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临安不夜侯_分节阅读_第1064节
小说作者:月关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36 MB   上传时间:2025-05-06 12:47:32

  所以,该招的他都已经招了。

  此时的他形销骨立,完如一架骷髅。

  杨沅挥挥手,让人把他带了下去。

  既然都已招了,他没必要再见这个人,挺影响食欲的。

  “抚帅,这是内记室发来的处理意见,请抚帅斟酌定夺。”

  杨沅展开了内记室传来的处理意见。

  这是由多子、嫣然还有玉叶三人,在看到孟卿国的供词之后,斟酌出来的处理意见。

  每种意见后面,都详细讲述了如此处理的理由,如此处理的优劣。

  她们只是思考种种处理方案,列举每种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最终由杨沅定夺。

  将孟卿国等及其供词秘密或公开地送去朝廷。

  将孟卿国等处死,随其签字画押的供词,交还利西吴家。

  将孟卿国等处死,派员赴利西,查抄孟府,变相敲打吴家。

  处理方案有四五种,反复斟酌后,内记室把这三种方案做为备选处理方案,递交给了杨沅。

  杨沅轻叩着桌案,闭目沉思良久,慢慢张开了眼睛。

  “把孟卿国一干人等,连着他们的供词,送去利州西路,交给吴太尉。”

  杨沅一字一句地说道:“什么都不要说,该如何处理,请吴太尉决断!”

第780章 总动员

  杨沅一路赶回剑州,一路处理着公务。

  经过资州(资阳)时,杨沅以维护叙州、乌蒙、凉山州三州安全的名义开始征募士兵。

  这些事情,他向朝廷复旨,称已纳凉山州十二县并入大宋版图时随嘴提过,合乎情理。

  其所需兵员规模当然不会说的太清楚。

  但是杨沅已经说过了,这些兵员的军饷军备,由凉山州金铜矿的产出中给予。

  所以征募扩召的举措朝廷那边也就了解不多。

  小皇帝正得意于在他称帝期间大宋版图的扩张。

  杨沅直接在原来的军事体系之外,设立了一支新军。

  新军以两年前在各州府县陆续成立的团练为主,再加上从近一年多来修建驰道的工人为辅。

  团练兵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军事素质,只需再做加强训练。

  那些修筑驰道的工人每天按时上工,按照工头的要求分工合作,已经具备了令行禁止的纪律性。

  所以他们成军的速度,也远比一般新入伍的士兵要强的多。

  路过普州(安岳、遂宁、乐至三县及重庆市潼南县)的时候,杨沅以潼川路经略安抚使的身份发布了第二道政令:征造车马。

  由头还是要加强帝国对新纳入的凉山州的控制,所以需要大量的车马用以运输和交通。

  原来修路时使用的驮马和土石车是现成的。

  与此同时,杨沅还命令各州府县继续造车,并从大理国加大了购入矮脚马的速度。

  吴家在吐蕃联络的那些大部落的头人们,为了获得杨家提供的各种奢侈品,也把大量西北高头大马贩运了过来。

  为了激励各州府县,让他们对此重视起来,杨沅把完成这一任务,纳入了官员们的年终考课项目。

  路过遂宁府的时候,杨沅再下第三道政令:屯积粮草。

  粮草是军队生存的基础,筹措粮草是战争大动员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确保军队供给。

  杨沅命令潼川路所有州县,将上缴朝廷税赋转化为其他物品和直接的货币,从而把粮食留下来。

  上缴朝廷的赋税,本就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货币,上缴实物的也要折算成货币。

  而且,这场战争准备本就是先帝六年策划宏图的其中一个步骤,朝廷也在默契配合,因此实施起来并不困难。

  路过果州(南充)时,杨沅再度下达了一道政令,加强武器、盔甲、药材等各项战略物资的打造及采购。

  路过阆州的时候,刘商秋从临安赶来了。

  枢密院机速房雀字房在川中临时设置了官署,加强了对川峡四路和吐蕃、西夏的侦缉活动。

  这是明处的谍报组织。

  杨沅的“同舟”也是侦骑四出,将搜集到的我方、敌方各种军情、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相关的情报,源源不断地送往剑州内记室,进行整理、归纳、分析。

