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萨琳娜是没功夫来管控他了,他可以尽情看报纸了。
不过,只是这样他可不甘心。
这段日子以来,他和一些朋友们一直在研究如何帮《郁金香小说报》洗脱污名。《郁金香小说报》是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要是因为一些荒诞不经的流言而被封杀的话,这简直是世界最大的冤案,是对全人类的犯罪,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惨烈的浩劫。
还好,他和朋友们已经想到了一举扭转舆论的办法。
明天,他们会接受各大报纸的采访。
……
帕诺斯特街自由报社分社。
新一天的例行会议上,气氛十分低沉。
身为主编的缇娜女士愁容满面,顶着两个硕大的熊猫眼,看起来很萎靡不振。
她宁愿在战场上与人真刀真枪干架,也不愿意身处舆论的漩涡被唇枪舌剑攻击。
其他编辑们的表情也很不好。
这段日子以来他们绞尽脑汁,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为什么自家的报纸会让读者陷入疯狂。
这肯定是诅咒!
但是……下咒人到底是谁?这究竟是什么诅咒?他们翻遍了古书,也问遍了地狱里死灵,却没有找到一丝蛛丝马迹。
“太好了……缇娜小姐!”气喘吁吁的门卫兴奋地闯进了沉默的会议室里,他把手里抓着的报纸用力拍在了桌子上,“您快看今天的报纸!皇家文学会的门罗爵士接受了采访,为我们说话呢!”
缇娜疑惑地抖开手中的报纸,渐渐地,她眉心的阴郁散去,棕红色的双眸重新恢复了生机勃勃的活力,嘴角笑容越来越大。
门罗爵士接受了桑恩城最大的最权威的新闻报纸《今日桑恩》的记者采访。在这个采访中,他破除了外界对《郁金香小说报》的种种流言和猜疑,并且提出了一个新论点。
郁金香综合征根本不是诅咒,而是一种偶发性精神类疾病。
缇娜大声念出了门罗爵士的话:
“目前的发病者无一例外都是拥有很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学品味的人,也只有这些人才能真正领悟到《郁金香小说报》的魅力,较普通人更能千百倍感知到《郁金香小说报》上刊登的文学作品的所带来的震撼力,如此强大的情绪刺激对他们的身体和大脑来说是很大的负担,心脏难以负荷,所以才会出现心跳过速大脑眩晕的现象,一些审美能力更敏锐的读者甚至会出现短暂的精神失常……郁金香综合征或许应该称为艺术家综合征才对。”
“综上所述,郁金香综合征这种精神类疾病具有很高的患病门槛,所以普通读者不用担心……”
缇娜在心里暗笑这老头儿真是自恋,这不就是在明里暗里夸自己艺术鉴赏能力强、文学品味一流嘛!
不过这个采访的确让她茅塞顿开。
怪不得她们调查了那么久都一无所获,也怪不得佐伊‘看’不到诅咒!因为这压根不是诅咒,就是普普通通的精神病罢了。
围绕在会议室上空的沉郁气氛顿时一扫而空。
有人恍然大悟:“原来不是诅咒啊,怪不得我找不到诅咒师,我们之间的调查方向就错了。”
有人若有所思:“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只有艺术家才会得的精神类疾病,所以不会大范围流传。”
还有人愤愤不平:“凭什么说普通读者不用担心?怎么,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没有艺术感知能力了吗?我其实读报纸的时候心脏跳的也跟快!我早就得了郁金香综合征!”
这一天,全桑恩城有点名气的报纸都刊登了门罗爵士和他的朋友们澄清信,澄清信的内容几天就传遍了全城,并且很快传遍了全世界。
而这件事造成的直接变化就是——郁金香综合征从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诅咒邪病,一下子变成了人人追捧的流行病。
民众们朴素的逻辑思维让他们推导出了一件事:
已知,只有顶尖的艺术家才会得郁金香综合征。
那么,得郁金香综合征的人就是顶尖的艺术家!
这个逻辑很完美,没有丝毫漏洞!
