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146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李林甫心中也动了杀机,陈希烈背叛了自己,现在连王珙也开始有异心了,陈希烈他还能容忍,但王珙不一样,他掌握着自己太多的底细,

  李林甫立刻派人找来自己的心腹侍卫王宽,把一封信递给他,低声道:“速去新丰县西城门附近的高升客栈.”

  李邺终于得到了祖父送来的消息,中午时分,他坐在一家茶棚内,旁边大道就是前往蒲津关的必经之道,李邺背对着大路,不紧不慢地吃饭喝茶。

  这时,远处来了一队骑马之人,约有七八人,簇拥着两名骑士。

  李邺回头迅速瞥了一眼,为首之人正是王珙,他头戴纱帽,身穿蓝色长衫,腰束革带,左手臂缠着白布。

  旁边一人和他穿着差不多,长得也像,应该就是王珙的兄弟王焊,此人是长安有名的黑道大佬,开了三座武馆,手下有弟子数百人,历史上,就是他和长安著名的凶徒刑縡图勾结作乱,策划将参加春祭的朝廷高官一锅端,结果被弟子告发。

  当然,更有可能是天子李隆基在背后指使杨国忠策划了这个案子,干掉了王珙,夺走御史台的大权,同时也使李林甫从此彻底失势。

  但这个王焊其实并不重要,他就是寄生在王珙权力上的一根草,王珙死了,他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运气好能逃离长安,回家乡低调过日子,运气不好就直接被仇家干掉。

  李邺更关注的是王珙随身携带的物品,祖父在信中告诉过他,王珙随身带了一个暗红色的小皮箱子,和他形影不离,里面都是最重要的机密信件,包括李林甫给他的一些手令批复等等。

  要干掉王珙,同时也必须拿到并销毁这个皮箱子。

  这时,两名随从过来买馒头,王珙在远处喊道:“要素馒头,不能带肉!”

  随从买了两大笼馒头作为路上的干粮,一行人又继续催马向东疾奔而去。

  李邺骑得是墨锦,速度疾快,他直接从新丰县过了渭河,从渭河北岸赶往蒲津关.

  蒲津关是关中去河东最重要的渡口,这里的黄河水面平缓,很适合渡船过黄河,对岸就是蒲州河东县城,从春秋战国开始,这里就是秦晋两家往来最重要的渡口。

  蒲津关有不少渡船,有的大型渡船还能运载马车过河。

  三天后,王珙一行抵达蒲津关,随从找到一艘即将要开启的渡船,众人连忙牵马上船,

  李邺远远在人群中看着王珙上船,心中毫无怜悯之心,唐朝的政治斗争就是这么残酷,一旦站错队,身死家灭。

  李邺快步跟着上了船,船老大撑开竹篙,渡船缓缓向渡河驶去。

  这艘渡船可以运载三十余人,除了王珙兄弟和六名随从外,还有近二十名普通乘客,有的是商人,有的是对岸探亲访友。

  王珙坐在边上,依旧背着他的暗红色小皮箱子,以前每次回去,他都要和船夫们聊几句,了解一下风土人情之类,但今天他没有心情,他的父亲暴毙而亡,他心中既难过,同时也充满怀疑,父亲身体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死了?

  渡船走到河中央时,正好一艘货船顺流而下,船老大大喊:“慢一点,不要被它撞到了,大家当心,坐稳了!”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北面这艘货船吸引过去了。

  就在这时,一名乘客跌跌撞撞走过来,他从王珙身边路过,王珙眉头一皱,侧身让开,不料乘客脚下没站稳,一下子扑在王珙身上,两人身体一晃,竟然都翻入黄河之中。

  王珙的手下都被北面的货船吸引,一回头发现主人落水,他们顿时大惊,站起身大喊道:“快救人,有人落水了!”

第206章 收尾之信

  大船上乱成一团,几名船夫反复跳下水寻找,其他数十艘船也赶来协助救援,三十多艘船和五十余名水手折腾了半个多时辰,依然一无所获。

  望着茫茫的黄河水面,几名随从都失声痛哭起来,王中丞不会游水,过去了那么久,哪里还有活命的机会?

