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_分节阅读_第73节
小说作者:醉酒花间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965 KB   上传时间:2025-07-12 12:46:42

  荀晔皱起眉头,“城里的存粮不能用?”

  他原计划是护送颍川士人去并州,并不是以颍阴为根据地加入混战,没准备留太久自然也没准备粮草。

  来的时候只需要带够路上的干粮,离开时那么多人自然也不会让他们饿着,只要抵达晋阳他的差事就算完成,不需要他来操心钱粮哪儿来。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他还没当家怎么就开始愁了呢?

  郭嘉踱着步子跟上,“早些年颍川各城因为黄巾肆虐元气大伤,这些年为了平定黄巾余孽郡兵也损耗颇大。百姓苦于战乱无法安心耕种,田里收成不好官府收上来的税也大大减少,所以城中并没有太多粮草。袁公路为了供应军粮在南阳大肆搜刮,将军也想在颍阴大肆搜刮?”

  “肯定不能搜刮百姓。”荀晔立刻回道,“叔父,百姓大多家无余粮,再搜刮就真的活不下去了。”

  如果等袁绍袁术打完就走,他可以让援兵来的时候多带些粮草。

  但是他都参战了肯定不能打完就走,千辛万苦把袁绍袁术的势力都打出去然后拍拍屁股回并州他图什么?心善做好事?

  留在颍川不耽误家里在并州和胡人干仗,虽然离的有点远,但是比真正的白手起家好多了。

  等这边的事儿结束他就去找朝廷要个正儿八经的官职来坐镇颍川,能名正言顺的坐镇颍川然后才好合理合法招募郡中青壮组建军队。

  他们颍川别的不多就士人多,就算家里腾不出人手来颍川帮他,内政方面也有足够的人手。

  再过两个月就是秋收,收上来的粮食应该能撑一段时间,但也不能全靠税收。

  既然不能压榨百姓,那就压榨大户吧。

  反正他们不听话。

  荀晔坏心眼的看看四周,也不和刚才那样端着了,揽过他们家奉孝叔就开始说悄悄话。

  百姓家无余粮,世家大族家里的余粮肯定多的很。

  他的目标不是颍阴一县而是整个颍川郡,周刺史带兵打过来的时候墙头草那么多,不杀一波实在没法立威。

  也就是孙坚的豫州刺史之位已经被天下人认可,要是孙坚也跟周昂那样连印绶都没有就直接上任,他现在就立刻写信给叔祖让叔祖想办法运作出第三个豫州刺史来。

  孙坚可以,周昂可以,他荀晔也可以。

  孙坚和周昂都是被袁氏兄弟所“表”,这年头的“表”属于是朝廷碍于形势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下,实际上就算朝廷反对也没人在乎。

  不过汉室将倾毕竟还没倾,天下人认可的正统依旧是洛阳城中的天子,不是满天下拥兵自重的诸侯。

  他们家叔祖出面肯定不会和袁绍袁术那么强硬,就算表他为豫州刺史也是让天子心甘情愿任命,到时候不管是孙坚还是周昂在他面前都得矮一头。

  就算天子已经被架空,就算天子手中无权,那也是名正言顺的大汉天子。

  可惜行不通。

  既然不好用天子的名义来搞事,那就只能靠武力了。

  颍阴城没什么大问题,天底下能称得上世家大族的是少数,有能力煽风点火搞事情的也是少数。

  当初他们家搬离颍川的时候跟着搬走的就有好几家,城里的富户一看荀氏都走了也走了个七七八八,剩下的要么是故土难离实在不想搬家,要么就是墙头草不管谁是老大都和他们没关系。

  当然,也不缺那些觉得世家大族都搬走了他们就能翻身高人一等的恶人。

  大汉有大汉的律法,平时犯事儿官署睁只眼闭只眼也就过去了,现在到了他们献血的时候,再犯事儿可就没那么容易敷衍过去了。

  一句话:违法乱纪全玩儿完,遵纪守法保平安。

  等颍阴城整顿完,其他各城就更好收拾了,不亮出脾气还以为他荀明光是谁都能rua一把的小猫咪是吧?

  奉孝叔放心,只要能挑选出合适的富户来抄家,养兵绝对没问题。

  郭嘉啧了一声,“董卓在洛阳时巧立名目搜刮城中富户,你想学董卓?”

