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471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4-07-27 21:45:10

  “住口!我现在不关心你们的奸情,老夫只想知道那些人是什么人?!”徐达猛地一拍桌子,断喝道:“你们怎么联系,他们的据点在哪里?立即如实招来,否则叫你生不如死!”

  福寿连胡惟庸的人都顶不住,哪能顶得住大将军的威吓?很快就屁滚尿流的全部招供……

  “把他们先关起来,回头再处置!”徐达听说是胡惟庸指使福寿对付自己,便意识到胡相反了,哪还顾得上自家的事情。

  “立即传我帅令,全城戒严,九门紧闭,搜捕蒙元奸细!”待骑兵将奸夫淫妇带下,徐达立即沉声下令:“要留活口。”

  “是!”一名亲兵应一声,转身跑出去传令了。

  “张玉!”徐达又叫自己的亲兵队长,张玉马上立定转身,等候新的帅令。

  “把北平城的名医都请来,好吃好喝好伺候,就是不要让他们见人。”徐达确实非比寻常,短时间内便调整好了心情,进入战斗状态,一道接一道的下令。

  “要严密封锁本帅的消息,一干文武若有问起,就说本帅偶感风寒……”说完他一阵腻味,换个借口道:“就说我中暑了,要静养几天。”

  “火速派人去请郑国公、长兴侯回来,让他们到大将军府见我。他们要问起来,就说我的状况很不好,请他们速速回来主持大局。”

  “军队进入战备状态,没有我的帅令,不许一兵一卒出营,否则以谋反论!”

  “就这些了……”徐达寻思片刻,没有要补充的了,便沉声道:“重复一遍。”

  那张玉也非常人,便将大将军的长串帅令一字不差复述出来。

  徐达这才满意的点点头道:“表情要难过些,千万别露马脚。”

  “明白!”张玉两腿一并,快步下去。

  “立刻给京师传信,八百里加急……”徐达又对第三名亲兵下令道:“把楚王给我的信鸽也放出去,务必将胡惟庸要谋反的消息尽快传给皇上!”

  “是!”亲兵马上去写信传令,身为徐达的亲兵,还兼着参军的工作。

  其实徐达知道,胡惟庸竟敢刺杀自己,怕是这时候南京那边,也已经动手了。

  ()

第785章

  盛夏,天空阴沉沉的,雨却总是下不来,金陵城又闷又热,像一具蒸笼。

  中书省的左丞相堂中却凉爽宜人,那是舍人用冰块和转动的风扇车营造出的效果。

  “宋人有诗云‘君不见长安公侯家,六月不知暑。扇车起长风,冰槛沥寒雨’,今天终于在胡相这里体会到了。”陈宁满脸惬意的感受着凉爽道:

  “他奶奶的,这才叫生活。”

  “这还不简单,下午让人给你也安排上。”胡惟庸淡淡道。

  “合适吗?这冰扇车是宫里的御用之物,听说还是当年楚王设计,燕王打造的。”陈宁有些顾忌。

  “有什么不合适的?皇上和太子去了汤山,京里就是老夫说了算。”胡惟庸道:“他们也不会再回来了,所以往后也是老夫说了算!”

  按照约定,今天就是北平那边刺杀徐达的日子,他这边,入夜之后也要动手了。

  此时此刻,再没什么好隐藏的了。胡相也终于不用再伏低做小,可以用真面目示人了。

  “皇上和太子居然不在京里,真是天助胡相……哦不,天助主公也。”陈宁很自觉的改了称呼。他现在也觉得胡惟庸真有点幸运在身上,不然准备造反以来,胡相怎么会如有神助呢?

  ~~

  月初,皇上的‘历节病’又犯了,用老六的话说就是风湿性关节炎发作,左膝肿的像馒头,疼的睡不着觉。

  胡惟庸便建议朱老板,前往京城五十里外的汤山温泉宫疗养。皇医寺的太医也说,那有个温泉可以缓解痹症,减轻痛苦很有效。

  在几位殿下和百官的苦劝下,朱老板终于同意去汤山休养一段时间……百官是诚心实意的劝他去,这样就不用上朝了。

  当然朱老板只不过是换个地方工作而已,他非但要求每日的奏章,都要在天黑前送抵汤山行宫,中书省和各部还都要派一名长官伴驾,以备皇上随时布置工作。

  一开始,他还把太子留在京里处理政务,后来因为太子跟胡惟庸,在很多事情上意见相左、闹得很僵,朱老板干脆把太子也叫去温泉宫一起泡汤,让胡惟庸自己在京里坐镇。

  结果就成了眼下这个绝佳的局面,所以胡惟庸才急着催促北平动手,实在是天赐良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你那边,各方面都准备好了吗?”胡惟庸对陈宁的新称呼很是受用,学着朱老板的动作,问话时双手撑在腰间玉带上。

