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520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4-07-27 21:45:10

第879章

  离开布政司衙门后,何真便回了位于大西门内大街的何府。

  跟别的土豪为了宗族安全,修的跟堡垒一样的宅邸不同,何真的府邸真的只是一座镬耳山墙的大宅院,跟内地达官显贵的豪宅别无二致。

  倒不是他不注重宗族的安全,而是何氏举族依然住在百里之外的东莞,他平时大多数时间也不在省城,只有来办事的时候才会住进这座宅子。

  一回去,何真便让人将弟弟何迪,次子何贵叫到后堂,将自己与楚王还有林藩台谈话的内容简单讲给二人。

  末了端起茶盏呷一口,缓缓问道:“你们怎么看?”

  “大哥,楚王所谓让闽粤海商都加入市舶司,说白了不就是想要收编我们呗?”何迪便闷声道:

  “你要问我,我是不同意的。你之前把整个广东都献给他老朱家,这可是一个省啊,整个大明一共才十二个省!不说给个王吧,一个省换个国公一点不为过吧?结果连个伯爵都不给,老朱家简直是抠到家了。”

  何贵也附和道:“二叔说得有道理,而且朝廷这些年一直想搞咱们,几次三番把爹往外调,不就是想让我们群龙无首,然后各个击破吗?幸亏我们团结,才没让朝廷得逞。”

  “楚王这回要收编我们,无非就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见没法硬来,就准备取巧了。”何迪接着沉声道:“他肯定是研究过的,知道我们广东的大族,都要靠下海讨生活,不然根本养活不了那么大的宗族。还要搞团练、修碉楼,这些钱也一样得从海上来。所以说海上是我们这些大宗族的生命线,一点不为过。”

  顿一下,他愤慨道:“楚王要收编我们的船队,就是要把我们的生命线攥在手中,到时候他有的是法子拿捏我们!”

  “对,二叔说得对!”何贵点头道:“到时他要收拾我们,都不用大动干戈了。直接削掉我们的份额,让我们收入锐减,一大家子就只能喝西北风去。”

  “伱们把楚王想太坏了,那些江南大户现在过的不是比以前还好吗?”何真叹气道:“老夫觉得殿下是有大格局的,容得下我们这些人,也不会利用我们的信任来拿捏我们。他那样的聪明人,干不出这种因小失大的蠢事。”

  “大哥总是这样,把人想的太好了。”何迪冷笑道:“楚王要真是格局够大,干嘛还要垄断海上?我们做我们的生意,碍着他什么事了?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不行吗?”

  何迪负责何家的海上贸易,这些年没少被市舶舰队欺负,对老六的成见也最大。

  “这话说的。”何真摇头道:“人家市舶舰队每年都要清剿海盗,还要阻止外国商船入境,这块费用十分高昂,怎么可能让咱们一文钱不掏,就跟着搭便车呢?”

  “换了你,你也会想贸易垄断的,而且吃相肯定更难看。”说着他看一眼何迪道:“你说是不是?”

  “那……当然。”何迪也不讳言道:“垄断贸易多爽啊,价钱想定多高就定多高,只要买家付得起就行。”

  “所以别说什么井水不犯河水了。”何真沉声道:“换了谁都一样的。”

  “可是大哥,他们奈何不了我们啊!”何迪依然不服道:“这几年,市舶舰队可没少来抓走私,可是他们舰队一来,我们就能收到消息,立刻逃之夭夭,改到别处去装船。等他们走了我们再回来,根本不和他们打照面。”

  “就是,他们要是有本事把我们一锅端了就是,没那个本事就别想搞什么垄断!”何贵是何迪的副手,自然跟二叔一个鼻孔出气。

  “真以为市舶舰队奈何不了你们,是自己的功劳?”何真却哂笑道:“是,咱这海面开阔,岛屿众多,让官军很难找到你们。可要是没有永嘉侯和徐臬台的庇护,你们能蹦跶到现在?”

  “……”两人一下就不吭声了。他们当然知道,多亏了永嘉侯不配合市舶舰队行动,还有徐本雅提前通风报信,他们才能总是先人一步,让市舶舰队抓不到。

  “这次徐臬台是自身难保了,甚至永嘉侯都有危险。新换的广东都指挥使,一定是楚王的人。”何真沉声道:“到时候他们通力合作,水陆并举,我看你们还怎么办?”

