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151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裴方点点头,“伱说得有道理,让我再考虑考虑!”

  李邺也知道,他们父子恐怕需要单独商量,不希望自己在场了。

  李邺又淡淡笑道:“外孙再给外公提个醒,我听祖父说过,安思顺很可能会调去出任朔方节度使或者河东节度使,那么谁来接任河西节度使?

  如果这个时候外祖父立下军功,驱逐葛逻禄对居延海的试探,捍卫大唐尊严,唐军扬威草原,那么下任河西节度使很可能就是外祖父了。”

  说完李邺行一礼,退下去了。

  书房内就只剩下裴家父子二人。

  房间里,长子裴伽对父亲道:“父亲,孩儿认为邺儿说得对,这是机会,我们夺回居延海,驱逐葛逻禄的势力,朝中又有李相国的支持,父亲升任河西节度使就有很大的希望。”

  裴方负手走了几步道:“刚才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是兵部要求我们尽快平定居延海之乱,应该是节度府才对,按照正常流程,兵部不会直接联系我们,一定要先通知节度府,但兵部居然越过了节度府,直接要求我们出兵,你不觉得很奇怪吗?”

  “父亲认为呢?”

  裴方缓缓道:“既然传信中有升邺儿为宁远将军的消息,那必然是李林甫的意思,绕过河西节度府,直接给我们下令,这里面有他和杨国忠的暗斗啊!”

  裴伽佩服父亲的老姜弥辣,居然看得这么透彻。

  “那我们是出兵还是不出兵呢?”裴伽又问道。

  裴方叹了口气,“很难办啊!直接出兵没有得到节度使安思顺的同意,必然会惹恼安思顺,可如果不出兵,不但会失去建立战功的机会,而且还会被安思顺抓住把柄,指责我守土不力,毕竟居延海是属于甘州管辖。”

  裴方和安思顺的关系一直不太好,所以他一直任甘州副都督,升不上去,但裴方因为和陇西李氏联姻的缘故,深得河西名望世家的支持,去年又和相国李林甫正式联姻,安思顺也不敢小看他。

  但在河西节度使的继位上,安思顺更倾向于让他的心腹,凉州都督贺嗣南接任。

  裴方沉思良久,终于缓缓道:“一定要出兵,我们有兵部的指令,不怕安思顺发难,但要必须要讲究策略,既出了兵,也要让安思顺无话可说。”

  裴伽连忙问道:“父亲有什么方案?”

  裴方淡淡道:“邺儿不是有天子的金牌吗?让他调动我的一千军队北上居延海,然后我以救援天子使者的名义出兵,安思顺就无话可说了。”

  吃罢中饭,李邺跟随两个表妹上街游逛。

  张掖城是粟特人的故乡,当年的昭武九姓数千人就是从甘州出发,辗转数年到了河中地区,数十年后建立了粟特九国。

  但张掖地区还有不少没有西迁的粟特人,也有很多认祖归宗回来的粟特人,还有羌人、党项人,当然更多是汉人。

  安思顺和安禄山就是河西粟特人,史思明也是,安思顺能成为河西节度使,就是得到了河西粟特人全力支持。

  张掖城内商业十分繁荣,手工业也极为发达,酿酒、制革、纺织、制乳、银器在整个大唐都很有名。

  大街上人来人往,到处是叫卖声和吆喝声,一辆辆马车来回迅速奔驰,不时可以看到步履匆匆的粟特人在街头互相问好。

  “就是那家首饰店!”

  两个小娘子挤在车窗,指着不远处的一家首饰店喊道。

  望着两个长得明目皓齿,秀丽活泼的小表妹,李邺心中有了一种做兄长的感觉,有一种保护两个小妹妹的责任感。

  这个时候若有不长眼的无赖地痞跑来调戏小娘子,肯定要倒大霉了,可惜这种事情不会发生,插着裴家旗帜的马车,哪个不长眼的无赖地痞敢来招惹?

  马车在一家店铺前缓缓停下,招牌上写着‘郑记首饰铺’。

  李邺带着两个小妹走进首饰铺,东主是一个三十余岁的妇人,她看见有小娘子,便叫退伙计,亲自迎了上来。

  她上前温婉地施个万福礼,“欢迎来郑记首饰铺.”

  女东主忽然认出了裴倩,笑道:“你是阿倩?”

  “郑大娘,你还是认识我?”

  女东主微微笑道:“怎么不认识,虽然两年没见,变化很大,但还是能认识。”

  裴倩又把裴璃拉过来,“这是阿璃!”

  女东主满脸笑容道:“知道的,裴家最耀眼的两颗明珠,这位是”

  女东主又望向李邺,裴倩连忙道:“这是我们的表兄,他来陪我们镶嵌宝石!”

  女东主满脸笑容,“欢迎!欢迎!”

  女东主把他们请到后堂坐下,给他们上茶。

  裴倩连忙把自己的红宝石拿出来,“大娘,我想镶嵌宝石胸坠呢!”

  裴璃也把蓝宝石拿出来,小声道:“我也想镶嵌个胸坠!”

  “邺哥哥,你给祖母镶嵌的也拿出来啊!”裴倩催促道。

  李邺只得把祖母绿放在桌上,郑七娘眼睛一亮,仔细端详三颗宝石,啧啧称赞,“三颗宝石的品相都很高啊!好久没有见到这么漂亮的宝石了,能达到皇家级别了。”

  “东主可以镶嵌吗?”

