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傅友德讪讪道:“如果朝廷真需要,也不是不可以。”
()
第1354章
短暂的休整后,大军继续南归。
腊月初一,大军抵达大宁。
这时,朱桢告诉傅友德和蓝玉,他们哥几个不准备往南走了。
“什么?!”傅蓝二人听的肝都颤儿,不知道几位爷又要出什么幺蛾子。“不往南那去哪?”
“往东,去辽西葫芦岛。”朱桢一本正经的答道:“今年没那么冷,那边市舶司报告说还可以通航。所以我们决定坐船回去,这样能赶上陪父皇母后过个年。”
“啊?”两人张大嘴巴,又同时合上了。“哦……”
秒懂。这是为了保全燕王的颜面啊!
“王爷们真是至孝啊。”傅友德满脸钦佩道。
“啊,真孝。”蓝玉赶紧附和一句,又问道:“那大军由谁带回?”
“当然是你这个首功之臣了。”朱桢正色道:“去带着将士们接受沿途百姓的欢呼膜拜吧,但注意不要扰民。”
“是。”蓝玉就很高兴,也不知后半句听进去没有。
“对了,我三哥继续给你当监军,恶人让他来做。”朱桢又道。
“哦,是。”蓝玉的笑容就没那么灿烂了。
~~
所以离开大宁后,朱桢一行就与大军分道扬镳了,沿着当初平安押运粮草的那条路线,往辽西走廊而去。
这条路线还没恢复元朝时的繁忙,眼下更是车马稀少,大军行走半天,也见不着个人影。
顶上罩着暖篷,四周围着毡毯的囚车里,朱棣感动的拉着朱桢的手:“六弟,你对四哥实在太好了。四哥我这辈子要是对不起你,我就不是人……”
连傅友德和蓝玉都秒懂的道理,他焉能不知?老六走海路纯粹是为了避开沿途的州县,让他不用在千万百姓面前丢人现眼。
而且更窝心的是,老六还把老三派去监军了,这样就不会有人像只苍蝇一样,嗡啊嗡啊的一直嘲笑他了。
然而老三也很感激老六,因为他晕船……
“唉,四哥以后少给我惹麻烦就行。”朱桢苦笑一声,甩开他的手,把炉火拨旺道:“至少别惹这么大的麻烦。”
“嘿嘿,我保证这辈子就冲动这一回。”朱棣双手罩在炉子上,一边坦白自己的真实想法道:“其实我这也不是一时冲动,我那口气憋的太久了。”
“多久?”朱桢双手抄到暖袖中。
“从岳父宣布任命的那一刻开始。”朱棣咬牙道:“当时我想岳父病后父皇便让我代理大将军府事务,那么北伐的主帅也大概是我,就算不是,也该是蓝玉后来那個角色。”
“结果发现我想多了……”朱棣愤懑的叹了口气,虽然时隔多日,但想起来还是不好受。他从炉旁拎起酒壶,猛灌了一口烈酒。
“我堂堂燕王居然只落了个随军出征、帐下听令……”
“我也挺意外的,但三哥也跟你一样,所以老头子也不是针对你的。”朱桢轻声道。
“我知道,所以我忍了。我以为我能忍住,可是半年多时间别人在前头打的热火朝天,我却不是筑城就是督粮,别说我自己了,就是下头的弟兄们都受不了了。”朱棣闷声道:
“后来远征军里有老三,却没有我的名字,我这下彻底绷不住了,便跟下面弟兄一合计,就来了个鱼目混珠……”
“噗……”朱桢差点没绷住,四哥这文化水平,还是一如既往的低调。
“你笑什么?”朱棣奇怪的问道。
“没有,我想起了花木兰。”朱桢打个哈哈,又正色道:“出征名单是老头子定的,不过三哥这个监军是我指定的。原因四哥肯定懂。”
“是,我哪适合当监军?”朱棣认同的点点头道:“所以我一点也不怪你。”
“那就是怪老头子咯?”朱桢轻笑道。
“是有点。”朱棣也不讳言,低声道:“我知道父皇为什么不让我统兵,不就是怕我挟平定北元之功,彻底接手岳父的部队吗?”
