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沅走到帅案后面,面向众人站定,双手握拳拄在帅案上:
“我是以我为饵,钓我两淮各路援军。如果……”
杨沅扫视了帐下众将一眼:“如果,我大宋各路兵马,不想看到我这个两淮监军使死在灵壁,那么,他们就必须得星夜兼程,前来驰援!”
柳墨霖等人这才明白杨沅的目的。
对于杨沅的决定,他们虽然惶恐,心底里却是满满的感动。
为了营救他们禁军主力,为了营救李都统,这位杨监军竟在明知那里有大股金军埋伏的情况下主动入局,这份胆魄几人能及?
杨沅神情一肃,已然沉声道:“我意已决,今召集众将,是通知你们,不是和你们商量。
军情紧急,兵贵神速,拖延不得。柳统制!”
柳墨霖心中一凛:“末将在!”
杨沅道:“退帐之后,立即拔营起寨,全军奔赴灵壁。”
“末将……遵命!”
杨沅向帐下喝道:“管都头,江都头,入帐听令。”
早已候在帐外的皇城司两名都头马上唱名而入,在帐下站定。
他们现在就是监军卫队的统领。
杨沅当即就命令二人及其麾下的副都头、军头、十将、承局、押官,每人领两名亲事官,持盖了监军使大印的军令,分赴两淮战场上的各路人马所在地。
他们此去,要向该路兵马统帅传达两淮监军使的军令:放弃原有作战意图,立即驰援灵壁,星夜兼程,不得懈怠。
传令使此去,就留在该路兵马营中代行监军职务,监督该路兵马的行动。
柳墨霖听着杨沅吩咐安排,所差遣信使,官职高些的都是去了淮东地区屯驻军的营地。
柳墨霖心中便想,看起来杨监军不太信得过屯驻军的将领啊。
确实如此,最忠心、最善战、最敢战的,当然是我三衙禁军,淮东屯驻是些什么东西!
三衙禁军是看不起屯驻军的。
当然,屯驻军也看不起三衙禁军。
在屯驻军看来,一直顶在最前沿的是他们屯驻军。
三衙禁军待遇最好、装备最精良,但是论打仗,给他们提鞋都不配。
而在西军眼里,三衙禁军和两淮屯驻军都是垃圾。
西军其实也属于屯驻军,不过早已独立出来,自成一个系统了。
退帐之后,柳墨霖这边马上开始拔营起寨,按照杨沅的要求,轻装简行,抛弃辎重。
杨沅这边,皇城司的两个都头带领一众军官,分别领取加盖了监军印钤的军令,快马加鞭,分赴两淮各路宋军驻地。
具体的行动安排,是玉叶和姬香配合,由贝儿拟定的。
冷羽婵和小奈、花音已经开始打点行囊。
签发完军令,艾曼纽贝儿和藤原姬香、肥玉叶三人站在一起,四下里脚步匆匆,到处都是急急走动的军士。
肥玉叶秀眉微蹙:“二郎此举,太过行险了。”
姬香含情脉脉地看着远处正向柳墨霖面授机宜的杨沅身影,对肥玉叶的担心不以为然。
“名利刀剑取,富贵险中求。行险又如何?初见二郎时,我以为他是一方霸主……”
姬香想到了初识杨沅时他的杀伐决断,他的霸气凛然,眼神儿有些迷离:
“待我随他到了大宋,才知道他是个一流的谋士,智计百出,运筹帷幄。”
姬香收回目光,看向肥玉叶,嫣然一笑,道:“现在我才知道,原来那谋士的模样只是他的伪装,他骨子里,仍是一方雄霸!”
肥玉叶对这东洋娘们儿的话嗤之以鼻:“就因为他要冒这个险?”
姬香认真地点头:“谋士以其所学,做出分析与判断,霸主做出选择并且承担成功或者失败的结果。
所以,哪怕是算无遗策的绝代谋士,也取代不了霸主。再厉害的谋士,也只能藏身在霸主的阴影之下。”
贝儿想了想,深以为然地点头:“是这样的。有时候,我们太过高估了谋略的作用,却低估了担当者的勇气。没有勇气,一切都是空谈。”
肥玉叶冷哼一声,冲她们翻了个白眼儿:“你们俩钻一个被窝的,当然一个鼻孔出气。”
贝儿登时嫩脸一红。
姬香却一点也不害臊,她色眯眯地瞟着肥玉叶,舔了舔嘴唇,笑道:“你也想啊,那下回拉你一起呀?”
“呸!”
