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穿越指南_分节阅读_第1125节
小说作者:王梓钧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58 MB   上传时间:2025-01-16 19:43:28

  谢衍跟二哥、妹妹共用一间书房,因为想要保留隐私,也经常把书本笔墨拿回自己卧室。

  到了书房,谢衍瞬间就懵了。

  墙壁上赫然挂着一副《大明疆域图》!

  谢衍扭头问道:“这是什么朝代?”

  “大明啊。”王昇说。

  谢衍又问:“大明前面是哪个朝代?”

  “宋辽南北朝。”王昇说。

  “更前面呢?”谢衍追问。

  王昇说:“隋唐五代。”

  谢衍问道:“元朝呢?”

  王昇反问:“什么元朝?”

  “你有没有听说过成吉思汗铁木真?”

  “没有。”

  “岳飞呢?”

  “知道啊,开国大将、河内郡王。”

  “韩世忠呢?”

  “也是开国大将,安宁郡王。”

  “他们都是大明的开国大将?”

  “郎君,我知你不记事了。但出了家门,开国郡王可不能随便议论。”

  北宋之后就是大明,跳过了南宋和元朝?

  谢衍抬头看向墙上挂着的《大明疆域图》,这个大明有点奇怪啊!

第2章 穿越者前辈真牛逼

  这幅《大明疆域图》是彩色的,而且遵循了四色定理。

  谢衍只是随便扫了几眼,心里就有一万匹羊驼狂奔而过。

  地图最北方的疆域,把贝加尔湖都囊括在内,并且标注为“北海湖”。

  外蒙古的主要区域,还有贝加尔湖地区,叫做“燕然都护府”。

  呼伦贝尔草原及周边山脉,以及外蒙古的东部地区,还有北方俄罗斯部分地区,叫做“定北都护府”。

  内蒙古的中部和少量东部地区,叫做“漠南都护府”。

  横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的松辽盆地(曾经的临潢都护府),被切割成了好几份。一份属北京,一份属河北,一份属辽宁,一份属安东都护府。

  辽宁行省和安东都护府的地盘都极大,前者是“辽宁+半个吉林+少量内蒙古”,后者是“黑龙江+半个吉林+大量俄罗斯远东地盘”。

  内蒙古的西部地区,大部分都划给了宁夏行省。

  更离谱的是韩国和朝鲜,直接变成朝鲜行省。

  日本的九州、北海道、对马岛、佐渡岛、屋久岛、隐岐群岛等等,通通变成了“瀛州总督府”。

  整个澳大利亚外加新西兰,叫做“澳州总督府”。

  四川的西边,是“吐蕃都护府”。

  新疆变成了“安西行省”,且拥有完整的伊犁河谷,以及大半个吉尔吉斯斯坦。

  更西边,是“七河都护府”。

  七河都护府的南边是大宛国,并且加括号标注“藩属”二字。

  大半个越南变成了“交趾行省”。

  剩下小半个越南,外加整个柬埔寨,以及部分泰国区域,叫做“南豫国”并标注为藩属。

  马来半岛、菲律宾和印尼等广大的南洋地区,更是一大堆总督府和藩属国。

  谢衍死盯着“澳州总督府”,基本确定这是穿越者干的。

  如果只是世界线跑偏了,不太可能那里正好叫澳州。过于巧合了,那么多半就是穿越者取的名字。

  谢衍问道:“这么大的国土,不会出现叛乱吗?”

  王昇笑道:“隔三差五就叛乱,报纸上每隔两三年,就会有官兵成功镇压逆贼的消息。反正报纸上全是打胜仗,真要打了败仗肯定不登出来。”

  谢衍看着地图说:“这个叫大宛国的藩属,地盘也太大了,经常起兵叛乱吧?”

  大宛国东至葱岭、西濒里海、南到阿富汗山区,看似疆域广阔,其实多为沙漠地带。

  王昇说道:“大宛国最是忠诚,一直在跟西边、南边的所有国家打仗。他们打不赢的时候,大明还会支援钱粮、卖给军械,甚至有一次大明还亲自出兵了。大明的七河都护府若遇到危险,大宛国的军队也会北上去帮忙。”

  谢衍说道:“你懂的倒是挺多。”

  “人人都知道啊,”王昇说道,“大明与南豫国、大宛国一直是父子之国,其开国君主便是大明的两位皇子。”

  谢衍低声嘀咕:“那个穿越前辈是真牛逼。”

  “郎君说什么?”王昇没听清楚。

  谢衍随口敷衍道:“我是说大明太祖真厉害。”

  王昇说道:“不仅太祖厉害,太宗皇帝更厉害。太宗皇帝自起兵以来,亲自指挥时未尝一败,数十年间便打下偌大的疆土。这幅大明疆域图,如果不算藩属国,有九成国土都是太宗朝扩张的。”

  谢衍问道:“太祖的年号是什么?”

