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治你别怂_分节阅读_第274节
小说作者:贼眉鼠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4-03-19 11:56:29

  本来只是一条咸鱼,扑腾到金銮殿上来了,到底图个啥?水泥当我没造过行吗?修路造船什么的,当我放屁好不好?大唐保持目前的状态挺好的,田园牧歌,渔樵互答,民风朴实,道德高尚。

  非要搞成封建主义现代化国家作甚?不修路会死吗?

  面对刘仁轨这种蛮不讲理的忠臣,李钦载真的觉得好无力,不知该如何应付这种人。

  刘仁轨昂然站在大殿上,正侃侃而谈,一座名叫“道德”的高山,被他越攀越高,他正站在最高的地方俯视众生,数落李钦载的罪状。

  李钦载无声叹息,他在犹豫此刻如果脱下自己的足衣,把它塞进刘仁轨的嘴里,算是抖M调教还是夫目前犯……

  大殿上站的全是士大夫,士大夫难道不是“夫”吗?

  刘仁轨越说越顺,口沫横溅之时,殿内突然传出一道嚣张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滔滔不绝。

  “刘中书,李县伯的话没说完,你如此迫不及待跳出来作甚?朝会之上这点礼数都不懂了吗?”

  刘仁轨语声一滞,众人纷纷望去,说话的竟是滕王。

  罕见参加朝会的滕王突然出声,顿时惊呆了众臣。

  刘仁轨也呆住了,随即皱眉道:“滕王殿下有何赐教?”

  滕王一脸混不吝的笑容,懒散地道:“我能有啥赐教,不过是看不下去,出来说句公道话而已,李县伯正说到关键处,刘中书突然出来打断,二话不说给人扣上一堆罪状……”

  “刑部大理寺问罪还得讲个有理有据呢,刘中书到底掌握了啥证据,让人家连话都没说完便急匆匆给人定罪了?”

  滕王说完,大殿内一片窃窃议论,刘仁轨的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

  李钦载默默为滕王殿下点了个赞,然后无辜地将肩膀垮了下来,头也慢慢垂下去,一副受了委屈不敢吱声的可怜模样。

  李治也终于找到开口的机会,严肃地看了滕王一眼,缓缓道:“腾王叔所言有理,刘卿,不管有理无理,终归要让人家把话说完,如何?”

  刘仁轨深吸一口气,也明白自己确实理亏,只好躬身道:“是臣性急了,请陛下恕罪。”

  李治笑了笑,望向李钦载:“李卿有何高论,把话说完,咱们再议。”

  李钦载上前一步,道:“是,多谢陛下,多谢滕王殿下。容臣与刘中书互为问答。”

  李治点头:“允。”

  李钦载望向刘仁轨,道:“刘中书,敢问可知‘水泥’此物?”

  刘仁轨沉默片刻,道:“老夫知道,也亲眼见识过。”

  “水泥用来修路,大唐各州县道路相连,是否于国于民有利?”

  刘仁轨不仅是谏臣,也是领过军的将领,他很清楚一条笔直平坦的道路对国家对军队意味着什么。

  本来不想回答,但李治和群臣的眼睛都盯着他,刘仁轨不得不道:“有利。”

  李钦载又道:“修路于国有利,那么刚才刘中书说我祸国,此言是不是过了?”

  刘仁轨忍不住道:“虽是良策,但若国库不能支应充足的钱粮,良策落到地方,对百姓便是滔天的祸事,老夫说你祸国,并没错。”

  李钦载扬手制止他继续说下去,道:“刘中书容我问完,咱们再慢慢争辩。接下来我再说一件事……”

  “刘中书担心的是举国兴修道路,难免忽视农耕,耽误了春播秋收,且百姓若将来以修路做工为主业,更会引发农田荒芜,岁入无粮,对吗?”

  “对。”刘仁轨冷着脸道。

  李钦载环视殿内群臣,缓缓道:“如果,我将修路之策缩小到某一州,某一县,以此作为试点,让君臣见证成败,成则推行全国,败则停工立止。”

  “一项于国于民有利的良策,先拿一州一县来试试,无论成败都不会对社稷造成太大的影响,刘中书如何说?”

