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临安不夜侯_分节阅读_第1233节
小说作者:月关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36 MB   上传时间:2025-05-06 12:47:32

  杨万里笑了笑,道:“汉高祖从响应陈胜吴广起兵,到建国称帝,不过七年。

  汉光武从加入绿林军到鄗城称帝,不过三年。

  唐高祖从太原起兵到长安称帝,不过一年。

  比他们更快的,就只有本朝太祖了。

  你说丞相光复中原,需要多久?”

  范成大和陆游听了,唇角便是轻轻一抽。

  杨廷秀什么时候说话这么损了?

  神他么本朝太祖比李渊的一年称帝还要快。

  他可不是快么,他就出城转了个圈,就回来称帝了!

  刘邦和刘秀是白手起家,李渊是以隋臣而反隋帝,本朝太祖……那是政变啊!

  忽然之间,陆游和范成大就明白杨万里的意思了。

  这狗东西,做为西军行营提举,可是跟着丞相打过西夏的。

  现在看来,不仅虞彬甫心态已变,杨廷秀也动了心思了。

  范成大和陆游默默地对视了一眼:

  当中原重回汉人手中的时候,这天下……也要变了么?

  计划已定,杨沅就把杨万里和陆游派了出去。

  这两位都是会用兵的,个人武力也不错,让他们出去带兵打仗,就能更快地融入他的阵营。

  范成大则留在了他的身边,负责政治与外交事宜。

  咳,听起来很高大,实际上就是收买、离间、招降金国各地官员和将领,进行战争宣传,包括且不限于造谣、诽谤、侮辱、煽动……

  既然目标已经确定,而且战略战术也已确定,按照现在的既定方案,稳扎稳打地向前逐步进攻的话,那么短时间内是难见效果的。

  别看从颍州到汴梁,不过六百多里地,如果快马而行一路坦途的话,不过数日功夫。

  但是此时已经逃到汴梁的完颜亮也没闲着,正到处调兵遣将,层层设防。

  以至于接下来的战斗,几乎没有多少机巧可用,全是实打实的攻防战。

  如果不想在攻城战中把宋军战兵消耗殆尽,那么所谓攻城战,实际上攻只是辅,围才是主。

  那样一来需要的时间就极为漫长了。

  因此,杨沅在安顿好这一切后,决定回返临安府。

  此时,已经是阳春三月,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第906章 青龙盘枢

  丞相杨沅从颍州返回临安,选择了水路。

  水师大都督林荣跃亲自操舟护送。

  船从颍州顺颍水南下,进入淮河,再经邗沟转入长江。

  在长江换乘了更大的官船,顺流东下,先至镇江,再经浙西运河,直达临安。

  官家赵惇与二大王赵恺,率满朝文武在临安北郊的余杭门外设了彩棚,接迎杨丞相归来。

  礼部官员主持迎接仪式,临安府尹汪紫瑞负责沿途清道,枢密院刘商秋负责沿途治安。

  其规模,俨然便如臣子恭迎圣驾南返。

  当然,朝廷自有遮羞言语,那就是丞相劳苦功高,北伐大捷在望。

  大宋国都汴梁收复在即,丞相功莫大焉,故天子亦当亲迎。

  负责主持皇帝接迎、慰问,百官见礼仪式的,是礼部主管礼乐、贡举的一位郎中。

  这位郎中不到四十岁,修身清面,神情洒逸,倒是生得一副好相貌,算是一位帅大叔了。

  只是,这位帅大叔对杨丞相似乎不太友好。

  他看杨沅的眼神儿带着一抹隐忍的愤怒,主持整个仪式过程虽是有板有眼,可是对杨沅有些敌意的态度,却是很明显的。

  甘泉和杨寿一见,互相递个眼色,便盯上了此人。

  这两位仁兄,如今可是杨沅的哼哈二将。

  最贴身的大将,俨然就是杨沅的一对门神。

  他们从四川赶赴建康时,四川宣抚使钱端礼曾经召见这两位悍将,面授了一番机宜。

  他们现在太明白自己的身份和立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只要这个不长眼的礼部郎中敢做些不合时宜的事、说些不合时宜的话,那他们就会立即干掉此人。

