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冷羽婵患得患失的,愣了片刻,才道:“副掌房过奖了,蕃人黑吃黑,实在出人意料。
若非副掌房你随机应变,我们早就全军覆没了,哪还能完成任务。
羽婵……原本对副掌房有些不服的,现在,人家心服口服!”
“诶,好了好了,咱们三个一个衙门共事,就不用互相吹捧了。”
杨沅打个哈哈,便转向陆亚,一本正经地道:“这位小兄弟,呃,你叫……什么来着?”
鸭哥拱手道:“草民陆亚。”
杨沅道:“哦,陆亚小兄弟,那么,我们再说回陆壮士。
刚才,刘国舅已经说了对陆壮士的补偿,不知你二位可赞同刘国舅的安排啊?”
冷羽婵和骆听夏听了不禁面面相觑。
杨沅亲切地道:“我这个人呢,一向是兼听而不独断,所以想听听你们两位的意见,如果你们反对,刘国舅那里,自有我去分说。”
冷羽婵期期艾艾地道:“既然刘副指挥都已经定了,咱们机速房……也不必节外生枝了吧?又不是咱们出钱。”
骆听夏道:“就是,反正是他们皇城司定的事情,再说,咱们也不好寒了义士之心呐!”
“好!”
杨沅拍案道:“本官一向是三占从二,顺从众意的。既然你二人也觉得可以,那就按你们的意思办。”
“鸭……陆亚兄弟,你们且随我们的船队一起回澉浦港,到港后,你就按照你们损失的船只,用蕃人的商船补换!”
鸭哥强抑激动,应道:“好!”
杨沅道:“不过,船可以换给你们,蕃船上的货,你们也可以拿走一部分做为补偿,但,还得交出一部分来……”
杨沅的神情严肃起来:“朝廷虽然对战死者有抚恤,但……
若非将士用命,出生入死,你我三人,如今也不能好端端地坐在这里,还有升官的机会。”
“我意,从那些财货之中,分出一部分来,奖励给有功之士,对死去的将士,每家也要再发一笔钱。不知你二位以为如何?”
冷羽婵和骆听夏的神情也随之严肃起来,同时点头道:“卑职赞同!”
“好,那么这件事,就交给冷左衙和骆知客去具体负责,可好?”
冷羽婵吸了吸鼻子,心想,如此一来,我们就是你的同谋了,谁也无法拿你的把柄是吧?
一时间,她也说不清杨沅究竟算是个什么人了。
他,显然不是一个守规矩的官,却是一个有温度的官,叫人不会觉得讨厌。
骆知夏却没想那么多,只有满满的感动。
他出身贫寒,对如此体恤下属的上司,自然是格外尊崇的。
……
林荣跃立功心切,而且这个计划要想成功,就得尽量利用天亮之前的这段时光。
所以他那边整顿完毕时,追捕四条逃亡商船的战舰也凯旋了。
林荣跃立即吩咐把那四条捕获的蕃船也交给杨沅看管,他们便以双屿的四条海盗船为先导,整个舰队一字排开,朝着双屿岛的方向,连夜进发了。
杨沅这边也打扫了战场,用完好的船只拖着损坏的船只,缓缓驶向澉浦港。
一路上,坤泰、盖火长、靠火长等人,就已在指指点点地物色,把他们打算更换的蕃船都选好了。
……
清晨时分,有大雾。
返回澉浦港的船队,便由盖火长的“沙掰号”头前开路了。
盖火长经常跑船,对澉浦码头很熟悉,这般大雾,也就让他牵头,船队才敢继续前进了。
此时的澉浦港比起平时的热闹显得安静许多。
港口码头,一般都是早晨出港的船多,晚上入港的船多。
这时因为大雾弥天,为了安全起见,所以码头上的商船和渔船都把出港的时间押后了。
而这时入港的船只又几乎没有,因此整个码头就格外地安静。
杨沅的庞大船队在靠近码头时便停了下来。
雾太大了,他们不敢贸然入港。
万一有急着出港的船只驶出来,能见度这么低,双方又都是大船,尾大不掉,待看清对方时,再想躲避那是来不及的。
“沙掰”号到了码头前,先放了一条小船下来。
小船由即将荣升火长的“靠”摇橹而行,先把杨沅、冷羽婵、骆知夏等人送进码头。
至于大船,就先泊在码头外面,等一会儿太阳出来,雾气渐渐散去再进港不迟。
坤泰摇着大扇站在船头,北条大翔拄着木桨站在他旁边。
杨沅、冷羽婵和骆听夏则站在小船中间。
小船儿行在水道上,旁边泊岸的船只都笼在雾气中,显得影影绰绰的。
船儿行过,激荡起雾气,笼罩了船体,船上人宛如在云中行走。
这一幕情景,对冷羽婵和骆听夏两个宫里人来说,可是从未见过的奇景,二人不禁啧啧称奇。
兴致上来,骆听夏更是举起“尺八”,吹起了曲子。
杨沅也不知此曲何名,只觉听来叫人空灵恬静,置身雾中的他们此时更如在仙境一般了。
“要靠岸了,小心些!”