  “徐臬台真的保不住了?”何迪面现不舍之色,把一省按察使拉下水的成本太高了。徐本雅要是一倒台,他的损失就太大了。

  “这不废话吗,出了这种事,神仙也保不住他。”何真叹气道:“这就叫自作孽不可活,你们也要引以为戒啊。”

  “那永嘉侯呢?”何迪更关心的是朱亮祖,这位真正的大佬要是折了,他们才彻底没指望了。

  “永嘉侯应该……还好吧。”何真沉吟道:“只要徐臬台不把他供出来,没有确凿的证据,楚王也动不了他。”

  顿一下,他低声道:“不是他多厉害,而是朝廷的头等大事是收复云南,大战在即,临阵换将可是大忌。”

  “那收复云南以后呢?”何迪问道。

  “以后就是以后了,谁还再旧事重提。”何真缓缓道。“当然他这仗得打的很漂亮才行。”

  “打仗永嘉侯肯定没问题,就是说还能指望他咯?”何迪如释重负的笑道:“那大哥着什么急招安啊?等战事一起,还有诸多变数呢,到时候再随机应变不迟。”

  “是啊爹,人家现在巴掌还没举起来,咱们就先跪了,非但会让别家笑话,”何贵也要强道:“就连楚王本人,也会看轻我们吧?”

  “唉……”何真长叹一声道:“既然你们不撞南墙不回头,那就撞去吧。但那是你们的个人行为,不代表何家,更不许打着老夫的幌子说事。老夫跟何家还是要坚决拥护殿下的决定。”

  “爹……”何贵刚要再劝,却被二叔用眼神制止了。

  “大哥你放心,我们不会跟楚王起冲突的,给你添麻烦的。”何迪向何真表态道:“我们就该躲的躲,该藏得藏,让他们找不着。除非楚王改封粤王、永镇广东,否则他一走,不还是我们的天下吗?”

  “一定要说到做到,千万不要以卵击石。”何真沉声吩咐完,便没有再吭声。

  ()

第880章

  出来后,何贵便牢骚连天道:“爹也真是的,这辈子让朱重八坑的还不够惨吗?现在老子坑完了,儿子又来坑,他居然还要上套!”

  “别这么说,远的你看不见,近的方国珍你不知道吗?”何迪这时却反过来帮大哥说话道:

  “同样是归降的诸侯,同样授给他一省参政,但他却一直称病,不敢上任。老老实实在京里养病到死。你爹为什么会这么老实,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他那是顾全大局,更是为了咱们家能长久啊。”

  “那能一样吗,方国珍是被打到海上被迫归降的,我们是不动一兵一卒,直接归顺的。”何贵涨红了脸争辩道。仿佛跟方国珍相提并论,是莫大的耻辱一般。

  “当初可能不一样,所以伱爹才会放心上任,致仕后也能回乡安享晚年。”何迪叹口气道:“可日子久了,也就都一样了。要是还以为自己不一样,那就是作死了。”

  “……”何贵终于动容了,好一会儿才问道:“二叔居然看得这么明白,干嘛不听我爹的?”

  “我怎么不听他的了?这些道理都是他跟我耳提面命的。”何迪拍了拍侄子的肩膀,轻声道:“但是你爹是你爹,何家是何家,懂吗?”

  “什么意思?”何贵从来没这样想过。在他看来,他爹就是何家,何家就是他爹。

  “归顺大明的是你爹,不是咱们何家。”何迪淡淡道:“你爹要对大明保持绝对的忠诚,只能逆来顺受。但咱们何家不能,咱们是广东各大宗族的领袖,咱们有咱们要坚持的东西。”

  “说回这件事上,你爹是对的,不然咱家就成了出头鸟,楚王非逮着咱一家收拾不可。”何迪最后对何贵道:

  “但咱们也不能说有错。现在又不是当年,当年不归顺就会给全省带来兵祸,现在较量一下又不会血流漂杵。这样都不敢过过招,就直接投降,咱们何家会成为笑柄的,往后也没人再听咱们的了。”

  “可是爹不让咱们打他的旗号……”何贵郁闷道。

  “哈哈哈,你是他儿子,我是他兄弟,还用得着打他的旗号吗?别人还会把我们看成两家人不成?”何迪不禁大笑起来道。

  “哦。”何贵这才恍然,心说老爹总是这样滴水不漏,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

  当天下午,两道圣旨传至广州。

  一道是暂停行刑,命楚王重审道同案的旨意。

  另一道旨意则是委任楚王为钦差,巡抚闽粤广西,节制三省地面文武,便宜行事。

  圣旨之所以比老六预料的晚到了大半天,是因为太子还随着圣旨,发来了一份吏部的文档。

  老六打开一看,见是洪武三年时,道同因孝道,被举荐为太常司赞礼郎的文档。

  因为地方举荐孝廉,是要负连带责任的,所以举荐他的北平行省,仔细审查了道同的祖上,明确的记录了他高祖、曾祖到父亲的名字和身份。

  其中白纸黑字的提到,他高祖道廉曾担任南宋福建路兴化军都监。

  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因为那时候南宋哪有蒙古人?

