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治你别怂_分节阅读_第265节
小说作者:贼眉鼠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4-03-19 11:56:29

  来人特地来转达李勣的话。

  数日前,李勣在长安城的永宁坊给李钦载夫妻俩买了一栋府邸,四进的院子,带池塘假山暖阁花厅,占地二十几亩,花了一千多贯钱。

  李钦载很意外,自己根本没考虑住到长安城,他已将甘井庄的别院当成了家,但李勣似乎不这么认为。

  随着李钦载升官晋爵,被李治越来越器重,离朝堂权力中心越来越近,李勣认为必须要给孙儿另立门户了。

  李家一门双爵,以李钦载的县伯身份,也该在长安城拥有一座体面的宅院了。

  李钦载心中有些感动,自己都是成家立业的人了,手头也并不缺钱,没想到无意中还是啃了老。

  ——其实完全不必那么麻烦,国公府里若还有白玉飞马之类的值钱玩意儿,送给李钦载的话比啥都强。

  传话的下人离开后,崔婕走到李钦载身边,轻声道:“夫君,爷爷给咱们买了府邸,咱们是不是要搬到长安城去住了?”

  李钦载若有所思地道:“你喜欢住哪里?”

  崔婕犹豫了一下,道:“妾身还是喜欢住在这里,有山有水,还有朴实的庄户,荞儿也能无忧无虑与孩子们一起玩耍,咱们若住进长安城,是非恩怨就多了。”

  李钦载清楚了她的想法后,笑道:“那咱们还是住在庄子里吧,长安的宅子让国公府的下人打理,咱们偶尔住几日便是。庄子里还有一群不争气的学生,我也不可能撒手不管。”

  崔婕噗嗤一笑,白了他一眼,道:“夫君当先生也是偶尔才过问一下他们的学业,幸好还有个狄仁杰督促他们,否则一个个都快成野孩子了。”

  “你懂啥,散养的牲口肉质鲜嫩,肥美多汁,我这个先生每天盯着他们学习太屈才了,只要在学堂里拴条狗,他们就会很乖巧。”

  崔婕嗔道:“你当放羊呢,哪有你这样的先生。妾身小的时候,父亲给我请的大儒授业,人家老先生每天到得比我早,走得比我晚,拎着尺子逼着我读书,一刻都不准停……”

  李钦载笑了:“我若这么干的话,那些不争气的混账们会恨死你这个师娘的。”

  崔婕哼道:“求学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妾身小时候也挨过先生的揍,凭啥他们就得被供着?夫君只管盯着他们,该揍就得揍。”

  李钦载的眼神突然沉了下来,望向远处的山峦,轻叹道:“最近怕是无暇顾及他们的学业了……”

  “为何?”

  “因为长安朝堂可能马上要掀起风浪了。”

  ……

  李钦载的猜测没错,长安朝堂果然掀起了风浪。

  李治和武后回到长安后,当日便召见了右相许敬宗和左相许圉师,当着两位宰相的面,李治提出未来若干年修筑道路,以工代赈,打造海船寻找新陆地等诸多想法。

  两位宰相愣了许久,当即便不约而同表示强烈反对。

  李治的想法太天真了,要施行如此浩大的工程,没有充盈富裕的国本是很难持续的,耗费的钱财,动用的工匠民夫,数字之巨大,连想都不敢想。

  李治打了几天的腹稿,正要励精图治做点功绩出来,谁知刚开口,就被两位宰相堵了回去。

  李治很不高兴,但两位宰相也没惯着他,苦口婆心劝谏李治,诸事当缓行。

  这些年虽然大唐对外的战事不多,但李治每次兴兵动武都是大战事,登基十几年国库攒的那点家底已被耗得干干净净,如今李治又要搞什么修路,造船,这简直是给并不宽裕的国库雪上加霜。

  国库是有红线的,当国库里的钱粮低于某个数字时,天下便会有动荡的危险,江山社稷得来不易,两位宰相无论如何也不会容许天子在棋盘上落一步险子。

  李治有点意外,没想到两位宰相反对得如此激烈,说来右相许敬宗与他还是买卖合伙人,数月来一直与他同进同退,站队旗帜鲜明,谁知这一次合伙人都不站他这一队了。

  当然,李治并不是刚愎自用的天子,也理解两位宰相的用心良苦,但李钦载的分析他很认同,于是他试着说服两位宰相。

  其实李治也没有那么不顾现实,他知道天下久疲,也知道国库贫瘠,但他的理念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用一代人的苦,换得百十代人的甜。

  两位宰相却坚决反对,他们的理念是,这一代人已经够苦了,再苦你这皇帝还想不想当了?

