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庸:“大维齐尔问,耶律大石打算复国么?”
“我等正因此而来。”乌英纵说,“这位是耶律雅里殿下,当下辽国的皇储。”
潮生配合地说:“是的。”
郑庸边听边翻译,表情毫无变化,那场面极度诡异。黎尔满听了一会儿,几次想起来,郑庸便上去,撑了他肋下一把,协助这近三百斤的城主坐直身体。
“大石将军着我们前来,缔结与姑墨的兄弟之约。”
郑庸翻译到一半,突然停住了,问:“什么?”
乌英纵又说:“大石将军需要高昌,黎尔满大人也不愿再臣服于毕拉格之下,将军如今盘踞于庭州,计划出兵东进,需要姑墨军的协助。
“辽军有五万之数,自天山北麓往东出兵;姑墨则以手头兵力,绕过天山南麓北上,组成联军攻陷高昌。
“事成之后,天山以南,梨城、库车等地归黎尔满大人,天山以北,庭州、高昌等地归辽。大人以为如何?”
郑庸没有马上翻译,似乎在思考措辞。
黎尔满说了句话,与郑庸简短交谈,郑庸开始详细翻译,但很快,黎尔满不耐烦地打断了他。
“我听得懂汉话。”黎尔满道。
郑庸也用汉语说:“耶律大石在金军攻陷上京后,带领部队逃往西北,高昌王毕拉格借庭州予他,支持他复国,如今耶律大石竟打起了高昌的主意,如此小人行径,令人不齿,黎尔满大人又如何相信你们,届时不会出尔反尔?”
乌英纵坦然道:“阿克苏与库尔勒一带对大石将军来说无用,又与吐蕃接壤。将军要的只是高昌,否则五万大军,早已沿着天山道南下。”
黎尔满听到这话时不等翻译,骤然哈哈大笑起来,说了句回鹘语,想必是“有意思”。
郑庸开始用回鹘语朝黎尔满分析,黎尔满只是打量潮生,没有回答郑庸。
“结为同盟?你要用什么取信于我?”黎尔满说。
乌英纵说:“此物押在大维齐尔处,以缔双方盟谊,待大辽复国之日,再来赎回。届时将以黄金八十万两、白银一千万两前来相赎。若大辽无法兑现诺言,大人可对其随意处置。”
接着,乌英纵取出萧琨交给他的布包,打开,乃是传国玉玺!
“此物为上京被攻破时,陛下着我以性命相护的重宝。”
一句话未完,黎尔满已瞪大了双眼,连连招手,示意郑庸递过来,乌英纵却抬手拦住,不愿将玉玺交予他人之手。郑庸亦震惊了,未料传说里,中原皇权的象征竟在此地出现!
乌英纵将玉玺放在了黎尔满面前的案上。
玉玺近一尺见方,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纽作五龙相交,以金补了一缺角,四面刻有密密麻麻的石鼓文、大小篆文、楷书、辽文,历朝历代人间天子,俱在其四面加上篆刻。
传国玉玺安静地被置放在案几中央,它就是时间,它就是天下。
郑庸未料这名辽国少师,竟如此轻描淡写就将传国玉玺献了出来。
“大人若还不放心,”乌英纵说,“雅里殿下可留在此处。”
乌英纵相当不情愿说出这话,但计策由萧琨亲自所授,这一手以退为进,萧琨玩得相当熟,知道黎尔满不会要求“耶律雅里”留下。当然,哪怕黎尔满点头,他仍交代了后手。
黎尔满只是盯着传国玉玺,取出一枚透镜,开始鉴别。
黎尔满在高昌王宫中长大,曾是丝绸之路的商务官,自小所闻所见,绝非寻常人等能比,更博闻广记,饱览群书,虽年届知天命,日渐发福,一身学问却不曾丢弃。
郑庸低声而急促地说了一大段话,明显在劝说,黎尔满旋即抬手示意他不必多言。
黎尔满从玉玺上抬头,答道:“你们已经表示了足够的诚意。”
郑庸只得不吭声了。
“殿下需要一万姑墨军,”乌英纵认真地说,“从东线绕过天山南麓,等待大石将军配合,在二十日后的月圆之夜,攻破高昌。”
“可以!”黎尔满不再关注传国玉玺,毕竟他就算拥有此物,也不能携玺入中原一统天下称龟兹帝。然而用它做一笔价值连城的交易,却是无妨,宋人相当有钱,想必愿意拿不少黄金来换。
“我们还需要这位郑庸郑大人随行,”乌英纵终于说出了此行的最重要目的,“朝大石将军回禀,以共同协调两军的兵马。”
郑庸这下没有再翻译,看着乌英纵,意识到事情兴许不似看上去的简单。
“去罢。”黎尔满大手一挥,没有任何意见。
郑庸当即转头,朝黎尔满快速地说了几句话,明显是拒绝此行。乌英纵猜出其意,说:“郑大人有什么顾虑?”
郑庸:“慢着,你们究竟有何居心?”
黎尔满不耐烦了,大声说了几句话,意思是:让你去你就去,啰唆什么?
