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792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4-07-27 21:45:10

  “是……”糯点点头,她刚刚话都已经当着王爷的面说了,但心里还是难过的,不由泪水涟涟。

  “你要是担心族里的压力,也简单,本王把俞敏调到昆明去,不就没有风言风语了?”朱桢又道。

  糯一听就心动得很。不得不说王爷太懂人心了,他就知道糯之所以死咬着不松口,一定是因为外界的压力居多。

  而且昆明可是云南省会,繁华的大城市,能从这乡下地方搬去全省最大的城市定居,换了谁不心动?

  她便坦诚道:“这样我心里就舒服多了。”

  “哈哈哈,好!”朱桢很高兴:“本王最喜欢的就是你们这一点,有啥说啥,不用费尽心思猜。”

  说着他看一眼李九娘道:“那你也坦诚一下,本王这么安排中不中吧?”

  “中。”李九娘便也答应了。

  “至于你……”朱桢看一眼俞敏道:“你没资格表态。”

  “哎哎。”俞敏忙点头如啄米,事情变化太快,他脑子还没转过弯来呢。

  “扶起你老娘来吧。”朱桢又吩咐他一声。

  俞敏赶紧将他娘扶起来。

  朱桢又对吓得筛糠似的老太太道:“放心吧,本王从来没打算杀你,只是小小的利用了你一下。不过你确实有错,这下就算惩罚了。”

  俞敏他娘赶忙点头,谢恩不迭,说再也不敢自作聪明了。

  “好了,那这个事就算是解决了。虽然你们俩都做出了牺牲,但他娘俩同样也做出了牺牲,只不过你们俩牺牲在家庭上,他娘俩的牺牲是给了大明。”朱桢又开解二女道:

  “俞敏他娘的丈夫为国捐躯,俞敏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说大家都不容易,要珍惜眼下的好日子,可不要再争吵了。不然本王就把俞敏发去东北玩泥巴,让你们彻底不用吵了。”

  二女赶忙点头应声,表示记住王爷的教诲了,一定互相忍让,不吵不闹。

  朱桢又替九娘撑腰道:“你们娘俩不能因为这些过去的事情,冷落了九娘。既然掀篇了,就要一视同仁,记住了吗?”

  “王爷放心,卑职一定牢记!”俞敏赶忙点点头,又鼻头一酸道:“俺本来就答应老八,要好好照顾他妹子的。”

  九娘顿时泪水涟涟,然后给朱桢重重磕了个头。

  ()

第1402章

  五月中,朱桢回到了他忠实的昆明城。

  云南都指挥使胡泉,左布政使潘原明,新任的右布政使道同,率领文武官员在城外恭候多时了。

  “臣等恭迎王驾回昆!”

  “哈哈哈,诸位平身。”朱桢大笑着招呼他的大臣们起身,看着眼前熟悉的昆明城,只觉全身每一个细胞都舒展开来。

  “本王不在的这段时间,辛苦诸位了!”

  “臣等不辛苦,王爷才辛苦!”众文武齐声道。

  “别搁这客套了,咱们赶紧进城吧。”朱桢招呼一声,便在群臣的簇拥下,仪仗的引导下,浩浩荡荡开进了昆明城。

  只见大道两旁密密麻麻的百姓,全都设香案、摆鲜花、虔诚跪拜于地,恭迎他们的国王归来。

  朱桢放眼前望,龙旗蔽日、斧钺如林;环顾四周,万众顶礼膜拜。所见所闻,无不清晰地彰示着,他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只有在这里,他才是真正的王!

  他身后的朱棣看着这一幕,呼吸也不由自主变得粗重。心中暗暗狂叫道:‘大丈夫应如是!’

  他终于明白了,朱桢为什么从小就着了魔似的向往着远方!因为只有在这天高皇帝远的西南大地上,才能获得真正符合自己身份的地位!

  而在内地,无论是北平、太原,还是西安,都离着皇帝太近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是虎你得卧着,是龙你也得盘着!

