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临安不夜侯_分节阅读_第473节
小说作者:月关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36 MB   上传时间:2025-05-06 12:47:32

  这一次他更是直接跳出来,左右开弓地扇宰相的脸,威的一批,也不知道他是吃错了什么药。

  程真自己却是有苦难言。

  他奉秦桧命令,在上元之夜突然下令,集合厢军、乡兵、役兵枕戈待旦,以应不策。

  结果当晚香积寺就出事了,皇帝遇刺,宰相遇害。

  可他当晚的这些举动,事后皇帝是不可能不收到风声的。

  尤其是他的副手兵部侍郎沈虚中,可是官家赵构放在他身边的一颗钉子。

  就算皇帝不知道,沈虚中也会知道,沈虚中知道了,那自然也就等于皇帝知道了。

  结果这都过去多久了?

  虽说期间要为先帝操办丧事,又有新君登基大典,可也不至于这么长时间一直没人处理他擅自调兵的事吧?

  奇怪的是,直到如今,官家就是没有动作。

  这只靴子越是迟迟不掉下来,程真越害怕,他总觉得官家是在憋什么大招。

  权衡来去,现在只有及时转换阵营,而且变得比谁都激进,官家才会觉得他还有用。

  宰相嘛,得罪了就得罪了。

  老子堂堂兵部尚书,比你宰相能低多少,你能给我小鞋穿,可也只能给我小鞋穿,你又动不了我。

  能动我的只有官家,我现在拼命地和秦桧做切割,玩命地给官家站脚助威,说不定一线生机就来了。

  赵瑗听了程真的话不置可否,既不点头也不摇头,又看向其他几位尚书。

  礼部尚书曲陌、工部尚书侯可意,都对杨沅的奏对褒奖了一番。

  户部尚书析折、刑部尚书张方旬、吏部尚书谭鹰炆则对杨沅的奏对批的一文不值。

  虽说殿试成绩最后是皇帝说了算,但众大臣既然被喊来听试,皇帝又询问他们的看法,那他们的看法自然就具备参考价值了。

  目前的状况是,六部中,一半赞,一半贬。

  夸的三部是礼、工、兵,都是穷衙门。

  贬的三部是吏、户、刑,都是富衙门。

  两位宰相里边,首相把杨沅贬的一文不值,次相算是取了个折衷之语。

  看起来,还是贬斥杨沅的占了上风啊。

  众大臣和众贡士刚想到这里,就听到一阵抑扬的鹅叫声传来。

  “鹅鹅鹅鹅……,众大臣的看法看起来分岐很大嘛。”

  赵璩这一开口,大家才发现这儿还有一位晋王。

  这位晋王殿下除了新君登基大殿时露过一面,从来不参加朝会或者御前会议,大家都习惯性忽略他的存在了。

  “看法分岐大,说明杨省元的看法很独特、很鲜明,因此才让赞同者赞不绝口,反对者激烈反对。”

  赵璩像是没有骨头似的靠在椅背上,懒洋洋道:“水不问江井,贵之在活。

  朝廷取士,也正需此等锐气之人作为活水,这一潭子水才不会发臭嘛。”

  晋王竟也旗帜鲜明地支持杨沅?

  有了晋王这一票押上去,似乎杨沅又占上风了。

  贡士中当然有很多坚定自己看法的人,可也不乏投机者。

  投机者一直就在悄悄地观望风向。

  赵瑗见自己兄弟坐没坐形,不禁嗔怪地瞪了他一眼。

  这一眼,便被那喜欢投机的看在了眼中。

  官家怒视晋王了!

  官家与晋王感情甚笃,对晋王恩荣不断。

  尽管如此,晋王替杨沅说话,还是被官家怒视了,这说明……

  投机者马上修正了自己的看法,坚定不移地把他自己划进了三甲里去。

  赵瑗不动声色地对集英殿编撰张孝祥伸了伸手。

  张孝祥会意,忙把自己做了记号的“站位名单”呈给官家。

  赵瑗提起御笔,正想给杨沅做个记号,找到他的位置一看,纸上就只有“三元”两个字。

  赵瑗心中一奇,定睛再看。

  因为杨沅是省元,排在一百五十七名贡士的最前面,所以他的名字很好找。

  这个名字的位置确实是杨沅无疑。

  只是现在杨字被一滴墨晕染了。

  那墨滴不但晕染了“杨”字,墨汁渗过去,还和“沅”的三滴水勾连了起来,把三滴水拉长了,以至于赵瑗一眼看去,还以为是“三元”这两个字。

  嘶~~

  赵瑗大吃一惊,怎会这般巧的,难不成这是天意?

