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临安不夜侯_分节阅读_第1085节
小说作者:月关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36 MB   上传时间:2025-05-06 12:47:32

  西夏已经采用了与中原类似的官制,比如这位祖儒同时就是这个军司的都统军,相当于宋国的都统制。

  西夏之所以保留了两套官员体系,是为了确保党项贵族在大夏政权中的绝对统制地位。

  拓跋黑衣现在就是一名“吕则”,同时也是军司中的一名指挥使,下辖三千骑兵。

  拓跋黑衣一个屡次成功潜伏并作乱的间谍,这些人情事故当然是明白的。

  所以他唤军司都统军拓跋厚为祖儒,这就是在强调彼此关系的不同。

  祖儒拓跋厚捋着大胡子,沉吟道:“吴老头儿有六十多了吧?你是说,这老头儿不行了?”

  拓跋黑衣道:“很有可能啊祖儒,我们应该加强侦伺,一旦确定吴璘出了变故,那么我们大夏的机会,可能就来了,这可是祖儒立下不世之功的机会。”

  拓跋厚眸中精光一闪,沉声下令道:“黑衣,加派游骑散弋,阻断吴家军驿卒军书,有机会就多捉些活口回来,拷问消息。”

  “是,不过祖儒应该早做准备了,一旦确认吴璘出了变故,我们……该做什么呢?”

  “老夫明白了,此战若成,老夫记你首功!桀桀桀桀桀桀……”拓跋厚忍不住狂笑起来。

第795章 明码电报

  这一天的下午,下了一场秋雨。

  所以晚上的时候,天气尤其的冷。

  仍是深秋时节,但夜晚的温度已经快降到水面结冰的时候了。

  老帅吴璘,于这一夜,病逝于黄羊川。

  帐中众将悲戚不已,其中吴家子侄尤其悲痛。

  虽然都已是见多了生死的将军,不至于捶胸号啕,却也是一个个脸上挂满了泪水。

  吴璘一死,军前宣谕使赵婒便成了这支大军的最高统帅。

  还好,赵婒也清楚这时候不能轻率发布老帅吴璘的死讯。

  所以,他选择了“秘不发丧”。

  大凡权力交接非正常的时候,就经常会出现“秘不发丧”的事情。

  因为权力掌握者的病或死,是一种非常稀缺也极具效用的资源。

  “秘不发丧”就能蒙蔽对手,留下暗箱操作的空间。

  放在这支原本要攻打瓜州的大军身上,秘不发丧就可能为它的稳定再多争取一些时间。

  吴帅感觉不妙的时候,就已金牌急脚递上书朝廷了,同时做了种种后手准备。

  这种情况下,多隐瞒一天,就能为宋军多争取一份胜算。

  ……

  拓跋黑衣亲自率领着百余名骑兵,巡弋在凉州到兰州之间的必经之路上。

  自从对祖儒大人做出那个判断之后,他就率领所部三千精骑,化整为零,散布在了凉州周围大小路径上。

  以西夏兵百余轻骑兵的队伍,如果不是碰上同等数量的宋军骑兵,哪怕是五百步卒,他们也敢正面较量一阵。

  当然,遇上宋军的辎重队,他们还是会避开的。

  辎重押运队伍虽然不会是重兵,但也不是区区百余骑就能对付的。

  几天来,他们也成功截获了一些宋军的军书。

  明文的函件通常没有太大的价值,密码的军书他们又破译不了,几天下来,人困马乏,拓跋黑衣也不禁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

  他打算再坚持两天,如果还是没有什么收获,便收兵回营。

  这时候,他遇上了一支数十骑的宋军队伍。

  几十骑,是可以一战的。

  而且,拓跋黑衣总有一种预感,这一回,他应该能有所收获。

  因为他在这支骑兵中间,看到了两三个明显不是一身肃杀的边军骑兵的人。

  “截住他们,不要放走一个!”

