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腰奴听了,便赞佩地道:“杨承旨你好生厉害呢,那么高的车轮,那么快的速度,要是撞在人家身上,只怕人家整个身子都要四分五裂了,杨承旨你却只是骨裂,这怕不是铁打的一个身子。”
刘商秋一听顿时就有点儿吃味儿了,他屈起手臂,对玉腰奴道:“我也不差啊,我跟你说,你别看我人长得秀气,我可是双骨……”
玉腰奴俏巧地白了他一眼,这个呆子!
杨沅笑道:“刘指挥,我这伤筋动骨的,起码得有一个月不能当值了。
我想麻烦你去机速房,帮我跟郑都承告个假,若旁人去,还需证据,挺麻烦的。”
刘商秋忙道:“嗨,这有什么麻烦的,你是为了救我姐姐才受伤的,我去帮你告个假,岂非理所应当。”
从宋家风味楼出来,刘商秋便先送玉腰奴回去,接着就直奔枢密院而去。
枢密院里,菡萏正在探望冷羽婵和薛冰欣。
在菡萏想来,这两个好闺蜜很快就要成为杨沅的女眷,到时候她们三个想要时常相聚只怕要有很多不便。
毕竟,不管是她去杨家,还是让羽婵和冰欣来郡王府都不合适。
因此,这时走动便尤其频繁些。
三人待在薛冰欣的签押房里,吃茶聊天,菡萏便笑嘻嘻地询问起了二女和杨沅“相处”的情形。
冷羽婵和薛冰欣当初拒绝赵璩的理由,就是她们已经把身子给了杨沅,所以在她们面前,菡萏无所顾虑,说话便露骨的很。
冷羽婵倒也罢了,毕竟是经过人事的,薛冰欣却还是一朵黄花,听她说的那么露骨,不禁脸热心跳,却还要装出一副什么都懂的样子。
实在被问到要害处,她便推给冷羽婵,羞窘地道:“哎呀,人家可不好意思说,你问羽婵好了。”
冷羽婵便故意捉弄她:“你个小蹄子跟二郎如何亲热的,我怎知道?”
薛冰欣恨得牙根痒痒的。
菡萏便笑道:“怎么,你们两个,不曾一起服侍过自己郎君么?”
薛冰欣大吃一惊:“什么?这也使得么?”
菡萏道:“这有什么使不得的,我们家那位啊,曾经拉了我们十个一起……”
她刚说到这儿,小骆便幽灵般地出现在了门口。
“薛左押,都承旨命人传来消息,杨掌房路拦惊马,伤了一条腿,要歇养个把月的时间。”
“什么?”薛冰欣和冷羽婵同时大惊失色。
很快,“蝉字房”的同僚加上“鱼字房”的冷羽婵,便一起出现在了宋家。
得知杨沅只是骨裂,冷羽婵这才放下心来。
薛冰欣也终于露出了笑模样儿,谢天谢地,她的财神爷安然无恙呢。
宫里面,刘商秋替杨沅告假后,便又来了一趟。
刘婉容向他仔细询问杨沅伤情,刘商秋笑道:“不打紧的,我见到他时,他正坐在椅子上,谈笑风生,气色很好。他只伤了一条腿,行动坐卧,影响不大。”
刘婉容松了口气,想想当时惊险情景,尤有余悸地道:“小秋,当时真的好生惊险,六姐都要活活吓死了。”
想起杨沅飞身追及,双手一拖,便把向前疾冲的车子打横拉了过来,刘婉容双目中不禁漾起一丝涟漪。
车子一横,她整个身子都飞起来了,若不是车厢挡着,就要甩出车去,那得是多大的力道。
刘婉容不禁喃喃地道:“姐姐小时候听书,说是有些英雄好汉,力能生裂虎豹,却实未想到,世上竟真有这般奇男儿,他……太强壮了!”
刘商秋一听,又吃味儿了。
刘商秋把袖子一挽,屈起胳膊,对刘婉容道:“六姐,我觉得我也能。我跟你说,你别看我人长得秀气,我可是双骨……”
……
“我就知道,本王妙算天机,如有神助,鹅鹅鹅鹅……”
赵璩不方便白天来,晚上带着菡萏来“宋家风味楼”饮宴,以此为幌子才见到杨沅。
见了杨沅,赵璩先问了问他的伤势,得知只是骨裂,便迫不及待地自夸起来。
“来来来,推进来!”
