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张真人据说是马皇后的义女,张天师的嫡妹,他们王爷的……红颜知己,总之身份贵不可言。但百姓不是因为她的身份崇敬她,而是因为她那高超的妇产医术,以及不分贵贱、济世的仁慈。
这些年,云南正赶上婴儿潮,仅仅一个昆明,一年就有好几万产妇分娩。而昆明的产妇难产率居然比江南还低,张真人和她的玄妙观,绝对是居功至伟的。
朱桢一身便服,来到古松和竹林掩映的道观门口。
得知王爷驾到,守门的道姑赶忙打开中门,又要进去通禀,却被朱桢摆手拦下,示意她稍安勿躁。
然后朱桢一撩锦袍,迈步进入了观中。
绕过刻着太极图案的影壁,朱桢来到三清殿前。
便见许久未见的张寻真,正盘膝坐在蒲团上,向殿前一众女冠开讲。
她外穿一件天青与淡粉色相间的水田衣,内著道袍,拢住青丝的妙常巾下缘垂着珠珞,仪态优雅的端坐在那里。她的容颜,仿佛是大自然最精致的杰作,既有凡尘女子的柔美,又透着超脱的出尘之气。眼中还比当年多了几分慈爱之色,让人感到亲近。
朱桢便静静立在檐下,听她轻启朱唇,对众女冠道:
“妇人难产,重在预防,孕期要时常步履,劳动摇肢,无使定止,动作屈伸,以运血气。不可多睡饱食,过饮酒醴杂药……”
女冠们听得十分认真,她们在玄妙观学医实习出徒之后,未来便要分赴云南各府州县,开设妇产科,造福一方百姓。责任十分重大,不好好学习,可休想出师。
待到早课终了,便有师姐带她们去观摩问诊和接生。毕竟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亲眼所见。
张寻真也仿佛没看见老六一样,翩然起身就要进殿,朱桢这才赶紧上前,笑道:“真人留步。”
张寻真依然没听到一般,继续向前。
老六见状,忙甩开大步追上去,一把拉住她的手。“看你哪里逃。”
“原来是王爷驾到。”张寻真这才站住脚,神态清冷道:“三清看着呢,别动手动脚的。”
“这不简单,来人,给三清老爷蒙上眼。”朱桢便流氓气十足的吆喝道。
“朱老六,你敢!”张寻真急眼道:“对三清不敬,是要遭雷劈的。”
“不怕不怕,本王有避雷针。”朱桢哈哈大笑道:“再说,本王还答应你哥在海外修一千座道观,把道教弘扬天下哩,三清老爷怎么会为这点小事怪我呢。”
“你以为三清老爷跟伱一样俗气啊,有用的就当个宝,没用的就当成草?”张寻真无奈的叹息一声,却也没再让他松手。
朱桢便拉着她柔软的小手,沿着鲜花锦簇的石板路往后走,笑道:“本王把你当成宝,可不是因为你有用哦。”
“不是才怪呢。”张寻真娇嗔一声,又幽怨道:“再说你若把贫道当成宝,会几年不闻不问吗?”
“我不是身不由己么?”朱桢便苦笑道:“被父皇往死里使唤,是哭着喊着才放我回来的。”
“那你回来也有俩月了吧?”这才是张寻真气他的原因。“还以为你把我忘到九霄云外了呢。”
“怎么会呢?”朱桢忙笑道:“岂不闻‘攘外必先安内’乎?再说我不是让人给你送礼物来了吗?”
“一看就不是你准备的好么?”张寻真愤愤气笑道:“不过王爷说的是,贫道不过是个区区外人,王爷当然要先济着内人了。”
“这是自然喽。”朱桢属于渣得比较讲究的一类,闻言居然点头道:“本王肯定得先顾着内人,谁让你不肯当我的王妃呢。”
“我才不稀罕当什么王妃呢。”张寻真被激怒了:“放开我!”