热爱附庸风雅的各国贵族们是第一时间行动起来的。
他们召开了一场又一场读报沙龙。在沙龙上,总会有一些贵族捂着心口发狂发癫丑态毕出,事后他们不约而同都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信誓旦旦表示自己也得了郁金香综合征。
自古时尚都是从上而下开始传播的。
中产阶级一向忠实跟随上流阶级的脚步。于是,又有许许多多的律师,工程师,数学教授,医生,甚至是牧师都宣称自己得了郁金香综合征。
最后,在就连路边的闲汉,划船的船夫,穷民窟的流浪儿都宣称自己得了郁金香综合征后,围绕着《郁金香小说报》的诅咒疑云也彻底烟飞云散。
异端审判局再也找不到对自由报社动手的理由了。
第109章
“先生, 您好,我是《今日桑恩》的记者,可以来采访您一下吗?”
被拦下的是一个头戴高礼帽, 眼配金色单片眼镜,穿着考究定制西装, 身后还跟着管家模样的仆人帮他拎着行李,一看就知道不是普通人。
西装男人被拦下的时候本来还有点不耐烦的,一听对方自报家门是《今日桑恩》的记者,肉眼可见的温和许多:“当然可以, 我是你们报纸的忠实读者。”
记者:“您请问一下您的职业吗?”
他整了整领结,骄矜地自报家门道:“我是弗朗西斯出版社的社长,弗朗西斯爵士。如果你们是有关出版业的问题的话我差不多都能回答你们。”
记者眼睛一亮,“弗朗西斯出版社……那不就是在帕诺斯特街中段位置嘛,那您就是地地道道的帕诺斯特街人喽!”
“是这样没错。”弗朗西斯爵士骄傲地说:“弗朗西斯出版社是我爷爷创立的, 传到我手里是第三代, 至今已经有了将近一百年的历史。”
他本来还想详细介绍一下报社的辉煌历史, 可惜记者没有给他机会,连珠炮似的提出了无数个让他意想不到的问题。
“身为一名帕诺斯特街本土居民,您是怎么看待自由报社的呢?是支持还是反对?自由报社来了后给帕诺斯特街带来了怎么样的变化?您有订阅《郁金香小说报》吗?”
格林出版社的贝克正巧路过,亲眼目睹了爵士骄傲的笑容僵在了嘴角,眼神茫然失措到都有些可怜了。
《今日桑恩》的记者已经在帕诺斯特街街上采访几天了。贝克这些日子也算见到了不少如弗朗西斯爵士这般的人物。
他们自认为名气地位兼顾, 采访的中心理所应当会围绕着他们本人,却没想到这回他们变成了记者为了获得自由报社情报的工具人。
过去再辉煌也是过去,人要学会接受现实。现实就是自由报社才是如今的帕诺斯特街里当之无愧的主角,其他的报社出版社统统沦为它的陪衬。
弗朗西斯爵士应该早点习惯这一点,这样以后才不会太痛苦。
自由报社现在唯一的缺点就是创立时间短,名气虽然比较大但是充满虚浮的泡泡。等再过几年, 泡沫散去,自由报社垒实基础后,才会真正成为不可撼动的巨无霸。到那时候,说不定帕诺斯特街都要改名为自由街或郁金香街了,帕诺斯特街作为莱特帝国出版业的圣地的名头才是真正的名存实亡了。
要说贝克前不久还不看好自由报社聘请个女主编,为什么现在反而对自由报社的发展前景这么推崇,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您对自由报社提供给员工的福利待遇怎么看?”
“这是他的个人自由。”
“那您认为,自由报社员工的薪酬福利会影响到整个出版物业的薪酬标准吗?”
“当然不可能!”弗朗西斯爵士眼神阴翳,强压怒火,冷冰冰地说:“他这样根本不是在做生意,就是在白白扔钱,我老实告诉你,他这样下去迟早会破产!”
贝克白眼快翻到天上去。
——这就是他这么推崇自由报社的原因。
因为自由报社钱多事少还分房啊!
