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507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4-07-27 21:45:10

  足利义满便让他们在京都边上的琵琶湖试造样船,还拨给他们两千军队任其调用,湖边的大树也随他们砍。反正都是天皇家的,不砍白不砍。

  他自己也是三天两头往琵琶湖跑,就看他们造船,一看就是一天……

  昨天才去过,今天又去了。畠山基国都不知他是着急造船,还是单纯看上瘾了。

  无奈,只能再骑马赶过去。

  赶到琵琶湖时,已经是中午了,便见将军在唐桥上设御座,正一边吃饭,一边目不转瞬的看着岸边不远处,那里几百名工人忙忙碌碌,正在一刻不停的搭建一个巨大的船壳。

  足利义满看的津津有味,佐餐的纳豆和昆布还有紫菜汤都没动,就连干了两碗饭。

  “将军。”畠山基国叫了两遍,他才回过神来。

  “基国来了。”足利义满看他一眼,又继续看着造船现场问道:“有什么事吗?”

  “明国那位亲王回信了。”畠山基国低声道。

  “哦?”足利义满这才依依不舍的收回目光,接过了畠山基国手中的信。

  看完之后,他恼火的把信纸往桌上重重一拍。“真是欺人太甚!要是答应了他这些条件,我们就永远别想收复九州了!”

  其实他对海权并不看重,他看重的是渡过海峡,收复九州。不管‘片板不下海’还是向大明称臣,都会让他们梦想破灭,这是他万般难以接受的!

  “我们要是不答应的话,不光那两万军队回不来了,明军还扬言要继续攻打我国。”畠山基国提醒愤怒的将军道。

  “明军可以乘坐战舰,随意攻击我们大部分的领国,实难防御。”

  “等本将军的战舰建造成功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足利义满挥舞着双手,像是要拥抱自己的救命稻草,情绪激动道:“只要这一艘‘初号丸’建造成功,本将军便会把所有参与建造的工匠派去各国,命他们全力造舰,这样短时间内就可以打造出与明军媲美的水军。”

  说着他重重一攥拳,咬牙切齿道:“到那时,我会让那些明朝人好好尝尝本将军的厉害!”

  “可是将军,就算我们造好了战船,但火炮怎么办?”畠山基国泼起冷水来也是好手。

  “……”足利义满神情一滞,这又是个大难题,而且看起来,比造船还要难十倍。

  好歹日本人还会造船,至少在他的认知中,无非就是把船造的更大些嘛。只要花功夫,就一定能成功。

  可日本人是真不会造枪造炮。火炮其实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了,早就随着元朝人和海盗,陆续传到过日本一些。多少年来,他们都想依葫芦画瓢,可愣是仿制不出来。

  因为这年代中国的火器,都是用铜或铁铸造出来的。日本连铜钱铁钱都他么铸造不好,所以他怎么仿制,没那个能力明白吗?

  他们的技术落后到,连青铜都调配不出来,当年还得向大宋廉价出口铜料的同时,再进口青铜,然后高薪引进宋国工匠帮他们铸造铜钟。

  但自从大送亡了,从元到明,都对日本开始搞贸易禁运,日本直接守着铜山却没有青铜,当初宋朝工匠带来的技术,早就失传了。

  这一百多年来,日本和尚为了能造个能敲的钟,都到了得伙同倭寇到高丽去抢,去拿刀逼着高丽工匠给他们造的地步。

  现在高丽的工匠都被转移到铁岭一带了,根本就抓不到,所以足利义满一点铸造铜炮的思路都没有。

  至于铁炮,铸铁炮是比铜炮更困难的技术,铜炮都造不了还想造铁炮?硬造的话保准门门炸膛。上了战场根本不用对手打,多少炮手都能给炸膛崩没了。

  哦对,还有火药,他们甚至连火药都不会生产。其实‘一硫二硝三木炭’的口诀,早就被什么都能送的大宋传过来了,可是他们不会制硝,徒呼奈何?

  而且抄作业都没地儿抄。因为隔壁高丽棒子也不会,每年只能哭着喊着求元朝爸爸或者大明爸爸赏赐火药。

  啥啥都不会,造个锤子的炮啊?

  这样一想,足利义满整个人都不好了,只能先麻痹自己道:“一步一步来,把大船造起来,至少我们就能接舷了。就不会毫无还手之力了!”

  说着狠狠瞪畠山基国道:“跟各国大名联系造船的事,就归你来负责了!”

  畠山基国登时也哭丧了脸,这可是操心挨骂的活啊!这就是说真话的代价吗?