玉叶想起与干娘李夫人的荒唐事,登时招架不住,红着脸逃开了去。
第630章 莽就完了
宋国部署在两淮地区的屯驻大军,一共有近十三万人。
这十三万兵马,分布在各个州府。
此番朝廷从三衙抽调了禁军约五万人,分别进入淮东和淮西。
不过,这些禁军进入淮东地区的更多一些。
因为淮西地区有从建康都统司调来的两万兵马作为补充。
如此算来,如今分布在两淮战场上的宋军,总兵力约有二十万。
金国方面,排布在南线,专门针对宋国边区的军队有十一万人。
但是,宋金两国的军事制度是有区别的,比如对于兵员的统计。
宋国一向是把参与战役的后勤杂兵也计算在内的,而金国方面只统计正规军。
像之前引诱陆天明部进入包围圈的那支射粮军,根本就不在金国的统计序列之中。
所以实际上,宋金两国如今排布在两淮战场上的总兵力是相近的。
但是宋国此战的目的是击退金兵,夺回失陷的城池,因此采取了分攻各处,各个击破的策略。
而金军从一开始攻陷这些城池,其目的就是为了歼灭宋国精锐部队的有生力量。
所以,当宋军中计分兵,先头精锐又中伏之后,两淮战场上的金军便纷纷放弃了他们已经攻陷的城池,向灵壁地区大转移。
他们分工明确,有负责阻击宋国援军的、有驰援灵壁战场的、有袭扰宋军后阵的……
那些不计入金国兵力统计的签军,在破坏桥梁和道路,迟滞宋军救援速度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但是,当李显忠的传令兵抵达各个部队,金兵的意图就已经明确,整个战场开始侧向灵壁。
一时间,两淮战场上的宋金两国军队,围绕着灵壁杀的难解难分。
楚州驻扎御前选锋军的统制彭五福,原本正在淮阴一带与小股金兵周旋。
得到李显忠的将令之后,他便开始向灵壁方向移动。
不过,他的行军速度并不快。
李显忠所率主力能被金兵包围,那么金兵出动的显然也是精锐主力。
救援部队谁先到达,谁就要第一个去承受金军的强大压力。
禁军和屯军分属不同系统,彭五福不想第一个抵达战场,替禁军扛下金军的这根狼牙棒。
老子一直戍守边疆,而你们禁军却在临安吃香的喝辣的,偏偏你们还拿着最好的待遇。
现在不该你们禁军多出把力么?
现在救的是你们禁军的主将,你不卖力谁卖力?
彭统制倒无心让李显忠在战场上吃个大亏,毕竟友军战败,对他也没什么好处。
但他笃定其他各路禁军是一定会驰援灵壁的,那么他这支屯驻军,大可暂避锋芒。
因此,彭统制并不着急,虽然小股金国签军的袭扰,根本拖延不了他的行军速度,他总是停下来,煞有介事地清剿一番。
如此一来,从他接到李显忠的将令开始,如果全速驰援灵壁,此时他应该已经抵达战场了。
结果直到陆天明被困的第三天中午,他的兵马才走了一半的路程。
这时,杨沅的三名传令兵找到了彭五福,传达了杨沅的命令。
听说杨沅亲自率领李显忠留给他的预备队,全部的六千禁军精锐奔赴了灵壁,彭统制的脸色马上难看起来。
你说你一个文官,跑去两军阵前凑什么热闹?
大宋的爵位又不是只有军功才能封,何况你都已经是侯爵了,还想怎样?
不过,彭五福虽然在心里痛骂杨沅,却不敢不救。
真要让这位监军死在灵壁,他们这些将领都要倒霉。
他最好的结局,也是前程到此而止,此生再无升迁的可能。
更何况,杨沅的传令使者并没有离开,他们就留在了彭五福的军中,扮演起了监军的角色,也不容他拖延。
彭五福立即下令,不再理会金国签军的沿途袭扰,全速向灵壁进军。
但是,之前的拖延,已经让金兵顺利完成了很多的阻碍行动。
有些地方的道路被挖的坑坑洼洼,拖着辎重的大车无法通行。
有的地方桥梁被毁,他们还得重新搭桥。
三个监军拉着债主似的臭脸待在军中,彭五福只能命令大军遇沟填路,遇水搭桥。
紧跟着,便有金军正规部队从侧翼向他们发起了攻击。
如果他此前的行动能快一些,这些金军根本来不及赶到并实施阻击。
现在却是难免一场鏖战。
……
泗州驻御前屯驻军右军都统鲁青云,接到李显忠的军令后,倒是没有刻意拖延过,但他和彭五福一样,也没有全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