  认真论来,双方的理念其实都有各自的道理,说不上什么尖锐的矛盾,朝堂上君臣政见不合是很平常的事。

  可是李治终归是天子,习惯了朝臣的逢迎,这次两位宰相拒绝得太生硬,李治开始时还耐心讲道理,说着说着便上了火,终于当着两位宰相的面发怒了。

  君臣不欢而散,彼此都很不愉快。

  若话题就此打住,待双方冷静下来后,改日再继续商议倒也无妨,毕竟这件事只有君臣三人知道,两位宰相也不会到处乱说。

  可惜李治心气难平,被两位宰相拒绝后,觉得天子的威严被冒犯了,于是产生了逆反心理。

  第二天正逢朔望朝参,也就是俗称的大朝会。

  大朝会上,长安城里但凡官阶四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太极殿内外站了一两千官员。

  如此隆重的场合,李治脑子一热,当着一两千官员的面,说出了修路造船的计划,并宣布打算将此定为百年国策。

  这下可算捅翻了马蜂窝,整个太极宫都沸腾了。

第366章 内情复杂

  李钦载若在太极宫金殿上的话,愿称李治一声“秀儿”。

  登基十几年来,内圣外王,承贞观遗风,朝野对这位天子的评价大多是赞誉有加,而李治也很少出昏招儿。

  废王皇后,逐长孙无忌褚遂良是出于政治需要,打压世家门阀是为了中央集权。

  除此之外,对北方游牧部落的清理,对西面吐蕃的怀柔,对东面高句丽的三面封锁,对百济的灭国等等。

  这十几年来,李治确实做得不错,从永徽到龙朔这些年,大唐在贞观之治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隐有超越的气象。

  然而,这一次李治的表现看在朝臣们眼里,终究是飘了。

  大朝会如此隆重的场合,不计后果地公然说出修路造船等决意,重要的是,这个决意并未得到宰相和六部官员的认同。

  大唐的朝堂风气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朝政国事都是君臣一起商量,就算政见不合,那也是暂时搁置,私下里天子再与几位重臣继续商量,争取说服对方,最后与重臣们达成一致后便对外公布。

  这次李治却单方面宣布修路造船,着实让朝臣们惊愕万分。

  于是金殿上顿时炸锅了。

  左右相许敬宗和许圉师阴沉着脸,站在朝班中默不出声,几位侍中和御史大夫战出来激烈反对,有人带了头,剩下的人也就没什么犹豫了,纷纷出班反对。

  站在臣子的立场上,李治修路造船的决定是劳民伤财的,如今正值北方大旱,秋收在即,本就空虚的国库不知要支出多少赈粮,明年也不一定能缓过气来。

  这种天灾的节骨眼上,李治还要动工修路,简直是昏聩之极。

  殿内反对声此起彼伏,李治无奈地向朝臣解释以工代赈的道理,可朝臣们并不接受。

  因为推行下去实在是太难了,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是一场大乱。

  诸多反对的声浪里,有一位朝臣跳了出来,这位朝臣名叫刘仁轨。

  刘仁轨当然也不赞同李治的决定,但他反对的角度颇为清奇。

  “以工代赈”纵是能推行下去,长久下来,对社稷恐为不利,当百姓们习惯了做工来赚取家用,相比之下,耕地种田反倒失去了动力。

  毕竟这年头种田的风险不小,在这个没有化肥没有杀虫剂的年代,种田完全靠老天恩赐,任何一场天灾下来,一年的辛苦便白费。

  而做工却安全多了,只要肯付出劳动,就一定会有回报,官府发钱发粮,旱涝保收,长此以往,百姓谁还愿回去种田?若没人种田,天下人吃什么?