乌英纵又起身,礼貌地做了个“请”的动作。
黎尔满又一指潮生,手指点了点,乌英纵心中一凛,郑庸翻译道:“大人说,殿下不必留下来,但大人有东西想送他。”
潮生笑道:“谢谢啦。”
黎尔满再指郑庸,戴着宝石戒指的粗大手掌扬了扬,犹如在驱赶牲畜。
接下来的话,郑庸又不翻译了。
黎尔满粗暴地训斥他,乌英纵倒是听懂了,说:“既然将郑大人送给了殿下,就请跟着我们走罢。”
郑庸万万没想到,黎尔满居然拿自己来换传国玉玺!
黎尔满感觉到郑庸的迟疑,顿时面容变得严肃起来。郑庸寻思再三,只得躬身,朝黎尔满谢过数年主仆之恩。
“我需做点准备,”郑庸说,“两位请在门外等。”
乌英纵也没想到竟如此顺利,与潮生到得城主府外,潮生说:“咱们要收了他么?”
“是的。”乌英纵说。
“那玉玺怎么办?”潮生说。
乌英纵道:“萧大人会自己取回来,别忘了,高昌王还要大维齐尔的人头。”
潮生说:“这……砍他脑袋,不好罢。”
然而国与国之间的政事斗争就是如此,这是潮生第一次接触到如此残酷的争斗,萧琨与项弦也从未朝他细说。
“你喜欢高昌王还是喜欢这家伙?”乌英纵问。
对潮生而言,当然更喜欢高昌王毕拉格。
乌英纵又说:“黎尔满一直在策划筹备,要攻陷高昌城,杀死毕拉格,脱离高昌统治,将库车收入囊中,不该死吗?”
潮生只得点了点头,又怀疑郑庸会不会真的跟着他们来。但两人只等了不到半刻钟时分,郑庸便背着一个小小的包袱,离开了城主府。
乌英纵说:“上马,走。”
“现在就去庭州?”郑庸冷冷道。
“正是。”乌英纵牵来两匹马,示意郑庸乘其中一匹,自己与潮生则共乘,出城沿着大道往北边去。
第36章 心灯
克孜尔千佛洞。
斛律光被安排到了崖顶放哨,阿黄在高处盘旋,观察可能出现的变数。
项弦与萧琨进入石窟。
这些石窟大多在四百多年前的唐时所建,伴随着龟兹的兴盛而进入了繁华期。四百年前,诸多本地的豪门大户捐资聘请画师们绘出经变故事,以作家寺,到得节日时,族人便络绎出行,来到此处虔诚礼佛。
如今石窟已大多荒废,不少塑像被损毁,岁月令壁画上的佛像面孔呈现出灰黑色,顶部还有被香烛熏黑的痕迹。
“这是释尊。”项弦道,“这些是协侍,就像潮生所说的,昆仑山上的神侍。”
萧琨:“你很学识渊博。”
项弦:“那是,老爷我博览群书,无所不知。来,咱们看下一个。”
萧琨嘲讽项弦的懒惰向来不留情,夸他时却也绝不吝啬,认真道:“我最佩服你的,是你竟能从葛亮临终前的壁画上,看出是远在天边的克孜尔千佛洞。”
项弦:“其实是小时候学得杂,跟师父学过看画。”
项弦手中绽放出指间火,与萧琨挨个石窟寻找、查看。
萧琨眉头深锁,在这气氛之下,显得有点焦虑。
他们依次找过数十个洞窟,都没有葛亮生前所绘的肖像。
“等等,”萧琨说,“把照明收了,你看到了什么?”
项弦:“??”
他们正站在一个山洞内,洞中满是废木与破布。萧琨抬手,释放法力凌空抓起一截断裂木板,封住了洞门,整个山洞陷入了彻底的、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
项弦茫然转头。
“等一会儿。”萧琨在黑暗里说。
“你在哪儿?”项弦问,“别离我太远。”
萧琨一手放在项弦肩上,在这黑暗里,两人靠近了少许。
双目适应了漆黑环境后,萧琨说:“看见了吗?”
项弦也发现了,在洞壁上,出现了一个很淡的人影,他马上回头,寻找光源,萧琨先一步找到了,说:“智慧剑!”
此时项弦正背着智慧剑,藏在鞘内的剑身发出极淡的光芒,而映在洞壁上的,则是萧琨的影子。
项弦抽出智慧剑,与萧琨对视。
智慧剑正面出现五个符文,意为智慧剑的另五种形态:捆妖绳,金刚箭、大日金轮、降魔杵与蚀月弓。
背面,则是天地间的七大光芒凝结。
“金乌终有隐蚀之日;玉兔亦有归退之夜;繁星将有消隐之夜。”项弦道。
萧琨自然而然地续道:“烈火须有熄灭之时。电光与雷霆,终有晦暗之际;骨磷微光,终有弥散之终。”
万法归寂,时光无涯,唯心灯万古如昼永存。
项弦:“智慧剑上的心灯力量有感应了!”
项弦与萧琨在那暗淡的符文散发出的光芒下对视,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敌人哪怕知道心灯就在克孜尔千佛洞,也迟迟不下手。
心灯的下落,一定与智慧剑有关!换句话说,没有智慧剑,魔王无法让心灯显现!
“你确定现在把它找出来?”项弦说。
“确定。”萧琨答道,“无论有什么刀山火海,咱们迟早都得去直面解决。”
项弦沉默片刻,他承认萧琨说得对,敌人相当有把握他们会踏入这个陷阱,而哪怕明知是陷阱,他们也只能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