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今日等了两个时辰,但今日之前,贫僧足足等了殿下六年啊。”道衍激动道:“今日终于得偿所愿了。”
“哦,是吗?”老六有些意外,六年前自己才多大?道衍这就慧眼识珠了?
不过他也没细问,便笑着邀请道衍进校道:“大师应该没吃饭吧,不嫌弃的话,与本王共进晚膳吧。”
“呵呵,正要向王爷讨一口斋饭。”道衍当然不会跟他客气,笑呵呵的跟在老六身旁道:“实不相瞒,贫僧今天就吃了一顿早饭。”
“你不是在我师父那里,吃了二十个童子尿煮鸡蛋么?”老六却不客气的拆穿他。
“呃……”道衍毫不尴尬道:“区区二十个蛋,只能算是点心而已。”
“哈哈,大师好胃口。”朱桢大笑道:“本王就喜欢,跟我一样能干饭的。”
说着吩咐一声道:“让食堂加个班,拿手的硬菜只管上。”
~~
北极阁,厅堂中一张偌大的红木桌上,摆满了大盘大碗的大鱼大肉。
道衍左手拿一根酱油肘子,咔咔猛旋,右手还运快如飞,将碟中的鸡丁、肉片填到嘴里,恶鬼投胎似的吃相把传菜的宫女都看呆了。
她们觉得欠自家殿下一个道歉,平时总觉殿下狼吞虎咽,吃相不雅,但跟这个嘴巴就像开了三倍速似的和尚一比,殿下那吃相简直就是秀气。
“慢点吃,有的是。”连老六都给惊到了,没想到他是这样的姚广孝。
“呜呜,可算吃到肉了……”道衍和尚点点头,进食速度却不放缓,竟还能含含糊糊道:
“贫僧被方丈管得严,他不许我吃肉,不然就要把贫僧逐出天界寺……”
“哈哈哈,大师既然这么爱吃肉,干嘛还要当和尚呢?直接还俗就是。”朱桢笑道。
“不愧是师徒,殿下和诚意伯问的问题都一样。”道衍笑道:“贫僧好容易才谋到个僧官,可以在庙里白吃白喝,出门还能打着大天界寺的幌子招摇撞……哦不,是受人尊敬。”
“也对,怎么说也是个金饭碗。”老六点点头,不复多言。
大概吃了八人份的晚餐,道衍才打着饱嗝,一抹油光的嘴唇,饱了。“舒服,好久没吃这么好了。”
“大师随时可以来打牙祭。”老六笑道:“回头让人给你办张饭卡,本王不在时,你可以去食堂吃饭。”
“多谢殿下。”道衍高兴道谢。
~~
两人又移步书房吃茶,道衍对楚王书房的摆设十分感兴趣。
且不说那门类庞杂的书籍,单说那长筒的望远镜,可以转动的大球,还有巨大的帆船模型,都十足十的夺人眼球。
“没事,随便看,随便动。”见他想转转那个大球,老六便微笑允许道。王者就是这样大气。
道衍粗大的手指一推,便见那大球便绕着一根通轴转动起来。他看上头的图案和字样,有大明、日本、暹罗、波斯这些耳熟能详的国名,还有一些诸如‘佛郎机’、‘阴基利’、‘髪兰溪’之类,听都没听过的地名。
朱桢立在他身后,准备给这和尚一点小小的地理学震撼。
却听道衍一脸惊喜的问道:“这个是地圆仪么?”
“我擦……”老六差点劈叉。若是搁在一年前,他八成要问道衍一句,‘大师伱也是穿越来的?’
不过现在他对古代科学史已经做了深入研究,这才不至于大惊小怪。不动声色问道:“大师知道大地是圆球?”
