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荒唐!”朱元璋气得大骂老三道。
“咱带兵打仗这么多年,从来都军法森严,就连开平王当年都吃过咱的军棍,唯独这个厨子徐兴祖,给咱做饭二十三年,咱从来没打骂过!知道为什么吗?”
“父皇是怕他怀恨在心,在膳食中下毒。”老三闷声道。
“知道你还敢打他?”朱元璋怒道。
“儿臣以为这点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老三小声道。
“小事?难道你没听说过‘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朱元璋哼一声道:“更愚蠢的是,你打完了他,居然还让他给伱做饭。这么不小心,是嫌自己命长吗?”
“是是,儿臣知道错了。儿臣已经按照父皇的意思,赐金送他回家养老了。”老三讪讪道。
朱元璋又对看热闹的后妃和皇子道:“你们也别觉得事不关己,一样也要吸取教训!”
众人忙唯唯诺诺的应下,纷纷表示会对厨子好一点的。
“不止是厨子,平日里也不要虐待身边的宫人。觉得谁可能心怀怨恨,就不要犹豫,赶紧送出宫去。”朱元璋又语重心长的嘱咐起来。
换做以前,老六会觉得老贼年纪越大,胆子越小。但是他现在不会这么想了,江西的经历让他深切体会到,他父子做的事情是多么得罪人,这大明朝肯定有无数人在盼着他父子赶紧暴毙吧。
~~
只训了老三一件事,让朱老板有些意犹未尽,便把矛头转向了老二。
“还有你这个蠢材,乐什么乐?”朱元璋气不打一处来道:“你的罪行可比老三大多了!他最多只会失身,你却是要亡国的!”
“哦……”老二这个郁闷,明明是老四在背地笑话老三,自己被逗乐了而已。却又不敢解释,只能乖乖的走到刚才老三跪的地方,也跪下听训。
“你就藩之前,咱千叮咛、万嘱咐,关内之民,自元氏失政,不胜其敝!虽然现在天下平定,又有转输边关之劳,百姓一直未得休息,已是民力枯竭。你就藩后,若宫室已完,其不急之务一概取消。”便听朱元璋怒斥道:
“你倒好,当面答应得好好的,一到了西安就全都抛到脑后!明明王府已经完工,却继续大兴土木,既要建什么大钟楼,又要把九龙池中的亭子挪到王府。还放着王府不住,住到西安城的城楼上,简直是不晓人事,蠢如禽兽!”
大殿中的皇室成员全都惊呆了,没想到皇上会用如此严重的字眼儿来形容秦王。
秦王也是一脸的委屈,觉得自己也没干啥,就是想按照自己的心意,把王府再改造改造而已。
“你也不要觉得委屈。”朱元璋哼了一声道:“表面上看,这些事并不大,但是如果是在汉唐时期,被有心人利用,你不光爵位保不住,连脑袋都可能也保不住!”
“你该庆幸,如今是你老子在位,斥责你、惩罚你,但不会猜忌你,因为咱知道你就是个蠢材!”终究是过年,朱元璋还是收着的,长叹一声,语重心长道:
“但是如果在咱死后,你还是这样行事,到时候你大哥朱标惩罚你,你没有理由怪你兄长,这完全是你咎由自取的下场!”
“父皇,儿臣相信朱樉,一定能虚心改正,做一位爱民如子的贤王。”太子赶忙起身抱拳道:“我也会时常督促他自省,必不会走到那一步的。”
“哼,你个蠢货何其幸运,还有个这么好的大哥。”朱元璋这才神色稍霁,放过老二道:“给咱好好的反省,如有再犯,加倍严惩!”