  不得不说,刘仁轨思考的角度虽然清奇,但还是有几分道理。

  金殿上顿时一片恍然,接着一片附和。

  眼见朝臣一片反对,金殿内沸反盈天,李治的脸色也越来越阴沉。

  大朝会的流程还没走完,李治便怒而起身,拂袖而去。

  回到承香殿,怒气冲冲的李治又恨恨摔了几个贡品青瓷,这时武后闻讯匆匆赶来。

  “陛下息怒,臣妾刚才听说了,犯不着为那些愚钝之辈气坏了身子……”武后温言安慰道。

  “一群尸位素餐的老匹夫!”李治大骂道。

  武后迟疑了一下,忍不住道:“说来陛下今日也太心急了一些,至少先说服了两位宰相,再对朝臣宣布也不迟呀。”

  李治怒道:“朕怎能不急,眼看秋收在即,北方百姓人心惶惶不可终日,朕必须要赶在秋收前颁行此策,以定北方百姓之心,否则还不定会出什么乱子呢。”

  武后叹道:“可是陛下急着决定,而致朝臣反对,不是适得其反么?”

  李治脸色铁青地道:“朕也没想到,他们居然如此反对,明明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他们为何就是不明白呢?”

  武后摇头:“陛下想得太简单了,以工代赈固然是好事,但对权贵地主和世家门阀来说,可不见得是好事,所以今日朝臣们才会如此反对。”

  李治奇道:“权贵和世家为何反对?”

  “陛下,以工代赈可是打破了权贵与农户之间的平衡。原本农户靠天吃饭,而权贵靠农户种地收租,说来农户不仅靠天,也要依赖权贵和地主。”

  “可是一旦农户有了另外一条活路,他们发现出去做工也能养活家小,种田对他们来说已不是唯一的生路,那么农户对权贵的依赖便会逐年下降。”

  “权贵的锦衣玉食本就靠农户种田来养活,若农户都为官府做工,权贵们怎么办?不仅收入会骤降,而且在民间的威信和号召力也会下降,这是权贵们绝对不能容许的,今日反对陛下的朝臣,恐怕心里大多都有这点小心思。”

  武后加重了语气道:“世间任何事情,若平衡被打破,必然要经历阵痛和动乱,直到另一种平衡出现。所以臣妾才会说,今日陛下委实太急了些。”

  李治神情怔忪,接着长长叹了口气,苦笑道:“是朕鲁莽了,多亏皇后提醒,没想到小小一件事,里面居然有如此多的门道,朕确实操之过急了。”

  随即李治又咬牙道:“可是这件事朕还是要推行下去,阵痛迟早会有,晚来不如早来,长痛不如短痛!”

  武后颔首道:“是,臣妾也觉得长痛不如短痛,既然陛下今日在朝堂已经把话摊开说了,开弓没有回头箭,那就继续推行下去吧。”

  李治点头:“还是要召两位宰相商议,顺便也要敲打一下世家门阀,这是百年国策,莫在此时给朕添乱。”

  武后想了想,道:“陛下不宜亲自出面了,若朝臣仍然反对,陛下的皇威会一损再损,于皇权不利。”

  “皇后觉得朕当如何?”

  “陛下,以工代赈是李景初提出的,不如……”

  李治眼睛一亮:“不如交给景初解决?”

  武后含笑道:“景初还很年轻,但办事却踏实,当初并州粮案,景初处置得很漂亮,此事交给景初想必也不会差。”

  “再说,景初是陛下格外器重的臣子,正应趁着年轻多熬练,陛下总不希望他一辈子窝在甘井庄当个教书先生吧?那未免太屈才了。”

  “朝堂人才难继,景初可是未来的柱国之臣,多给他一些机会磨练,将来才能为陛下分忧。”

第367章 新人进群,先踢为敬

  甘井庄又来了一位客人。

  客人姓许,名叫许自然,刚挨过甘井庄学子们的毒打,回家又被亲爹补了个状态,卧床养伤刚刚痊愈,被怒其不争的亲爹一脚踢到甘井庄来接受血与火的考验。

  纨绔子弟的命运其实很可悲,只要亲爹在世,他们基本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

  被骂被揍不过寻常事,许自然他爹这样亲手推儿子入火坑的也是常规操作,亲爹越显赫,对亲儿子下手越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13页  当前第2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5/9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李治你别怂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