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治你别怂_分节阅读_第622节
小说作者:贼眉鼠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4-03-19 11:56:29

  武后轻笑道:“陛下,景初所言,似乎与刘仁轨如出一辙呢,刘仁轨的奏疏里也是据理力争,劝陛下不要放弃百济,王师将士流血牺牲打下来的土地,怎可轻与外邦东夷。”

  李钦载又道:“臣坦言,臣与刘仁轨其实并不对付,但对事不对人,臣对刘仁轨的这番话还是颇为赞同的。”

  “不过臣与刘仁轨还是有区别的,刘仁轨重义,而臣重利。”

  “刘仁轨的出发点是不希望将士的鲜血白流,臣的出发点是得取半岛之地,对大唐百年经略有莫大的好处。”

  李治突然坐直了身子,颇有兴趣地道:“好处何来?”

  李钦载撇了撇嘴,这货其实也是个重利的,说到利益,立马就不困了。

  “陛下,还记得臣给陛下画的那幅世界地图吗?”

  李治点头:“当然记得,朕已烂熟于心。”

  “那么陛下再回忆一下那幅地图的全貌,然后再想想,如果半岛三国皆纳入大唐的版图,对大唐探索整个世界是否有好处?”

  李治于是开始回忆那幅地图的全貌,从东面一直延伸,到澳洲,到南北美洲……

  接着李治悚然一惊,他突然发现,若以新罗或倭国为出港口,一直向大洋的东面探索,无论航行的距离,还是后勤补给的便捷,或是仅仅只作为横向战略缓冲地带,它们都是绝佳的理想之地。

  以往大唐的战略重心不是北面的突厥,就是西面的吐蕃或西域诸国,如今有了李钦载的地图,李治稍稍转变思维,便发现如果占领了半岛和倭国,对大唐的好处远甚于西面战略。

  在莫大的利益面前,新罗国就算是大唐最忠诚的看家狗,李治也必须将这条狗宰掉,连皮带骨都吞了。

  天赐良港,不取反咎。

第958章 谋灭新罗

  取半岛之地,资大唐之良港。

  这是李钦载向李治提出的战略构想,但这种构想是大航海战略的一种补充或是延伸。

  它存在的理由,是因为在此之前,李钦载已提出了大航海构想,在大航海的基础上,大唐必须取半岛之地,才能加速大航海战略的完成。

  说起来有点绕,简单点说,倭国,百济,新罗和高句丽,这几个国家都必须彻底掌控在大唐手里,如同后世美军的海外军事基地一样,完全有存在的理由,不可或缺。

  李钦载三言两语的点拨,李治的脑海里过了一遍当初那幅世界地图,然后完全明白了李钦载的意思。

  李治的眼神渐渐兴奋了。

  李钦载又一次成功地说服了他。

  “所以说,景初觉得灭高句丽后,我大唐王师应再取新罗国?”

  李钦载笑了笑,道:“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新罗国沿海纵有良港,但其实出海口被倭国阻断,位置并不如倭国东面海口,形如鸡肋,取舍皆宜。”

  “不过,当高句丽和百济已灭,倭国已被大唐彻底掌控,偌大的海东半岛仅只剩下一个不受大唐掌控的新罗国,而且新罗国暗藏祸心,若不顺手将它灭了,很难说将来会给大唐带来什么麻烦。”

  “大唐灭新罗国还有一个好处,新罗若灭,大唐的东面从此高枕无忧,不必再担心任何异国势力掣肘,从此大唐的战略重心往西面转移,亦不怕后院起火,同时,大唐还能享受东面航海带来的巨大红利。”

  “陛下,航海的红利,您是绝对无法想象的,它甚至已无法用具体的数字来形容。”

  “反过来说,如果半岛这几个国家不灭,大唐航海探索世界的同时,势必无法绕过这几个国家,我们得到的红利终究不得不与他们共享,原本可得十成的,落到大唐国库里或许只有五成,甚至更少……”

  这句话终于成功地引爆了李治的怒火。

  “分润朕的红利,做梦!他们想瞎了心!”李治勃然怒道。

  说着李治的眼里浮起森森杀意:“灭高句丽后,唐军王师一路南下,必取半岛全境,新罗国失臣礼在先,朕伐不臣之国,也算是师出有名,总之,谁敢分润朕的航海红利,谁便是朕不共戴天之敌!”

