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逐渐向波斯迁徙百姓。
最后是表功奏书。
是李瑄表奏立功将士的文书,包括升官进爵,获得跳荡勋章、勇士勋章、英雄勋章的人选。
拜鲁炅为柘枝镇守使,论惟贞为葱领镇守使。
程千里升任为北庭节度副大使,北庭副都护。
提拔功劳最大的李嗣业为安西都知兵马使。
提拔原本的都知兵马使车神塞为安西节度副使。
李瑄在远征的时候,原本的副使王正见病逝在龟兹,李瑄很惋惜。
王正见年迈,所以未随军出征,也算寿终正寝。
提拔张兴为经略军大使,车光倩和浑瑊为经略军副大使。
提拔李瑄麾下老将赵怀平为长城军使。
卫伯玉、马璘、郝廷玉、来瑱的提拔都是在战场上,李瑄正式启奏。
李瑄提拔白孝德为龟兹镇守副使。
田珍为另外一名龟兹副使。
瀚海军使郭合苍提拔为北庭都知兵马使,天山军使改任瀚海军使,升半阶。
瀚海军副使王睢升为正使。
其他包括柘枝、葱岭等还有七名副使名额,全部从立功者中提拔。
任何一军,都配两名副使。
被封的将领,多加中郎将、将军、大将军的职衔,标榜身份。
其他僚属,如封常清、刘单、独孤罗等,加职事官。
特别是封常清,李瑄举荐他为柘枝都督。
让封常清留守,负责管理柘枝城、西原城(怛罗斯城)一带军政,关键时刻,可以插手河中诸国。
等过段时间,李瑄再考虑将封常清调回去。
李瑄的表功奏书,李隆基只是大概看一眼,就吩咐杨国忠,尽快拟定委任状,让武部和文部签字,送往安西……
第347章 李隆基的赏赐,山雨欲来风满楼
杨国忠没有拒绝的理由。
将士立功,理应赏赐,加官进爵。
如李嗣业斩杀大食帝国的大埃米尔,相当于大唐的兵部尚书。其间又多有斩获,有陷阵之功,杀敌无数,从龟兹军副使越级提拔到安西都知兵马使没一点问题。
可惜安西的官职不多,放在其他军李嗣业当节度使都有可能。
只是这一样来,安西、北庭、陇右、河中,几乎全部李瑄一手提拔到将领,甚至朔方也有李瑄的老部下。
杨国忠在心底突然产生一种忧虑。
不是担心李瑄造反,而是怕手握兵权的李瑄向他发威。
杨国忠也想在军队中有影响力,但他掌权之后,天宝十节度,势力已经无比清晰。
安胖子在东北军,谁也无法插手。
陇右、河西,隐隐形成军事集团联盟,将他排斥在外。
朔方的安思顺,一向看他不爽。
河东军虽然对安胖子阳奉阴违,但也自成派系。
西域更不用说,是李瑄地盘,这几战以后,估计西域诸国,要看李瑄的脸色行事。
惟一能让杨国忠插手的是岭南五府经略使和剑南节度使。
岭南那地方,军队也就是对付土匪、海贼、反叛,是不毛之地,距离长安万里之遥,掌那里的兵权没丝毫用处。
杨国忠有心掌握剑南军,但征南诏的战役中,一塌糊涂。
所以杨国忠感觉自己很没安全感。
不论如何,杨国忠一定会想办法将安禄山干掉。
李隆基当天夜晚,留驻于望春楼休息。
翌日一早,又看了一下李瑄送回来的地图。
他让集贤院的官吏尽快根据此地图,绘制出完整的大唐帝国图册,给天下人观看。
杨国忠还想出一个点子,拿太宗时期、高宗时期、天后时期的地图,一起张贴在城中。能让文人百姓对李隆基的赫赫武功一目了然。
这马匹拍得李隆基心旷神怡。
当晚,李隆基起驾回兴庆宫,并宣布举行自华清宫回来后的第一次朝会。
朝会上,几乎成为宰相杨国忠的一言堂。
左相陈希烈唯唯诺诺,一切都以杨国忠马首是瞻,不论什么文书,只要是杨国忠发令,他闷头签字即可。
享受属于宰相的功名利禄,不顾天下苍生。
文武百官,能晋级的只有一种,就是巴结杨氏的人。
说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毫不为过。
李隆基坐在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的宝座上,却没有往日的精气神。
