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穿越指南_分节阅读_第756节
小说作者:王梓钧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58 MB   上传时间:2025-01-16 19:43:28

  顶多是重臣的下属捞钱,再以送礼的名义孝敬重臣。

  因此东京各行的大商人,都是拉拢权贵子孙,以及六部的中下级官员。

  去年的大案,六部被查处一堆官吏,连权贵子孙都遭殃,大商贾们再度失去靠山。

  人心惶惶之际,这些大商贾哪敢再串联搞事儿?

  ……

  李敦义坐着豪华马车回家,径直去见自己的老父亲。

  “如何?”李茂问儿子。

  李敦义回答:“都被吓破胆了,还能有什么结果?”

  李茂点头道:“缓缓也好,不能跟太子对着干。我李家能延续二百年富贵,靠的就是顺从朝廷。”

  抛开皇亲国戚、世家权贵不谈,只论东京城内外的商贾,李氏绝对属于东京首富!

  他们在开封做生意的时候,甚至赵匡胤都还没黄袍加身。

  北宋庆历年间,西北边境告急,而朝廷财政又不足,就向东京的富商们借款。

  仅李氏就借款二十多万贯,事后朝廷直接赖账不还,只给几个李氏族人封官抵债。而且全是八九品的京中小官,根本就没有实权可言,并且继续砸钱也升不上去(类似钱琛捐款买的那种官职)。

  这事儿被写进史书里,甚至都不提其真实姓名,只记载“李氏商户”、“京中富商李氏”等等。

  因为他们不配!

  李家也曾聘请名师,教育子弟走仕途路线。但儿孙们泡在蜜罐中长大,愿意发奋读书的没几个,一百多年来只出了两位进士。

  按理说,身为京城商贾当中的首富,家中又出了正经进士,用钱开路也该节节高升啊。

  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李家投靠的外戚世家,故意压着李氏子不给顺利升迁。

  李家从商贾变成了士绅,那我今后还怎么控制?

  你们还是继续老老实实经商吧!

  不但权贵从李家吸血,朝廷也经常伸手要钱,而且每次都封小官抵债。

  京城首富不好当啊。

  当大明查处前朝权贵时,李家立即就把自己的靠山给卖了。又在京城物资匮乏时,向朝廷捐赠布匹,这些布匹用来发给士兵做衣服。

  甚至就连去年的大案,李家都能从容抽身,只是被罚了二十万贯。

  “祖父,父亲!”

  李文仲拱手走进来,朝着两位长辈作揖行礼。

  李茂瞬间换上和蔼笑容,对自己的嫡长孙招手说:“大郎且过来。今日功课做得如何?”

  李文仲走到祖父身边:“还过得去。”

  李茂拉着孙儿的手:“你去年虽然落榜,但举人功名还能保留两次。就算再落榜两回,也要重新把举人考回来,非得考上进士不可。家中没有进士官,就算富甲天下也被人欺辱,千百万贯家产不啻为过眼云烟。”

  李文仲说:“大明不是前宋,只要守法经商,便不会被横加盘剥。孩儿听闻朝廷多次发债,最早在四川发放的两批战争债券,如今皆已连本带利偿还给商民。”

  “你懂什么?”

  李敦义不屑道:“国朝初立自然守信,前朝太宗、太祖还惩治经商权贵呢。等再过一两代皇帝,朝廷就没这般讲规矩了。趁着朝廷还信守承诺,俺李家更应当科举做官,赶紧从商贾之家变成士绅望族!家里的生意你别管,一心一意好好读书。”

  李文仲只能说:“数学、物理、天文、地理这些,孩儿已学得很深入,去考科举绰绰有余。就连官家去年提出的化学之道,孩儿也在认真钻研,经常邀约太学生讨论。只是那些儒家经文,还有待继续苦读。”

  “明年你再去考太学,”李敦义说道,“俺已经打听好了,明年的太学考试,会比以前更看重杂学。你既然精通那些杂学,想必考进太学极有把握。唉,若早知官家要提倡化学,去年你落榜之后就该报劝农生,趁机以化学之道进太学读书。”

