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现在,秦桧竟然打算再把他扶起来了。
难不成两人已经和解了?
可就算秦桧和万俟卨已经和解,曾经的裂痕也不是那么容易修复的,秦桧怎么会建议提拔他为副相呢?
赵构反复琢磨,也没想明白秦桧究竟要干什么。
但他反复权衡之下,都没发现任命这两人为相对自己有什么坏处,所以把这份奏本压了一天之后,还是照准了。
……
“你们对老夫如此安排,是不是也有所不解?”
秦桧坐在无暇堂上,笑看了秦熺和林一飞一眼。
“老夫举荐沈该为左相,万俟卨为副相,原因是,老夫麾下,现在没有够资格担当宰相的人了。”
秦桧叹息一声,道:“沈该虽然不是老夫的人,但他是坚定的主和派,这就够了。至于万俟卨,他手里也沾着岳飞的血……”
秦桧冷笑道:“官家大肆铲除老夫的羽翼,使得主战派官员气焰渐炽,如今把万俟卨拉回来,他不想给老夫当狗都不成。”
秦熺忍不住道:“父亲,您一人独相不是挺好的吗?就算这两人不会对父亲产生威胁,又何必增设宰相之位呢?”
秦桧摆手道:“无妨,枢密使也算是副相。朝中有我们父子,再加上万俟卨这条老狗,就足以左右一切了。更何况,沈该也不会给老夫下绊子。”
秦桧道:“老夫建议增设宰相,一是消除老夫的嫌疑。老夫若为独相,而天子暴毙,民间必有流言蜚语,
增设天子心腹为左相,再加上老夫的苦肉计,此事便可以天衣无缝了。”
秦桧看看秦熺和林一飞,又道:“老夫增设宰相的第二个原因是,老夫的病虽然是装的,可老夫这年纪,却不是装的。
而老夫的人里边,现在又没有人够资格拜相。本来……曹泳那厮在户部尚书任上再做个一年半载是够资格的,可惜了……”
秦桧叹息一声,道:“既然如此,那就得用对咱们无害的人,甚而是志同道合的人,先把位置占住。
这样,老夫一旦故去,主战派便没有机会占据相位,从而对老夫反攻倒算。熺儿你承受的压力也就会小一些。”
秦熺感动地道:“父亲……”父亲现在所思所想,全是在为他铺路、布局,秦熺心中自然感激莫名。
一旁林一飞却微微有些不自在,情不自禁地又开始想,坊间的流言究竟是不是真的,我……到底是不是他的儿子?
秦桧缓缓地道:“去年八月,官家将建康府的永丰圩一千余顷的田地赐给了老夫。
老夫派丁禩为江东马步军副总管,驻扎于建康,本意是负责为永丰圩修筑圩堤。如今,倒算是预埋了一子。”
秦桧府上有两大管事,一个丁禩,一个何立。
丁禩追随他多年,劳苦功高,因此秦桧委了他一个官职,让他到建康府去享清福了。
这原本是秦桧对心腹的一个奖赏。
如今他决意动一动天子,便不得不做多种打算。
这一来,这个在建康带兵的丁禩,便有了大用。
秦桧道:“沈该和万俟卨不日赴任,熺儿,别忘了为父交代过你的事情。”
秦熺道:“孩儿记着呢,只要两位宰相一到任,便让台谏官张扶和徐嚞,向他二人分别建言,由户部侍郎钟世明为建康“措置”,由镇江知府王循友为建康知府。”
张扶和徐嚞也是秦桧的党羽,是大宋的台谏官。
大宋的台谏官是有权向朝廷举荐和弹劾官员的。
尤其是在推荐地方官员方面,如诸路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地方监司、郡守等官员时,台谏官特别有推荐权。
因为作为台谏官,他们更了解地方官员。
秦桧想让两个台谏官推荐的户部侍郎钟世明和镇江知府王循友都是秦桧一党。
“措置”是个临时的差使,但是执行差使期间,拥有灵活的调兵权。
而建康知府和镇江知府也大不相同。
镇江知府只是一个知府,而建康是陪都,建康知府是要兼任江东安抚使和行宫留守的,必要的时候,也拥有调兵权。
只要钟世明任建康“措置”,王循友任建康知府兼江东安抚使和行宫留守。
又有他忠心耿耿的大管家丁禩为江东马步军副总管,就可以把陪都建康经营成铁板一块。
秦桧这是在给秦家留退路,一旦刺杀失败并且被怀疑,又或者拥立赵璩时出现变故,便马上裹挟赵璩逃赴陪都,再立一个大宋,与临安并立。
当然,拥立失败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因为即便是被赵构狠狠铲除了一批党羽,朝廷中只要有他在,便仍然占据上风。
后宫里他对太后有恩,又与皇后有亲,赵璩又是两宫最宠爱的孩子,岂有拥立失败的道理。
他担心的是刺杀失败。
虽然这种可能性也很小,却不能不防。
林一飞略一思忖,便明白了秦桧的用意。
林一飞欣然道:“相爷此计甚妙。沈该和万俟卨因相爷举荐而拜相,对于相爷任命这样一个地方官员,便不好回绝。
而他二人刚刚拜相,正是官家拉拢的时候,也是宰相立威的时候,他们提名的第一个官吏,官家便不好拒绝。”
秦桧欣赏地看了林一飞一眼,一飞这孩子果然慧黠,可惜……
这时,管家何立的声音在外面急促地响起来:“相爷,有要事。”
“进来!”
