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为了活命只能扮演神明了_分节阅读_第134节
小说作者:程惊堂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675 KB   上传时间:2025-11-26 10:58:03

  且经此一事,众人也发现秦枭和楚九辩的手段越来越强势,最初朝中有什么事,他们二人还要各种怀柔安抚,给各方分利。

  但现在,他们却已经锋芒毕露。

  如此情形下,好似只有除了他们,才能遏制住皇权继续壮大的步伐。

  然而这件事谈何容易。

  楚九辩就不说了,这位神明可不是他们凡人能对付的。

  便是秦枭,他们也想不出来如何才能除掉他。

  只是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这个机会竟然来的这么快。

  九月九日重阳节,西北忽然毫无预兆地传来消息,称西域塞国入侵,占了甘肃!

  且定北王被俘虏,甘肃百姓民不聊生,而西域塞国要求秦枭亲自去甘肃和谈,否则他们就要开始屠城!

第60章 辅政之权

  西北战乱的消息传回来的时候,朝廷正是逢年过节的休沐日。

  百里鸿在睡午觉,秦枭和楚九辩则正在养心殿批奏折。

  他们正看到了齐执礼递上来的一封折子,上面谈及漕运分司建立的事,说他到了通州之后,就找了当地衙门主事,还找了名单上通州本地的三位学子。

  因为有朝廷政令,且设立分司对通州本地也是好事,能给当地官员提高政绩和油水,所以官员们也都非常积极配合,建立分司的工作便很顺利。

  而名单上这三位学子,也确实有才气有能力,各有所长,又互相敬重,因而一起帮着齐执礼解决了许多事。

  便是最难的“招工”和“荐官”,也是这三人与当地官员富绅们周旋,在不得罪他们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选到了那些有能力的小官,而不是那些恐有钱财的关系户。

  齐执礼还说再过半个月,他就能出发去下一个地方。

  “这事交给他还真是做对了。”楚九辩道。

  秦枭颔首:“只是给他的三千两银子还是太少了,不知能撑到几时。”

  “售卖细盐的商队们也该回来了吧?”楚九辩问。

  秦枭道:“陆氏的商队今早刚回来,其他几家十月之前定也都回来了。”

  届时第一批细盐的分成便能收入国库,多少能缓解下压力。

  不过这些世家却肯定都不会乖乖按照定额交钱,所以楚九辩早就想要该如何对付他们了。

  就比如邱家。

  此前中秋宫宴结束后,邱家就先给了朝廷一批银子,算是给楚九辩和秦枭卖个好,为的就是从楚九辩手里拿到宫宴上喝到的美酒。

  不过楚九辩一直没给他们准话,便是等着邱家能把剩下的分红尽快送过来。

  其他世家,比起邱家更好对付。

  因为楚九辩给他们的细盐数量定额有限,而他们各家商队往外卖的时候,一斤盐卖了多少银子也都能查到,因此各家想要在账目上做手脚很难。

  最多也就是能贪点蝇头小利,可以忽略不计。

  但邱家不一样。

  他们的商队能去到边外,像是漠北和西域,就都有他们的商路。

  借着大宁内外的信息差,邱家欺负塞外那些人没见过细盐,所以使了很多小手段。

  就像秦枭此前得到的消息,就是邱家在卖细盐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售卖纯纯的细盐,而是将其按照一定比例与粗盐混合,做成了比粗盐更好,但远比不上细盐的“精盐”。

  因为有了混合,可售卖的精盐数量就变多了,能挣的钱便也更多。

  其他世家自然也想效仿,但大宁内部买得起细盐的人家消息都灵通,知晓真正的细盐是什么样的,所以便是有混合之后的精盐,他们也不会心动,只会想要细盐。

  所以这两个原因相加起来,邱家能挣的钱便比其他世家多了不少。

  也因此,邱家更容易在账目上扯谎。

  但楚九辩和秦枭眼下也只打算若是他们不做的太过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刚夺了他们的漕运买卖,若是细盐也不让他们挣,那邱家说不定就会被逼急了。

  如今还不是与世家彻底撕破脸的时候。

  “再等等吧。”楚九辩道,“海州的盐场不是已经被咱们的人接管了吗?等那边可以稳定产量之后,咱们就把细盐买卖收回朝廷。”

  届时细盐收益,再加上漕运税收,朝廷就不缺钱了。

  海州位于南直隶与山东的交界处,紧邻着辽阔的东海,有规模排在大宁第三位的大型盐场。

  此前细盐问世之后,秦枭就派人去南直隶寻了总督魏仪,叫他想办法控制住海州盐场。

  盐场本就是朝廷治下,只是此前疏于管理,才叫地方势力伙同海州知府欺上瞒下,致使私盐买卖猖獗,昧了朝廷不少银钱。

  魏仪早就有动盐场的心思,只是此前英宗在位时不作为,他几次上折子也没被重视,加上私盐较官盐便宜一些,百姓们也更爱买私盐,因此他才无奈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秦枭给他传的信儿里,就说了此后定会降下盐价,不过在此之前,朝廷还是要彻底把控几大盐场才行。