“嗯嗯。”道衍高兴的点点头,指着书架上一套书籍道:“缘督先生的《革象新书》,家师也曾教授过贫僧,真乃世间大学问,可惜不为士林重视。没想到殿下还有涉猎呢。”
“哈哈哈,大师真是博学啊……”老六从书架上拿下那套《革象新书》道:“此等华夏之瑰宝,竟险些被埋没于寂寂,幸好家师博览群书,向本王推荐了它。”
在去年之前,老六一直以为,古人是坚信天圆地方的。但去年为了编写教材,开始研究梳理现有的学术成果时,他赫然发现,中国的天文学家,早就已经知道大地是个球了。
且不是张衡那种‘地如蛋中黄’的简单描述,而是经过科学的观察和计算,严谨的论证得出的。
唐朝的僧一行、元朝的郭守敬,通过对中国领土南北两端北极星高度的测量,发现不同纬度北极星高度得不同。
元代耶律楚材,又组织人记录开封城和中亚寻思干城的月食。发现开封城的月食时间,要比中亚早一更半。通过东西不同地区月食出现时间不同,发现了经度的存在。
所以,在大规模测量得出科学数据之后,元代的赵友钦,也就是道衍口中的缘督先生,在他的《革象新书》中总结说:
“测北极出地高下,及东西各方月食之时刻早晚,皆地体浑圆,地度上应天度之证。”
通过经度差异与维度差异,论证出了地球是圆。
且这也不是什么一家之言,而是当时在天文学界公认的常识了。
据此元朝的天文学家,还制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地球仪。
朱桢虽然没见过实物,却在宋濂等人所编的《元史·卷四十八·天文一》中,找到了明确记录:
‘其制以木为圆球,七分为水,其色绿,三分为土地,其色白。画江河湖海,脉络贯串于其中。画作小方井,以计幅圆之广袤、道里之远近。’
几十年前,元朝的天文学家就制作出了地球仪,而且是用经纬度制作的地球仪……
()
第755章
老六本来还打算,以‘证明地球是圆’的为主题,来做一篇大文章。炒作成全国关注的热点,由此一举奠定科学权威的地位,让国子大学成为指引人类文明前进的灯塔呢。
结果看到这一记录时,朱桢整个人都方了。尼玛,这跟他们说的不一样啊?不是古代人除了哲学,什么都不懂吗?
老六搞不懂,这到底是有人在愚弄我们,还是本王穿越到了平行世界的大明?
这下大文章泡汤了,只能再想别的办法来树立权威了。
不过也有好处,至少这样一来,他也不用费劲解释,地球为什么是圆的了。也可以大大方方摆出地球仪来,直接在大学里讲授天文地理了。
事实上,大明钦天监的中官正章浚,便是那位缘督先生赵友钦的再传弟子,业已被朱桢延聘为国子大学讲师,为学生们讲授《革象新书》。
因为《革象新书》除了天文学,对数学和光学的研究也很深入,所以被楚王定为国子大学必修书目之一,非但科学生要学,其余五学一馆的学生,也要学。
~~
道衍宽大的手掌,按在地球仪上,圆球瞬间停止转动。
“是儒教害怕地体浑圆之说,因为这直接证伪了他们的天圆地方说。”便听吃饱喝足的和尚,中气十足道:
“继而摧毁他们的‘天人感应’之说,让他们从西汉时起建立的理论,再也禁不起推敲。”
“所以在宋朝占据统治地位后,在他们的疯狂打压下,天文学和数学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直到元朝时,儒生的地位低下,再也无力阻挠,天文学和数学才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有了这些进步。”
说着他嘲讽的笑笑道:“到了本朝,他们复辟成功,又要故技重施了。这回他们把我们汉人的天文学和数学的成就,打成是回回人的奇技淫巧、歪门邪道,还让朝廷禁止民间修习。简直是如临大敌!殿下就知道,他们有多怕了。”
“还以为大师跟儒教相善呢,没想到对他们这么大的看法。”老六审视的看着道衍,不知他是真这么想,还是故意这么说,来投自己所好。
“贫僧少年学儒,因其空洞无物,弃之学道。然大道渺渺,同样没法让人信服,这才又转入佛门。”道衍自嘲的一笑道:
“没想到三教差不多一路货色,真让人不知该何去何从了,也只能先栖身空门,得过且过了。”
说着他目光热切的望着老六,富有磁性的声音中,满满都是诚意道:
“贫僧飘零半生,未遇明主,如蒙殿下不弃,贫僧愿拜入门下,誓死追随殿下,创立一门真正能经世济用的新学问!”
