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找到晋王妃的时候,晋王赵璩也在,夫妻二人不知正在商议着什么。
李凤娘一个滑跪,就扑到晋王妃脚下,一把抱住她的大腿,悲呼道:“王妃救我,大王救我!”
……
今年的正旦因为是皇帝亲政的日子,所以朝廷格外的重视。
礼部制定了一系列隆重的庆典仪式。
作为王爷,需要杨沅参加的庆典自然也是极多。
诸般流程,他也需要提前了解一下。
否则正旦当日,如果连今天都有哪些庆典,分别是什么时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到时就会落一个君前失仪的下场。
因此,杨沅虽然把整个流程叫人精简抄录下来,做了个“备忘”,还是得亲眼看看,做到心中有数。
官家赵愭和东宫一众属官,是最为亢奋的。
摄政晋王和顾命首相,都在有序地逐步移交权力。
正旦之后,他就是言出法随、乾纲独断之君了。
虽然之前晋王赵璩和首相魏良臣都很尊重他的意见,可意义终究不同。
而东宫属官则是因为终于可以兑现他们的从龙之功,一抒平生抱负的兴奋。
此前毕竟多少要顾忌晋王和宰相魏良臣的看法。
随着秀女选拔的每一次筛选,候选的秀女都在不断减少。
由于这一届秀女选拔,主要是为了为亲政之后的皇帝选择皇后,因此筛选愈加严格,所以最终进入第四选的秀女,一共不过三十七人。
“三十七人而已,也没多少人,朕亲自挑选吧。”
赵愭看看名单,饶有兴致地道。
小皇帝正是少年慕艾,对异性产生兴趣的时候,这是选自己的枕边人,所以也是比较在乎的。
十二月二十八日,秀女终选。
地点还是在钟美阁。
赵愭得了御前太监提醒,正要赶往钟美阁,一位管事太监匆匆赶来,对他附耳低语了几句。
赵愭眉头一皱,略一踌躇,还是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请两宫先去为朕选秀吧,朕去处理一下,完事即返。”
说罢,赵愭便匆匆往外走去。
小皇帝亲政,要举行“亲政仪”。
之前负责摄政的晋王要和皇帝一起,举行誓戒筑坛、祭告天地、受宝宣表、行礼庆贺、赐宴颁诏等仪式。
而文武百官,则按照级别高低,分别于举行交接仪式的大庆殿、南宫门和午门三处地方三跪九叩。
现在的问题是,以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楼忘臣为首的一班东宫旧臣,都属于权重位卑的角色。
这也是他们急于摘桃子抢功的原因。
没有实实在在的功劳,这官职和品阶实在升上不去。
只凭一个东宫旧属,就能位极人臣的话,还用建功立业吗?
皇帝信任他们,正好可以利用大宋官、职、差使分离的特点,让他们先掌握实权。
可一到皇帝亲政大典的时候,他们的品阶就不够看了。
按照礼部制定的亲政典仪,楼忘臣等人只能在午门外跪拜行礼,连宫门都进不了。
这让他们如何能忍?
为什么东华门外唱过名的就有底气?
为什么从正门抬进府去的正室夫人就有底气?