  “洪武,”王昇兴冲冲说道,“洪武朝的钱币可值钱了,不管是金元、银元还是铜钱,品相只要不太差就能卖出高价。听说是开国初年铸币技术不足,之后几十年一直在回收重铸,搞得现在洪武钱币存世量极少。”

  谢衍喃喃自语:“洪武,洪武,果然是穿……”猛地他又问,“太宗皇帝的年号不会是永乐吧?”

  “怎会是永乐?太宗是大名鼎鼎的神符皇帝!对了,早年还换过一个年号,叫复兴中华。”王昇说的这些都是常识。

  谢衍表情古怪:“复兴中华……这什么鬼年号。大明开国多少年了?”

  王昇挠挠头:“一百多年吧。究竟多少年,还得翻书算算才知道。”

  “有本朝的史书吗?”谢衍问道。

  王昇回答:“官修正史肯定没有啊。简史却是有的,读书人开蒙之后就会学,主要讲宋末和国朝初年那些事。”

  “家里能找到吗?”谢衍问道。

  王昇走到书房的一角,指着用过的课本说:“这里肯定有。”

  谢衍蹲下去一起找,看到小学、中学字样,愈发感觉离谱又扯淡:“你能讲讲科举的学制吗?”

  随着王昇的诉说,谢衍愈发感觉太宗皇帝牛逼。

  却是在太宗皇帝晚年,再次改革科举。

  小学四年,中学三年(初中),大学三年(高中)并分文理科。

  一般七岁入学,十七岁就能去考科举。但实际上没有严格区分,因为官办学校数量不足,依旧存在大量的村学、社学、私塾。

  所以,没有什么小学统考、中学统考。

  秀才、举人、进士三级功名依旧存在,前两者更像是一种文凭,没有任何政治、经济特权。你如果有秀才功名,跑去商社应聘能轻松找到工作。

  至于太学,更像是现代大学和研究院,目前在洛阳、开封、北京、南京、成都、兰州各有一所。毕业就拥有举人功名,而且提高了毕业通过率。

  进士也分文进士和理进士,所学内容大致相同,只不过有深浅之别。比如文科,除了数学必修之外,也要掌握粗浅的自然科学知识。

  医学、机械、军事等专科学校,皆转为某某大学(其实类似中专、大专)。这类学生依旧考制科,取得制科进士功名,立即就能做伎术官。他们如果没考上制科进士,转去考各级衙门的吏员,也会优先被录取。如果前往商社应聘,公司、工厂一般都抢着要人。

  “我尼玛……”

  谢衍听完忍不住爆粗口,穿越者前辈也太牛逼了。

  谢衍目前的身份是一位大学生(其实是高中生,叫法不同),再读一年就能去考科举了。现在就考也行,过两年再考也行,反正没有什么硬性要求。

  只不过,官方学校不允许复读,你考十年八年的自己复习去,又或者找一家私立书院慢慢进修。

  这是太宗皇帝对传统科举的又一次妥协,他尽量往现代教育体制靠拢,但又碍于各种原因而不得不让步。

  尤其是财政问题。

  不可能大规模开设公立学校,必须用私立学校来补充。

  大明朝廷的财政去哪儿了?

  给公务员发工资去了!

  正式吏员的编制多次增加,等于是科级、股级干部通通正规化,一部分科员也正规化,尽量减少各级衙门里的临时工数量。

  同时,又提高了对正式吏员的要求:府级以上衙门的正式吏员,必须拥有秀才功名才能报考。中央机构的正式吏员,必须拥有举人功名才能报考。

  若没有秀才、举人功名,那就只能从更低级的部门慢慢往上升。这等于增加了吏员的上升空间和流动性,一个底层吏员不必死盯着转为品官,也可以梦想着升为更高级衙门的吏员。

  谢衍面前摆着几本历史课本。

  是繁体字,但能简化就尽量简化。

  比如“无”字,就没有写成“无”。这玩意儿别说市井通俗写法,就连宋徽宗本人的字帖,也都已经基本写成“无”,当时只有正式公文、书籍或誊抄佛经才写作“无”。

  民间已经自然简化到那种程度了,太宗皇帝干脆让课本和公文也简化。

  还有“云”,也不写作“云”。

  事实上,甲骨文、金文就一直是“云”,直至篆文出现才有了“云”。

  第一卷,上古时期。

  天地初开,茹毛饮血,继而刀耕火种。

  历史课本里面,还以海外岛屿土著,以及国内某些少数民族举例。

  接着又是三皇五帝、嫘祖养蚕、仓颉造字、大禹治水等等,一大半都属于上古传说。

  第二卷,夏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4页  当前第11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25/11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穿越指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