  赵瑗本就对杨沅的奏对非常满意,如今又看到这样不可思议的巧合,顿时以为是天意昭示,杨沅在他心中陡时又加重了几成份量。

  算了,不用给杨沅打记号了,那滴墨,在整份名单上都是独一号。

  赵瑗把御笔放下,淡然道:“众贡士谁接着上前谈谈?”

  与杨沅看法相近的贡士,这时就不愿意出来了。

  一则这时出来,说的话和杨沅相近,那就有拾人牙慧之嫌。

  二则他们虽然也主战,大多却做不到直接把矛头指向秦桧。

  朝廷对秦桧可是还没有盖棺论定呢,目前他仍然是宰相的身份。

  然而自己不骂秦桧,那奏对的力度就远不及杨沅。

  因此一来,他们就想等一等。

  这一回抢先发言的,自然就是反战主和的贡士了。

  他们可是看见了,官家不但瞪了给杨沅说话的晋王,那御笔也没落在纸上。

  换而言之,根本就没给杨沅打分。

  这位省元怕不是要沦落三甲了。

  自觉已经揣摸清楚了官家态度的聪明人,当即上前,大谈“以德服人”、“以礼服人”、“以仁服人”。

  赵瑗不再问众大臣的意见了,众大臣点评了杨沅一人,对于和与战的立场,已经清楚了。

  赵瑗听完一个,也不对其再做点评,便用御笔标注一个。

  赵瑗心中很高兴,在这种情况下,依旧能够坚持本心,亮明主战态度的贡士,那可是豁出了前程的。

  这种人,必然是最坚定、最纯粹的主战派。

  这些人必须入二甲。

  一甲只有三个,安排不了那么多人。

  这是赵瑗登基以来第一批“天子门生”,潜力巨大,这些立场正确的,须得好好用起来。

  众贡士御前奏对,每个人也就说上几百字,又不需要众大臣再作点评,因此奏对速度极快。

  赵瑗听一个标注一个,等到这一百多人陈述完毕,赵瑗便搁下御笔,微笑道:

  “将近中午了,贡士们于左配殿赐宴,大臣们于右配殿赐宴,未时整,俱都返回集英殿来。朕于今日便颁布新科进士三甲的名次。”

  赵瑗起身,众大臣、众贡士齐齐揖拜:“恭送官家。”

  赵瑗将要走下御阶时,回头看了一眼,见赵璩还坐在椅子上走神儿,不禁没好气地道:“晋王,随朕来。”

  赵璩老大不乐意地站起身,跟着赵瑗走了。

  他们哥俩儿感情是真的好,但是赵璩也是真不乐意跟赵瑗一块儿吃饭。

  赵瑗这个人比较方正,吃饭的时候一言不发,赵璩和他吃饭就很闷。

  赵璩怀疑,他这个大哥临幸妃嫔的时候,是不是也讲究一个“寝不语”。

  咦?要是那时候讲究“寝不语”,一些新鲜花样就不能玩了吧?

  毕竟打哑谜的话,有些姿势说不清楚啊。

  赵璩越想越好笑,忍不住就乐出声来了。

  赵瑗走在前头,有意放慢了脚步,奈何走了半天,还不见璩哥儿追上来。

  赵瑗正要回头催促一声,身后便传来一阵“鹅鹅鹅”的怪笑。

  赵瑗就很无奈,璩哥儿这是又想到什么可乐的事情了?

  ……

  左配殿里,贡士们排队打饭。

  别以为皇宫大内的赐宴就会如何的丰盛。

  像这种场合,赐宴只是一种荣耀,吃的就是古代的快餐。

  右配殿里的大臣们吃的也是这玩意儿——泡饭。

  宋朝的泡饭,是把凉了的米饭用热水一泡,再加些青菜一拌就成了。

  临安城的小饭馆里,大都有卖这种泡饭。

  宫里的手艺,可也没见比民间强多少,估摸着都是御厨指挥自己的小徒弟弄的。

  反正谁也不会因为泡饭不香就向皇帝告状。

  吃饭的时候,从坐位就能看出壁垒分明了。

  右配殿里,主战的大臣和主和的大臣,坐的位置就有一定的距离。

  左配殿里的贡生,也是一般无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69页  当前第4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3/12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临安不夜侯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