名不正则言不顺。
这么重要的场合被排在外面,这是关乎一辈子的事。
座次排名,在重视它的人眼中,真的是要“寸土必争”的。
赵愭这边刚走,小公主赵宁儿就跑进了后宫。
哪有那么巧的事儿。
楼忘臣等一往东宫旧属在午门外发作起来,正是赵宁儿派了几个太监过去,在他们旁边风风凉凉地说了那么几句,激的他们发作了起来。
当然啦,出主意的是李凤娘,牵线的是晋王赵璩,执行者是赵宁儿。
这边刚把皇帝调走,赵宁儿就赶紧去通知太后了。
这事儿不着急还不行,凤娘姐姐说了,实实的不愿意做她的皇嫂。
如果她不帮忙,凤娘姐姐以后就再也不理她了。
赵宁儿从小到大,可就这么一个好朋友。
皇嫂她可以想要多少有多少,这个唯一的好朋友,可不能就此失去了。
第833章 自晦
皇太后谢氏和太皇太后吴氏,都已知道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的女儿李凤娘不愿入宫、因为已经心有所属的事情了。
赵宁儿说的。
赵瑗只此一女,谢氏和吴氏对她宠的很。
有什么心里话,她也愿意对母亲和奶奶讲。
吴氏听了赵宁儿的话,并不以为然。
大宋选秀,为了尽量不扰民,所以十三至十七岁的适龄少女,只从临安及周边府县选取。
至于其他地方,则只会从黄册中调取适龄的官员女儿赴京。
而一旦被选入宫,如果是官员的女儿,那多少是要给个名份的,比如说封个才人。
朝廷是不可能让官员女儿在宫里做个普通宫女的。
而一旦给了名份,也就注定了会是皇帝的妃子,皇帝不死,便永远不可能出宫。
因此,明知道这李道的女儿已经情有所属,那还强留宫中做什么?
皇帝的选择太多了,多她一个不多,少她一个又不少。
再者说,吴氏和谢氏都是女人,在这一点上也是比较共情李凤娘的。
如今又是宁儿难得求她们一回,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自然一口答应下来。
两宫到了钟美堂,区区三十七人的名单,只一眼就发现了李凤娘的名字。
太皇太后便道:“李凤娘?名字里有个凤字,倒是很合本宫的眼缘,先叫她来。”
李凤娘在名单上排名二十八,不过殿上侍候的宫娥太监见是太皇太后打乱了排序规矩,自然不会挑她的错。
这位可是太皇太后。
宋朝自康王南渡,近乎相当于重新建立了一个王朝。
而吴氏就是陪着这个新王朝的建立者赵构从颠沛流离到登基称帝,一路帮扶走过来的。
所以,太皇太后吴氏在大宋的威望极高。
这么点小事儿,谁敢挑她的毛病。
当下就把李凤娘先带了上来。
李凤娘一进钟美堂,就看见赵宁儿俏生生地站在太后太后身边。
一见她进来,赵宁儿便向她眨了眨眼睛。
李凤娘顿时心里一松,放下心来。
这次差点儿玩脱了,早知道这么危险,她当初就弄一柱粗香,在手臂上烫两个疤了。
那样的话,体检环节她直接就被涮掉了,也不至于求到嘉国公主头上,劳动两宫出马。
吴氏一瞧李凤娘,小小年纪,生得极是艳丽。
更重要的是,她的美极为明艳大气,倒真有几分国母的气质。
吴氏不禁微生遗憾。
这小妮子,长相着实不赖啊。
可惜她早有了心上人,本宫又答应了宁儿,不然的话,倒真想把她点为皇后呢。
谢氏上下打量李凤娘一番,也露出几分满意神色,开口问道:“李凤娘,琴棋书画,你可精通?”
李凤娘道:“回皇太后,臣女资质驽钝,于琴棋书画,只是略通一点皮毛。”
吴氏微微一笑:“哦,那你便抚一曲《梅花三弄》吧。”
今天属于最终的面试,就是问问话,看看谈吐气质,再让她们展示一下才艺。
所以琴棋书画一类的,就摆在一旁呢。
李凤娘恭敬地答应一声,走到琴后坐下来,挑了挑琴弦试了试音,便弹奏了起来。
“嘭嘭、嘭嘭……”
赵宁儿一个没忍住,“噗嗤”一下就笑出声来儿来。
她这一笑,那些宫娥太监也都忍不住了。
只是他们不敢笑出声来,只是肩膀不停地抖动,脸庞憋的通红。
李凤娘仿佛不知道自己的琴技有多差一样,还在卖力地“弹着棉花”。
她只好拳脚棍棒,琴棋书画本来就不算精通,不过多少也是学习过的,不至于一个音都不在调上。
不过,她前三关顺顺利利地就过了,这时是真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