  “叔,冤枉。”荀晔竖起另一只手的手指,发誓绝对不会像董卓那样欺压百姓,“董卓是巧立名目满城搜刮,咱们这是正儿八经依律法行事,您就说那些奸淫掳掠作威作福倚强凌弱欺男霸女的富户该不该杀吧。”

  郭嘉把压在肩膀上的手臂抬下去,“……该杀。”

  董卓纵容部下导致民怨沸腾,如果他们能真的依律行事那的确和董卓不一样,但是官场上欺上瞒下的事情多了,傻小子以为政令发下去所有人都能秉公执行?

  万一某个富户没有犯错但他的仇家却非说他欺男霸女,然后仇家勾结官署中的人将那富户害的家破人亡,这让那富户上哪儿说理?

  唉,还是太天真。

  打仗考验的不光是武将的本事,还有后方的内政治理。

  没有他可怎么好哦。

  郭嘉煞有其事的摇头叹气,等俩人磨磨蹭蹭来到正厅,城里的属官已经到的整整齐齐。

  戏焕病歪歪的坐在席位上,看到熟人过来轻咳一声,示意旁边的位置一直给他留着。

  郭嘉不着痕迹的点点头,淡定落座看荀小将军发挥。

  荀晔进来之前已经恢复成沉稳可靠的样子,打住所有人行礼的动作让他们回去坐好,“诸位不必多礼。周昂大军近在咫尺的消息诸位已经知晓,废话本将军就不说了,召诸位前来只问一句,大敌当前,诸位想走还是想留?”

  正经场合不能嬉皮笑脸,叔父放心,侄儿撑得住场面。

  郭嘉和戏焕还没有正经官职,目前以幕僚的身份留在荀府,人太多的时候不会擅自开口。

  不过这种召集全城属官议事的场面所有人都是头一次参加,他们俩之前也没这么正式的露过面,好在今天的重点是城中属官不是他们,开不开口都没关系。

  颍阴城中荀晔官职爵位最高,以他的身份召集城中属官议事完全没问题,颍阴令听到传唤后立刻招呼属官集合出门。

  虽然不知道这位小小年纪便封候拜将的荀氏子召他们要干什么,但是人家都喊他们了他们也没法拒绝。

  县令统筹治下所有军政事宜,一县之地县令的话就是圣旨,所以县令又称百里侯。

  在远离京城的地方县令的确是翻手云覆手雨,只要不干太出格的事情就能舒舒服服的当土皇帝,但是在京城周边,尤其是豪族世家多的地方,那是根本舒服不了一点。

  大禹分九州,以豫州为天下之中。洛阳城是都城地位超然,慢慢的便把洛阳所在的河南郡从豫州拎出来和河东、河内一起统归司隶。

  河南郡不归豫州了不是什么大事儿,反正平时豫州的官也管不住直接听命洛阳朝廷的河南郡。

  但是豫州民康物阜又离洛阳近,乃是朝廷安置王公贵族的首选之地,时间长了其他地方也都开始不好管。

  豫州一共才六个郡级单位,其中郡级的封国就有四个。

  汝南和颍川没有撤郡封国也不是因为没有能封的宗室王亲,而是这两个郡位置太重要人口也太多,分给哪个诸侯王都可能让对方在短时间内积蓄起足以和朝廷抗衡的实力打上洛阳。

  豫州境内有那么多刘姓宗亲已经很难治理,但是这地方不只有刘姓宗亲,还聚集了天底下最多的名门望族。

  世家大族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牵一发动全身,基本上哪家都有光宗耀祖的族人在京城身居高位。就算自家族中无人,亲戚朋友一扒拉也能扒拉出来一大串儿。

  在这儿当官不是当官,是给人当孙子。

  就拿荀氏来说,如果荀氏子弟犯了事儿需要官府捉拿归案,谁敢去抓?没人敢。

  真要去抓得罪的就是一整个家族,犯事儿的荀氏子不一定伏法,抓人的官员却极有可能仕途无望。

  颍阴令明面上掌管城中军政大权,实际上归他管的只有那所剩无几的县兵。

  城中地位最高的苑陵侯、宁朔将军有事传唤,他片刻也不敢耽误立刻就得带领属官上门。

  不然还能咋?让这位荀氏出身、被天子大加赞誉、诛杀董卓时大放异彩的小将军亲自去官署找他们?