何立也是秦桧的铁杆心腹,方才商量的大事虽然没必要让一个管家与闻,但也不用特意回避他。
何立急急而入,向秦熺和林一飞略一颔首,便对秦桧急急道:“相爷,镇江知府王循友向朝廷上《加九锡文》,请求朝廷赐相爷金根车,加九锡!”
秦桧茫然了片刻,不敢置信地道:“你说什么?”
何立显然也知道此事关系重大,他面带苦色地把方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秦桧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才压下了想要吐一口老血的冲动。
他现在想往建康调人,都千方百计借助他人之手,不想过于暴露锋芒。
而王循友这个蠢材,他居然上书朝廷,要为本相赐金根车、赐九锡!
受赐九锡的有好人吗?
王莽、曹操、孙权、司马懿、石勒、石虎、桓玄、侯景、杨坚、李渊……
全他娘的反贼啊!
秦桧的身子禁不住地打起了摆子。
他紧咬牙关,半晌,才强抑怒气,颤声问道:“王循友……他疯了不成?莫名其妙的,上什么《加九锡文》?”
秦熺听了便觉得脑后生风,不由自主地缩了缩脖子。
呃……,王循友这是打算向父亲表示忠心和谢意吧?
前几天父亲决定提拔王循友任建康知府后,他就赶紧写信告诉王循友了。
他本意是想提前知会一下,让王循友对他心存感激。
毕竟,这是父亲为他打造的将来的班底之一。
可是……,他也没想到王循友激动之下,会上《加九锡书》啊。
此时此刻,看着父亲铁青的脸色,秦熺一句话都不敢说,哪敢告诉父亲是他透露了升官的消息给王循友知道。
秦桧的脑子嗡嗡的,老夫正想搞死皇帝换个更听话的傀儡,王循友这老狗……
九锡!
对了,李严曾劝诸葛亮受九锡,被诸葛亮严词拒绝。
孔明做得,我秦会之也做得。
只是……,王循友这老狗是做不成建康知府了,这一环,该让何人补上去呢?
第385章 扑朔迷离
秦桧回归之后的前两道奏本,都是给人加官进爵的。
但他这第三道奏本,却是痛斥镇江知府王循友谗谀媚上、鲜廉寡耻,恳请官家下诏罢他官职的。
为了把这件事的影响尽可能地控制住,秦桧使尽浑身解数,竭力补救,心中真是把王循友这个猪队友骂了个狗血淋头。
杨沅也很忙,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他就没有过过一天安闲日子。
当帮闲时,他忙。
建立“有求司”时,他忙。
向国信所展开复仇时,他忙。
加入机速房后,他还是忙。
现在,他成了清游队长,整天跟在静海和尚身边,东跑西颠,依旧是忙。
杨沅是负责外围警戒和清街任务的,因此静海的行程他都会提前知道。
静海出行时,有使团随行人员,有接伴使及其随从人员,有接待方及其随从人员,所以静海从未见到站在外围警戒的杨沅。
就连花音和小奈也是一样,谁会注意一个在外围警戒的杂役兵头儿呢。
杜让眉邀请静海和尚游西湖的时候,两个惨白脸、腥红唇的“女鬼”在等候登船的时候,站在那儿说悄悄话。
“原来这就是西湖呀,真的好美。”
“嗯,不知道少爷说的青团是什么滋味儿。”
“你个贪吃鬼,难道不是要和少爷一起游西湖才最开心嘛。”
“不对,要和少爷一起游西湖,还要少爷喂我吃青团,那才最开心。”
当时,杨沅就站在她们俩旁边不足两丈远的地方,背对着她们对外警戒。
杨沅听着花音和小奈的悄悄话,把小奈的愿望记在了心头。
等上元节事了,他会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带小奈来乘船游湖,实现她心中梦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