今日朝会,李隆基最想听的就是大臣们躬身一句句的道贺,赞叹圣人的文治武功。
杨国忠早给李隆基安排得明明白白。
“陛下神文圣武,文治之盛,尧舜都远远不及您!今四海升平,万民敬仰。兴庠序以育贤才,修典章而明法度,仁德布于天下,实乃千古圣君。陛下之武功,更是威震八方,平外患而定边疆,保我朝之安宁,功高盖世,臣等心悦诚服,恭祝陛下万岁千秋。”
鲜于仲通第一个出列向李隆基恭维。
他明明打了一个败仗,却被杨国忠言为小胜,现在任武部侍郎。
在杨国忠的支持下,鲜于仲通明目张胆剥夺高仙芝的权力。
高仙芝一个武将,玩不过杨国忠,只能郁郁寡欢。
“陛下文以安邦,诗词歌赋,才情非凡。政通人和,百业俱兴。武以定国,铁骑所至,敌军胆寒。陛下之文治武功,如日月之辉,照耀我朝,臣等深感荣幸,愿陛下江山永固,福寿绵长。”
中书舍人窦华起身接着恭维道。
“陛下乃千古英主,文治璀璨。广开言路,纳谏如流。国家繁荣,百姓富足。武功赫赫,战无不胜。陛下之功绩,必将永载史册,臣等敬服不已……”
侍御史郑昂紧接着出列,作为御史台的官吏,也不管李隆基做没做到,尽是美言。
出列的文武大臣,不再是议论国家大事,而是吹捧李隆基。
哪怕是杨国忠任命的左右拾遗,左右补阙,禀告的不是皇帝的过失,排着队赞扬皇帝的功绩。
昔日隋炀帝因不听劝谏而亡,太宗皇帝从谏如流,发生的时间还没有多久。
李隆基却已经忘了,他不知道自己要做隋炀帝,还是太宗皇帝。
那些有良知的官吏,只能闭上嘴巴。但凡有任何忤逆,都会被赶出兴庆殿。
再强硬的证据,也比不上杨国忠的一句花言巧语。
“尔等之心,朕已知晓!国家有今日的强大,离不开诸臣的努力和在外征战的将士,特别是天水王,将大唐铁骑,驰骋于里海,使那西胡人,不得不献上价值二十万匹丝绸的金银珠宝求和。”
“此西征之战,天水王居功至伟,超越卫国公、英国公的功绩,朕决定为天水王加实封一千五百户,现天水王实封三千户。”
“另赏赐天水王钱十万贯,黄金三千两,彩锻一千匹,绛绣一千匹、蜀锦一千匹,金器二百件,玉器二百件。宫廷乐师五十人,教坊歌姬美女百人。”
“另选在胜业坊修建大宅一座,为新的天水王府。一定要比禄山的宅院更壮丽,国家富庶,不要爱惜财力。城外上好的果园,挑选两处奖赏给天水王。”
“封天水王次子为太中大夫,封长女为金城郡主。”
李隆基听完恭维的话后,宣布对李瑄的奖励。
李瑄的散官、勋、爵、职事官,不是一品,就是二品,已经到达能给的顶峰。
所以李隆基拿加实封,以及封赏子女。
这是要告诉李瑄,如果能立下不朽的功绩,能成为真正的万户侯。
文武百官被圣人的阔绰惊到,皇子公主,连实封一千户都没几个。
对大臣来说,实封一百户,都属于可遇不可求。
李瑄实封三千户,是大唐自开国以来臣子第一人。
而且李瑄的次子和长女不过两三岁,就再次被封。
特别是长女,封为郡主。是皇太子女儿的待遇。
宗室血脉较远的女子,虽不乏封为公主的例子,但都是和亲的时候。
另外,圣人对李瑄的赏赐有些夸张,一辈子都难以花完。
宫廷乐师,教坊美女,真要似神仙了。
李隆基的后宫和教坊,在籍的女子数以万计。为天水王的封赏,一定是挑选貌美的。
“陛下圣明!”
杨国忠不得不起身应道,引导群臣。
他心中嫉妒,贵为首席宰相,都没见过这样的赏赐。
大臣们只能随着杨国忠赞叹李隆基。
“右相,令工匠迅速将勋章制好,赏赐安西军、北庭军、以及安西诸部、诸胡部军功丝绸三十万匹。赏钱一百万贯,由天水王封赏诸军。两京府库抽调绢钱,迅速向安西转运。”
李隆基再次向杨国忠吩咐道。
他想安西北庭士卒养精蓄锐后,继续西征,就必须给予丰厚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