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羌这次铁了心要吃掉大齐西北边境,所以很是凶残。
西疆地貌贫瘠,大多是荒漠之地,无法种植粮食,西羌以游牧为生,以狩猎为食,他们习惯了恶劣的天气。
雪天做战,大齐这边相对来说有点吃亏。
梁绍带领漠北军和西羌大军对峙数月,各有胜负。
春暖花开之际,冬天留在雪地里的血已经渗透泥土里,看不出曾经的颜色,整个边境散发着一股挥之不去的血腥味。
冰雪消融天,云州等地的粮食紧着往西疆运。但朝堂上早有言,云州去年遭灾,粮食减产,若西边一直这般分不出胜负,那对整个大齐来说都是极重的负担。
仗打到五月的时候,朝堂上起怨言,说打不如和。
哪怕等大齐休养生息一年再同西羌打也好。
皇帝在朝堂上问,怎么和。
有大臣提议,西羌不过是想要粮食过冬,不如给他们粮食和牛羊,这样一来边境不起战事,边境老百姓也能好好生活。
皇帝把提议者痛骂一通,皇帝说打,接着打。
这个时候,秦太后特意找了秦追,让他出面安抚先皇旧臣,打仗是国之大事,若有人在这个时候挑拨是非,罪不容诛。
蒋太后也没那么多事了,每天都在念佛求经。
两宫太后这般态度,后宫也安静的不行,没人会在这个时候触皇帝霉头。
而这个时候二公主的婚事成了皇后最揪心的事,眼瞅着五月都过了,战事未消停,梁牧还未有归京之意。
万一到了八月八,梁牧还不能归京,那二公主只能自己拜堂不成。
即便是有女子单独拜堂的例子,西疆战事紧张,万一梁牧出事,二公主该怎么办?
为此皇后几乎整夜整夜睡不着,有那么一刻,她甚至想让钦天监重算吉日。
皇帝知道她的想法后,倒也没训斥皇后,他说婚事在梁牧去西疆之前就已定下,如今哪有反悔之说。
就算二公主反悔,他们都得强压着,要不然此举会寒了边关将士的心。
皇后何尝不知,心里话也没敢对着外人讲,也就是同皇帝那么说一说。
皇帝一开口,皇后什么心思都歇了,只是有时看着二公主,她很是心疼。
二公主知道皇后心思,她说,人是她看中的是她亲自选的,就算残了她也认。
婚期到了,就算梁牧不归京,该成亲成亲,今年梁牧不归,她大不了再等一年,总能把人等回来。
萧宴宁听到这些,不知为何心里沉甸甸的。
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过着,六月初梁牧从边关寄来了退婚书。
有密信在书中,梁牧说自己在打仗中受了伤,伤到了根本,怕是不能与公主成亲。所以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求皇帝允准他和二公主的婚事作罢。
皇帝留折子没吭声,而后在一个月内,梁牧竟然又寄来了两封退婚书,每封都诚恳至极。
接到第三封时,皇帝的脸都青了,他朝堂上一言不发,回到宫里大骂梁牧不知好歹。
有人觉得梁牧在这个时候寄来退婚书定然怕是自己出意外,不想连累二公主还未成亲就成了寡妇。也有人觉得梁牧身体真的出了事,要不然他们梁家不要命了么,哪敢向皇帝提出退婚。
就算日后打了胜仗回京,恐怕也不遭皇帝待见。
皇帝心里认同第一种说法,只是梁牧一而再再而三这般行事,真当他们皇家不要脸呢,也太没分寸了些。
第一次那么奇葩的理由皇帝都忍了,结果梁牧自个儿还嘚瑟上了,是真不把他这个皇帝看在眼里。
皇帝黑着脸对着皇后道:“梁牧那个混账东西,这个婚他要退就退,朕即日昭告天下,公主和梁牧八月的婚事作废,从此男婚女嫁各不相干。这次就算他立下天大的功劳,等他回京朕也不会让安殊嫁给他。他不是身体有毛病吗?以后就去当和尚吧。”
皇后看着气愤不已的皇帝,心情十分复杂。
她既盼望着梁牧身体无碍早日平安归京,又希望二公主这辈子顺顺利利平平安安才好。
二公主则是第一次主动把梁靖拦在宫里,她恶狠狠道:“回去写信告诉你二哥,他现在让我成了京城里的笑话,等他回京让他三叩九拜朝我认罪,要不然我非当街抽他。”这自古以来都是公主同人退亲,驸马同他的家人就算敢怒也不敢言,什么时候有被选中的驸马敢主动和公主退亲,还一退就退了好几次。
这次真退了婚,二公主要嫁给了旁人,梁牧就真的等着一辈子当和尚吧。
看着二公主凶巴巴的样子,梁靖被吓得不行,捂着嘴巴连连点头不敢吭声。
话虽如此,二公主还是在默默准备着,心想着左右不过是等一等的事,把人等到了,再好好算账就是。
谁知道这一等也没把人等回来了。
千古佳话之所以是千古佳话,大抵是有几起几落的转折人生。
若梁牧回京,如二公主所言,三叩九拜求取原谅,未来史书上大抵是一则风流佳话。
只是史书上悲欢常有,佳话不常在。
整个七月西北突然平静了起来,梁绍连折子都没有往京城送,这样的平静让皇帝以为战事即将得到平息。
然而八月底,西北八百里加急送来了军情,骑马入京的人叫徐夏,他断了一只胳膊,嘴巴干裂,人瘦得跟一只猴子一样。
徐夏哭着说西北大营副将温允勾结外敌通风报信,梁绍率主力最后狙击西羌主力大军时中了埋伏。