  李钦载笑了,说到底,终究还是利益动人心,同时,利益也能令人动杀心,大唐天子亦不例外。

  今日跟李治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说给他听,李治始终犹豫要不要对新罗动手。

  然而将“航海红利”这份巨大的利益摆在李治面前时,李治终于不淡定了。

  国家利益面前,至亲亦可杀,何况一个暗藏祸心的海外东夷。

  这些年李治实在太缺钱了,他何尝不想像他父皇一样征战四方,开疆拓土,无奈李世民在位时耗干了国本,无论人口还是财富或是资源,都在贞观年频频对外用兵中消耗得差不多了。

  李治登基后纵有雄心万丈,却不得不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让国库和百姓恢复点元气,所以李治登基十余载,对外用兵的次数少得可怜。

  就算是用兵,也只能打局部小规模战争,根本打不起一场大战,比如李钦载曾经收服吐谷浑之战,比如更有名的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征九姓铁勒等等,其实都只能算是小规模战争。

  所以李治其实一直很憋屈,一文钱难倒英雄好汉,也难倒雄心万丈的帝王。

  如果朝廷有充足的钱粮,李治早就骑在吐蕃的脖子上拉屎,顺便一泡黄尿呲醒禄东赞了,何至于隐忍到今天。

  现在李钦载提出的大航海战略,除了给大唐带来新的物种之外,其实更大的好处是,它能给大唐带来无穷无尽的红利。

  这份红利,才是促使李治下定决心同意航海战略的最大理由。直白的说,它其实是殖民掠夺。

  东南的泉州已开始造船,大唐的水师将士也在慢慢扩编操练,再加上李钦载的世界地图,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航海的红利其实已并不遥远。

  这个节骨眼上,谁敢来分李治的红利,李治绝对要跟他玩命。

  朕想打大仗,朕想在开疆拓土这件事上超越先帝,朕还想修宫殿,修园子,朕还想给百姓发福利,让自己在史书上留下“仁君圣帝”的美名……

  这一切,都需要无穷无尽的钱财。

  巨大的利益面前,新罗国算什么?

  连个成语都不算吧?

  不必犹豫,灭了它!

  “景初,灭新罗这件事,朕觉得可以开始布局了。”李治语气阴沉地道:“王师东征高句丽之时,针对新罗国的布局必须同时进行,如此才能在灭掉高句丽后,完美衔接灭新罗之战。”

  李钦载垂头道:“陛下请恕臣僭越,臣其实已经开始布局了。”

  “哦?景初如何布局?”

  “臣昨夜许诺倭国使臣藤原犹野,大唐可以考虑适当给倭国松绑,但条件是,倭国马上征调本国青壮,出海对新罗国发起挑衅,登陆新罗制造两国摩擦,酝酿战争阴云。”

  “灭新罗之战的战端,臣以为可以交给倭国去办,大唐也不至于落个不仁伐臣的骂名。”

  “两国启战,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大唐以宗主国的名义强势插手调停,王师顺理成章入驻新罗,倭国退兵。”

  说着李钦载却悲痛地叹了口气,道:“谁知苍天无眼,两国战争刚被大唐调停,新罗国主突然暴毙,大唐只好再扶持一个傀儡当国主……”

  “然而傀儡终究还是差了点能力,治国无能而致民怨四起,于是新国主不得不请附大唐,如吐谷浑一般,举国臣民三请三求之下,大唐勉为其难将新罗国纳入版图……”

  李钦载两手一摊,无辜地道:“就这样,整个半岛莫名其妙变成大唐的了,世事难料,沧海桑田,陛下圣明,得道者多助,老天必有厚赐。”

  李钦载说完,李治和武后都惊呆了,夫妻俩面面相觑,半晌没吱声儿。

  良久,李治吃吃地道:“景初,这等厚颜无耻的法子,是你想出来的?”

