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父可敌国_分节阅读_第99节
小说作者:三戒大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4-07-27 21:45:10

第148章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礼记》

  子时一过,礼部、太常寺还有常驻皇陵的官员、陵户便轻手轻脚的忙碌开了。譬如在祾恩殿各陈设牲犊酒醴、香烛制帛等物;在方泽坛摆设祭坛、灵幡、法器、牌位……

  总之请神的请神,摆桌的摆桌,列队的列队,无声无息为皇帝祭祀做着准备。

  朱元璋父子也早早在北壝门外的金殿中等候了。

  卯时,太常卿便进来请道:“皇上,吉时快到了,请和殿下移驾方泽坛吧。”

  朱元璋却纹丝不动道:“不急,再等等。”

  “是。”太常卿哪敢废话,只好蹑手蹑脚退下,在外头等待。

  外头天光亮起时,见金殿内还无动静,他实在等不下去,只好硬着头皮再次进去相请。

  “皇上,吉时已到,再不移驾怕要耽误祭祀了。”

  “不急,再等等。”朱元璋却依然不起身。

  “父皇,时间确实不早了。”朱标也帮着劝道。

  “耽误一会儿没事儿,咱家里人还没到齐呢。”朱元璋拢一拢宽大的青色袍袖道:“你爷奶肯定也想多见几个孙子。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生气呢?”

  “父皇是说?!”还蒙在鼓里的太子一下站起来。

  “嗯。”朱元璋高深莫测的一笑道:“他们应该快到了。”

  “你不早说!”朱标话没说完,转头提着袍子跑出去。

  “早说了就是这结果。”看着儿子消失在殿门口,朱元璋苦笑道:“一个人坐这儿,很闷的。”

  ~~

  朱标一口气跑出皇城,过去金水桥,又跑上长长的神道,便看到远处棂星门下,走进来五个穿着祭服的亲王,不是他五个弟弟又是谁?

  “老……”朱标想要大声叫他们,却喉头颤抖,怎么也发不出声来。

  “大哥!”五个弟弟也看到了太子,马上撒腿狂奔过来。

  暌违大半年的兄弟们,终于在神道中央,三十对石像生的见证下,终于重聚了。

  “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六……”朱标尽全力伸长了胳膊,想把弟弟们都抱在怀里。

  “大哥,呜呜……我们想死你了……”兄弟六个抱成一团,痛哭失声。

  远处金水桥上,朱元璋擦了擦眼角,回头看看自己父母的大坟头,咧嘴笑道:“爹,娘,高兴吧?咱老朱家又人丁兴旺了。”

  说完便转身吩咐道:“让他们赶紧过来,误了吉时,他们爷奶会怪罪的。”

  “喏。”太常卿恭声应下,心说麻痹……

  ~~

  初秋风飒飒,皇陵祭无声。

  卯时三刻,皇家祭祖大典正式开始。

  陪祭百官皆着青袍,在方泽坛前整齐列队。仪式庄严,没有奏乐。

  仪式开始,典仪官唱:“执事官各司其事。”

  内赞官唱:“位。”

  朱元璋便神情肃穆的登上祭坛。

  太子落后他一个身位。

  在太子身后,是秦王、晋王、燕王、吴王、楚王。

  再往后,才是韩国公率领的勋贵公卿,文武百官……

  各就各位后,内赞官唱:“上香。”

  朱元璋便至香案前,担任执事官的中山侯汤和捧上香盒,请皇帝三上香。

  完毕,内赞官唱:“行四拜礼。”

  朱元璋便退后半步,在御案前,对着父母的陵寝,缓缓行四拜叩头之礼。

  众皇子和所有陪祭官也跟着行四拜叩头礼。

  起身后,内赞官唱:“奠帛。”

  执事官便捧帛至御案前,然后跪奉给朱元璋,朱元璋接帛献于御案。

  内赞官唱:“行初献礼。”

  朱元璋又行叩拜礼,同时所有陪祭官也行叩拜礼。

  内赞官唱:“读祝。”

  由读祝官跪读祝文,朱元璋及陪祭官都跪听。

  “维洪武八年孝子皇帝朱元璋,敢昭告于皇考仁祖淳皇帝圣灵曰:

  “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旁徨,俄尔天灾流行,眷属罹殃:皇考终於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丧。

  “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计不张,孟嫂携幼,东归故乡。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为粮。

  “予亦何有,心惊若狂,乃与兄计,如何是常?兄云去此,各度凶荒。兄为我哭,我为兄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肠,兄弟异路,哀恸遥苍。

