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有乌答有珠珠的配合,那他的意图当然就更容易得到实现。
乌答有珠珠听了上官骆的话,只能无奈答应。
两人又密议许久,上官骆才叫人把乌答有珠珠又悄然送了出去。
待书房中寂然无人时,上官骆转动着手中的毛笔,自得地一笑。
“想让我被你牵着鼻子走?你走时,一条狗都安排的明明白白,却把我上官骆弃如敝履。
杨沅啊杨沅,我又岂能叫你如意。
总有一天,我要叫你跪下来求我,对我忏悔你的无情!”
上官骆薄薄的唇抿了起来,脸上露出一抹得意的笑,灿烂的很。
……
鞑靼兵进入陕西,协助金国对抗宋军的消息传到临安以后,淮西御前诸军都统制邵宏渊、淮东御前诸军都统制李显忠,便不约而同地上书朝廷了。
他们请求两淮前线的宋一改防御态势为进攻,以此牵制金军主力,减轻陕西战场的宋军压力。
但这份奏章,却被小皇帝果断“留中”了。
先帝既定战略不能变。
这是朝廷的意思。
之前西夏战场上,刘、吴两军轻率冒进,险些将大宋筹备五年的对夏战略功亏一篑,两淮战场岂可重蹈覆辙?
一旦两淮宋军主动进攻,却在战场失利,金军南下,倚骑兵之速,旦夕可至临安。
到时大宋陷入被动,不独陕西战场会一团狼籍,整个大宋的大好局势都会失去。
未来的事,任谁都只能做一个预料。
谁也不能说,官家的担心就一定不能成为现实。
稳扎稳打,只是一种选择,现在也并不能证明它是错的。
所以就连鹅王,对于官家的决断也不能提出质疑。
尤其是转过年来,小皇帝就该亲政了。
赵璩本就是一个无心于权位的懒散王爷,这个时候更不能对官家看起来无可挑剔的选择提出质疑。
所以两淮主帅的提议,便被无限期搁置了。
不仅两淮主帅的意见被搁置,就连鄂州军区都统制李道,也被朝廷下旨,勒令他停止渡河作战,转入全面防御。
官家的旨意是,西夏已经到手,按照先帝既定策略,一旦征服西夏,再经两年时间经营西夏,然后再从西夏、汉中、鄂州、两淮,海上五路伐金,以举国之力进行光复之战。
不过,先帝的既定策略中,西夏是打下来的。
宋国因此会耗损大量人力物力,当然需要时间恢复元气。
可现在是西夏主动献国投降,宋国耗损的人力物力并没有那么大。
这种情况与既定国策中参考的条件是不同的。
然而,小皇帝坚执己见,他打的是先帝的幌子。
之前西夏战局岌岌可危,明明是因为吴璘老帅阵前病逝,监军赵婒又轻敌冒进造成的,可这所有变化,小皇帝置若罔闻。
李道是个何等油滑的老军头?
当初秦桧整治岳飞时,他都能从岳家军中全身而退,而且依旧受到朝廷重用,秦桧也没找过他的麻烦。
这等人物,眼力好的很。
他已经隐隐看出朝廷真正的意图,于是立即退兵,收缩于长江以南,进入防御态势。
“爹,二叔在陕西一虎难敌群狼啊,咱们这边怎么不打了?”