  怪不得自己总会觉得当亲王没有意思呢,也从来不把自己的身份当回事儿。原来自己之前当的,都是虚假的亲王——

  当地的民政,他无权插手,只能监督建议,人家听是一回事,不听他也没辙。

  文武官员,他无权任免,人家尊他是一回事,真恼了不鸟他,他当然可以让人绑来打一顿。但难保会跟老七一样的下场。

  更别说当地的钱粮财政,他更是沾都不想沾了,只能等着人家给他发俸禄。

  这样的情况下,谁会真心实意的尊敬他,又有几人能把他真正当成王?

  而这些,在云南统统都由老六一言决之。千军万马都要听他调动,文官武将都要执行他的王命。钱粮税收也都尽操于他之手!

  这才是真实的亲王吧!

  ‘要做真实的王,不做虚假的王!’朱棣默默地对自己发誓。

  如果说之前他来云南还有几分被迫,但从这一刻开始,他的心意已经彻底被扭转过来。誓要在西南大地上打下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王国来!

  ~~

  回到自己的王府后,朱桢先休息了一段时间,白天认真带娃,夜里卖力地服侍两位王妃,尽力把失去的两年半给补回来。

  效果也是不错的,孟炫孟灿终于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同时开口叫了‘父王’。朱桢当时是如闻仙音耳暂鸣,感慨万千眼泪流啊。

  而他两位王妃,也终于面若桃花、心平气和了,没有那么强的攻击性了……

  “王爷的腰疾,似乎又有复发的架势?”看着朱桢走路扶腰,他大舅担心道。

  “啊。”朱桢尴尬一笑道:“可能是姿势不正确扭了一下……我是说抱娃。”

  “哦,这样啊。按说王爷这身板不应该,孩子才多轻啊。”表哥胡显替他找了会儿原因道:“看来还是抱少了,以后得多抱。为臣天天抱,腰也没感觉。”

  “哦哦,你腰好。”朱桢白他一眼,便把话题带开道:“我不在的这段时间,那帮土官有没有不老实啊?”

  “回王爷。”胡泉知道这是问他这个云南都指挥使的,赶忙正色答道:“自打麓川之战后,云南的各路土官全都老实了。不光不敢再惹是生非,还会主动出兵,帮朝廷进剿那些不肯归附的部族山寨。”

  “加之现在的官道驿传,已经修到了县一级,各地卫所的调动速度,可以在十天之内集结军队于全省任何一个县,所有叛乱都可以掐灭在苗头状态!所以这两年全省没有发生大的叛乱,只是……”

  “只是什么?”朱桢沉声问道。

  “只是东川会泽一直不太平,铜场时有被袭击的情况。那些部落藏身十万大山里,不出动大军很难抓住他们。另外就是在靠近雪区的地方,经常会有头人率领藏民打劫茶马商队,然后在木府兵出动时,又快速撤回雪区。”胡泉答道:

  “雪区不在云南的管辖范围内,王爷又命令我们不得越界,我们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哎。”朱桢摆摆手道:“这条命令是当年消灭麓川之前所下,目的是防止他们和藏人联手。现在麓川国已经不复存在了,还跟他们客气个屁啊?”

  “这么说可以越界了?”胡泉惊喜道。

  “为什么不可以?”朱桢提高声调道:“难道雪区不是我大明的国土吗?给我狠狠地打!打到他们老实为止!”

  “遵命!”胡泉兴奋地应一声。

  “至于东川那边,应该都是铜矿闹的。”朱桢又道。

  “是,原先铜矿都是那些土司的司产,被我们征服之后全部收归了朝廷,而且这几年由于引进了浙江的采铜技术,产量已经将近原先的十倍了,他们能不眼红,能不生气吗?这個死结很难解开的。”胡泉叹气道。

  “那就一剑把死结劈两半。”朱桢沉声道:“他们袭击铜场,却不袭击铜矿,显然不只为了泄愤。”

  “那当然了。”胡泉笑道:“矿石又重又不值钱,得提炼出纯铜来才值钱。”

  滇铜品位虽高,但含铜率不到十分之一,大部分矿石在二十分之一左右,优点是可以露天开采,量大管饱,所以矿石并不值钱。

  但经过冶炼后,提纯出来的铜锭就不一样了,那就是钱本身啊,甚至比钱还值钱,毕竟铜钱中还会掺杂一部分的铅或者锡……

  而且冶炼过程并不简单,至少远超土人们的能力范围。所以那些蛮部都是瞄准了铜场抢,没人打铜矿的主意。

  “这样吧,回头我带那些矿主去巡视一下,找个最合适的位置,建一座县城。”朱桢便沉声道:“把所有的铜场全都集中在城内,城外一座不留,我看他们抢什么!”

