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穿越指南_分节阅读_第353节
小说作者:王梓钧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58 MB   上传时间:2025-01-16 19:43:28

  两万一千多义军主力,带着八千辅兵出营,营寨里只剩万余辅兵和民夫看守。

  说是辅兵,其实皆为青壮,只不过兵器太烂而已。许多人还在用朴刀或者把梭镖当枪使,他们都在七曲山操练过,只要拿到兵器就能转为正兵。

  全军来到山下两三里外,将近三万人的部队,在丘陵地区很难排开。

  经常这个营在平地列阵,那个营歪在小山丘上,倒是颇为适合鸳鸯阵作战。

  两万一千主力,皆操练鸳鸯阵。

  在利州被剑门关堵住时,已经操练过一个月,被梓潼堵住又操练一月。

  鸳鸯阵的好处,不仅适合丘陵作战,而且还特么节省兵器。

  朱铭的兵甲严重不足,鸳鸯阵的武器配备,能够有效弥补这种缺陷。

  “拿甲来!”

  白胜和石彪捧着天王甲上前,协助朱铭穿戴整齐,还特意整了一条红色披风。

  朝阳升起,映照在金灿灿的天王甲上,金黄当中又笼罩一层红色光晕。

  朱铭拉下面甲,骑马缓缓前行,拔剑指着天空在各营通道中穿过。

  白胜、石彪、古三等亲军,跟在后面大喊:“朱天王!朱天王!朱天王……”

  义军将士看着那威风凛凛的战甲,恐怖的面盔更是摄人心魄。朱铭骑马所过之处,将士们不由自主单膝跪地,跟着亲军一起呐喊:“朱天王!朱天王……”

  就这样一路检阅部队,激励全军士气,朱铭就足足用了四十分钟。

  他在故意拖时间,想把七曲山、梓潼城的官军引来,甚至不在江边设防,好让官兵安安心心过江。

  今日攻山,更似围点打援。

  能把官兵引过来决战,总好过浪费人命去攻坚。

  “要不要过江救援?”黄概问道。

  赵遹却说:“我打算把西边两处山寨的官兵,全都撤回梓江东岸。先前的各种兵力布置,是以朱贼扎营七曲山为前提。朱贼既然已经不在七曲山,西边那两处山寨,也就没必要再守。唉,主要还是守不下来,山势并不陡峭,又遭朱贼团团围攻。”

  黄概说道:“朱贼又不是三头六臂,我军在山寨扎下钉子,等朱贼全力攻山之际,派大军过江击其侧翼。两面夹击之下,必可大获全胜!”

  赵遹沉默不语,他还是不信任乡兵的战斗力。

  几年前,他负责剿灭泸南夷,手里有一万多厢军和乡兵。每次安排好的计划,自负肯定没问题,结果一打就啥都不成,总是莫名其妙便溃败了。

  十拿九稳的战斗都能败!

  等到三万西军调来,指哪打哪,轻轻松松击败蛮夷。

  现在赵遹有两个选择:

  一是弃守梓江西岸的两座山寨,此法沉稳持重,但会导致失去部分战场主动权。

  二是派兵过江策应,配合山寨里的友军作战,有一定几率击溃贼兵。可一旦兵败,必定损失惨重,因为溃兵逃回城里,必须渡过那条梓江。

  苦思再三,赵遹终于做出决策:“从城内派遣一万兵渡江,攻击贼寇侧翼。从七曲山派遣六千兵渡江,寻机袭杀贼兵后背。再派五千精锐,于更上游悄悄渡江,直扑贼寇大营,最好能烧毁其粮草。所有船只,在江边接应,务求万无一失!”

  黄概说:“还不如全军渡江,我军兵多,必可一战而胜!”

  “万一败了呢?”赵遹说道,“总得留些兵力守住梓潼,不至于全军覆没。坚守此城拖到明年,西军就能调来四川剿贼了。”

  “不是你这样打仗的,瞻前顾后,必然前后皆失,”黄概说道,“如此打法,还不如弃守西岸山寨。”

  赵遹摇头:“我不是现在就出兵,而是让山寨官兵先坚守。若能守住一日,则士卒可用,明日便渡江作战。若一日都守不住,那就别打了,全军渡河也肯定大败,老老实实坚守城池和七曲山吧。”

  这家伙是真的冷血,想拿西岸山寨官兵的性命,来测试两军的战斗力。

  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赵遹现在的首要问题是既不知己也不知彼,他无论干啥都心里没底儿。

  朱铭检阅军队四十分钟,苦等好半天,也没等到官兵主力渡江。

  围点打援的计划已经失败,那就把围着的那个点拿下!

  义军徐徐前进,朝着山下靠去。

  几个官兵信使,也出城过江,避开义军从南面上山传话:“总领有令,命尔等坚守一日,大军明天就过河决战!”

  “呸!”

  成都府路步军统制谢建中,对着离去的信使吐唾沫,骂骂咧咧道:“有兵不来救,非让老子坚守一天,这姓赵的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传令,两寨并作一寨,务必死守到明日。”

  谢建中也是心里没底儿,开始跟主帅斗智斗勇。

  这里安排有两座山寨,可以互相救援。谢建中干脆弃守一座,把全部兵力挪到一起,人变多了就没那么害怕,可以保证军队的士气。

  而且,文官们的安排只是理论上可行。

  义军呈兵力碾压之势,两座山寨都自顾不暇,还互相救援个屁啊?