  杨寿的大锤此番赴淮北还不曾染血,饥渴的很。

  而甘泉,他腰里可是挂着一只燧发手铳呢,在这么近的距离,绝对百发百中。

  杨沅早就对萧千月提过燧发枪的构想,并把他所知道的琐碎的原理,都告诉了萧千月。

  南宋时期的冶金技术,如钢刃锻造、弹簧钢片等,还没有达到明清时候的水平。

  但是转轮打火或撞击式燧发装置,现在通过技艺高明的匠人,是可以手工打造出来的。

  这也是它目前还无法批量生产并装备全军的原因。

  在目前技术下,它不具备投入战争的可能。

  目前的火器制造,还是偏重于在现有技术下,能够批量生产,能够装备军队。

  其杀伤效果也侧重于群体杀伤,而非单兵精准射击。

  但是手工打造几支燧发火铳,给丞相大人玩玩还是可以的。

  甘泉做为杨沅麾下火器部队的首领,自然也弄得到。

  杨沅自然注意到那位礼部郎中的问题了。

  所以向官家见礼后,利用官员依次上前致辞的机会,悄声对礼部尚书陈维清道:“主持典仪的是何人?”

  礼部尚书陈维清原本都要退休了,被杨沅拉来做了盖章宰相。

  陈相很高兴,在这位置上混吃等死一阵子便告老还乡,那就是致仕的宰辅啊!

  我家祖上出过宰相!

  这够他十八辈孙子吹一辈子的了。

  不料,忽然之间,他又摇身一变,成了实权的礼部尚书。

  老陈这一下可是彻底焕发了青春。

  他现在走起路来腿也不疼了,呼吸也不气喘了,上个月还新纳了一房妾。

  权力的药性猛烈如斯!

  他觉得,他还可以为朝廷再效力十年!

  那位礼部郎中的态度,陈尚书也注意到了,心下颇感不安。

  这时正好杨沅问起,陈尚书赶紧撇清:

  “丞相,那是礼部郎中江砚舟,原是东宫少傅。

  下官得了丞相您的手谕,在他出狱后,调他到礼部任了职……”

  “啊!”

  杨沅一下子明白过来。

  原来是金陵美人儿江甯欢的父亲。

  那就难怪他对自己摆着一张臭脸了。

  这把人家养的小白菜拱了,还一直没给人家交代呢。

  这是个大学问家,最是重视门风名声,哪里受得了这种羞辱?

  杨沅微微一笑,回身对刘大壮低声嘱咐了几句,便旁若无人地继续与大臣们见礼、叙话了。

  刘大壮悄悄折到江砚舟江郎中身边,低声把杨沅的话对他说了一遍。

  听说杨沅三日后登门拜访,并已派船去建康行宫接他女儿来临安。

  这显然是要给个正儿八经的名份了,江郎中的脸色便缓和下来。

  大臣中许多人不知道主持仪式的礼部郎中脸色为什么那么臭。

  一些人以为此人是不满杨丞相气焰熏天,几有凌驾于天子之上的架势,要当场来个死谏。

  他们正打算好好看场热闹,忽然就发现,那位江郎中……多云转睛了。

  ……

  迎接仪式已毕,小皇帝乘銮舆回城,执意要拉杨沅同坐。

  好在,这种事只要是皇帝恩准的,那就是一种殊荣,并不是僭越。

  杨沅推却不过,只得与赵惇共乘了銮舆。

  皇帝出宫,百姓们虽然需要回避。

  但是又有“瞻天颜”的习俗,在一些安全路段,是允许民众在警戒线之外围观的。

  宋朝的皇帝比起其他朝代,架子最小,显得更亲民一些,百姓们沿街围观就更加随意了。

  只是,杨沅与天子共坐,帘笼挑起,一眼望去,便叫人有些一言难尽了。

  且不说杨沅比赵惇挺拔、英俊,而且他是习武之人,习武之人的精气神儿那是不一样的。

  和普通人在一起的时候,有了比较,那就更加的不同。

  二人并坐车中,杨沅端庄威严如关圣帝君,可赵惇虽是坐在正中,却还不及扛刀的周仓看起来威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69页  当前第12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33/12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临安不夜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