“是,是父皇。”老二垂头丧气的应声道。
~~
朱元璋又借着老二老三的事,告诫了一番还未就藩的皇子,弄得儿子们一个个唯唯诺诺,大气不敢喘。
宴会也就草草结束了。朱元璋叫老四和老六,跟自己和太子回乾清宫。
虽然江西的事情,哥俩已经具本奏报,但还是当面听一听汇报,能了解到更多。
朱棣和朱桢便你一言我一语,又将在江西清丈田亩、编纂黄册、里甲百姓的经过讲给父皇与大哥。
朱元璋听得十分认真,还不时打断两人问这问那……
“你们觉得,下一步在全国推广黄册的时间成熟了吗?”这是朱老板最想知道的问题。
“这个问题还是让老六来回答吧。”朱棣实事求是道:“具体的事情都是老六在安排,儿臣主要给他保驾护航。”
“四哥太谦虚了,事都是咱俩商量着定的。”朱桢却摇头道:“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你小子不用替老四脸上贴金,他是大开大合的将军,这种绣花穿针的精细活,非他所长。”朱元璋淡淡道:“就由你来说吧。”
“是,父皇。”朱桢只好点点头,稍微整理下思绪道:
“儿臣觉得目前还不太成熟。这次在江西推行新政,遇到的困难超乎想象。没有父皇和大哥的鼎力支持,没有我刘琏师兄前期的努力和牺牲,没有杀的人头滚滚,没有江西填湖广的大移民,是绝对不会这么快完成的。”
“但各省有各省的情况,比如江西最大的地主是正一道,隐田隐户他们就占了一半;只要摁住了正一道,别的地主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朱桢接着道:
“而我们从《不管账册》入手,恰好抓到了正一道的大把柄,他们才不得不低头。换了别的省,哪怕是山东的衍圣公府,也不会有正一道那么大的规模,效果自然就不会这么好了。”
“嗯。”朱元璋点点头,神情很是凝重,有些事可一不可二,比如大移民,有的省还缺人呢,不可能每个省都来这么一手。
也不可能每个省都让他哥俩去一遍,那老四和老六这辈子不用干别的了。
换了别的儿子,比如老二或者老七这种蠢材,弄不好就把老百姓逼反了。老五老八这种不够强势的亲王,怕是也镇不住各省的妖魔鬼怪。
“所以还是得针对主要的困难,找到可以推而广之的解决之道。”便听朱桢又道:“让各省可以比较轻松的把新政推行下去。”
“那你觉得有哪些主要困难,又该如何解决呢?”朱元璋追问道。
()
第557章
“主要困难有两个,没有人和、缺少人手。”朱桢沉声答道:
“先说前者,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我们在各省推广新政时,却一定会遇到官府不配合、乡绅大户很抵触、普通百姓不理解的局面,完全没有人和可言。”
“唔……”朱元璋吐出一口浊气,虽然他很不想承认这一点,但这是事实。“这帮文官整天上书弹劾你哥俩,诋毁你们在江西倒行逆施,天怒人怨。可见事实正如你所言。”
“吓,他们这么恨我们的吗?”老六咂舌道:“没怎么听到风声哎。”
“是大哥怕伱年纪太小,承受不住那么大的压力,所以不让我告诉你的。”朱棣这才说实话道:“至于那些弹劾我们的人,都已经被父皇送去凤阳种树了。”
“那就好。”朱桢松口气,如果有人骂了自己没有受到惩罚,一定会鼓励更多的人群起而攻之的,到时候让一群苍蝇围着嗡嗡叫,烦都烦死了。
不过他觉得,这回处罚的有点轻,不像是老贼的风格。
“挖坑栽树的只是一部分,还有的人当了树,有的人做了肥料。”便听朱元璋淡淡道。
“好吧……”朱桢看到他大哥四哥齐齐打了个寒噤,不禁咽口唾沫道:“作肥料好理解,当了树是啥意思?”
“这不是你这个年纪,该知道的事儿。”朱元璋摇摇头道:
“你只消知道,啃硬骨头没有不挨骂的。只有像胡惟庸那样,处处讨好文武百官才不会被骂——但有咱和你大哥在,当他们在放屁就行了。”
“父皇,那沈立本招认,指使他设立《不管账册》的,正是胡惟庸。”朱桢今天看到胡惟庸又在那里蹦跶了,便气不打一处来,逮到机会就给他来一下。
“沈立本已经凌迟处死,胡惟庸却非但毫发无伤,还继续在那沐猴而冠呢。”
“这件事咱自有主张,你不要跑题。”朱元璋却摇摇头,不想听他讨论这个问题。“继续说人和的困难怎么解决。”
“官府不配合这条相对简单,首先要坚决贯彻‘南人官北、北人官南’的任官回避制度。只有不在当地的关系网中,这些官员才有可能心向朝廷,配合朝廷派下的工作队。”朱桢叹气道:
“然而洪武四年,吏部选官就已经确定了‘南北更调’之制,可七年过去了,竟还有熊启泰这样土生土长的江西人,一直在主政江西。”
“这件事,我已经质询过中书了,他们的回复是熊启泰籍贯河南,所以并不违反回避制度。”太子苦笑一声道:“他家里是元初逃难到江西的,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所以明显是钻了空子。”
“咱已经令天下官员上报各自的三代和姻亲的实际情况。”朱元璋沉声道:“会把任官回避贯彻到底的。”
“那就好。”朱桢点点头。
“官府除了官,还有吏,你为什么只说官,不说吏?”大哥问道。
“因为胥吏,早就烂透了。大明要想真正的长治久安,早晚得把他们彻底换掉。但地方运转其实不靠官员,全靠这些经验老到、世代相传的猾吏。”朱桢苦笑一声道:
“他们的人数也远超过官员百倍,眼下还没那个条件,只能先让他们维持局面。至于原本该由他们负责的清丈、黄册、里甲的事务,还是另派工作队更靠谱。”
“老六认识的很透彻啊。”朱元璋赞许的颔首道:
“胥吏问题是历朝积弊,哪怕咱也觉得棘手,所以才要造黄册、用里甲,让乡里自己组织收税、服役、捕盗、修水利,自决人命之外的诉讼,就是为了禁止胥吏再下乡。既然皇权不下县,那胥吏也不要再去骚扰百姓了。”
朱桢听了暗暗赞叹,没想到老贼还是个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这土味的乌托邦再土,也散发着理想主义的光辉。
~~
“再说说乡绅大户吧。”说到官府的问题,朱元璋又问道。
“这次最反动的,就是这帮人,因为朝廷要动的就是他们的根本利益。”朱桢淡淡道。
“是啊。”朱元璋深以为然的颔首道:
“那些乡绅大户都让元朝的包税制给惯坏了,忘了宋朝是怎么收他们税的了!总想着还像元朝那样,让朝廷由着他们胡作非为,做梦去吧!咱就是要狠狠的收拾他们,这样老百姓才能有活路!”