老四越说越生气道:“伱说父皇把我当什么人了?老六,你是知道我的,我从来的理想都是当个将军,马革裹尸!我有一丝一毫的野心吗我?就是把皇位放在我面前,让我当皇帝我都没兴趣!”
他憋屈的把银制酒壶都捏扁了,嘶声道:“所以我就想跟他对着干,不让我去我偏要去,后果多严重我都要去!”
“四哥,你钻牛角尖了。”朱桢摇摇头,开导他道:“这种事我从来不细寻思,我劝你也别瞎琢磨。”
“少来,以为我不知道你?心细的跟什么似的。”朱棣却哂笑一声道:“我就不信父皇这几年对你既用且防的态度,你能没感觉?”
“有感觉,但那是正常的。”朱桢坦荡一笑,给老四掖了掖身上的熊皮大氅。淡淡道:“我们既是父子,又是君臣。老头子心里头再疼你,但有些事情还是不得不做,不然他就不是称职的皇帝。”
说着他问道:“你觉得老头子称职吗?”
“何止是称职,简直是……”朱棣想要形容一下朱劳模,奈何肚里没墨水,只能一句“我艹”行天下。
“所以老头子的安排,咱们没必要多想,想多了受伤的只会是自己。”朱桢幽幽一叹道:“其实作为一个皇帝来说,他已经够像个爹了。”
“……”朱棣咂咂嘴,寻思半天还真是这么回事。再说他那口气也出来了,自然不会再跟老六犟嘴了,便服气道:“要不怎么你是大宗正呢,看的就是比我们透。”
“呵呵……”朱桢笑了笑,伸个懒腰,从囚车上下来,对朱棣道:“葫芦岛快到了,四哥委屈一下。”
“哎。”朱棣点点头。
侍卫便端走火炉,撤掉毡毯。好在熊皮大氅还给他留着,也不至于把老四冻成狗。
朱桢又顺道看了看张玉和平安。张玉自然无所谓,反正这里也没一个认识他的。
但这里可是平安原先的地盘。
朱桢便问道:“保儿哥,需不需要给你带个头套?”
“不需要。”平安却昂首挺胸道:“坐在囚车里俺也是封狼居胥的大英雄!”
说着他感激的对朱桢咧嘴一笑道:“王爷,万分感谢。”
“应该的。”朱桢温厚一笑。虽然也不知道他是感谢自己帮他上战场,但是感谢自己把他的名字写进了祭文里。
()
第1355章
葫芦岛并不是岛,而是位于辽西走廊上的一个半岛,因海湾形似葫芦而得名,属辽东都司管辖。此时,后世鼎鼎有名的宁远卫还未设立,所以这段位于锦州和山海关的咽喉要地,之前竟处于无人管辖的状态。
后来总理海政衙门负责漕粮北运,朱桢便捷足先登。选择这里作为给辽东都司供粮的港口。
因为这里虽然离辽阳远一点,但胜在港阔水深,夏避风浪,而且严冬也只微结薄冰,是个难得的不冻良港,比辽河口的水文条件好太多了。
大宁都司设立以后,从这里向草原供粮最便捷,葫芦岛的优势就更大了。于是这里迅速形成一个规模不小的海港城市,热闹程度快赶上辽阳了。
好吧,主要还是因为辽东的人口太少了……
~~
朱桢一行来到城门口时,就见彩旗招展,鞭炮齐鸣,韩宜可和沈荣率领万余军民夹道欢迎。
“恭迎王爷凯旋!”两人早就接到消息,在葫芦岛恭候多时了。
“哈哈哈,诸位兄弟父老快快请起。”朱桢团团抱拳,向葫芦岛的军民高声道谢:“大军能在草原深处作战近一年,多亏了诸位辛苦转运粮草,本王已经为你们向父皇请功了。请父皇开恩,蠲免你们三年的赋税!”
