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穿越指南_分节阅读_第259节
小说作者:王梓钧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58 MB   上传时间:2025-01-16 19:43:28

  “这就去划定地界。”朱国祥说。

  净妄大师带着僧众,跟随朱国祥、符确出发。

  行至东边的山岭,朱国祥说:“山脊之西,归念佛寺所有。山脊之东,为官家赐田。如何?”

  净妄大师听得目瞪口呆,朱国祥轻轻松松一句话,就连山带谷给划走大片地皮。

  被划走的地方,占了念佛寺地盘三分之一,占了念佛寺庙田的五分之一。

  “如何?”符确催问。

  胳膊拧不过大腿,符确带着文书和衙役而来,净妄大师又怎敢反对?

  净妄大师合十说道:“阿弥陀佛,元璋公为乡民敬仰,贫僧愿意献上土地人口。”

  朱国祥又说:“河谷中那些佃户,想必还欠着念佛寺一些债务。佛家慈悲为怀,应该不会再追讨吧?”

  “所有欠债,一笔勾销。”净妄大师欲哭无泪,只能自认倒霉。

  朱国祥带着符确去接收地盘,他不仅要寺庙的地盘,更北边的河谷地带也囊括进来。

  土地上的人口,全被朱国祥占了,成为朱家名下的客户,并且由县令亲自登记造册。这里的耕地不多,足额缴纳田赋也无所谓,反正不用交苛捐杂税和徭役。

  数百农民都被叫来,在符确那里重新落户。

  他们惴惴不安,又有些期待。因为给寺庙做佃户,已经过得够惨了,换个主家也就那样,还能把他们逼死不成?

  或许,日子能变得更好呢。

  古代田租很少有分成租子,都是定额田租,不管收多收少,即便颗粒无收,也要给地主交齐租额。

  地主也不会逼死佃户,遇到灾荒年月,通常是愿意借粮的,但借了粮食就很难还清。

  具体比较复杂,得根据田土的好坏,来相应制定田租额度。

  朱国祥当众承诺:“待我确定田等,就会给你们重定租额。今后的租子,跟念佛寺比起来,肯定会变得更低。另外,我还会开办造纸坊,尔等可以砍竹造纸赚工钱。今年的秋粮,田租全免!”

  “相公仁义!”众人大喜,纷纷跪地磕头。

  今年有旱情,秋粮也受到影响,许多还是补种的。

  农民注定歉收,交不出几个租子,朱国祥干脆就免了。

  朱国祥又说:“你们欠念佛寺的钱粮,也一并免了,不用再去偿还。”

  众人更是喜出望外,感觉今日仿佛做梦,只恨元璋公怎不早来?

  慷他人之慨,收佃户之心,这是个只有净妄大师受伤的世界。

  待胥吏造册完毕,朱国祥拱手道:“多谢符县令帮忙。”

  符确拱手回礼:“些许小事,不足挂怀。”

  “符县令爱民如子,吾定奏明官家。”朱国祥笑道。

  符确感动得想哭,他已经四十二岁了,还特么只是个县令,如今终于有人来拉一把。

  朱国祥曾经向皇帝承诺,入冬之前赶回东京。

  他是不愿回京的,刚开辟第二基地,得花费许多心思经营。到时候弄个新奇玩意儿,派人给宋徽宗送去,就说自己老婆怀孕走不开,顺便把符确举荐给皇帝还人情。

第255章 第二基地·金潭村

  “把这一小片竹林砍了,靠下方的地势挖成塘。”

  “那边建几间竹屋。”

  “江边这块地夯实,我要造水硾来捣竹。”

  “那里挖沤池……”

  大明村的管理人员还没过来,朱国祥暂时亲自指挥施工。

  成熟的竹纸制造技术,有几十个流程、几百道工序。

  而朱国祥手上有两套竹纸技术,一来自福建官员提供的北宋末年造纸法,二来自儿子所默写的《天工开物》造纸法。

  前者极不成熟,后者只有大概。

  两相比较可知,北宋竹纸用生料所制,手法极为粗糙,且无法天然漂白。而明代则用熟料纸浆,顺便天然漂白,增加了纤维韧性,提高了竹纸质量,且让竹纸变得更美观。

  但即便是明代的成熟技术,因产地不同,细节也不同。根据不同的造纸工艺,以及不同的竹子用料,造出的竹纸可分为五大类:连史纸、贡川纸、毛边纸、扣纸、表芯纸。

  而《天工开物》只有大致流程,并没有谈及过多细节,需要朱国祥自行摸索。

  朱国祥的优势在于,他可以通过文字描述,揣摩每道流程的作用。比如添加石灰水、草木灰,是利用其怎样的化学特性。古人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能不断的观察摸索总结。

  还没开始正式造纸,朱国祥就已经有了改进方法。

  比如《天工开物》说,制作熟料纸浆之前,需要浸泡竹子100多天来杀青。朱国祥觉得不用等那么久,垫一层石灰,再垒一层竹,反复垒叠再灌水入内,就可以用石灰快速杀青。(这种方法直至清朝方得采用。)

  如果使用快速杀青法,浸泡池就得好生建造,要方便随时灌水和排水,而且污水排放量将大大增加。

  若是制造高档竹纸,朱国祥还想出一种方法。

  即在浆料当中添加淀粉水,提高纤维的悬浮度,让纸张质地更均匀,淀粉微粒还能留在纤维缝隙中填料。这在《天工开物》里是没有记载的,甚至在明代的南方也不存在,反而出现于清代的汉中地区。