说着便运劲想要挣脱老六,可惜朱桢早非吴下阿蒙,在草原上又练了一手摔跤绝技,仗着体型和力量的优势,居然让她挣脱不得。
当然张寻真的武艺还是比他高不少,朱桢也休想降服她。
结果两人八爪鱼似的手脚纠缠在一起,谁也奈何不了谁。
“你这娘们怎么这么想不开?从了本王不就是本王的内人了么?”朱桢气喘吁吁道:“王妃之位我也能帮你讨来!”
“谁稀罕当你内人?谁稀罕当王妃!”张寻真香汗淋漓,分外诱人。
“那你干啥来昆明?”朱桢问道。
“我是来给你老婆接生的!”张寻真怒道。
“我老婆都生完两年了!你还留在这里干啥?”朱桢追问道。
“我不是为你留下的!”张寻真哼一声道:“我是稀罕这里的山清水秀!是为了那些被你强行拉郎配的女人们!”
“你就嘴硬吧!”朱桢终于忍不住,重重吻下去。
“你才……硬,唔!”张寻真抗拒的紧闭双唇,但还是被朱桢锲而不舍的撬开了小嘴,然后她便热烈的回应起来。
朱桢便将她打横抱起来,大步往香闺走去。
守在张寻真卧房门口的女冠赶紧为王爷敞开房门。天师道是不禁嫁娶的,不然一代代的张天师是打哪来的?而且她们也太清楚自家观主的心了……
待二人进去,女冠们又立马关上门,掩口嬉笑而去。
~~
却说那闺房中的情形,正有一首《唾窗绒》为证:
小帐挂轻纱,玉肌肤无点瑕,牡丹心浓似胭脂画,香馥馥堪夸,露津津爱煞,耳边厢细语低声骂,俏冤家,颠狂忒甚,揉碎鬓边花。
待云收雨歇,张寻真慵懒无力的靠在朱桢粗壮的臂弯中,似喜似嗔道:“你这是要吃了人家么?”
“嘿嘿,谁让你躲了我这么多年?”朱桢得意的搂住她圆润雪白的肩头道:“你说你,早从了我多好,耽误咱儿子打酱油了都。”
“去你的。”张寻真拧他一把。又静静的在他怀里躺了一会儿,方小声道:“当时我害怕。”
“还有你张真人怕的事儿?”朱桢好奇问道:“你怕什么?”
“还不都怪你,非要我个黄花闺女给人家接生?!”张寻真一阵气苦道:“而且找我的都是难产的,看了那么多妇人受苦的场面我能不害怕么?”
“这么说,还真是怪我。”朱桢恍然道。
“而且你个头那么大,万一孩子随你,生起来肯定困难。”张寻真叹气道。
“还真是。”朱桢不禁惭愧道:“我三个孩子都亏了有你接生。”
“当时我就想,我能给她们接生,可谁给我接生?”张寻真又叹了口气道:“所以吓得我连夜跑回了龙虎山。”
“这样啊。”朱桢闻言一阵心疼,使劲搂住张寻真,问道:“那你现在不怕了?”