  而且蒙古人改汉姓也是最近二十多年的事情,人家道同五代都姓道,怎么可能是蒙古人?

  “哈哈,我大哥是真的细。”老六高兴的把文档递给林仲谟,对道同笑道:“这下太子爷亲自帮你确定身份了,看看谁还敢说你是蒙古人!”

  “太子真是明察秋毫,连下官自己都忘了,京里还有这样一份东西。”道同感激的热泪盈眶道:“当时只想着让他们去河间府调查,按察司的人却以路程太远为由,一直在推脱。”

  “你祖上明明是南宋人士,怎么又去了元大都京畿一带?”林仲谟一边看一边问道:“也难怪他们会想到污蔑你是蒙古人,”

  “当然是宋亡后被掳去的。”道同叹气道:“我曾祖一代就在河间当亡国奴了,世世代代都梦想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一天。终于在我这一代见到了。”

  “怪不得。”林仲谟有些理解道同为何如此尽忠职守了,因为他背负了几代人的夙愿啊。

  “好了,本王宣布,‘道同身份案’正式变更为‘道同被诬陷案’。”楚王便高兴道:“老林你还没开始调查,就收了份大礼。运气不错哟。”

  “但愿接下来的调查也能顺利。”林仲谟笑道。

  ~~

  可惜事与愿违,林仲谟接下来的调查处处碰壁……

  第二天他便以楚王的名义,要求广东按察使司和广西都司向自己移交所有的卷宗、涉案人员,以及办案的官吏,也要随同前来协助调查。

  他准备先从此案的源头开始审理。

  然而数日后,广东都司审问此案的官员前来报到时,却告诉他那三个告发道同的蒙古俘虏,已经瘐死了。

  “什么?三人同时死在牢里了?”林仲谟难以置信的看着对面的六品官员。

  那人姓刘,是广西都指挥使司断事司断事,身边还跟着个九品芝麻官。

  刘断事便介绍那人道:“他是我们都司衙门的王司狱,让他跟林方伯禀报吧。”

  “什么情况?”林仲谟沉声问道。

  王司狱便畏畏缩缩的禀报道:“回方伯,广西乃烟瘴之地,时疫频发,又恰逢六月,牢里流行疫病,死了一半的囚犯,连下官手下弟兄都病死了好几个。那些蒙古人更不耐,一个都没活下来。”

  “那些蒙古人,也就说不止他们三个?”林仲谟追问道。

  “是,一共二十七个。”王司狱缩缩脖子道。

  “好,很好……”林仲谟大热天打了个寒噤,对那帮人的心狠手黑,有了更真切的认识。

  刘断事又将他们如何抓到俘虏,在审讯中无意得知道同与道原的关系,转达给广东按察司。广东按察使司又派人过去审问的经过,流利的禀报给林仲谟。

  林仲谟听完冷笑道:“但现在已经查明,道知县与那匪首道原根本没有关系,那些蒙古俘虏是怎么想到污蔑他两个人是同族的?”

  ()

第881章

  布政司衙门,二堂中。

  听完堂上官的质疑,刘断事满脸震惊道:“他俩没关系?”

  “嗯,朝廷已经查明。”林仲谟微微颔首,正色抱拳道:“楚王殿下亲自宣布,‘道同身份案’正式变更为‘道同被诬陷案’。”

  说着他一拍惊堂木,威严的质问道:“现在请刘断事告诉本官,广西的蒙古俘虏怎么会知道,广东还有个知县叫道同?”

  “这……”刘断事额头见汗道:“下官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知道的。问案的时候听他们说出道知县的名字,下官都是一愣,还得赶紧去查证才知道,广州真有这么个知县。所以也就信以为真了。”

  说着还补充一句:“现在人死也没法查证了,可能永远是个谜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4页  当前第52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0/8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