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彪也看傻了,愣在船上站立不动。
不止是他们,就连第一次赴京应考的令孤许,都被惊得说不出话来。
朱铭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是:果然名不虚传!
都不用进城,就能感受到那种繁华,城外到处是民居和商铺。
即便是普通百姓,也明显比别的州县更富裕。
乞丐没见几个,一场大雪过后,估计都死得差不多了。
踏冰渡河,来到码头,白崇彦说:“城内客栈更贵,而且临近元宵,肯定已经客满了,俺们可在城外住下。”
众人带着仆从,仆从背着货物,开始慢慢寻找客栈。
由于汴河还未解冻,无数货物从冰面运送过来。码头上非常拥挤,扛包的,推车的,抬轿的……应有尽有。
过了码头区,便是鳞次栉比的商铺。
街道上还有许多士子,都是来进京赶考的,距离考试还有二十几天。
人是真多,连续问了三家客栈,全都已经住满客人。
科举士子扎堆是一方面,还有临近元宵,大量商贾在东京云集,想趁着过节大赚一笔。
问到第四家,总算有几间客房,但不够他们住的。
一番商量,闵子顺带着几人住下,朱铭他们继续寻找。
好在没走多远,又有一家客店没满,众人连忙掏钱付押金。
有个年轻士子,带着随从进来,问道:“店家,你这里还有房吗?”
掌柜的摇头:“这几位定完了。”
年轻士子转身欲走,到了门口又回来,问道:“诸位朋友,能否匀一间与我?待元宵之后,客房就有多余了。”
朱铭对此无所谓,大不了跟白胜、石彪挤一挤,当即点头说:“可以。在下洋州朱铭,字成功,不知阁下尊姓大名?”
那士子端正作揖:“在下江宁秦桧,字会之,多谢成功兄让房。”
朱铭咂咂嘴,没有再说话,他有点后悔了。
让你娘的房啊,老子一脚踹死伱!
秦桧却是个自来熟,还给朱铭透露科举信息:“成功兄可知?今年要开茂科,而且名额还要增加。”
平白无故的,朱铭又不能把人打一顿,还得彬彬有礼道:“在下不通诗赋,不敢应考茂科。”
茂科全名“词学兼茂科”,是宋徽宗搞出来的,专考诗词文章,由皇帝亲自阅卷。录取名额在三人以内,甚至有可能只录取一个。
王安石规定,包括新科进士在内,所有举子不准再考别科,因此只有一次机会,敢考茂科的都是牛人。
人品怎样且不提,秦桧的辞章之学肯定厉害,只录取几人的玩意儿他都敢考。
第138章 林冲是杨志的小弟?
别扯什么青年时热血正直,二十多岁的秦桧,已经擅于察言观色了。
这跟他的家世有关,其父是个选人官,在山区做过两任县令。估计也没捞到多少油水,就此一命呜呼,母亲带着他跟弟弟投奔舅父。
常年寄人篱下,还教村塾补贴家用,自身又颇有才华,秦桧自卑自傲且市侩自利。
他在当乡村老师的时候,估计没少被熊孩子折腾,愤而留下两句残诗: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
就连赴京赶考的随从,都是从舅舅家借来的。
此时此刻,交谈之间,秦桧已在认真观察。
他觉得朱铭应该是大户子弟,虽然穿得普普通通,但身上带着宝剑、铁枪、铁锏和弓箭。
加之朱铭说的是“西语”,多半属于将门子弟——将门子弟也能考科举,种师道就是先恩荫当武官,又考试改做文官,一直都拥有文官身份。
再看李含章、白崇彦和令孤许,一个个都穿得不错,想必也是有些来头的。
不管如何,先结下善缘。
抱着结交的心思,秦桧回房放下行李,拿出一些零食,跑去挨个敲门。他首先敲的是朱铭那屋:“成功兄,这是从江宁带来的果脯,区区薄礼,不成敬意,多谢阁下让出客房。”
“好说。”朱铭并不多言。
秦桧属于敏感细腻之人,察觉到朱铭的疏远态度,下意识认为这是世家子弟的高冷。
于是,他随便聊了两句,便去敲开别的房间。
这货刻意结交,说话也好听,李含章、白崇彦、令孤许都对他印象颇佳。
白胜寄养马儿回来,朱铭顺手把果脯扔过去:“南方来的东西,你们尝尝鲜。”
白胜快速打开纸包,跟石彪围着桌子坐下,大快朵颐的吃着零食。
瞅了瞅屋里的床,睡两人没问题,睡三人就太挤了,白胜说道:“大哥睡床上,俺跟石头打地铺。”
“好,等过了元宵,就有空余客房了。”朱铭没有矫情。
众人旅途劳顿,囫囵吃了些干粮,便倒头呼呼大睡。
“嗙嗙嗙!”