  祖、父、孙三代围绕着科举,聊了好一阵,似乎完全不关心商业。

  突然,李文仲问道:“听说朝廷设立交易所,对东京各行的大行商影响极大。”

  “这个你别管,好生读书要紧!”李敦义说。

  李茂也说:“我李家能在开封经商二百年,历经宋明两朝更替而不倒,就是因为懂得审时度势。前朝王相公变法,我们没有站出来反对。等到旧党发难,我们才顺势而为。现在也一样,太子想怎么做,我们也顺着太子。一個交易所而已,谁都能去买货。以俺李家的财力,照样能赚钱,只是赚得不如从前多而已。”

  李文仲却说:“其实有空子可钻,但须掌握一个度,莫要把太子给惹急了。”

  李茂颇有兴趣的看着孙子:“伱说说看。”

  李文仲说道:“冬天就快到了,煤炭和布匹定然涨价。煤炭无法操控,东京的煤行官三私七,一旦私行操纵煤价,官行立即就会出手。毕竟前宋的煤行搞出了大乱子,此后朝廷一直对此极为重视。但我们布行就不一样,没那么容易死人,朝廷的容忍度更高。”

  “天气转凉之后,可以在交易所扫货。甚至是抢在客商进交易所以前,直接提价把货物给买来。”

  “有了交易所,反而比以前更方便。因为在交易所买到货单,是有限定提货期的。只要我们出手,布行的其他大商人也会跟进,一两天之内就能把布价打上去。”

  “布价一旦上涨,已经买到货单的中小商人,为了牟利他们不会去提货。而是抢在提货期以前,直接把货单给卖掉,等于他们啥都不干就能赚一笔。”

  “如此一来,等于中小商人也被我们操控,整个京城的大中小布商联手炒卖布匹。”

  “官府的反应是滞后的,四百里加急调货,他们不敢轻易这么干。因为四百里加急涉及兵部,最终要上报兵部和内阁,一个弄不好就要被追责。交易所的官吏,肯定会先召集布行的大商们谈话。”

  “我们就顺着官员做,给足他们面子,还能让他们获得平抑布价的政绩。”

  “这个时候,布价已经涨到很高了,我们可以放出一大批货。要知道,我们是最先扫货的,手里低价买到大量布匹,降一点价也能大赚特赚。而且我们有仓库,剩余布匹可以存放起来。”

  “但那些跟风高价买进的中小商人,脱手早的肯定有得赚,脱手迟的却会砸在手里。他们可能到处筹钱炒货,突然布价就下降了,而且货单还限定了提货期。如果他们不降价卖,他们就得支付仓库费。如果降价卖,他们就得赔钱。”

  “当布价持续下跌时,无数的中小布商,会争先恐后降价出手。而我们在高位时卖出许多布匹,等布匹价格猛跌之后,又可以低价把货买回来。”

  “里里外外,赚了两次钱,而且还给足了官府面子!”

  “并且搞出这许多事情,还不会太影响民生。我们低价买回布匹之后,再屯在仓库里一点点出货,布价又会慢慢涨回正常水平。而这个时候,大量布匹都被几家大行商存进仓库,中小行户也只能从我们这里进货。”

  “只要布价恢复正常,交易所那边就不会四百里加急调货。”

  “如果有客商得知东京布价猛涨,着急回去运货过来。等他们把布匹运到,布价早就被打下来了。我们可以继续降价出货,搞得那些客商只能亏本贱卖,我们再趁机以极低价吃进客商的新货。”

  “当然,这时最好别压价太狠,否则交易所就成了摆设,等于把太子往死里得罪。”

  “因此,反复赚几次钱可以,但不能把市场彻底搞崩掉。最好是让客商新运来的布匹,稍微能够赚一点点,再狠也不能让他们亏本。他们若是亏本,交易所就完蛋了,太子发了怒火必然动刀子。”

  李茂和李敦义对视一眼,目光中都是说不出的震撼。

  李茂心中大喜,抓着李文仲的手说:“俺孙儿真是经商奇才啊!”