  别了,他怕折寿。

  颍阴令紧赶慢赶过来,看到两眼无神面如死灰的阳翟令后吓了一跳。

  阳翟是颍川治所,地位比其他所有县令都高半分,怎么会半死不活的出现在颍阴?

  等俩人通完消息,两眼无神面如死灰的就又多了一个。

  或者说,又多了一群。

  所有人都和阳翟令一个想法:苍天啊,你们袁氏兄弟俩争家产可以私下里决斗,活下来的那个就是名正言顺的袁氏继承人,何必牵扯到那么多人?

  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要不是哪哪儿都乱的一团糟,他们真想辞官不干。

  难怪荀小将军忽然召集他们议事,他们还以为礼贤下士的小将军回到颍川后终于觉醒了用鼻孔看人的天赋准备折腾地方官,现在看来是错怪小将军了。

  听荀小将军的意思,他要留在颍川不走了?

  阳翟令依旧神游天外半死不活,颍阴令却惊喜不已,“我等愿留!”

  不管是袁术任命的孙坚还是袁绍任命的周昂对他们而言都不如颍川土生土长的荀氏子,孙刺史带兵打仗是好手,治理郡县是真的不行,豫州治所谯县离颍川远的很,治中和刺史不在一处更是政令混乱。

  他们和荀小将军接触不多,但是这几天的观察也能看出不是绣花枕头。

  见面之前不少人都觉得这位忽然冒出来的荀氏子是荀氏趁诛董的机会推出来的,当时荀氏在京城的没有几个人,诛董那么大的功劳只封一个垂垂老矣的荀爽太亏,必须把年轻一辈也推出来镀镀金。

  传闻谁都能编,他们大汉多少孝廉都是编出来的名声,单骑守宫门之类的话听听就行,大概率是事后编出来的。

  如果家中小辈真的那么优秀,之前为什么不曾有名声传出?

  所有质疑都停在荀小将军带兵回到颍川的那一刻,官场上都是老油子,县里的官场也一样,是绣花枕头还是有真材实料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

  尤其县里的官员多是本地人,颍阴令也已经在颍阴干了好几年,他们没听过荀晔却听过荀悦,荀仲豫的儿子可能是傻子但绝对不可能是草包。

  荀氏家风远近闻名,让荀氏子来掌管颍川至少不用担心他们把颍川祸害的十室九空。

  愿留愿留!只要小将军用得到他们,他们一定废寝忘食把县里安排的妥妥当当!

  颍阴令已经给出回答,其他属官也不甘落后,纷纷表示愿意留下。

  他们就是颍阴人,不留下还能去哪儿?

  世家大族迁去何处都能有立身之地,他们是最普通的升斗小民,在县里当县吏只能在县城过上好日子,换个地方怕是连家人都养不活。

  想走的前段时间已经走了不少,现在官署能扛事儿的只剩下他们这二三十个人,其他都是临时提拔上来的没法立刻委以重任。

  一个人干五个人的活儿的日子都撑下来了,天王老子打过来都别想让他们走。

  留!必须留!

  官员的反馈比荀晔预想中的好很多,既然所有人都愿意留下,那就来商量怎么守城。

  郭嘉笑眯眯看着颇有大将风范的好大侄,对上好友不解的目光晃晃脑袋,斜着身子压低声音道,“莫急,回去再说。”

  戏焕眉头微蹙,移开目光继续听属官汇报城中情况。

  荀小将军只是回来接人的话不用对颍阴了解太多,选择留下就不一样了,军政民政什么都得管,不然等兵临城下的时候连调动人手都不知道该怎么调动。

  颍阴令汇报完后县丞县尉出列,县丞县尉汇报完诸曹掾出列。

  如今颍阴官署许多人都身兼多职,即便如此,等众人将县中情况简略说完后天也快黑了。

  荀晔捏捏有些僵硬的脖子,留众人吃顿晚饭然后才放他们离开。

  剩下的事情明天再说,奉孝叔和志才叔先回去合计一下,他也回去琢磨琢磨到底要写信要多少兵。

  还有二凤爹,别以为资料抄完就能无事一身轻,现在事情更多了。

  守护阿飘打了个哈欠,“小子,睡的太少真的容易长不高。”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2页  当前第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3/2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三国]明君养成计划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