  朱铭正在安排部队进攻,这人还在山下呢,就从望远镜里看到官兵弃寨转移。

  随即浓烟滚滚,被放弃的山寨有粮食,被官兵一把火给烧了!

  两营义军冲上去,迅速占领空寨,然后发现粮食在燃烧,全力抢救之下也没保住多少。

  义军将士愤怒不已,对下令烧粮的官兵破口大骂。

  事实上,官兵也在骂。

  刘承佑是广都刘氏子弟,很早就从主宗分出去。一分再分之下,他家的田产只有五百多亩,却要养活三十多口人。

  本来日子还能过下去,但官府的苛捐杂税太重,家中积蓄渐渐消耗,再这么搞几年就得借钱交税了。

  刘承佑现在是乡兵都头,持枪冲到谢建中面前,愤怒质问道:“为何下令烧粮?”

  谢建中说:“弃寨太过仓促,军粮无法运走,不可留给贼寇就只能烧掉。”

  刘承佑心头滴血:“那是蜀中百姓的民脂民膏,你这厮说烧就烧,怎不早点弃寨转移?”

  谢建中没好气道:“梓潼城里那些大头巾,打仗想一出是一出,明明手里有兵不来救,非要咱们坚守到明日。我也是刚刚得到军令,哪能猜得到主帅怎么想?”

  “统制,杨指挥带兵从南边下山了!他说总帅有兵不救,却让大夥卖命,不如撤回城里。怎么也拦不住啊!”

  就在此时,一个士卒慌慌张张来报。

  谢建中闻言怔住,再看向麾下军官,发现全都面带怒色。

  不是愤怒友军逃跑,而是愤怒主帅按兵不动。

  “告辞!”

  刘承佑抱拳行礼,转身对自己的同乡兼部下说:“我们也走,全军过江撤回城里。”

  一个又一个军官,带着士兵离开。

  谢建中只能跟着撤离,瞬间就把仅剩的山寨也放弃了。而且贼兵即将杀来,他都没时间放火烧粮,随便扔几个火把在粮仓里就跑。

  朱铭对此战做足了准备,还穿戴天王甲把仪式感拉满。

  这特么还没接战,官兵就全部弃寨而逃。

  耍老子玩呢?

  朱铭怒火中烧,大吼道:“追击,追击,莫让官兵从容过江!”

  赵遹比朱铭更愤怒,隔江看着官兵逃跑,气得差点一口老血喷出。

  他转身面向黄概,咬牙切齿道:“你练的好兵,竟然不听军令,这回定要杀几个以儆效尤!”

  友情推荐一本新书:《这老六,谁让他当狱卒的?》

  系统文,不喜就别看,不要像上次一样看了来骂我。

第349章 困兽之斗

  被官兵弃守的第一座山,名叫卧龙山,诸葛亮曾在此屯兵。

  被官兵弃守的第二座山,名叫长卿山。蜀汉李严被贬为平民,就迁徙到此山南麓居住。而它的名字来源,则是司马相如曾在这里读书。

  欲守梓潼,必守长卿山。

  或者说,须守周边各个山头。

  比如红军长征之时,攻打梓潼就先打了一堆山头。而川军与红军,在长卿山激烈交战,红军称为“血战长卿山”,梓潼城反而没爆发什么战斗。

  从长卿山方向进攻梓潼城,必须渡江战斗,可谓非常艰难。

  为啥不从七曲山方向进攻呢?那里地形最平坦开阔,攻城也不需要渡江。

  因为那里不容易夺取山头,进攻方不把所有山头拿下,就永远处于被几面夹击的境地。

  朱铭站在司马相如读书室前,欣赏着历代文人留下的书法碑刻。

  一群俘虏被押过来,都是乡兵中低层军官。

  “我那篇檄文,你们看了吗?”朱铭转身问道。

  无人作答。

  朱铭笑道:“没看?那就给你们再看一遍。”

  “不用,已看过了。”一个叫王忼的军官说。

  朱铭问道:“写得如何?”

  王忼回答:“句句精彩,骂得畅快淋漓,道出万民心声。”

  朱铭质问:“那你们为何还要给官府卖命?”

  王忼说道:“阁下毕竟是反贼。再纪律严明的反贼,也会搜刮军粮、强征士卒。阁下莫要狡辩,伱那几万贼兵和无数军粮,难道是凭空变出来的?只从官府和官兵手里缴获,不可能弄来那么多粮食。我们这些小民,横竖是被征粮征兵,还不如给朝廷效力,说起来也比归附反贼好听。”

  “有道理。”朱铭点头。

  王忼又说:“既被阁下俘获,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吧。若是不杀不放,我……也愿意归降。”

  朱铭忍俊不禁:“你倒是说得直接。”

  王忼说道:“王家虽然世代显宦,但也有小门小户。我家只有田产百余亩,早已不堪官府重税,平日里私下发牢骚,也干过诅咒皇帝的事。”

  这种小地主从贼,还真没啥心理负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4页  当前第35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3/11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穿越指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