  刘仁轨当即愣住,殿内群臣也愣了。

  窃窃的议论声越来越大,殿内顿时一片喧嚣争论。

  相比李治前日在殿上提出的举国兴修道路的提议,今日李钦载将改良后的办法拿出来,无疑比李治的激进做法温和了许多,而且一州一县之地确实对大唐社稷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今年本来北方大旱,朝廷已在准备粮草北进赈济,粮草是必须要赈济到灾民身上的,既然已成了灾民,那么以工代赈有何难处?根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不会对社稷造成太大的影响,又对社稷和百姓有利,同时还能赈济北方灾民,还有什么理由反对?

  至于对权贵世家的利益产生冲突,这属于私利,是不能拿到朝堂上说的。

  渐渐喧嚣的议论声里,刘仁轨叹了口气,迟疑半晌,道:“老夫……无话可说。”

  殿内瞬间寂静,群臣看了看李钦载,又看了看刘仁轨,最后情不自禁望向李治,见李治脸上喜色一闪,群臣心中顿时有了数。

  这特么是你们合伙演的戏吧?

第381章 朝议已定

  当李钦载把修路的计划修改成试点之后,这件事在朝堂上的推进难度其实就已经减小了许多。

  无论出于公心还是私心,那些反对的朝臣都拿不出任何理由继续反对了。

  已经缩小到一州一县之地,你们还想怎样?

  如果试点失败,朝堂上痛打落水狗的必然不少,如果成功,各地都有了笔直平坦的道路,何乐而不为?

  反对态度最激烈的刘仁轨都熄了火,别的朝臣自然更无法说什么了。

  李治坐在殿内喜不自胜,他知道,这项国策今日此刻算是正式可以颁行下去了,接下来便是选址问题,选择哪个州县试点,已不必在大殿上讨论,这是天子与宰相们私下便可决定的事情。

  见殿内议论声越来越小,李治转眼望向许敬宗,微笑道:“许右相觉得如何?”

  许敬宗神情严肃,长揖道:“臣以为,可行。”

  李治又望向许圉师,含笑道:“许左相呢?”

  许圉师也整了整衣冠,道:“臣也以为可行。”

  顿了顿,许圉师又补上一句:“大唐州县若能道路相通,国祚必延千年,盛世不远矣,陛下文治武功,远迈古今帝王天子,臣为陛下创此千秋功业贺!”

  这句马屁虽有马后炮之嫌,但力道还是很足,拍中了李治的痒处。

  许圉师补上的这句倒不是纯粹拍马,主要是在修路一事上,他已落后许敬宗一步。

  老狐狸无耻得很,不打招呼便提前改站了阵营,差点让天子对他许圉师产生了坏印象,所以这句马屁必须补上,挽回失去的分数。

  两位宰相都赞同了,最反对的刘仁轨也不吱声了。

  殿内群臣纵然还有反对的,一时也不便再出声。

  这时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站了出来,躬身道:“老臣以为,李县伯之谏有利无害,老臣是领兵之将,朝政之事老臣不懂,但若大唐境内州县道路相通,老臣敢保证,大唐从此再无谋逆之变,若有,王师朝发夕至,须臾可定。”

  梁建方也站了出来道:“各州县若道路相通,王师无论开拔何地,后勤粮草在路上的消耗可少大半,每逢战事,可节省粮草不计其数,李县伯此谏功莫大焉。”

  薛仁贵这时也站了出来,道:“李县伯昔日在并州调遣宁朔都督府将士三万余,助并州官府挖渠修库,此法大可借鉴,若选取一州之地试点,臣建议借用此法,与当地百姓互为相辅,以徭代工,以工代赈,事可定,路可通,千秋功业,荫其子孙。”

  随着一位位将军出班力挺李钦载,群臣面面相觑。

  尼玛,军方都下场了,情势已呈一边倒,反对者完全失去了声势。

  还反对啥?还有啥理由反对?