  “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醴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居未两月,寺主封仓,众各为计,云水飘飏。

  “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侣影相将,朝突炊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趍跄,仰穷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佒佯……”

  听到这儿,朱樉朱朱棣朱橚朱桢几个,已经哭成了泪人。这些原是哥几个早就耳熟能详的事迹,但经过了这一年在凤阳的风风雨雨,他们终于真真切切体会到了父皇当年的艰难绝望,也明白了父皇为什么要折腾他们。

  尤其是老六,听到‘朝突炊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趍跄’,简直快哭抽抽过去。没要过饭的人,体会不到这里的心酸啊……

  “……思往昔之艰难,痛今朝之音容杳绝。三十二年罔极之恩,何从以报?谨献牲醴于陵下,伏惟昭鉴。”

  读完祝文,内赞官唱:“俯、伏、兴、平身。”

  君臣皆行此大礼。

  然后,再由太子行亚献礼、韩国公行终献礼。皆同初献礼,但不奠帛、不读祝。

  三献礼完毕。内赞官唱:“四拜。”

  君臣又行四拜叩头之礼。

  拜毕。典仪官唱:“读祝官捧祝、进帛。”

  读祝官捧祝,执事官捧帛,至御案前燎炉焚烧,礼成。

  ~~

  祭祀完毕后,礼部官员带着七名陵户,挑来了七担取自陵区之外、土质洁净、颜色纯正的黄土。

  朱元璋要给父母坟头培土。

  太常寺官员将护履跪献给皇帝、太子、秦王、晋王、燕王、吴王和楚王。

  所谓护履,就是一种特制的鞋。用黄布做成,轻便柔软,走起路来轻巧无声这样,登方城,上宝顶时,不会惊扰长眠于地宫里的祖先。

  皇帝去鞋、除袜,穿上护履,挑起了土筐。

  太子也穿上护履,挑起了土筐,跟在父皇后面,缓缓而上。

  然后是五位亲王……

  登上宝顶,到敷土处,朱元璋和儿子们举筐将土倒在宝顶上,然后用手虔诚的拍实。

  朱五四夫妇泉下有知的话,当是很欣慰的。

  

第149章

  祭陵仪式结束,朱元璋又亲切接见了给他父母守灵的二十户陵户,跟他们共进早膳。

  皇陵有三圈,外围土城周二十八里,当然不可能只有这么几户陵户。

  这二十户是专门在最里头的皇城内,给朱老板爹妈守灵祭奠的,都是原先金桥坎的老乡亲。

  朱元璋让刘德加入的,就是他们的行列。

  “你们都要好好的,就像昨儿个咱嘱咐刘德的话那样,祭品供养完了别浪费,都吃掉。”用膳后,他又充满感情的拉着老乡亲的手道:“以后你们世世代代,别的啥也不用干,就收收租子,吃吃酒肉,快快活活过日子吧。”

  老朱的精明,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他这样安排,这些陵户才会用心供养他爹娘。要是不让他们吃祭品……嘿嘿,年长日久,想想就知道他们会怎么敷衍他爹娘。

  这样多好,他们必会尽力采办,也感恩戴德,皆大欢喜。

  “好好,咱们跟皇上沾老光了,皇上万万岁!”

  “唉,可惜汪干娘没法跟你们一样享福了。”朱元璋忽然叹了口气。

  众人赶紧神情一黯,悲痛起来。

  汪干娘就是朱元璋祭文中,那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醴馨香,空门礼佛’的汪氏老母。

  当时朱元璋要饭途中险些饿死,被和尚带回皇觉寺。但大荒之年,和尚庙里也没有余粮啊。所以主持起先不肯收他,后来还是汪大娘知道了,让她儿子给寺里送去剃度费,朱元璋才如愿当了和尚。

  虽然不到两个月后,皇觉寺就不管饭了,让和尚们都出去当游方僧人。结果朱元璋又成了佛门版的乞丐……

  但朱老板一直很感念,在最苦难的日子帮助过他的人。可惜等他发迹后,汪大娘已经死在兵荒马乱中了。

  朱元璋便将她的儿子曹秀接到身边,悉心栽培,目前是他的亲军都尉府右都尉。

  曹秀也在一旁,听皇上突然提起自己老娘,眼泪刷刷直流。

  “曹秀,伱兄弟三个是吧?”朱元璋忽然问道。

  “是,皇上。”曹秀忙擦擦泪,答道:“我家哥仨,俺排行老二。”

  “你大哥可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4页  当前第9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9/8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父可敌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