  只是他瘦骨嶙峋,做这个动作总感觉像是怕掉裤子,所以提着腰带,十分的滑稽。

  “回主公,卑职来前,又跟丁都督对了一遍。只要汤山那边,皇上遇刺的消息一传过来,立即就关闭城门,全城戒严。”陈宁忙沉声道:

  “只要进入戒严状态,皇上和太子又不在,京城的驻军只能听大都督调遣。只要我们军权在手,在京里要干什么,还不是主公一句话的事?”

  “还是不能大意。”胡惟庸沉声道:“虽然府军五卫有四卫伴驾,但还有一卫在京里,他们可不一定听大都督府的。”

  “无妨,刘英和老四都不在京里,他们群龙无首,不听号令就干他们!”陈宁狠声道:“丁都督已经定了计划,到时候给他们扣个谋反的帽子,十卫兵马围而歼之!”

  “嗯,不打一仗怎么立威?但是要注意,不要纵兵抢劫,得民心者得天下,对咱们更是如此。”胡惟庸开始高瞻远瞩了,显然并不满足于复仇而已。

  “明白。主公仁者无敌!”陈宁早就料到胡惟庸不像嘴上说的,对那个位置不感兴趣,所以一点不意外。

  “控制住京城后,我们就立即进宫,请皇后册立豫王为帝……”胡惟庸又沉声道。

  “啊?不是说册封齐王吗?”陈宁吃惊道。

  “当时老夫可没答应,再说齐王性情恶劣,年龄也不合适。”胡惟庸淡淡道。其实别的都在其次,关键是齐王乃江阴侯的女婿,要是让他当了皇帝,不是白白给江阴侯、靖海侯做了嫁衣?

  “倒也是,那样就白白便宜了吴家兄弟。”陈宁点头道:“不过他俩肯定会不高兴的。”

  “你放心,江阴侯那边我会解释的。”胡惟庸沉声道:

  “大不了再把他俩加在顾命大臣中,他们还能不识好歹?”

  “顾命大臣里……还有谁?”陈宁咽口唾沫问道。

  “还有韩国公、吉安侯、平凉侯他们几个勋贵,以及伱我、汪相、丁玉、宋濂,正好十个顾命辅政文武大臣。”胡惟庸便透露道。

  “啊,还有卑职?”陈宁受宠若惊,纳头便拜,激动的表起了忠心:“卑职一定为主公的马首是瞻,以报主公再造之恩!”

  “哈哈,起来吧,不必如此。不过日后你我同为辅政,确实要同心同德哟。”胡惟庸笑着虚扶他一把。

  “卑职牢记主公教诲!”陈宁忙重重点头,又奉上马屁道:“主公这个辅政名单水平实在是高,既照顾到方方面面,又能牢牢掌握主动。这样不管文武还是勋贵士林,都会支持咱们的。”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胡惟庸笑笑,难以抑制激动道:“然后传檄天下,谁敢不服?!”

  “定然莫敢不从!”陈宁马上应声道,说完却又忍不住道:“只要汤山和北平的行动都顺利。”

  “北平那边,老夫也不敢说十成十有把握。”胡惟庸叹气道:“行刺嘛,终归有失败的可能。要是失败了,大不了就跟大将军划江而治。”

  说完他意识到这话伤士气,便又昂然道:“汤山这边才是关键!而且这次我们是真刀真枪的上,不会有丝毫侥幸的!”

  “日本人到了?”陈宁惊喜问道。

  “没错。日本使团的船,还有护送他们的五百宁波兵,昨天就过了镇江,今晚他们会在童家营下船,然后连夜赶往十六里外的射乌山,与我们埋伏在那里的两千兵马汇合,从汤山以北直扑温泉宫!”

  “那加起来也才三千人,这点兵力够吗?”陈宁又担心起来。

  “皇上对军队看得太严,一调动就会被发现。能神不知鬼不觉凑出两千多人来,又把他们运到皇上的眼皮子底下藏起来,已经是极限了。”胡惟庸沉声道:

  “好在虽然胡德他们那些人被赶出了府军,但府军里还有咱们的人!到时候里应外合,出其不意,人手足够了!”

