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临安不夜侯_分节阅读_第1138节
小说作者:月关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36 MB   上传时间:2025-05-06 12:47:32

  赵愭冷笑一声,转向楼忘臣,神色缓和了许多。

  “朕已派人通知新金,务必于四月一日对鞑靼人发起攻击。朕会命令陇右任得恭,出动西夏军,也于四月一日,北上讨伐鞑靼。

  否则,朕会从此断了新金之援!”

  赵愭道:“牧族习性,二月母马受孕,四月幼驹降生,五月剪取羊毛。

  另,每毁草地十库存,便会烧去三头牛犊和五只羊羔的饲料。

  四月发兵,讨伐鞑靼,烧其草场,剿其子民,鞑靼必将损失惨重。

  如此情形下,鞑靼人必然无暇助金作战。

  到时候,朕会派你去陕西,朕希望五月的时候,就能听到你为朕光复长安的消息。”

  楼忘臣激动万分,连忙跪地,恭声道:“官家英明,臣愿为官家效死!”

  ……

  那些成熟匠人虽然被金人掳走了,但是宋国这边有杨沅之前送到京城的图纸,召集了京城地区擅长火器制造的匠人,也能依样画葫芦。

  已经见识到了火器之利,大宋这边自然是要把它用起来的。

  只不过,且不说仓促制造,缺少熟练工人和熟练流程。

  而且热武器远比冷兵器娇贵,所以制造出来的武器故障频发。

  而且,他们有杨沅送交京城的早期的火器版本图纸,却没有一系列的使用操典和注意事项。

  这个年代,没有多少士兵识字,甚至很多大将也不识字。

  这些制造和使用环节的注意事项、操作流程,都需要大匠们言传身授,手把手的教。

  可是,现在这一环节缺失了。

  杨沅的两支王牌军疯魔军和火器营,也因为和杨沅的关系过于密切,属于杨沅的绝对心腹,遭到了冷处理。

  其中疯魔军被划为厢军,守叙州城去了。

  甘泉的火器营原本就是潼川府路各团练兵中抽调出来的,现在也打散还回了团练中去。

  当然,如果这些人可用,赵愭派出的将领们也未必就短视到这种地步。

  如果怕掌控不住,把将领和军官都撤换了就行了,完全不必把所有的兵也都处理掉。

  当初岳飞的兵就是这么处理的。

  只要把将领和军官来个大换血,普通士卒们拿去充入步军、马军、殿前司这样三衙禁军的要害部队,皇帝都不担心。

  问题在于,他们没钱。

  或者说,他们舍不得拿出这么多钱,去供养这样两支吞金兽般的精锐部队。

  反正疯魔兵和火器营加起来一共也不到六千人。

  区区六千人,何足为虑。

  其实在本来的历史上,辛弃疾归宋,任职于地方后,曾经创建过一支飞虎军。

  这支飞虎军,和现在杨沅所建的疯魔军非常相似。

  他也是征募了一群亡命之徒,以严苛军纪约束,以丰厚的犒赏激励,打造出了一支不到两千人的兵马。

  这两千人的兵马,史载“费钜万计”,“竭一路民力”以养之。

  当时也是朝廷不可能拿出这么多钱来养兵,“及辛弃疾之来,办置飞虎一军,欲自行赡养,多方理财,取办酒课,乃始献议于朝,悉从官卖。”

  当时辛弃疾所用的办法,就是朝廷按正常军队的供给拨款,缺口他自己解决。

  因为这支部队是他用来围剿湖匪山贼、保障地方平安的,所以向当地士绅募了款。

  他又军队经商,开建筑队、开酒楼等,把赚来的钱投入这支军队的建设。

  效果自是显著的,这支飞虎军后来几乎在南宋一半的国土上活跃过,十战九胜。

  这就有点像明朝的白杆军了,到处负责灭火,名声在外。

  而且,虽然仅仅是一支不到两千人的兵马,却不仅战功赫赫。

  飞虎军的一些老兵因为升迁调转等缘故,进入其他军队后,还因此派生出了一些继承了飞虎军的作战风格和作战能力的军队。

  飞虎军因此成了提振大宋军队战力的“火种”。

  杨沅养着的疯魔军、火器营,这两支一共不到六千人的军队,军费开支相当于三四万人的普通军队。

  这里边的巨大军费差额,以前全是杨沅自行解决的。

  现在谁来负责这么大的军费缺口?

  就算负担的起,我拿这钱养三四万大军不香吗?