“嗯。”张寻真点点头,声若蚊蚋道:“我教出徒弟了……”
说着便将一双惊心动魄的大长腿,紧紧盘住他道:“道侣,我们得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
“哈哈好……”朱桢的笑容却有些发紧,心说看来本就不富裕的腰力,这下彻底要不堪重负了。
他忽然想起一句话——高端的猎人,往往是以猎物的形式出现。
不过都这时候了,谁是猎人,谁是猎物,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
第1419章
洪武二十九年,春三月。
随着戒备森严的官船将最后一批黄册载入玄武湖,大明第二次全国范围攒造的黄册,终于全部入库。
十年前,大明已经完成过一次全国范围的黄册编纂,但人口和地权每年都会有变化。为了能一直掌握全国土地人口的真实情况,朱老板下旨每十年重新编纂一次黄册。
有道是一回生二回熟,大明中央和地方的官吏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现在大明的政务官和事务官,八成都是大学生出身,综合素质远超从前,所以这次攒造黄册,从去年开春启动,到全部完成解送进京,只用了一年而已。
而当初首次纂造黄册,可是用了整整六年的时间。虽然不能说大明官员的行政能力提高了六倍,但巨大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
只是黄册运到后湖,并不代表就万事大吉了,还得经过户部户科官员的驳查,确认无误了,才能入库。
当然全天下的黄册加起来六七万册,把户部官员全都拎来也得查到年底,那部里也不用干别的了。
所以实际负责驳查的,还是国子大学的在校生。现在会计已经成为国子大学所有专业的必修课,这帮大学生又年轻力壮,正好拉壮丁。
他们从司册至府册、州册、县册,层层验算其旧管、开除、新收、实在的四柱增减。然后将查出的问题汇总成册,提交户部。户部再责成相关衙门,半年内查实重修,二次奏缴,再经查验无误后,才会送入黄册库内保存。
所以等所有的黄册都查验无误,汇成总册时,已经是半年以后的八月末了。
待户部左侍郎署尚书事夏原吉将总册呈送文华殿,太子便立即赶到武英殿汇报。他知道父皇早就等着黄册了。
~~
武英殿。
马上就要满七十的朱老板已是须发皆白,皱纹深刻,但他的五官比年轻时柔和了不少,人也胖了不少,竟显得有些慈眉善目了。
太子也年逾不惑,鬓角斑白,额头和眼角都有了鱼尾纹。他一边呈送黄册总览,一边沉声禀报道:
“……全国户数一千一百六十五万两千七百八十九,人口六千五百五十四万五千八百一十二,全国耕地面积达到九百八十万四千六百二十三顷六十八亩,共可收夏麦五百六十九万一千五百二十石,秋米三千三百七十二万九千四百五十石!”
朱元璋微闭着双目,拢着花白的胡须,听得连连点头:“好好,比十年前人口多了千万,粮产更是翻了一番!”
“是!”太子也高兴道:“如今人口已经是国初的三倍,粮产更是几十倍于国初,我大明终于把华夏又带入了盛世!”
“还早得很。”朱元璋却摇摇头道:“如今虽然国库充盈,但天下百姓也就是温饱而已,这盛世的标准未免也太低了吧?”
“比起开元可能成色不如,但跟其他所谓盛世比起来,不遑多让。”太子笑道。
“要比就比开元,不仅要比开元还强,而且绝对不允许有天宝!”朱元璋吹胡子瞪眼道。
“是是。”太子忙含笑应下,老父皇说什么应着就是。
“你记一下,咱要下一道旨意。”朱元璋却不是随便说说的。
“是。”太子赶紧提起朱笔,作倾听状。
便听父皇沉声道:“方今天下太平,军国之需皆已足用。海内各省田地、桑枣,除已入额征科,自二十六年以后栽种桑枣果树与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
待朱标写完停笔,朱元璋看着他问道:“有没有信心这么干?”
“这个么……”朱标没有马上点头,父皇只需要做决策便好,他考虑的事情就太多了。
“以朝廷目前掌握的耕地,税赋确实已足够国家开销,而且每年还有数百万石的盈余。”朱标慎重道:“再加上海政衙门每年上缴的两千万两,哪怕最吃惊的情况,肯定也是足够了。”
“那就是可以喽?”朱元璋又问道。
“可以。”太子咬牙重重点头。
“那好,就这么定了。”朱元璋意味深长的看着自己的长子。
“是,儿臣这就交代下去。”太子应声道。
“不急。”朱元璋却摇头道:“这道旨意以你的名义来下。”
“儿臣不过是太子,名不正言不顺的……”太子苦笑道,不知父皇又要玩哪一出。
“那咱就让你名正言顺。”便听朱元璋石破天惊道:“咱已经决定了,把皇位禅让给你。”
“啊?”太子瞠目结舌道:“爹,这种玩笑可开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