  与此同时,对西夏官员将领的渗透、收买、安插眼线等,也加快了速度。

  等杨沅回到剑州的第二天,久未露面的新蜀学大宗师木易先生便在剑州学宫再次开讲了。

  这次所讲的内容,隐隐然便把议题指向了军国大事。

  官教坊也得到了安抚使衙门不形诸于文字的密令。

  他们的歌曲、舞蹈、杂剧、评书,开始有意识地向忠君报国的方向侧重过去。

  一些假托前朝背景的故事,多是收复故土、开疆拓土、一统四海、大国威风的内容。

  这些文化宣传,开始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于一旦开战的心理态度。

  从军事、经济、社会和文化各个层面,整个川峡四路开始以潼川路为中心,轰隆隆地加快了国家机器的运转。

  大宋正在尽可能地集结和调动所有可用资源,以应对战争的爆发。

  不过,这些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看得到它的波涛汹涌。

  社会普通民众只是隐隐约约地感觉到,生活似乎多了更多选择,百工百业更加蓬勃。

  他们把这归功于杨沅的治理,归功于驰道的修成,归功于凉山州金铜矿的发现,却意识不到国家机器如此运转的本来目的。

  好在经略安抚使府和内记室都很给力,所有农牧工商、军事准备,大事小情,巨细靡遗,都有专人管理和实施。

  杨沅只负责规划大方向,组织相关人马去实施贯彻细节。

  所以一路行来,杨沅倒也不算太累。

  他身边有刀妃妃如花解玉,还有梵清小师父“出尔反尔”。

  一路批阅公文时,又有凤娘和泰熙两个如花似玉的小姑娘研墨添茶、焚香捶腿,当真好不自在。

  不过杨沅并没有沉溺于温柔乡里,他的每一步举措、每一个决定都是反复推敲过的,而非一拍脑门的决定。

  比如这场战争总动员,不是你想动员就能动员起来的。

  在这个时代,耕作还是要以青壮男子为主的。

  不是你想当然的征募走所有的青壮劳力,妇人老人和儿童就能顶上去的。

  那样的结果,就是哪怕这是一个风调雨顺之年,来年也可能造成大灾荒,饥馑立至。

  可以说,国家暴力就是由经济力量决定的,不是你想征兵就征兵,你想屯粮就有粮,你想开战就开战。

  一个国家所能够动员的人力、物力、财力,总是有条件、有上限的。

  战国时期社会结构简单,经济基础简单,所以那时候可以做到全民皆兵,战争动员率高的离谱。

  但是当一个国家稳定发展到如今这个时代,已经永远不可能再重现那时的盛况了。

  除非,让整个国家倒退到那种相对原始的社会发展状态。

  所以杨沅虽然在扩充军队,各个衙门也在扩充人员,但杨沅也提前就做好了再度人员冗滥的防范措施。

  不事生产的官吏、军队、役夫等人员的总量,被他严格控制在了川中总人口的百分之五以内。

  如果再有超过,百姓的社会负担就会加剧。

  一个国家,如果这些不事生产的人口超过百分之十,在这个时代,便很可能导致整个国家的破产或崩溃。

  川中在如此准备着,夔州路、成都府路、利州东中西三路,自然也在进行战争总动员。

  当然,为了防止抽血的急促,对川峡四路的经济造成重大损害,整个动员过程是有序而缓慢的,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基本完成。

  得益于杨沅超越时代的见识,和他的内记室的强大,潼川路在这场战争总动员中,做的是最好的。

  杨沅也不藏私,所有行之有效的手段,他都会及时传告夔州路和成都府路,还有利州西路和利州东路。

  至于利州中路,如今本来就由杨沅管辖。

  当然,那些地方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不能照搬潼川路的经验。

  而且,同样身为一方封疆大吏,人家未必愿意接受杨沅给予的这些政策经验。

  杨沅对此也不强求。

  好在,坐镇夔州的刘锜、坐镇成都的乔贞,和杨沅的关系都不错。

  而且他们也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至于利州东路的温家,原本有郭家的牵制,就没成太大气候,现在有杨沅控制的利中,刘锜控制的夔州挟制着,就更没有狂妄的本钱了。

  只有把利州西路经营的铁板一块,俨然成为一姓私地的吴家,目前是杨沅完全影响不了的。

  ……

  利州西路,兴州府(略阳)。

  利州西路的地盘,包括了陕西留坝、略阳、凤县等县,甘肃岷县、礼县、两当等县,还有四川青川、平武等县。

  吴家等于是陕西、甘肃、四川各占了一部分。

  所以它等于是同时和吐蕃、西夏还有金国接壤的存在。

  这也是杨沅自始至终没动过它的最主要原因。

  当然,杨沅没动它,也是因为吴家虽然势大,虽然有点军阀作风,但是确实没有造反、自立的野心。

  至少现在没有。

  因此杨沅对它采取了不一样的策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69页  当前第106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64/12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临安不夜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