赵璩击了击掌,便有王府侍卫推了一辆四轮车进来。
赵璩得意洋洋地道:“怎么样,这辆四轮车不曾浪费了吧?我当初就没扔,你看,如今果然派上了用场。”
杨沅一看,正是当初他身受重伤,赵璩推着他去宫中亮相的那辆车子。
赵璩道:“来,我搭把手,你坐上去试试。”
杨沅笑道:“大可不必,我就伤了一条腿而已。”
杨沅扶桌而起,自己挪到了四轮车上坐下。
赵璩上下打量一番,满意地抚掌叹道:“果然形神俱备!哎呀,我又忘了做柄鹅毛大扇……”
第339章 敲打
如是者闹腾了两天,杨沅这边总算消停下来。
这两天里,杨沅一边应对一波波来探望他的人,一边在筹划着之后的事情。
如今终于得了清静,杨沅就开始行动了。
首先,杨沅把王员外找了来。
杨沅先对王员外借了自己儿子的身份给他,使他山阴一行功德圆满的事表示了感谢。
王员外只求自己儿子在杨沅手下能有个好前程,见他满意,自然也是眉开眼笑。
随后,杨沅便说起想让王家参股一起做对日贸易的事来。
王员外只听杨沅说了个开头,整个人就惊喜地跳了起来。
王家原本是做内河运输的,渐渐壮大之后,才在临安扎下根来,开始在龙山仓做批发生意。
由于王家有自己的内河运输船队,所以后来居上,一跃而为龙山首富。
但接下来,王家便遇到了上升瓶颈。
一个是官场上的瓶颈。王家原来是跑江湖的,在白道上没什么底蕴,在旁人眼中就是一个暴发户。这也是他不惜重金把长子送进国子监的原因。
他们王家以前规模小的时候,只要在江湖上有面子就行,可是如今做个体面人、上等人,要么自己家里有人入仕,要么就得在官场上有靠山。
王家的另一个瓶颈是商业发展上的。
王家有自己的运输团队,也在龙山仓打开了局面,但是想进一步壮大,却没有方向了。
从上海镇或者澉浦码头赴日贸易,其实路途并不远,也就五百多海里的路程。
而往返一趟,却有巨额利润,那为什么没有那么多的商人去做这门生意呢?
也是因为两点。
其一是由于官方的限制。
贸易也需要管理和方向性的指引,并不是随便贸易,就一定于国有利。
出于种种考虑,日本国规定每个宋商到日本贸易必须要间隔两年。
当然,也会有商人不守规矩,没到时间便又去了日本,理由是天有不测风云,途中偶遇台风,被刮过来的。
可那其实只是在日本港有关系的商人,给关照他的日本官员们找的一个台阶罢了。
若那没有门路的,你说你是台风刮过来的?成,那你就就在港口里避台风吧。
我不许你上岸交易,合情合理吧?
所以,没有人脉关系,你做不得这样生意。
宋国这边对于对日贸易也有种种限制。
比如,由于宋钱可以直接在日本使用,大量宋钱流入日本。结果就是,日本那边物价飞涨,大宋这边出现钱荒,两边朝廷都很头痛。
所以,赵构也曾下旨,严格限制中日商贸规模。如今再有商人想取得海贸资格,已经非常难了。
除了两国官方原因,还有一个原因,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大商团的垄断。
大量有背景的日本商人和财雄势大的大宋商人,在日本博多港建立了商团,联手垄断了海上贸易。
旁人便是再如何眼红它的巨大利益,也很难挤得进去了。
可杨沅手里握着曹泳送给他的股票,他已经摇身一变,成了那垄断商团的一份子了。
这个时候他拉王家入伙,那简直就是给王家送钱一样,王员外岂有不对他感恩戴德的道理。
不过,于杨沅而言,他这也是充分考虑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他发展的太快了,无论是他的底蕴还是人才,全都供给不上。
所以,这块大蛋糕,他自己吃不下。
就像薛冰欣有钱买大量水果,通过王家她也顺利买来了大量水果。
可是,卸货、储藏、运输、销售……哪个环节不用钱、不用人、不需要熟悉该环节的人才?
杨沅需要这样一股能为他所用的力量,而这合作对象,还得是他能够控制得住的。
不能生意做大之后,人家已经熟悉了对日贸易渠道,结交了足够的人脉,完全可以反客为主,甚至把他抛在一边。
出于这些考虑,王家就是他的首选了。
而对王员外来说,以前哪怕明知道海上有金山,他也是压根没资格去分一杯羹的。
现在杨沅给了他这个机会,王员外只觉这是王家祖坟冒了青烟,他遇上大贵人了。
他的儿子是因为杨沅才踏进仕途的,王家的产业也将因为杨沅给了他这个机会而更上层楼,彻底突破瓶颈。
王员外感激涕零地道:“杨承旨如此信赖,老朽敢不肝脑涂地。今后一切但凭杨承旨做主,王家愿供驱使!”
杨沅道:“王家负责从各地采购宋货和往各地分销日货。至于采购成本、开立的店铺、需要的人工,都由你王家负责。但账房里,我要派人的。许你两成利润,如何?”
两成利?
那也是白来的啊。
即便只有这两成利,那也是扣除购货成本、购置店面和雇佣人工等费用之后的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