“嗷,多谢王爷!”众军民登时欢欣万状,又磕头作揖道谢不迭。
“另外……”朱桢话还没说完,又接着道:“本王跟韩大人商量过了,从腊月初八开始给你们放假,一直给你们放到明年二月二,让你们好好歇一歇。而且放假期间薪水照发,另加每人二两银子的过年钱!”
“嗷嗷嗷!皇上万岁,王爷九千岁!”众人实在不知该如何表达感激之情,连‘九千岁’都给他发明出来了。
朱桢差点绷不住,好家伙,老子成魏忠贤了……
~~
进城时,因为已经提前打过招呼,葫芦岛的军民都知道燕王和他们都司是为何被关进囚车里,所以非但没人嘲笑老四三人,反而还有不少老百姓,往他们三个的囚车里塞好吃的。
在老百姓朴素的认知中,主动出击去消灭鞑子,是英勇无畏的表现,朝廷把三人关起来,反而是不近人情了。
平安果然把自己当成英雄,在囚车里向自己昔日的部下频频挥手,好多军官还跑过来向他敬酒,与他洒泪作别,然后跪求朱桢保住他们都督的命,那场面好似他要被押赴刑场一般。
朱桢只好向他们保证,平安一定会平安的,这才得以脱身,跟韩宜可沈荣来到码头,查看海况。
只见波澜不兴的天然避风港内,海面上漂浮着一层薄薄的冰碴儿,星星点点的反射着明媚的阳光。
“这种海况能行船吗?”朱桢神色平静的问道:“实在不行就用备选方案,从青泥浦出海。”
青泥浦就是后来的大连湾,因为纬度较低,且受暖流影响,那边肯定不会上冻,只是要多走七百里。
“没问题。”韩宜可却很肯定道:“这种程度的薄冰伤不到船。”
说着他一指静静停在码头上的那些两千料大船道:“而且这些船都经过特殊改装,在船壳外加装了铜板,能够破开一指厚的冰层,自身毫发无伤。这些日子,为臣每天都会派它们出海清理航道,确保万无一失。”
“好,那就上船!”朱桢绝对信任手下的头号干将。
随着军官一声令下,将士们便牵着战马排队开始登船。老四等人的囚车,也被用桔槔吊车缓缓吊上了甲板。
“当心点,别把本王掉海里去!”海风呼啸,把囚车吹得东摇西晃,朱棣双手抓着栏杆,十分紧张。
“王爷放心,我们的吊车能吊两千斤。”沈荣赶忙安慰他道:“恁连人带车还不到一千斤。”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朱棣看着脚下泛着碎冰的海面,胆战心惊道。
好在操纵桔槔的吊车手技术十分了得,将他连人带车平稳的放在甲板上。
“哎呀妈,吓死老子了。”朱棣这才松了口气,这种生死操于他人之手的感觉,实在比沙场厮杀还可怕。
~~
借着大部队登船的功夫,朱桢视察了葫芦岛码头。只见财大气粗的海政衙门,不光修了四条永久的石栈桥,可供二十条大海船同时靠泊卸货。甚至还在湾口修了一条防波堤。堤上设有灯塔和炮台,显然还有导航和警戒的作用。
“嗯,能看出来是下了功夫的。”朱桢满意的点点头。
“主要还是王爷慧眼识珠,选的这個海港条件太棒了。”韩宜可从旁夸赞道:
“它不光水温较高,冬季大部分时间都能通航,而且沿岸全为岩石构成,所以不淤。海床急斜,所以水深。葫芦状的海湾,又可以挡住风浪,还是个天然的避风港。放眼全国也没几个港口能比得上。”
“而且它的位置也太好了,不仅在辽西走廊上,而且还是通往大宁的海上门户。”沈荣凑趣笑道:“以为臣愚见,用不了几年这港口又得扩建了。”
“那也不要紧,设计的时候还预留了四条栈桥的空间,”韩宜可笑道:“早就料到会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