  王焊发狠道:“去告诉同州和蒲州的官员,落水者是朝廷御史中丞,命令他们组织人手打捞,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李邺在下游二十里外爬上了岸,身上背着王珙的暗红色小皮箱,他爬上岸,迅速钻进了不远处的一片树林。

  在树林内的一块大石下,李邺找到了事先埋在这里的包袱,他换了一身月白色长衫,之前他穿的是蓝色短衣,把旧衣埋了,这才在大石前打开了王珙的小皮箱。

  小皮箱有三锭黄金,每锭约二十两,还有一块美玉,其他都是各种信件文书,足有一百多件,还有很多手令纸条,光祖父李林甫的纸条就有七张,其中有一张命令王珙收集太子和韦坚秘密接触的证据,韦坚案是天宝五年上元节后爆发,说明这张纸条最晚也是天宝四年所写,时隔六年,王珙还把它保存完好,这个心机着实可怕。

  李邺找来一些干枯树枝,取出火折子,把信件和皮箱一起烧了,深埋起来,这时,天色已暗,他起身向蒲津关方向奔去。

  蒲津关外是一个很大的镇子,镇上客栈和酒馆林立,李邺回到自己的客栈,走进客栈,只听掌柜在给几名客人解释。

  “一个朝廷重臣过河时落水了,听说渡口要封三天,而且潼关的军队也要过来,你们急也没用,还是安心住下吧!”

  李邺上前问道:“朝廷重臣怎么会落水,他不是有随从吗?”

  掌柜撇撇嘴,“谁知道呢?听说是一个醉汉落水,把他也带下去了。”

  一名客人道:“应该是谋杀吧!哪有这么巧,偏偏是朝廷重臣落水。”

  “这下麻烦大了,蒲津关的主官保不住官帽了。”

  李邺快步上楼,他的房间在最东面,打开房间的窗可以看见蒲津关的情景,只见蒲津关那边聚集了大批民夫,足有数千人之多,人人手执火把,俨如一片火的海洋,十分壮观,火把队开始出发了,沿着黄河边仔细搜寻,黄河对岸应该也是一样。

  李邺坐下,提笔写了一封信,‘货物已售出,破旧货物皆已处理,货钱已收,下面再去河西进货,请在长安各自安保!’

  写完信,李邺又将一小块皮子放入信封,这是皮箱上割下来的,只有指甲盖大小,把信封好,李邺来到镇上一家邸店,邸店可以存货、寄马、兑换、送信等等。

  李邺走进店铺问道:“可以送信到长安吗?”

  掌柜点点头,“当然可以,只要地址和收件人清楚就没有问题。”

  李邺的信封上写得很清楚,平康坊第七区王记杂货铺,掌柜王小勉收,这位王小勉就是李林甫心腹侍卫王宽的父亲,李邺和祖父约好,信就送到杂货铺。

  掌柜掂了掂,对李邺道:“大路信一百文,半个月左右送到,如果专送要一贯钱,三天后送到,而且保证信件送到本人手中。”

  李邺取出一小块碎银递给掌柜,“请尽快送达!”

  掌柜把信放进一只标记有长安的红色布袋里,给李邺笑着解释道:“大路信每十天才收集一起,这个是急脚递,明天会有骑士专门过来取,赶往长安,两天后到长安,转一天,第三天送到收信人手中,公子尽管放心,花了那么多钱,肯定会保证送到。

  李邺回到客栈,忽然看见街头无数人在狂奔,向蒲津关方向奔去,李邺见掌柜也在探头探脑,便笑问道:“掌柜,发生什么事了?”

  “听说那个官员的尸首找到了,在对岸找到的,已经送过来了。”

  “不是还有个醉汉吗?”

  掌柜呵呵一笑,“谁会管醉汉的尸体,这里每年都要淹死几十人,谁管过?”

  “那明天渡口会开吗?”

  “这下应该会开了,渡口多繁忙啊!不到迫不得已没人敢封,现在尸首找到了,就没有封渡口的理由了。”

  次日一早,渡口果然开了,但盘查得很严格,应该是醉汉尸体没找到,王焊和随从都怀疑是蓄意谋杀,否则哪有这么巧,正好是御史中丞落水。

  李邺牵马来到盘查口,不等士兵询问,他取出自己的游击将军鱼符,递了上去,“去太原公干!”

  游击将军是从五品,为首士兵不敢得罪,一挥手,士兵立刻拉开杆子放行。

  这时,身后有人大喊:“放开我!你们抓我干什么?”

  李邺回头望去,只见一名长得十分粗壮的年轻人被士兵抓住,他穿一身黑色短衣,和昨天自己穿的衣服一样。

  李邺摇摇头,牵马向渡口走去.