  淀粉水不需要特别制作,可以弄个粉条作坊,做米粉也可,做红薯粉也可。用制造粉条的残料,过滤之后加入纸浆,等于是废物利用了。

  农学也是理科,朱国祥属于理科生,高深的化学知识他不懂,这些基本的却没啥难度。

  反倒是学历史的朱铭,一时间很难想得出来。

  山谷上游的开阔处,有一个天然小湖泊,曾经是可以淘金的,所以被称作“金潭”。整条河谷叫“金潭谷”,湖泊旁边的山岭叫“金潭岭”。

  现在,河谷中的村落,被朱国祥命名为金潭村,人口暂时只有大明村的五分之一。

  除了部分忙于农事,剩下的村民,都来帮忙建设造纸场。青壮干重体力活每天30文工钱;老弱妇孺帮着打杂,每天15文工钱。半上午、半下午的时候,还提供两顿免费伙食。

  工资并不高,但村民非常高兴,给钱还有吃的,以前没遇到过这种好事。

  还有几个妇女儿童,被派去寻找植物。

  黄蜀葵、猕猴桃藤等好几种,随便找到一种都行,这是造纸时必备的“纸药”。各个地方都有代替品,揉搓捣碎加工成黏性液体,它能让浆料漂浮均匀,且在分纸的时候避免粘连。

  古代那些造纸作坊,什么技术都可以外传,唯独“纸药”属于独家秘方。

  朱国祥对此并不了解,只获知了原料,具体还得慢慢摸索。

  反正有的是时间,正常制造竹纸,须等到春夏之交,砍伐嫩竹用以杀青。朱国祥秋冬季节就准备砍老竹,让工人提前熟悉流程,用老竹练练技术。如果造出的纸张质量太低,大不了用来擦屁股。

  反正再怎么样,也比北宋竹纸的质量更好。

  北宋的竹纸,跟秸秆纸一样,造出来大部分是火纸,既用来烧给死人的纸钱。擦屁股都嫌够呛,手指一捅就破了。

  造纸坊建得差不多,朱国祥又去拜访闵文蔚。

  “朱相公要造纸?”闵文蔚惊讶道。

  朱国祥微笑说:“不会跟闵家抢生意,我只造竹纸,不造皮纸和藤纸。”

  闵文蔚瞬间放心,还装模作样提醒道:“竹纸不堪用,容易浸墨,还容易碎裂。”

  朱国祥说道:“此事我也知晓,或许能改进工艺呢。只是缺几个捞纸工,闵氏的造纸坊能否借几个?”

  全套造纸流程,大都可以用新手,但捞纸工却非得熟手不可。

  闵文蔚问道:“要多少?”

  “五个,只借用一年。”朱国祥说。

  “造纸可利教化,五个捞纸工不算什么。”闵文蔚欣然同意。

  只借五个造纸工用一年,当然是让他们带徒弟。多给点工资,就可让他们倾囊相授,反正今后不在同一个工坊,不怕教会了徒弟饿死师父。

  ……

  文鸾带着妹妹,跑来参观工地,提出疑惑说:“竹纸能用我知道,可真能大量制造?”

  “应该可以。”朱国祥道。

  北宋当然有用于书写的竹纸,比如米芾《珊瑚贴》,便是以竹纸所书。但因为工艺不成熟,用料非常苛刻,且纸面还能看到许多竹筋,质量过低且无法大规模生产。

  文小妹说:“若能把竹纸造成皮纸那般,先生必为天下士子所尊崇。”

  “等传播开来还得几十年。”朱国祥笑道。

  朱铭在东京改进印刷术,时至今日,新型油墨倒是传开了,而且传播十分迅速。

  但铅活字依旧停留在东京,甚至都还没传到洛阳。这玩意儿前期投入太大,只有少数商贾愿意尝试,且制作一套活字用时也长。

  不过,官方非常给力。

  以蔡京为主导,重新编订王安石的著作,用标点符号进行断句,已经批量印刷了好几部。

  这是在占据制高点,蔡京通过掌控王安石著作解释权,用以巩固自己新法领袖的地位。

  接下来,蔡京还要编订《论语》、《孟子》等经典。完全按照王安石的理解,给这些儒家经典标点断句,继而掌控所有儒家经典的解释权。

  洛阳那边被盯得紧,江南士子也不敢造次。

  但是,已经有大儒从偏远地方下手。他们暗中合作,对儒家经典断句,然后去四川、福建制作活字,估计明年就能印刷出来。这种行为是非法的,因为跟新学断句有冲突,只能在地方上悄悄进行。

  一旦被举报,很可能牵连许多人。负责印刷的书商,至少也是流放罪名!反正特别扯淡,就连朱铭都没料到,他改进的活字印刷术,居然是通过党争来加速传播。

  而且接下来几十年,学术争端会愈演愈烈。

  以前没有标点断句,儒家经典都长一个样。有了标点断句,不同学派得打出狗脑子来,都会说对方看的书有问题。

  “相公,俺们来了!”

  几个大明村的村民,拖家带口来到金潭村。

  朱国祥点头说:“来得挺快。我已将金潭村编定保甲,从本地村民当中,选出了四个保长。田三过来做村长,平时解决村民纠纷,但不要管得太严,毕竟你们是来外户,多听听几位保长的意见。”

  “是,俺记下了。”田三忙说。

  朱国祥继续安排:“余勘担任书手,管理钱粮账簿,顺便组建村学,教村里的孩童读书。”

  “是!”

  余勘是孟昭给招进大明村的,一直属于孟昭的副手,现在终于能独当一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4页  当前第2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9/11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穿越指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