第778章 谁会血本无归?

  首富归首富,但东京市场足够大,李氏一家说了不算。

  如果不计后果,他们可以直接开搞。

  可是想要善后,避免客商赔得血本无归,引来朱太子的疯狂报复,那么就得几家大布商携手。

  只有他们联手,才能迅速控制价格。

  跨行业的大商贾互不信任,同行业却还真能做到同进同退。因为他们历来的营商环境太糟糕,即便背后各自都有靠山,但那些靠山也是吸血鬼啊。

  一边要应付靠山吸血,一边还要应对官府盘剥,大行商们若不团结根本站不住!

  东京布行几大家族,连续开会商量半个月,总算把整个计划给敲定。

  或许是朱太子的刀太过锋利,中途甚至有人打退堂鼓。

  最后他们不得不歃血为盟,以祖宗的名义起誓,然后口头约定章程。即,最后收尾不可贪得无厌,必须给客商们留条财路,收割几波还不能把中小商人逼入绝境。一旦情况不妙,必须联手控价。不计后果收割赚钱者,其他几家联手进行打压!

  为啥他们冒如此大的风险,而且搞得这么复杂,也要执行收割计划?

  因为交易所的出现,主要针对的就是他们。

  太子已经盯上他们了,现在只有两个选择:

  第一,乖乖听话今后只赚老实钱。但随着交易所系统成熟,今后赚钱的空间会越来越窄,甚至对市场判断失误还会赔本。

  第二,在交易所的规则之下,寻找新的赚大钱路子,并且还要顾及太子的颜面。

  没有第三条路。

  像反对王安石市易法那样,反对太子的交易所?别扯了,他们还没活够。

  ……

  初冬时节。

  商铺里的布匹,还在正常涨价,交易所却天天上涨。

  各大卖布的商铺,也是加入了布行的。他们属于中小型行商,也叫作行户。

  多数行户根本搞不清状况,听说交易所布价猛涨,他们连忙去请示布行大佬们。一番商议之后,大家相约一起涨价(普通行户,不得绕开行会,私自猛涨猛跌)。

  老百姓见布价猛涨,害怕冬天缺少布料,于是纷纷去店铺抢购。

  面对抢购布匹的人群,行户们自然要加大进货量。而且看到交易所布价还在涨,又听说几家大行商在疯狂扫货,他们也跟着跑去交易所下单。

  很快就有人意识到,在交易所买到货单之后,可以不必去货栈把布匹提现。

  只要抢在提货期以前,转手卖出货单即可赚钱。

  就算提货期到了,只要支付仓库使用费,也可以继续兜售货单。靠卖货单赚到的利润,远比那点仓库使用费更多。

  仿佛打开潘多拉魔盒,东京迅速陷入疯狂。

  刚开始还只是大行商们,暗中诱导行户炒布匹期货。渐渐的,就连普通市民也加入进去,甚至有人通过借贷去炒货。

  交易所吓得连忙上报户部,最后订了一个规矩:每天某商品如果涨价超过10%,该类商品在交易所就停止买卖货单。

  屁用没有。

  因为可以绕开交易所私下买卖!

  交易所又向户部报告,很快再次出台规定:所有货单,必须在交易所内买卖,并且还要收取手续费。

  依旧没用。

  这又不是电子时代,原始的纸质期货证券,有太多法子绕开规定。

  就比如中国刚出现股市时,需要身份证才能限额认购,结果有人带着一大包身份证杀过去。

  大明的东京交易所也是这样,官府出台什么限制措施,他们总能有法子绕开。

  布行大商人们的计划非常成功,就连其他行业的商贾,都拿着钱跑来交易所炒布。

  可他们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4页  当前第75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56/11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穿越指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