大清早,李含章就在门外喊:“大郎,出门吃东西了,今天要好生逛逛东京!”
朱铭洗漱完毕,吩咐道:“石头,你在客店守着行李,等会儿给你带吃的回来。”
“好,俺等着。”石彪点头说。
朱铭只带一把宝剑出门,下楼与众人汇合,秦桧那厮居然也在。
先在城外溜达一圈,很快便看到小吃摊,还有块“一律十五文”的木牌子。
“便在这里吃吧。”令孤许提议道。
摊位旁有许多小马扎,李含章搬来一张坐下:“每人来一份,我请客!”
这是各种内脏下水煮成的早餐,心肺小肠居多,并没有大肠。或许放了什么粉进去,汤汁显得浓稠,还附带一小碗米饭。
白胜很快把米饭干完,低声取笑:“东京人就是不行,早饭也少得很,哪能填饱肚子?这价钱也贵,下水值什么,十五文钱能在西乡买几大碗米饭。”
朱铭笑了笑:“再来几碗饭!”
秦桧那边慢条斯理的吃着,好奇打量薛道光,又问陈渊:“还没请教先生大名?”陈渊说:“陈渊,南剑人。”
秦桧常年住在江宁(南京)乡下,并未听过陈渊的名头。
老陈只在福建和苏杭一带有名,去别的地方讲学,都是先报老师的名号,然后再报叔父的名号,这样才会有人把他当名儒招待。
“原来是陈先生当面,久仰大名。”秦桧睁眼说瞎话。
吃过早饭,又打包几份,还多要了米饭,众人溜达着回客栈。
东京可以慢慢逛,摆摊却得抓紧时间。
按白崇彦的说法,元宵节期间摊位紧俏,商贾们早就花钱买下了,不可能让举人免费摆摊。所以,刨开元宵节灯市那几天,考试前只剩十天左右用来卖货。
大家都带着货物,绕城来到南边,从戴楼门进城去。
行不多远,便见蔡河两岸,全特么是摆地摊的士子。
国子监、太学、武学,这些学校都被蔡河环绕,士子们觉得此地有文化气息,就算做生意也不会丢脸。
“那边有空位!”白胜嚷嚷道。
众人互相推辞,最后猜拳决胜负,令孤许把摊位给占了。
行走一阵,陆陆续续,大家都找到空地。
朱铭铺上一层麻布,将干香菇倒在上面,又摆出朱院长特供的百年灵芝。
秦桧就在旁边不远,这货卖的是私盐。
明显私盐更好卖,因为价钱很便宜,许多开封市民,专门溜达到这边来买盐。
隔壁摊位的士子正在看书,朱铭随口说道:“在下洋州朱铭,阁下家乡何处?”
那士子放下书本:“林勋,贺州人。”
草,原来是“老乡”!
朱铭父子自称是广西人,这林勋恰好也是广西来的。
朱铭往他摊位上一瞅,好嘛,果然属于土特产,各种兽皮兽骨,另有一些团茶。
林勋似乎性格内向,只说一句,便继续看书。
随着时间推移,摆摊士子越来越多,把蔡河两岸都挤满了,少说也有好几千个举人。
买东西的市民也多,这里价钱便宜啊。
“伱这香蕈怎卖?”一个顾客问道。
朱铭同样在看书,白胜负责卖货:“八十文!”
“多少?”顾客没听明白,因为白胜的口音太重。
“八十文。”白胜比划道。
顾客摇头:“太贵了。”
白胜急道:“不贵,这是干货,不压秤的。”
顾客骂骂咧咧走开,大概在说白胜穷疯了之类。
不多时,又来个三十岁左右的汉子,腰间还悬着一口宝刀。
汉子问道:“这是几年的灵芝?”
“少说也有百年。”白胜瞎扯道。
汉子又问:“多少钱?”
白胜说:“三百贯。”
“却当俺是傻子。”汉子连连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