  ()

第786章

  傍晚时,憋了好些天的雨终于落下来了,千万条雨丝冲刷着连日来的闷热,落在江面上溅起亿万水花。

  有经验的船老大都知道,这还只是大雨的前奏。这个季节连阴了这么多天,肯定会有一场大暴雨的。于是纷纷驾船靠了岸,没人敢在暴雨夜行船。

  很快,繁忙的江面上便几乎不见了船影,只有一条不起眼的四百料官船,依然在不知死活的顶风冒雨、逆流而上。

  官船上的乘客更是奇怪,除了两名穿着绿色官袍的大明官员外,从驾船的到坐船的都是身材矮小,髡发木屐的日本人……

  他们是日本南朝派来出使大明的贡使团,带头的是个叫如瑶的和尚。贡使团自宁波入境,在浙江布政使彭赓的帮助下,拿到了海政衙门开具的勘合。

  又在宁波卫指挥使林贤的安排下,换乘大明的官船,由两名浙江方面的官员率领,前来南京朝贡。

  整个过程有许多不合规矩之处,比如按规定,番邦使团入境人数不能超过五十人,其余人等必须在入境港口等待。

  日本使团的人数超过规定不知几倍,却依旧安然入境,这便是胡惟庸将彭赓派到浙江的作用。

  而且按规定名为护送,实则监视使团的五百明军,都是林贤的手下,到时候非但不会阻止他们,还会跟他们一同行动。

  看到那位明国丞相安排的如此妥当,如瑶和尚悬着的心这才稍稍放下。

  虽然元朝时的两场神风,消除了日本对天朝上国的深深恐惧,但这毕竟是日本有国以来,头一次派军队深入天朝,而且还是参与针对天朝皇帝的政变。

  事情如果成了,他和这五百勇士自然永载史册,成为日本国的民族英雄。可要是失败了,非但他们这些人全都死啦死啦滴,就连派他来的怀良亲王,还有整个南朝,都会遭受灭顶之灾的。

  ~~

  也许在大明人看来,四五百名刺客并不算多,哪怕阴谋败露,全军覆没,对一个国家来说也不算太大的损失。

  但在日本,尤其是在苟延残喘的南朝,这四五百刺客绝对是倾家荡产才能掏出来的。

  因为日本虽然人多,但生产力十分低下,根本养不起多少职业军人。便施行了‘兵农合一’的军制,普通士兵其实都是农民,平时在地里插秧种田,打仗了才被拉上前线,而且还得自带武器,纯粹就是消耗品。

  根本没有训练度可言,战斗力十分低下,完全没胜任如此艰巨的任务。

  所以使团这五百‘勇士’,清一色都是训练有素、悍不畏死的职业武士。虽然他们大都是低级武士,但在战时都是充当带头冲锋的低级军官角色,数量十分有限,也极其宝贵。

  尤其对退守贫瘠九州的南朝来说,这五百武士几乎就是他们的一半的家底了。这要是有去无回,对南朝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但为什么那位怀良亲王还要倾家荡产,支持胡惟庸造反呢?

  因为日本南北朝对峙已经到了末期,北朝室町幕府在当代将军足利义满的率领下蒸蒸日上,已经统一了本州和四国,对南朝形成绝对的优势。

  相反,南朝这边人才凋零,众叛亲离,已是回天乏术了。所以足利义满才没有急着渡过关门海峡,而是希望南朝能认清形势,自动投降。按照日本人的说法叫‘和平合体’。

  毕竟日本正统的皇室在南朝。

  这让南朝的‘和议派’势力迅速抬头,甚至连‘皇太子’都开始私下讨论投降。

  怀良亲王这位‘武断派’首领的处境就万分危险了,眼下南朝天皇还在举棋不定,一旦‘天皇’顶不住压力,让位给‘皇太子’。太子登基后第一件事,恐怕就是命他自尽,然后像北朝求和。

  就在这时候胡惟庸派林贤找到南朝,希望他们派兵帮忙刺杀皇帝,承诺事成后将大力援助南朝,并派兵协助南朝抵御‘北寇’。

  别的国家收到这种提议可能嗤之以鼻,但对骨子里刻着极端冒险主义的日本人,却有大大的诱惑。尤其是走投无路的怀良亲王,非但一口答应,还精心选派了五百武士,赌上国运企图能一举翻盘!

  如瑶和尚肩上的压力也就可想而知了。入境之后,他一直十分紧张,不断向大明官员询问何时上岸,明军兵力如何,还有具体的行动计划等等。

  其实两名官员同样紧张,一直死死盯着岸边,对如瑶爱答不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4页  当前第4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1/8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