  ()

第854章

  足利义满最后决定假意和谈,为造舰争取时间。

  拖延时间的套路,无外乎为谈判地点、时间、人选、条款争执不休,反复请示,只要有心拖延,谈多久都有可能。

  可惜明国人不按套路出牌,他们派出文官谈判的同时,军队也没闲着。他们对北朝展开了‘春季攻势’,沿着本州岛西海岸一路北上,袭击途经的所有港口,烧掉遇到的所有船只。

  这些还好,但要命的是作为一座地壳运动形成的大岛,绝大多数平地都在沿海,城镇和人口自然也是如此。而且除了少量城堡外,基本都是木建筑,明军用回回炮投掷硫磺弹,再发射火箭点燃,很快就会变成一片火海……

  如是连烧了十几个城镇,弄得本州岛各国人心惶惶,都没人敢在海边儿住了,不分贵贱全都躲到山里去。

  各国的守护大名对此束手无策,只能纷纷气急败坏的向幕府发难,控诉公方对国家保护不力。

  足利义满也有劲使不出,因为明军就是在沿海活动,根本不深入内陆,只能一面加紧催促造舰,一面让负责谈判的斯波义将表示最强烈的抗议,要求明军立即停止袭击,以免破坏和谈大局。

  对此大明的谈判代表韩宜可表示爱莫能助,说在我国武尊文卑,我们文官管不着武将,你们要想免遭袭击,不如抓紧和谈,早点达成协议才是正办。

  斯波义将这个郁闷啊,要是能早点儿达成协议,我干嘛还要拖延时间?可要是拖延时间,明军又会不断袭击沿海,把我逼死算完了。

  ~~

  幕方着急上火,大明这边却不急不躁,秉着楚王殿下‘你谈你的,我打我的。远程打击,安全第一’十六字方针,按部就班的对日本沿海进行火攻,基本就没上过岸。

  唯一一次例外,是登陆占领了佐渡岛。玩过日本战国游戏的都知道大名鼎鼎的佐渡金山,如果说石见银山撑起了日本的安土桃山时代,佐渡金山则撑起了整个江户时代。

  这座金山开采时,德川幕府开始统治日本。两百多年后,这座金山才渐渐枯竭,幕府也走向了衰落。说它是日本长期稳定的基石,一点不为过。

  但在眼下的室町幕府时期,这里虽然已经有开采白银的历史,但很显然,日后震惊全日本的金山还没有被发现,这里还是以天皇流放地而闻名的。

  所以明军没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这个人口不足万人的大岛,并宣布佐渡岛成为大明的领土,岛上居民也自动成为大明的海外子民。

  佐渡岛民本来就是流放者的后裔,对日本没什么感情,现在居然能成为大明的子民,虽然是低一等的海外子民,那也是天上掉馅饼,没人不答应。

  岛民们竞相为明军提供饮食等各种服务,听说他们是来找金矿的,还积极提供线索,主动带路寻找。比正经大明百姓都要热情十倍。

  起先明军还小心翼翼,唯恐他们是笑里藏刀,回头再偷袭自己。但后来发现,他们是真心的……

  仿佛一夜之间,佐渡岛就彻底与日本断绝了关系。

  ~~

  朱桢对这只会下金蛋的鸡也十分上心,专门让朱合从国内聘请寻金师傅,派去佐渡岛进行实地考察。

  接到了殿下的命令,朱合不敢怠慢,一个月内从全国各地募集到一百名寻金师傅,亲自送他们来日本。

  楚王殿下也很重视这些寻金师傅,竟亲自为他们接风洗尘,勉励他们用心寻金,只要发现金矿就重重有赏。

  把这些没见过世面的老师傅感动的不要不要,恨不得立马给殿下把金矿找出来。

  老六自然说不急不急,让他们先在大宰府休息几天,再给他们派任务。

  宴会后,老六单独接见了朱合还有跟他同来的沈荣。

  “这么多年找不到金矿,这些人靠谱吗?”这会儿他才有啥说啥,不再藏着掖着。他主要担心大明金矿枯竭,师傅们技术退化。

  “殿下放心。”沈荣赶忙给他吃定心丸道:“那不是师傅水平低,是挖了多少年,都快给采光了。现在全国各省的残矿上还能采出金来,全靠这些寻金师傅的经验撑着呢。”

  “就是就是。”朱合赶忙附和道:“日本才采了几年金银啊,矿埋的又浅,在这些在国内动辄要寻几十丈深的寻金师傅眼里,还不跟白给一样?保准一找一个准。”

  “嗯,那就先找找看。”老六想想也是,便吩咐朱合道:“日本这边采矿的事情,就交给伱来负责了。”

  “殿下放心,为臣翻遍佐渡岛,也要把金矿给殿下找出来。”朱合赶忙拍着胸脯道。

  “不能急功近利,还是要把眼光放长远,培养出一支强大的寻金队伍来。”朱桢语重心长道:“我们不止要在佐渡岛找金银矿,还要在全日本找,未来还要走向世界,让全世界的金银为我所用!”