“哦……”老六瞳孔倏然一缩,没想到道衍这么了解自己,看来在自己身上,是真没少下功夫。
这要是换了别人这么说,老六一准就引为知己,留在身边,收下当……高参了。
可惜对面是道衍,老六对他的了解也远超旁人。甚至某种程度上说,比道衍自己还要了解他自己。
这话并不夸张,因为此时困顿京城,一把年纪才混上个小僧官的落魄中年和尚道衍,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这辈子能超越自己的偶像刘秉忠,一手促成了靖难之役,辅佐老四达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藩王造反成功的奇迹。
而且随后还帮老四缔造了文治武功,空前绝后的永乐盛世,一举奠定了大明两百年承平……
所以老六太知道,这个看似饭桶的胖大和尚体内,蕴含着何等毁天灭地的能量了。
虽然直到今天,他才召见道衍,但其实从一开始,老六就不可能忽视了这个三角眼的胖大和尚。
只是从前老六一直想不清楚,该如何处置道衍。到底是二话不说,直接砍他狗头呢?还是抢在四哥之前,先把他收入囊中?亦或是听之任之,让他在母后去世后,与四哥达成宿命的相逢?
不同的选择,很可能将会把历史引向截然不同的方向,老六怎能不慎之又慎?
直到去年冬,他最终做出了选择,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也就知道,该如何发落这颗要人命的定时核弹了。
~~
道衍说完,神情平静的看着朱桢,朱桢也古井不波的看着道衍。
两人对视了好一会儿,老六才轻叹一声道:“我让师父压了你五年,大师怎么还不长教训?难道还要再压你十年不成?”
道衍闻言,终于变了脸色,他一直以为,自己见不到楚王,是刘伯温从中作梗。没想到楚王殿下居然说是他自己的意思。
不管楚王这话是真是假的,他对自己的成见是不会有假的——楚王都认定自己会祸国殃民了,自己在大明还怎么蹦跶?
不管怎么蹦跶,都会被一巴掌拍死的……
道衍瞬间就想清楚了利害,知道自己除了楚王安排的那条路,已是无路可走了。
饶是他已经修炼到家,还是难以掩饰自己的失落,三角眼皱成两个点,几乎要的落泪道:“其实贫道,只是想追随殿下,做一番事业罢了。真的别无所求……”
朱桢点头,知道他这话倒也不算假。老六最佩服道衍的一点,就是在他辅佐朱棣靖难成功后,能急流勇退,对权位毫不留恋。
只能说,有人造反是为了权力,有人造反是为了报仇,而道衍造反,纯粹就是为了施展一下自己的能力,不让此生虚度罢了……
这么纯粹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反派,还真是他娘的空前绝后。
“本王知道大师的心,但你想过没有,”老六淡淡道:“这大明朝有伱施展的空间么?”
“眼下没有……”道衍实诚道:“皇上春秋鼎盛,掌控万方,太子深孚众望、稳若泰山,不是贫僧施展的时候。”
“未来你也没有,”老六沉声道:“只要有本王在,谁也别想在大明兴风作浪!”
“是……”道衍心下再不以为然,却一句不敢废话。这种时候说多了,殿下真能噶了他的秃头。
“相信本王,去安南吧,那里有你的舞台,你有多大本事都可以尽情施展出来!”老六拍了拍他的肩膀,沉声说道。
()
第756章
“王爷这不是流放贫僧么?”道衍眨巴着三角眼,可怜兮兮的问道。
面对着油盐不进的楚王殿下,他真有些黔驴技穷了。
“怎么会是流放呢?”朱桢淡淡道:“你刚才说,眼下没有你兴风作浪的机会……言外之意,本王是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