  “陛下不必在意过程,臣就问,这法子管不管用就完了。”

  夫妻俩再次沉默,许久之后,武后咬了咬牙:“管用,但……太无耻了,听着都无耻,大唐在其中扮演的根本就是个伪君子的角色。”

  李钦载只好叹了口气,道:“那么咱们大唐的航海红利恐怕难免……”

  话没说完,李治果断一拍大腿:“不无耻!谁敢说无耻?”

  “什么伪君子,宗主上国替天行道,何错之有?就这么办了!”

第959章 代理人战争

  国家利益面前,道德其实是没有下限的,或者说,根本不存在“道德”这个东西,古今如是。

  武后转不过这个弯,倒也不是她的道德底线比别人高,纯粹是久沐伟岸正义的天家光辉里,又是当着李治的面,实在不好意思表现得太没底线。

  于是不得不咬着牙唱反调,以此向李治证明,人家是温婉善良母仪天下的皇后来的。

  李治就不在乎什么道德了。

  此刻他的眼里只有利益,为了利益,啥都能干。

  而李钦载提出的倭国启衅新罗,挑起两国战争,也并不是什么新奇套路。

  说白了,它是唐朝版的代理人战争,眼熟吧?

  冲锋送死你倭国去,航海红利我大唐拿,就是这么回事。

  有时候明明当事国知道自己被当成枪使了,明明知道自己是个冤大头,但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打下去。

  继续打也许最终能分得胜利后的一杯羹,如果拒绝,灭国便即在眼前。

  弱国的悲哀,便是永远被强国指使,而无力反抗。

  倭国以后会明白这个道理的。

  在李钦载的进谏下,李治又一次下定了决心。

  很奇妙,李钦载轻易不肯议论朝政,然而一旦开口,却是语出惊人,而且他的道理总有一种让人不得不信服并遵从的魔力,李治和武后都无法拒绝。

  “对了,景初说给倭国松绑是啥意思?让大唐撤掉倭国本土驻军?”李治皱眉问道。

  李钦载嗤笑:“怎么可能,当初臣灭倭国很辛苦的,虽然未亲身参与厮杀,但从登陆一直打到倭国北部岛屿,臣也骑马走了很多天的路好不好,如此辛苦才灭了倭国,王师驻军怎能轻易撤走?”

  李治笑了:“所以,你所谓的松绑,其实是骗倭国使臣的?”

  “倒也不完全是欺骗,臣以为,可以撤掉倭国王宫的宫禁,将宫禁交给倭国人,但倭国的都城飞鸟城嘛,臣可没答应撤掉大唐驻军。”

  武后忍不住再次惊叹于李钦载的无耻,白了他一眼,道:“王宫的宫禁撤了,都城仍被大唐驻军围得死死的,倭国国主终究跳不出大唐的手掌心,如此松绑,倭国国主当掩面长哭了。”

  李钦载笑道:“臣还是那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刀剑时刻指着异族类的鼻子,才是最安全的。”

  大殿内莫名沉寂下来,良久,李治道:“若依景初所言,从东征高句丽之始,整场战略布局必须全部推翻,重新谋划。”

  武后点头:“不错,牵一发而动全身,既然改变主意要掌控半岛全境,此战便不再是灭高句丽之战,而是荡平海东半岛之战,事涉四国之衰荣,原先的战略已失效了。”

  李治扭头朝殿外扬声道:“来人,召左右相,以及兵部户部尚书,以及诸位老将军们速速入宫议事。”

  ……

  李钦载告退离开了太极宫。

  接下来具体的战略谋划,他就不必参与了,那是老杀才们干的事。

  此刻的太极宫里一定是阴风阵阵,杀气冲天,老杀才们嘴里迸出的每个字眼,都是无尽的杀戮和残酷的灭绝。

  李钦载一个年轻帅朗又阳光的小伙子,怎能听那些太阴暗又灭绝人性的话题。

  君子远庖厨,庖厨杀生之地,君子不忍睹而避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13页  当前第6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2/9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李治你别怂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