  “殿下总是这样眼光长远。”朱合满脸崇拜的赞道:“能为这样的殿下效劳,为臣真是三生有幸。”

  “行了,自己人就少拍马屁了。”老六笑骂一声道:“最近都听的反胃了,需要读书人的骂声中和一下。”

  “呵呵呵……”沈荣朱合只能赔笑,哪敢接这种茬。

  “此外,你还要在佐渡岛择址建造一个大规模的冶金厂。”朱桢又吩咐朱合道:“不光佐渡岛的金银矿,我们在全日本开采的矿石,经过粗选之后,都会送到这里来集中冶炼。”

  “是。”朱合忙点头应下。

  “这样一来便于管理,二来利于技术保密,三来也能有效杜绝各处矿区中饱私囊。”朱桢耐心的向朱合解释道。

  “明白。”朱合多聪明的人,自然一点就通。前两点不说,单说第三点,金银矿石其实本身不怎么值钱,因为含量太低。

  一般两千斤银矿石中,只含有二两银。金矿石的含量就更低的没眼看了。而且以日本原始的冶炼技术,提炼的不如浪费得多,所以没人会把主意打到矿石身上。

  你让他们偷,他们都懒得偷。

  ()

第855章

  “所以在日本,最值钱的其实不是金矿银矿,而是冶炼金银的技术。”朱桢唯恐朱合绷不紧保密这根弦,不厌其烦的耳提面命道:“所以哪怕运输成本高一些,也要集中冶炼,便于保密。”

  “因为一旦让他们偷学到,我们大规模低成本提炼金银的工艺,他们的金银产量势必暴涨,从而实力大增。那时,他们非但会设法收回,割让给我们的金山银山,还会变得不受控制,极大增加我们的统治成本,所以千万要把保密放在第一位。”

  “是,为臣牢记殿下的嘱托。”朱合赶忙重重点头,终于明白殿下为什么要让自己来负责这项工作了,原来是真的很重要。

  “市舶司有专门的保密处,每年定期给水手和上船的商人进行保密教育,还不定时进行保密检查,这些年积攒了不少经验,可以调些骨干来帮帮老朱。”沈荣见状也建议道。

  “很好,就这么办,有什么好的想法随时跟我提。”老六赞许道:“保密工作无小事,再重视也不为过。”

  “明白!”沈荣朱合忙齐声应下。

  “金矿的事就说到这,朱合你专心把这一件事做好,就很不容易了。”朱桢说着又对沈荣道:

  “至于找你来,是为了让你见一见唐人代表的。”

  “唐人?代表?”沈荣有些不太确定:“是唐朝来日本的我国人吗?”

  “唐朝人来这破地儿干啥,大都是宋末避难逃到日本的。”老六解释道:“再就是当初元朝伐日失败,留下的一批江南汉人,这些人繁衍生息到现在,人数相当可观。”

  “虽然日本人管他们叫唐人,但对他们很防范,不许他们拥有土地和部民,只准他们教书、经商和从事手工业。说白了就是想利用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又不想接纳他们。当然这也跟他们本身不愿意成为日本人有关系,所以他们一直作为一个群体,游离于日本社会之外。”

  “不管哪种原因吧,这些人都是可以利用的。”朱桢接着道:“听闻王师征倭,破降南朝,他们派了三十六名代表,带着价值不菲的礼物来劳军拜见。”

  “本王见了见为首的几个,发现他们谈吐不俗,对日本了解很深,跟三教九流都有接触。而且重归大明的心情十分迫切。所以就让老沈伱来见见他们,看看能不能把他们组织起来,比如成立个‘大明唐人商会’,市舶司给他们一定的贸易份额,这样他们不就有归属感了吗?”

  “是。”沈荣赶忙点头笑道:“往后肯定需要大量既懂汉语又懂日语的通译,这些人再合适不过。”

  “光用他们当通译就浪费了,日本这个国家十分封闭,不仅排外,自己国民也不能流动,所以这批唐人是十分宝贵的资源。要利用他们在日本生活数代,与各阶层都有交往的优势,让他们主动收集情报,帮我们监视日本。”老六沉声道:

  “这次伐日我们的情报这么准确,他们就有很大的贡献。”

  “明白。”沈荣赶忙严肃点头。没想到殿下还有这层用意。

  “记住,永远不要小瞧日本。”朱桢正色教导两人道:“别看他们现在封闭落后,一副弱鸡模样,那是因为我们对他们形成了全方位的代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4页  当前第50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07/8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