  拓跋黑衣缓缓拔刀。

  或许,是得益于他多年充当间谍所培养出来的敏锐意识,在他的精准判断之后,又下达了一个绝对正确的决定。

  先是埋伏起来的西夏兵一通乱箭,在成功射杀十余骑宋军之后,他们一踹双镫,拔出雪亮的马刀,屁股离开了马鞍,狼一般呐喊着,狼一般扑了上去。

  虽然双方总人数并不多,但厮杀异常惨烈。

  百余骑战士,往复厮杀,战马踏踏,兵器撞击声中,不时有人倒落马下。

  当这片开阔地上遍地是尸体和无主的战马时,拓跋黑衣率领剩余的西夏骑兵,围住了最后一个宋人。

  他穿着圆领袍,不是戎装。

  在他的肩上,背着一个包袱,拓跋黑衣眯了眯眼睛,便提刀冲了过去。

  乌骓马从那个尖叫一声抱住脑袋的圆领袍人身边掠过。

  拓跋黑衣锋利的长刀,挑在了他的包袱上,割断包袱,把那包袱挑飞在了空中。

  包袱敞开了,一支竹筒从空中落下。

  拓跋黑衣一拨马头,刀锋一刺,便刺穿了那竹筒,把它扎在了刀锋之上。

  拓跋黑衣把竹筒从刀上拔了下来。

  这玩意儿常被用作公函传递之用。

  放在这里边,可以抵挡风雨,是很便宜也很实用的工具。

  拓跋黑衣看了看竹筒上的火漆封印,反手把刀还鞘,然后一拳就砸在了握着竹筒的掌心。

  竹筒碎裂,拓拔黑衣的双瞳蓦然一凝。

  久在临安且渗透进枢密院的拓跋黑衣一眼看出,那是富阳竹纸,官方重要公函指定用纸。

  而纸上的暗纹……

  拓跋黑衣缓缓把它打开,于是,他就看到了这样一句话:

  “臣利西军前宣谕使赵婒谨奏,为利西帅臣吴璘之死,仰祈圣鉴事……”

  这就像廖耀湘发明码电报,为自己招来灭顶之灾一样。

  赵婒这位监军,倒也知道此时秘不发丧的好处。

  但是,他也没跟任何人商量,就派出亲兵,把这个重要消息急三火四地呈报临安了。

  给皇帝看的奏疏,当然不能用暗码。

  当然,为了安全起见,他额外多派了些人……

  ……

  拓跋黑衣冷静下来以后,强抑着激动,吩咐士兵把宋军尸体全部处理掉。

  至于路上的血迹就不用管了。

  这个季节正是风沙大的时候,吹上一夜,什么血迹都看不见了。

  待把尸体全部抛进一里开外的密林之后,拓跋黑衣让人把宋军战士遗下的马匹也都带上,迅速撤离了原地。

  拓跋黑衣安排了人去撤走自己所有的游骑,他甚至没有等到自己的部下们回来,便匆匆赶回来了白马强镇军司,见到了祖儒大人拓跋厚。

  仅仅半个时辰之后,白马强镇军司便有一个个西夏驿兵策马狂奔而出。

  此时,已届黄昏,拓跋厚都没等到明日,连夜派出了诸多驿卒。

  他们分赴卓罗和南军司、西寿保泰军司、静塞军司、宣化甘肃军司而去。

  很快,在吴家军收缩兵力,进入防御状态的时候,周围各路西夏军队大多都只留下故布疑阵的空寨以应付宋军斥候,而其主力则轻装上阵,扑向零波山。

  曾任陇右都护的刘锜,此时正驻军在零波山下。

  ……

  大宋朝廷这边,已经接到了吴璘的紧急军书。

  吴璘缠绵病榻半个多月,苦苦挣扎,不肯断那一口气,只想为战机多赢取几分机会。

  只要他活着,军魂就还在,西军就有主心骨,如果能坚持到儿子吴挺归来接任那是最好不过。

  可惜,他没捱到那一天,来的也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侄子。

  来的不是吴挺,而是吴拱。

  吴拱是原四川宣抚使吴玠的长子,也是一员悍将。

  “绍兴和议”前夕,吴拱就是右武郎、泾原路兵马都监,后曾任后部同统制,阶、成、西和、凤州四州都钤辖兼成州知州。

  绍兴二十九年时,任枢密院副都承旨,利州西路驻札御前中军都统制、同时兼任阶、成、西和、凤州副都总管兼成州知州。

  不过,在朝廷制定对夏战略,先行整顿西军,也就是杨沅赴川的头一年,吴拱就被调离川峡地区,任湖北、京西制置使,成为大军中部军区的统帅。

  这时他的地位已经不逊于“绍兴和议”前的岳飞了。

  可见,赵瑗对吴家这些虎将还是非常器重的,唯一担心的就是他们世代镇守一地,久而久之,必成军阀。

  将他调离西军后,朝廷依旧是重用的,只是不给他滋生众多家臣式部将的机会罢了。

  接到吴璘病危的消息,朝廷这边也很慌。

  在这个时代,主帅个人的作用太大了。

  尤其是以这个时代落后的通讯条件,将在外,需要太多自行决断的事情。

  如果主帅出了问题,换个人上去,哪怕他有这个决断的能力,也没有这个令人信服的威望。

  这可是在打仗呢,那岂不是要出大问题?

  但,吴璘指名要他的儿子吴挺接任西路军统帅,还是让小皇帝甚为不喜。

  朝廷大臣对此也颇有微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69页  当前第108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85/12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临安不夜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