  而海州盐场便是第一个要下手整治的。

  因此魏仪亲自去了几次海州,前段时日传言来说他已经占了盐场,且已经按照楚九辩教的办法开始加工提纯细盐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等到盐场的细盐产量稳定下来,秦枭和楚九辩就打算将盐分成三等出售。

  粗盐属于末等盐,价格一定要调低。

  即便不是砍一半,也要砍至少三分之一的价格下去,这样也能有更多百姓们可以吃到盐。

  而第二等,便是纯度不够,或者一些有杂质的细盐。

  这些盐没有细盐贵,但又比粗盐味道好,可以卖给普通的富户。

  而第一等自然就是洁白如雪的细盐。

  细盐价格会比二等杂盐高出两倍,但便是如此,那些权贵豪绅也定会趋之若鹜。

  如此一来,能产出细盐的盐场握在朝廷手里,挣的钱自然也都进了国库。

  而不挣钱的粗盐,就是在造福普通百姓。

  等到今后大宁朝政彻底稳定下来,国库富裕,百姓安居乐业,那粗盐和杂盐便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这些都是后话,总归现在楚九辩与秦枭,是一直在一步步朝着目标行进。

  秦枭抬眸看着楚九辩,也不说话,就始终静默地望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这段时日以来,秦枭总这般盯着他看,楚九辩已经习惯了,因而此时便直接就忽略了那如有实质的视线,继续稳稳当当地批奏折。

  然而就在这时,院内忽然传来宫人们接二连三的问安声:“见过安总军。”

  楚九辩下意识抬头,先是对上了秦枭的双眼,才又侧头看向门口。

  几乎是同时,安无疾就已经脚步匆匆地踏进门来。

  他面上带着焦急之色,行至秦枭面前将一封密信递给他,道:“大人,是西南来的加急军报!”

  军报?

  楚九辩眉心一蹙,起身行至秦枭身侧。

  他微微俯身,单手撑在桌上,头几乎要与秦枭靠在一处。

  但两人此刻却谁都没注意到这过于亲昵的举动,皆凝眸看向军报之上的内容。

  寥寥几句,是西北军主将庞锐志的来信。

  【八月三十日,西域塞国举兵进犯,我军不敌,甘肃三日沦陷。定北王前去和谈,却反被扣押软禁。塞国国主墨巴赞普,言说要宁王大人亲临和谈,一月内不至,便屠城。直至宁王到来方才止戈!】

  大宁朝的西域分成两大部分。

  按照楚九辩曾经的世界划分,那就是部分新疆地区和西藏及以外的地区,在大宁都统称为西域。

  但新疆地区的西域百姓多以小部族形式存在,不成气候。

  西藏地区却在前朝时期就由塞国王室统一了大小部族,以“赞普”,也就是国主统治。

  庞锐志军报之上所说的,便是紧邻着甘肃的西域塞国。

  而这个庞锐志,也不是普通人物。

  他是甘肃当地一贵族世家出身,与武威陆氏这一辈的嫡长女陆有荣,也就是兵部尚书陆有为的亲妹妹结亲。

  成宗时期就借着陆家的门路,得了西北军主将的位置。

  只是对方军事才能显然不行,要不然也不会手握七万西北军,还能短短三日就被塞国打退。

  只是三日时间就沦陷,还是有些古怪了。

  除非此人是有意为之......

  秦枭脸色阴沉,将军报置于桌上。

  楚九辩起身至他身侧的椅子上坐下来,轻蹙起眉。

  安无疾也不知道军报中说了什么,收到信之后第一时间就送过来了。

  见楚九辩和秦枭都看完了,他才拿走自己又看了一遍。

  看完之后,他气得直接破口大骂:“什么狗屁的三日!七万西北军,便是堵成人墙也不可能只堵三日!这个姓庞的真是个蠢货!废物!”

  他在原地团团转。

  楚九辩偏头看向秦枭冷硬的侧脸:“你怎么看?”

  秦枭声音淡淡:“整个西北军,除庞锐志之外还有数位副将,总不能各个都是蠢货。”

  楚九辩就笑了声,眼神却毫无温度:“便是军中无人可用,当地也还有那么多官员,定北王府更有那许多谋士和属官呢。”

  这么多人,却令甘肃短短三日就沦陷。

  合理吗?

  更别说在甘肃沦陷之后,定北王百里御还傻兮兮的自己过去和谈,结果被俘虏,这可能吗?

  这些藩王哪位手下没有几个人才?

  这些人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自家主子去送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46页  当前第1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4/24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为了活命只能扮演神明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