  ()

第1403章

  “好主意啊!”胡泉闻言赞叹道:“王爷总是可以跳出窠臼,站在更高的层面解决问题!”

  “哈哈,其实本王也就是一般人。”朱桢大笑起来。

  “王爷真是过分谦虚了。”胡泉自然是不信的。

  其实朱桢还真不是过分谦虚,他之所以总能出人意表的想出办法,而且最后总能漂亮的解决难题,是因为他能以史为鉴。

  只不过别人知道的历史都是过去史,他掌握的是‘未来史’……

  现在别人都为东川远超前朝的铜产量而欢呼,但朱桢却知道,明朝的滇铜产量跟后来的清朝比起来,又是小巫见大巫了。

  在清代矿业最为兴盛的乾隆时期,滇铜占全国铜产量的八成以上,当时全国的铜材基本都由云南供给。而东川铜矿的产量,又占滇铜产量的七成以上。所以眼下东川这点产量,还不到极盛期的零头。

  那么为什么会在开采冶炼技术没有明显进步的情况下,差别这么大呢?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雍正五年,在东川府的群山中设立了会泽县,将所有的铜矿冶炼转移到了县城里,改变了原先就近开场,分散冶炼的状况。

  集中冶炼的好处实在太多了,譬如便于生产、运输,当然也更安全。让矿主可以放心的进行长期投资,可以建造更大规模的矿厂,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生存环境安全了,才会有更多的百姓愿意来东川谋生。东川铜业发展的最大桎梏——人手短缺,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从那之后,东川的铜业发展,才正式进入快车道,到了乾隆时期,成为名副其实的‘铜都’,支撑起清廷财政的‘半币江山’。

  甚至有人说,清朝能统治中国两百多年,有一半功劳要记在滇铜身上。

  所以朱老板要是知道这事儿,打死也不会把云南给沐英的。估计老六都得给撵到外云南去,休想靠近他的聚宝盆。

  可惜这事儿朱桢不说,他永远也不会知道……

  ~~

  朱桢要在云南建的那座城,正是会泽。不过他在资金上并不紧缺,所以也不着急催生出个铜都来。就那么顺其自然,让它一步步的发展壮大就好了。

  眼下能解决东川的治安问题,就足够了。

  三人便沿着金池湖边的青石路,走在依依垂柳之下,丝毫感觉不到盛夏的酷暑。

  “再说说军屯的情况吧。”朱桢又对他大舅道。

  今天其实是胡泉作为云南都指挥使在汇报工作,胡泉自然早就成竹在胸,如数家珍道:

  “王爷当初离开云南时,是洪武十七年底。当时云南共有二十三卫八御十八所,这几年间朝廷又陆续调入了二十卫,共十万八千军队驻屯。”

  “不算贵州和外云南,如今整个云南都司完整建制四十三卫八御二十八所,下辖二百五十一个千户所,两千五百五十一個百户所,三十二万大军。其中二十五万驻屯军,分布驻屯在城镇、坝区、驿道沿线,以及渡口、关隘、要冲等战略要地,这样既防盗贼又防土司反叛;既便于集结打仗又便于分散屯种,对整个云南形成了强有力的控制!”

  “那田粮牲口方面呢?”朱桢又问道。

  “根据去年年底的统计,云南都司共拥有马二十四万三千匹,其中战马五万两千匹,其余都是用来拉车拉犁的滇马;屯牛十八万头;屯田两百五十七万亩地,卫所积粮两百三十三万石!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还足够支持大军远征作战了!”

  “好,发展十分迅速啊。”朱桢满意的点点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4页  当前第79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92/8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