  中午时分,李邺在悦来客栈找到了化名为丁盛的黑矛,黑矛向李邺汇报了刺杀王宪的经过。

  “其实很简单,我听他的家丁说,家里有蛇出没,卑职便在墟市上买了一条剧毒的金环蛇,夜里丢在王宪的床上,早上时,他的尸体便已经僵硬。”

  “他们家报官了吗?”李邺又问道。

  “没有报官,不过他家里今天又运来一具尸体,大批官员都赶去他府上了。”

  李邺笑了笑道:“我们收拾东西走吧!”

  长安平康坊,一名身穿红黑两色皂服的急脚递飞奔跑到王记杂货店前,“掌柜,有你的急件!”

  掌柜王小勉连忙走出来接过信,他见信封右上角有个黑色三角符号,便点点头道:“我收下了,多谢!”

  王小勉让妻子看店,他拿着信快步向相国府走去.

  侍卫王宽把信呈给了李林甫,李林甫点点头,“伱去吧!”

  王宽行一礼,退了下去。

  李林甫坐在桌边,这才打开信看了一遍,又看了看信封里掉出来的一小片暗红色皮子,孙子已经得手,并销毁了王珙的所有信件。

  李林甫低声叹了口气,孙子走了,他竟然有了一种势单力孤的感觉。

  历史上,王珙的案子是在天宝十年和十一年间爆发,李林甫被牵连后,彻底失去了天子李隆基的信任,随即病倒,而且病得很重,这个时候他还没有被罢相。

  但李隆基已经不见他了,他想恳请李隆基宽恕家族,也没有机会,临死前他又向杨国忠恳请宽恕,杨国忠也没有答应。

  李林甫家族被清算是在天宝十二年,被杨国忠和安禄山联手诬陷,整个家族都被清算,全部革职发配,李林甫被拖出来鞭尸。

  本书中要把王珙提前铲除,虽然会削弱李林甫的实力,但因为王珙知道得太多,一旦案发,李林甫老底都要被抖干净,所以提前杀他,不是坏事。

  最后,老高求月票,手中有月票的弟兄投给老高吧!

  还有订阅,写书不易,还望正版支持。

第207章 会宁遇警

  李邺和黑矛又重新从蒲津关返回关中,沿着渭河北岸而行,黑矛之前又去武功县看了一眼女儿,给外祖父再次留下三百百银子,请老两口替自己再代养一年。

  去河西走廊有两条路,一条是走陇西道走南线,在金城县过黄河,也就是今天的兰州,还有一条线走泾源道的北线,然后从六盘关或者陇山关穿过陇山,前往会宁县过黄河。

  李邺和黑矛没有返回长安,两人是从泾源道走北线往河西走廊,几天后,他们出了六盘关,又走五天,两人抵达了会宁县。

  会宁县便是今天的靖远县,这里属于黄土沟壑区,地势平坦,远处可见几条巨大的黄土山脉,县城很小,只有数千人,但商业却很繁荣,到处是酒馆和客栈。

  原因也很简单,这里是前往河西走廊的重要黄河渡口,几乎北线的商队和行人都要从这里渡过黄河,然后再走七八天的戈壁、荒漠,几百里路程,一路荒无人烟,最后才能抵达凉州。

  所有的商队和行人都要在会宁县养足精神,补充水和干粮,然后才能启程出发。

  两人牵着六匹马进入县城,马背上除了行李外,还有各自的兵器和盔甲,李邺兵器是一支六十五斤的破甲槊,还有一件二十几斤的鳞甲,光着这两样就需要一匹马专门驮运,另一匹马驮水、干粮、毛毯和马料。

  黑矛也差不多,他的兵器是一把四十斤重的象鼻刀,也有一身鱼鳞甲,他是骁骑卫的郎将,也是骁骑卫中的第一猛将,当然,比起李邺他还差得远,李邺快如闪电般速度正好就是他的克星。

  “公子,我觉得我们是不是要加几头骆驼!”

  黑矛有点担忧道:“我们携带的马料根本就不够,路上还有补充,可过了黄河后,听说七八天都是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咱们的马根本坚持不了那么久。”

  李邺此时想到的却是杨家的武士,一路都没有遇到,很可能就在会宁,他点点头道:“先找个地方住下,打听一下情况再说!”

  两人来到一家很大的客栈前,招牌写的是平安客栈,一名伙计迎出来笑道:“欢迎二位来小店住宿!”

  “有上房吗?”李邺翻身下马笑问道。

  “有!有!”

  “来两间上房,有什么吃的?”

  “小店也可以喝酒吃饭。”

  李邺和黑矛牵马进了客栈,在院子里把东西卸下,六匹马交给伙计,黑矛不放心,跟了过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14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6/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