“父皇说的对。”朱桢附和道:“其实这第二条和第三条可以连着说,乡绅大户本身并不足为惧,可怕的是他们对老百姓的控制。他们可以只付出一点金钱和精力,就能煽动老百姓和朝廷作对,这才是最棘手的。”
“江西的百姓不是很支持新政的?”朱元璋黑着脸问道,他一直觉得自己处处为普通百姓着想,替穷人作主,因此分外受不了连穷人也反对他。
“老百姓确实是欢迎新政的,但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支持。千百年来,他们已经习惯了,受乡绅宗老还有读书人的支配,所以稀里糊涂的为虎作伥,尽干些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的傻事。”
“老六说得对,这就是那帮士绅,敢喊出‘君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底气所在。”朱元璋缓缓颔首道:
“国家太大,百姓离着皇帝太远。咱当年放牛的时候,连县太爷都觉得太遥远。感觉刘财主就是全村人的天王老子,更别说远在京城的皇帝老儿了。根本没那个概念,懂么?”朱元璋点点头道:
“在以往,千千万万个刘财主这样的士绅大户,就是所有老百姓的天,皇帝只是他们听说过,却永远看不见天外天。所以不跟士绅大户还有那些读书人合作,皇帝就坐不稳江山。”
“但这是不对的!”朱元璋话锋一转,沉声道:“皇帝尚且把天下当成自家产业,只要不是糊涂蛋,总还懂得爱惜民力,与民休息。但那些士绅大户,却只为自家考虑,盘剥起老百姓来毫不留情!”
“他们不光盘剥自家佃户,还跟官府勾结起来,把本该自家交的税、服的役,转嫁到的老百姓头上!”朱元璋越说越气愤道:“而且还仗着在老百姓那里的权威,把锅都甩到朝廷,甩到咱的头上,说是皇帝老儿的苛捐杂税,把老百姓害的活不下去!”
“这是谎言,赤裸裸的谎言!”朱元璋拍着桌子,怒喝道:“可是老百姓没有见识,目不识丁,已经习惯了对他们偏听偏信。就像当年刘德说啥咱信啥一样,所以才会让他们有恃无恐,洋洋得意的说‘君与士大夫共天下’,屁!那是赤裸裸的威胁!”
“什么‘君与士大夫共天下’?咱就是不信邪,非要给他改一改,”朱元璋霸气四射的宣言道:“咱就要与百姓共天下!”
“好,牛逼!”老六情不自禁的给老朱鼓掌。
()
第558章
“才知道你老子的牛逼?”朱元璋非但不生气,反而十分得意。顿一下,他又道:
“老六这次干得漂亮,他看准了这个关节,出奇招让百姓识破了,那些乡绅宗老的谎话。知道清丈田亩也好,里甲制度也罢,都是让百姓得利的好事。那些乡绅宗老失去了百姓的支持,自然也就翻不起什么水花来了。”
“嘿嘿,父皇过奖了。”老六嘴角忍不住的上翘。
“只是你这个法子,太不体面了。”朱元璋笑骂一声道:“他妈的,堂堂亲王跑去丐帮当帮主,像话吗像话吗?!”
“是总帮主。”老六纠正道。
“那也是个叫花子!”朱元璋无语至极。当年自己要饭那是迫于生计,这小子他妈的当成了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