  为啥只养六千人。

  人家已经是这样的待遇,想大幅削减军费,却还让人家做着以前的事情,那也是行不通的。

  就算普通的官兵也很容易激起哗变,更何况这两支军队作风本就有点“疯癫”。

  所以只能一劳永逸,一个打散了,一个全员“转业”。

  这一来,他们连能够熟练使用新式火器的兵也没有了。

  他们倒是获得了杨沅这边已经制造完成的大批火器。

  但他们却只能按照图纸,找一批有突火枪使用经验的老兵“传帮带”的教授新兵使用。

  他们不知道的是,甘泉所领的两千五百多名火器兵,散归川中各部团练后,便也如一颗颗火种,撒了开去。

  杨沅是在去年八月份收到停战命令的,当时沈虚中就已奉诏先行一步,赶往潼川府路接掌经略安抚使,和杨沅来了个无缝衔接。

  从那时起,新式火器的使用,就在军中开始普及。

  而这恰恰是以前杨沅全力避免的。

  他深知,这个时代的火器还不能取代冷兵器,而且士兵们也不仅仅是换了手中一件武器。

  原来你给他一杆长矛,现在你给他一杆竹枪,使用方法、训练方式、作战方式、保养方式都没有太大变化。

  可是从冷兵器到热兵器,带来的是所有流程所有环节的调整。

  这也是当初杨沅不动正规军,宁愿从团练兵中招募那些具备了一定的纪律性,但其他方面全未定型的新兵,来使用火器的原因。

  现在……,经过半年多的训练,军中将领们以为他们已经拥有了在杨沅手中大放异采的火器运用技术。

  但……也只是他们自己以为而已。

  ……

  四月一日,西夏兵马奉诏,北击鞑靼,牵制鞑靼兵入陕。

  时寒、郭棣、温泫臣、楼忘臣等旧派、新派武将们则奉诏统兵出了箭筈岭。

  他们兵分四路,杀向德顺州、平凉府、陇州、凤翔。

  陕西战事结束半年以后,战火再燃。

  四路兵马初战大捷,攻城掠地,势如破竹。

  他们攻打的地区,都是先前被杨沅三路大军攻打过的地方。

  当时三路大军过处,对该地已经造成了各个方面的破坏。

  而衔尾而来的鞑靼兵又破坏了一遭。

  或许是因为这些缘故,使得驻守当地的金军士气低迷,所以宋国四路大军进展顺利。

  除了凤翔等几块硬骨头久啃不下,仅仅两个月,宋军便连下十九城。

  捷报雪片儿似的传入临安城,刚刚亲政的小皇帝意气风发。

  六月中旬,江南进入了梅雨季节,十天里倒有七天雨水连绵。

  赵愭的心情,也像这阴雨连绵的天气一样充满阴霾。

  因为他一个月光复长安的愿望没有实现,凤翔依旧死死横亘在宋国大军扑向长安的必经之路上。

  而较之江南来说气候干旱的陕西,此时同样进入了雨季。

第838章 大怂的骚操作

  宋军入陕作战两个多月,火器损耗率极高。

  一方面,这些火器的持有者不太懂得保养。

  而且这次大宋出兵又犯了以前的老毛病,后勤补给因为冗滥的官僚系统,根本跟不上。

  杨沅在时,一则是做了数年的后勤准备,二则他是军政大权一把抓的。

  可赵愭却是把川陕暨陇右各个方面全都拆分开了。

  不仅如此,为了让他的“太子党”能尽快完成镀金过程,他任命了不少东宫属官,做为此番进攻陕西的将领。

  这些人与已经有了边缘化迹象的旧将领之间,自然是离心离德的。

  进入六月,陕西的雨开始频繁起来。

  这不仅让宋军的火铳、虎蹲炮等武器受到了影响,道路也泥泞难行了。

  而战线已经拉的太长的宋军,就如探出身子的四条长蛇,身躯的灵活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而有意诱敌深入的金军则直接利用骑兵优势进行了穿插、凿断和包抄。

  鞑靼人又来了。

  新金帝国答应了赵愭的要求,但是他们显然并没有牵制住鞑靼人。

  对鞑靼人来说,最重要的生产季节是春、秋两季,所以现在他们腾出手来了。

  挟恨而来的鞑靼人,补全了金军现在机动力不足的缺陷。

  金国丢失的十九城,开始被逐一收复。

  宋国四路大军,被分击截断,穿插包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69页  当前第11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38/12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临安不夜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