摇橹的“靠”凭着他对澉浦码头的熟悉,开始调整船头,缓缓靠向看不清的岸边去。
岸上,卖炊饼的武大,挑着一副担子,盛着满满的两筐炊饼走在码头上。
这是一艘今天出港的商船向他订购的。
听到水面上传来箫音,武大停下脚步,眯起眼睛往水面上看去。
看着看着,他的眼睛便瞪得铜铃一般大了。
水面上雾气昭昭,朦胧之中,有一行七八人,正向他踏水而来。
那七八人中,有一人执扇,有一人拄拐,有一人背剑,有一人吹箫,还有一个女的,雾鬓云鬟……
武大就像打鸣儿的公鸡似的,激动地尖叫起来:“八……八……八仙过海啦~”
第三卷 刺秦
第240章 卑职心服口服
澉浦码头旁有个大客栈,名曰“东海”。
东海客栈很大很全,客房从高档套间到大通铺都有。
不仅如此,东海客栈还兼营赌坊、青楼、酒楼生意。
想想看,从东瀛、高丽、吕宋或琉球、南洋等地赶来的客船,在海上飘泊数日后,终于抵达澉浦口岸,他们第一时间想做的是什么?
他们的船上,有身家亿万的富商,也有普通的随从和水手,所以东海客栈所经营的一切,高中低档都有。
这样一家日进斗金的大客栈,如果停业一天,损失之大可想而知。
但,现在客栈就是停业了,哪怕掌柜的也有些背景,却也不敢多置一词。
因为征用这家客栈的是枢密院的京官。
同时,被杨沅船队载回来的海盗中的伤员指称,他们二当家的每次登岸,都是住在东海客栈。
有了这句话,杨沅要征用这家客栈,店家哪敢说半个不字。
客栈后院儿里,牲口棚旁的一幢小屋。
小儿手臂粗细的木棍充作窗栏,挡在不大的窗户上。
三张呆滞的面孔,就站在窗内。
阳光自外而入,窗栏的阴影把他们的脸和身子切的稀碎。
他们此刻的心情,更加稀碎。
之前在船上的时候,还是并肩战斗的人啊!
他们为狮峰茶场的人杀过敌,也曾把自己的后背放心地交给狮峰茶场的人,怎么突然之间,那些茶场护卫就变成大宋官兵了呢?
这让他们这些北地汉子很尴尬啊……
关在房间里的,是那仅存的三个金人护卫。
他们都是金人占领中原地区后才出生的北地汉人,虽与南人同种,接受的却一直是金国朝廷。
他们的父辈仍有不少人对大宋念念不忘,但也只是偶尔隐晦地对他们表达几句,
他们对宋是没有什么亲近感的,等他们的下一代、下下代出生后,对宋就更不可能有归属感了。
他们对于为金国做事,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
可是,经历了和“御前弓马子弟所”官兵的并肩作战,现在却沦为阶下囚,这感觉就挺魔幻的。
在外面看管他们的,就是在船上曾并肩作战过的“战友”。
虽然他们也很疲乏,而且不少人身上有伤,但杨沅还是让他们承担起了看管这三个金国人的任务。
很显然,杨沅不想让太多人知道还有金人活着。
……
杨沅只在腰间浅浅系了一条带子,衣襟敞着,露着结实的胸膛,晃进了自己的卧房。
“那三个金人,一定要看顾好,不要让他们的消息泄露出去,说不定,这些人会有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