贝克之所以巴着格林出版社不愿意离开,就是因为在他眼里格林出版社的福利待遇在业界也算不错了。周薪1.5金镑,年入150金镑,再算上一些奖金和偶尔的润笔费,最多的时候他年收入可以达到180金镑。
虽然每天工作要十个小时以上,时不时还要加班,但是坐办公室又不累,相比他辛苦在车间工作的父母来说,贝克的工作已经是一等一的好工作了。
但是,贝克的这份满足在知晓自由报社的薪酬标准后戛然而止。
同住一条街上,格林出版社还和自由报社比邻而居,这让贝克很快就摸清楚了自由报社的上班时间。
他们实行的是弹性工作制,每周工作40个小时,上够就可以带薪休假了!也就是说,只要自由报社的员工稍微勤奋一点一天工作12小时(天主啊他敢说在其他任何出版公司里,一天工作12小时都够不上勤奋的门槛,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一周完全可以上班三天半放假三天半!
如今的中下阶层的上班族的工作时间一般是早上8点到下午7点,而上层阶层的绅士们的工作时间即为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注:1)
一周七天,40小时工作时长平均下来,每天的只需要工作不到六小时——比贵族老爷们的工作时间还要短!
工作时间少也就罢了,关键是贝克还打听出来了他们的薪酬标准——普通员工年薪起薪180金镑底薪,年底再发30金镑的年终奖,还有取暖费,交通费,租房补贴,三餐补贴等零零碎碎的补贴,这些加起来差不多年薪230金镑了!这还只是普通员工刚入职第一年的薪水!资深编辑,乃至主编和副主编的年薪想也知道只会更多!
自由报社还规定,每年都涨10—50金镑不等工资,如果一个员工干满40年,即便是最低档的涨薪,那么他到手的年薪都足足有六七百金镑了!
要知道像贝克这样的普通员工,年薪普遍在150金镑至300金镑之间。只有医生律师这样上过好大学的精英人士,年薪才普遍在300金镑至800金镑区间。
只要多工作几年,自由报社给最底层的员工都能拿到和医生和律师一样的高收入,这就让自由报社拥有了压倒性的优势。
以后人们入职出版行业首选就是自由报社,只有在自由报社应聘不上的人才会考虑其他报社。
如此也就罢了,最离谱,也是让包括贝克在内的广大租户最为心动的是——自由报社还分房!
桑恩城高额的租房费用让包括贝克在内的中下阶层苦不堪言。中产阶级很少有买房的,因为大部分房产和土地都集中在贵族们手里,他们也负担不起昂贵的价格。
而自由员工干满十年就可以有免费住房了,这可以省下一大笔房租开支!光凭这一点就会有无数人挤破脑袋也要入职自由报社。
贝克活了二十多年,第一次遇到这样的老板,他也敢保证,就算走遍全世界,都找不到像自由报社社长这样的人了。
不,自由报社的社长根本不是人!
是神派下来拯救世人的天使!
他这也不是在开公司,是在搞慈善救济!
能在这样的报社工作,做梦都能笑醒。
反正格林出版社最近也在裁员,贝克已经准备去自由报社应聘了。
一年聘不上他就花两年,两年不够就三年,反正他说什么也必须要在自由报社工作。
所以贝克比任何人都希望自由报社可以长长久久运营下去。
这样好的老板,活该事业发达,日进斗金,赚的盆满钵满。
……
缇娜现在很迷茫。
按理说,自由报社分社初来乍到,根基不稳,身为外来势力应该被当地势力排挤欺负才对。
毕竟市场就那么大,他们报社挤占了一大块市场份额,极大的影响了周围报纸的销量。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西蒙老板也提醒过缇娜这一点。她已经做好了被当地出版业联合抵制的心理准备,也已经想好了几个预案。
只是预案再好,之前郁金香综合征的搞出来的舆论危机还是杀了她一个措手不及,也暴露出来她行事的青涩不成熟。
虽然现在事情已经圆满解决了,但是她从中吸取了经验教训,也对自己接下来面临的恶劣局势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一计不成,当地的出版业肯定会酝酿新的杀机,她这一次绝不能干站着挨打了,要先下手为强。
缇娜是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