梁绍发现不对带兵回转时,被温允带人截杀,前路后路同断。
梁牧带神机营负责突围,最终身中数箭而离。
梁绍带领数万西北将士同西羌大军血战一天一夜,最终寡不敌众,数万将士埋骨安山谷。
随即西羌大军转身围困青城,青城县令见此情形挂靴而逃,城内只有梁涵带领的数千将士苦苦守城。
期间,梁涵数次派人突围想要把消息传递出去,但人死了一批又一批,都不得法。
半个月后,青城城破,梁涵守城殉国。
徐夏靠着偷鸡摸狗的本事在城破时溜走,因不知温允的势力范围,一路上只敢赶路。
听闻消息,朝堂哗然,皇帝抚摸着心口,耳朵泛鸣,眼前发黑,喉咙泛腥,最后当朝吐了口血。
皇帝的头一阵一阵发晕,他扶着龙椅强忍着一字一句道:“令左军都督府右都督柳宗为京营提督总兵,带京中三营前去支援西北大营。御马监掌印明雀提督腾骧四卫和勇士随同,一切马匹、粮草供应皆由御马监提供。”
京营,顾名思义护佑京城的军营,有数十万人。
有朝臣当场反对,京营全部出动,那谁护佑京城安危。
皇帝擦了擦嘴角的血冷声道:“谁敢在此时攻打京城?除京营之外,京城还有亲军上直二十六卫、、巡捕营、班军、九边重镇边军可以随时支援。心有谋逆者,敢来京城,无论是谁,朕都让他死。”
说罢这话,皇帝起身甩袖离去。
朝臣站在那里面面相觑,秦追走到柳宗跟前沉声道:“柳都督,早做准备吧。”
青城城破,怕是死伤无数,晚一天去,就会死更多人。
柳宗点了点头。
皇帝回到乾安殿,心疼难耐,刘海立刻派人去请了御医。
西疆的消息传到永芷宫时,梁靖脸上的笑没了,手里用签子插好的鱼掉在了地上,他嘴角还有吃鱼时留下的黑灰。
宫人忙为他擦拭嘴角,梁靖看着他们,看了许久,他呆呆地看着萧宴宁,眼中似有不解又似乎根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但最深处却含着深深的恐惧、害怕。
萧宴宁也望着他,头顶山的太阳很大很暖,周围的风很轻柔,萧宴宁却觉得很冷,身边像是有冷刀划破了皮肤,冻得人浑身打哆嗦。
萧宴宁抿了抿嘴,他走到梁靖跟前道:“梁靖……”
梁靖扒拉开身边的宫人,他明明在哭,可他还是用力扯了一个很难看的笑,他死死抓着萧宴宁的胳膊道:“七殿下,你听到他们在说什么了吗?他们胡说八道是不是?这不是真的是不是?”
萧宴宁看着他,心下一酸。
梁靖看着他,突然往后退了几步,他流着眼泪道:“你们在骗我。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说完他转身朝外跑,萧宴宁第一时间抓着他的胳膊,他帮梁靖擦着眼泪,擦了一遍又一遍,根本擦不净。
萧宴宁撇开眼:“梁靖,我送你出宫,送你回家。”
梁靖站在那里,一句话不说,跟一个只会流泪的木偶一样。
***
萧宴宁再次见到梁靖时,梁绍、梁涵的棺木和只装了梁牧衣冠的棺木被送回了京城。
梁牧突围时身上中箭,骑马而离,但最终迷失在大漠之中。
被找到时,马匹已被风沙所盖。
应该是马匹死亡后,梁牧拖着中箭的身躯逃离,最终被埋在风沙里,找不到人,只能被人带回了衣冠。
那一天天很冷,萧宴宁看着静静跪在地上披麻戴孝的梁靖。
梁靖的眼睛一向很灵动,和人争吵时眼睛里满是光。梁靖喜欢梗着脖子,一副永远都不认输的模样。可此时此刻,他跪父兄棺木的地上,跟没了灵魂一样,就那么看着棺木,死死盯着。
似乎只要这么看着,便能把人从棺木看出来一样。
据说青城被围困时,梁涵求援的书信一封一封往外寄。
一开始还是笔墨所写,而后便是血所书。
但求援的信都被劫封了,根本没有出青州城。没人敢想当时青州城的将士有多绝望,也没人敢想梁涵当时在想什么。外面已乱,父亲和弟弟战死沙场,梁涵带人苦守孤城。
皇帝看着那些书信,头晕眼花,差点又晕了过去。
刘海忙让御医前去为皇帝扎针,皇帝自打在朝堂上吐血,就留下了心口泛疼的毛病。
一激动,心口就疼的厉害。
这么些天一直由太子主持朝政,皇帝在乾安殿休养。
梁家父子棺木被送回京时,皇帝知道后写了册封的折子,命太子将人厚葬。
生前死后名,荣耀归故里。
只是梁靖再也没了父兄。
想到当年两人在御花园里面说的话,萧宴宁的眼睛又疼又酸。
梁夫人因数度晕厥,被人带了下去,萧宴宁让身边的人都退下,自己独自守着、陪着梁靖。
萧宴宁往火盆里撒了把纸钱,火苗腾燃,照着梁靖那双空洞洞泛肿的眼睛。
萧宴宁看着梁靖:“想哭就哭吧。”
梁靖木愣愣往火堆里扔着金元宝,他摇了摇头,哑着嗓子一字一句道:“我不想哭,我哭不出来。”
萧宴宁望着他,把人抱住,就如当初梁靖安慰他时那样,萧宴宁低声道:“梁靖,哭吧。”
一开始根本没有声音,但有滚烫的眼泪落下,而后是细碎的很小声的声音,梁靖浑身在发抖,萧宴宁抱着没有动,最后是嚎啕大哭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