大军退守江南,李道也就有功夫回府了。
他刚回府,就迎来了小辣椒李凤娘的问责。
李道把脸一板:“什么二叔,人家姓杨,咱家姓李,别拉扯的那么近乎啊。”
李道跟个渣男似的,赶紧和杨沅撇清关系:“闺女,官家明年便要亲政了。
官家一旦亲政,后宫不可无主,朝廷有旨意下来,于各地择选秀女,入京待选。”
李道美滋滋地道:“我朝选后,首重门第。门第之中,又以武将世家女儿为最优。
咱家可是最符合标准的,你又生得貌美,大有希望被选为皇后。
爹已替你报了名字,你就择日进京,选秀去吧。”
第821章 川陕暨陇右宣抚使
杨沅自四月中旬入陕,三路大军在陕西掀起了一片腥风血雨。
五月初,鞑靼骑兵入陕。
金国许了他们便宜行事之权,烧杀淫掠,所过之处,被祸害的一片狼籍。
不过,鞑靼兵可以随时掳掠,贪婪和放纵使得他们更加野性盎然,狠戾异常。
而杨沅的北路军以时寒、高敢为主,全部是骑兵。
骑兵对骑兵,在陕北高原上驰骋往复,宋军的骑射还真不是这些鞑靼人的对手。
时寒大军与鞑靼兵野战,屡屡失利。
如果攻城的话,其骑兵部队又缺少攻城利器,于是被迫向南转移,试图汇合杨沅的中路军。
时寒避开了金人控制的坚城大阜,从延安府路一路向西南迁转。
鞑靼兵来去如风,追逐不休,双方一路激战,横尸籍野。
时寒部至此已经失去了来自西夏的供给,沿途只能攻掠金国控制下的城镇村寨。
而他们离开之后,鞑靼兵追来,会再洗劫一波。
时寒部的宋军只是搜罗粮食和马料,鞑靼兵则是值钱的就抢,是女人就要,是男人就杀,手段可谓更酷厉了百倍。
不过,时寒部过境时,为了搜罗粮食,一些百姓逃上了山去或是避到了野地里。
倒是因为逃过了衔尾而来的鞑靼兵。
……
中路军走的并不快,他们稳扎稳打,一路攻城克敌。
因为能够攻下坚城,获得官仓做为补给,中路军倒是没有发生扰民现象。
而且金人的府库里可不只有粮食,缴获的大量银钱、绢帛,杨沅全都及时作为奖赏,分给了三军将士。
带不走的财物和粮食,则分给了当地百姓。
杨沅甚至把从金人大户家里抄来的房契地契,当众一把火烧了。
杨沅派人宣传说,众佃户现在种的田,从此就归他们个人所有了,地主老爷家里已经没有田契了。
当然,回头金人若卷土重来,没有地契这地也能拿得回去。
但是杨沅给了这些百姓一个希望,这就成功地动摇了金人对这一带的统治。
南路军吴拱部进展较为缓慢,凤翔金军因为此前宝鸡的失陷,且箭筈岭上就是宋军,因此已经增援了许多兵马。
吴拱久啃不下,损失惨重,转而攻克虢县、陇州、岐山,对凤翔围而不打,圈占周边地区。
但是有凤翔杵在那里,吴拱也不敢轻易交出后背,全力攻伐他处,双方因此僵持下来。
吴拱吃了上次监军赵婒攻打肃州的教训,唯恐再出差迟。
好在长安就在凤翔以西,只要中路军南下,两军汇合后,不管是打凤翔还是攻长安,就都没有后顾之忧了。
因此,吴拱一面稳扎稳扎,一面等着杨沅的中路军南下汇合。
而杨沅一边沿中路攻城拔寨,一边在等新金的消息。
只要新金大举入侵燕京,完颜亮为了确保燕京不失,要么从中原调兵,要么把鞑靼雇佣兵调走,到那时,陕西局面就将大为缓和。
杨沅手里还有辛弃疾等随时可以转为义军的潜伏于金国的地下势力这张底牌,但他一直没有动用。
底牌一旦翻过来,就失去底牌的作用了。
必须要等宋军进入中原腹地,辛弃疾那边揭竿而起才有奇效。
如果提前让他发动,辛弃疾的那支义军只怕是独力难支,最后领着残兵南逃渡江,那就太可惜了。
只是,杨沅的机会也是久等不来。
最后,他得到的消息,却是鞑靼人向新金发起了复仇之战,新金帝国与鞑靼人开战了。
这种情况下,新金是必然不可能向完颜亮出手的。
杨沅的预判出现了纰漏。
鞑靼人会两面开战?
完颜驴蹄有这样的定力?
杨沅不明白哪儿出了问题,他不觉得这会是新金帝国那帮肌肉挤占了大脑空间的糙汉子们玩的阴谋。
至于上官骆,杨沅在的时候,上官骆是他最好的助手,却并不曾锋芒毕露。
此后杨沅回了大宋,双方隔着一个金国,一直也没有交过手,所以杨沅对他的实力预估,也有一定的差距。
不管如何,新金没有南下,鞑靼出兵助金,这两点都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杨沅现在只能寄望于两淮宋军佯攻金国,为他这边制造机会了。
但是,雀字房又从朝廷那边传来消息,两淮对金,仍旧坚执防御战略。
此时,杨沅的火器已经没有了弹药。
正是七月流火,再有六十天,就该是九月授衣了。
而他们此时已经深入金人地区,冬衣问题也是无从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