  寂静的大殿内,李治环视群臣,缓缓道:“诸卿还有话可说吗?有话尽管道来,朕兼听则明,纳谏如流。”

  没人吱声。

  等了许久,李治眼中的笑意越来越明显,就快掩饰不住了。

  捂嘴咳了两声,李治端庄地道:“既然无人反对,那么……此事便定了吧,如李钦载所言,至于选取何地试点,待朕与左右相商议后再定。”

  ……

  朝会散去,群臣慢慢走向宫门。

  滕王一个箭步窜到李钦载身边,仰起鼻孔道:“今日你欠我一份人情。”

  李钦载愕然:“我欠你啥了?”

  “刚才朝会上,若非本王出声,阻止刘仁轨那老货满嘴喷粪,你的那番谬论有机会说出口吗?”

  李钦载眨眼:“没机会说就不说呗,修不修路的,对我有影响吗?我能得到什么好处吗?”

  滕王一愣,道:“倒是……得不到什么好处。”

  李钦载双手一摊,道:“我不过是个穷乡僻壤的教书先生,陛下拿我凑数,我今日才会参加朝会,修路什么的,也只是顺嘴一提,大家若都反对,不干便是,我依然领我的俸禄,赚我的钱。”

  打量了滕王一眼,李钦载又笑了:“倒是滕王殿下你,若修路一事在金殿上被废止,殿下猜猜此刻你应该在哪里?”

  滕王意气顿丧,叹息道:“本王应该在贬往洪州的路上。”

  李钦载点头:“然也,但是幸好此议已通过了殿议,马上要施行了,也就是说,殿下有差事可干了,所以……殿下是不是欠我一份人情?”

  滕王脑瓜子嗡嗡的。

  李钦载的话乍听没毛病,可滕王还是没理清楚其中的逻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滕王立马回过神来,警惕地眯起了眼睛:“本王可不加钱了!”

  李钦载推了他一下,嗔道:“加什么钱,说得我好像敲诈过你似的,你我都是体面人,钱财什么的,不必常挂在嘴边,殿下领我的情便够了。”

  滕王刚准备露出狼狈为奸的笑容,随即突然想起什么,警惕地道:“本王也不拿女儿做任何交易!”

  “越说越过分了,殿下就不能把我当成正人君子吗?”

  滕王忍不住道:“正人君子会把本王弄得身无分文,还欠了一屁股债……”

  李钦载正色道:“欠债归欠债,殿下不要动不动提你的屁股,你欠的不是屁股债。”

  滕王仰头,深呼吸。

  跟这孽畜聊天真的好累……

  李钦载看着他,又道:“修路一事,朝议已定,接下来要看殿下了,陛下和宰相选定州县后,殿下要马上赴任,监管工程和用料钱粮,切记不可怠职。”

  滕王哼道:“用得着你说?”

  李钦载严肃地道:“不跟你开玩笑,殿下身负重任,朝廷调拨的钱粮也要由你经受,殿下不仅代表天子,也代表朝廷,钱粮皆是万千子民的活命之本,切不可贪墨分毫。”

  “别的官员贪墨,顶多罢官流徙,殿下若贪墨一文钱,则会永远失去陛下的信任,滕王一脉从今以后只会被越贬越远,甚至会被陛下除爵问罪,为了那点钱财,不值得付出如此代价。”

  滕王顿时也严肃起来,点头道:“本王知道,这一次是我翻本的唯一机会,我断不会因小失大的。”

  说着滕王又道:“当初并州粮商以重金拉拢我,劝我同流合污,本王便严词拒绝了,我名下田产商铺无数,不缺那点钱,更不会拿不干净的钱。”

  李钦载欣慰地笑了:“那么,我便祝殿下一路顺风,殿下放心上路吧,令媛在长安,我会帮你好好照顾的。”

  滕王惊怒道:“大可不必!离我女儿远点儿,祸不及家小,有啥冲我来便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13页  当前第2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4/9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李治你别怂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