉京城的情况后不再像刚来时那么紧张,瞧着更像是个半大孩子。

  也是,要不是仲豫提前给他取字,这就是个半大孩子。

  荀晔感觉今天的结拜很有价值,不光打飞了叔祖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还成功将吕奉先的辈分拉了下来,现在回想起来依旧觉得当时的他格外机智。

  游侠才哪儿到哪儿,根本比不过机智的他。

  小机灵鬼回来和叔祖汇报情况,第二天一早便和张辽以清点兵马为由去了城外。

  诏书已经到手,终于可以开始转移战利品了。

  宝贝长枪宝贝弓箭宝贝老婆再等等,京城不是好地方,他们进到并州地界儿再合体。

  话说王司徒怎么想的?怎么愿意让他们带那么多兵离开京城?不怕京城守备力量不够吗?

  好在王司徒的安排一步步都走在了他们的心坎上,想不通就想不通吧。

  皇宫之中,小皇帝皱着脸和太傅杨彪抱怨,“荀司空年事已高,王司徒让他去并州那等苦寒之地是怎么想的?欺负人也不能这么欺负!”

  他对朝政知晓不多都知道并州羌胡肆虐不是好地方,从中平四年南匈奴管治下的休屠各胡反叛开始到中平五年初西河郡太守死于休屠各胡之手,那地儿就没再太平过。

  南匈奴的王庭美稷县归西河郡管,所以乱起来后西河郡首当其冲,之后并州刺史张懿战死,休屠胡杀死南匈奴的单于,南匈奴自此一分为二。

  休屠各胡拥立须卜骨都侯,老单于的儿子于夫罗没有立足之地只好南下流亡,和作乱白波谷的乱军勾结在一起入侵河东。

  董卓进京后派牛辅去平定河东的白波贼却大败而归,现在董卓已死,那伙白波贼依旧没有被平定。

  并州刺史张懿战死后继任的刺史是丁原,丁原进京后是董卓任并州牧。

  丁刺史好歹还亲自去过并州,董州牧却是去都没去过,顶着并州牧的名头就反杀进了京城。

  现在并州只有太原和上党两郡和朝廷有联系,自定襄以西,云中、雁门、西河都杳无音信,离胡人最近的五原、朔方和上郡就更不用说了,估计已经全部被胡人占领。

  并州贼寇林立,让吕布带兵去平乱已经足够,何必非要老司空跟着?

  还任司隶校尉荀攸为五原太守,五原郡多少年都没有太守了?这时候派人去当太守真的不是让他去送死吗?

  小皇帝很生气,但是他没办法左右王允的主意,“以前感觉董卓把持朝政很讨厌,以为董卓死了就好了,怎么现在感觉并没有好多少?”

  唯一的好处是不用和以前一样提心吊胆,吃饭不用怕被下毒,睡觉不用担心被勒死,也不用担心朝臣动不动就撞死在崇德殿。

  要是王司徒掌权也会有大臣撞柱明志,谁都别想拦着他也撞柱子。

  杨彪叹气,“也许王司徒有他的道理。”

  董卓携重兵入京将京城搅的大乱,接手他旧部的吕布虽然没表现出祸乱朝纲的意思,但是也不得不防。

  京师有禁军守卫,地方兵马最好离的远远的,以免再出现乱子。

  让吕布带兵回并州合情合理,让年过花甲的老司空去并州……

  杨太傅垂眸,他怀疑王允在公报私仇。

  六十多岁的年纪受不住车马劳顿,让老司空回乡荣养可以理解,将人派去并州那等兵荒马乱的地方算怎么回事?

  王子师出身并州,不会不知道从京城到并州这一路有多难走。

  明面上一州之牧风风光光,实际上呢,怕是明升暗贬借刀杀人。

  荀司空无意争权,早在董卓掌权时他们私下里就说过,假以时日还是想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继续钻研学问。

  荀氏以经学传家,两次党锢损失惨重,族中子弟也很少再到京城任高官,荀司空已经将退隐之心摆在明面上,王司徒为什么不能得饶人处且饶人?

  何况荀慈明根本没有做错什么,人家才是正儿八经的诛董功臣,只是无意权势才步步退让,真要争起来他王允未必争得过。

  杨彪顿了一下,终于反应过来王允为什么要做这么绝。

  是了,以荀慈明的声望只要他留在京城就是威胁,王允想要独揽朝政必须将人弄走。

  只是这么做未免太难看。

  众口铄金,王司徒好歹也是名门望族出身,当年没少因为秉公直言吃亏,怎么现在反而也成了仗势欺人之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2页  当前第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2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明君养成计划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