  “当然可以,我们店没有粟特人的宝石优势,但我们镶嵌特别好,三代人传下来的技艺,你们等着。”

  郑七娘去拿了两个大盒子过来,打开来,里面都是各种镶嵌好的宝石首饰,一应俱全,宝光璀璨,耀眼夺目。

  两个小娘子头都埋在宝盒里出不来了,李邺已经改变了对外公一家的偏见,作为拥有军权的河西地头蛇,安史之乱的大后方,又是自己的外公和舅父,这么重要的关系还是值得自己下血本维护。

  李邺笑眯眯道:“喜欢哪个就拿哪个,我给你们买!”

  两个小娘子美眸一亮,笑得满脸开花,连忙挑选自己喜欢的首饰,李邺见她们不太会挑,便笑道:“挑一套,不要重复!”

  两个小娘子不好意思多挑,每人只挑了一件首饰,李邺摇摇头,让郑东主拿出最好的首饰来,给她们二人各选了一套。

  又带了一套首饰给大舅家的女儿裴珍,一共三套,每一套都是十八件。

  当然,笑得最灿烂的还是女东主郑七娘,她好多年没有遇到这么阔绰的客人了,三套首饰,共价值五千七百贯。

  两个小娘子都有点傻掉了。

第214章 居延之海

  从古至今都是一样,所有人都喜欢腰缠万贯且出手豪爽的亲戚。

  李邺给三个舅父家的女儿各买了一套价值近两千贯的珠宝首饰,虽然大家都怪他乱花钱,但对这个外甥的喜爱却是发自内心。

  以至于老太太李氏心中产生了某种中老年妇女特有的想法,能不能亲上加亲?话说表妹嫁给表兄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只是孩子年纪还小,过几年再说,这个念头便在老太太悄然落了根。

  ………..

  书房里,裴方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利用李邺手中的天子金牌调兵出征,然后自己再以救援天子使者的名义出兵居延海。

  这样就属于紧急救援事件,安思顺就不能把未得节度使批准而擅自出兵的帽子扣在自己头上。

  裴方也不是没有权力出兵,比如剿灭马匪、镇压牧民叛乱、抵御吐蕃小规模偷袭等等情况,只要不跨地界,军队人数不超过三千,裴方就能自主出兵,不需要节度使批准。

  如果出兵人数超过三千,或者跨界出兵,那么就必须禀报节度府,得到节度使的批准后才能出兵。

  但也有特例,如果发生紧急情况,也可以先出兵再禀报,裴方就利用了这个特例。

  李邺一口答应裴方的方案,他用天子金牌调集了一千骑兵出征,李邺没想到居然在张掖找到了解决危机的机会,不逼薛部取消悬赏,自己就永无宁日。

  当然,一千骑兵全部给李邺,军队也未必听他的指挥,所以裴方派出的是自己一千心腹亲兵跟随李邺北上,他们能保证听从李邺的指挥。

  同行的还有裴方的次孙裴琇,裴琇也是大舅裴伽的三子,行伍出身,虽然才二十岁,但已经从军四年,在军中出任校尉。

  另外还有四名校尉,加上裴琇,一共五名校尉,每人统领两百骑兵,李邺临时出任果毅都尉,丁盛出任副将。

  一千骑兵浩浩荡荡向西北方向居延海杀去,队伍沿着张掖河而行,随行的还有三十艘满载补给的船只。

  实际上,祁连山的冰雪融化后,在河西走廊上汇聚成了很多条大河,这些河流最终流入湖泊中,所以在河西走廊的北部又形成了很多大湖泊,像凉州的休屠泽和白亭海,甘州的居延海,瓜州的大泽,沙洲的大井泽等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甘州的居延海。

  居延海位于甘州的西北方向,距离张掖有六百里,紧靠着北方草原,虽然有数百里的硖口山脉阻隔,但大山中的谷道比较多,从草原过来还是比较容易。

  倒是从张掖去居延海很不容易,沿途有数百里的戈壁沙漠地带,好在可以沿着张掖河而行,有充足的水源补给。

  裴琇经常去居延海,他还在居延海驻扎过一年,对那边情况很了解,路上,他给李邺和丁盛介绍居延之乱的详细情况。

  “去年他们来的时候是数千牧民,老弱妇孺都有,所以祖父才答应他们暂避几个月,等今年开春后离去,不料到了今年三月,同城守捉使吴将军派人来报告,对方的老弱妇孺都不见了,都是青壮牧民,表面看起来像牧民,实际上就是军队,我祖父才明白,他们用老弱妇孺来骗我们答应借住,然后就派兵直接占了居延海牧场。”

  李邺点点头问道:“居延海不是有守捉军城吗?他们有没有进攻军城?”

  “当时没有,所以我祖父对他们还比较客气,派人和他们交涉,让他们立刻撤走,结果他们非但没有走,开始动武了,袭击了居延海南面的羌人部落,杀死了近百羌民,羌人部落吓得连夜逃走。

  今年五月,这些游牧军队开始骚扰袭击守捉城,五名巡哨士兵被他们射杀,为了保证守捉士兵安全,祖父不得不下令将百名驻军撤回,守捉城被他们放火烧毁了,所以被称为居延之乱。

  后来的事情你也知道了,祖父几次要出兵夺回居延海,都被安节度使劝住,他的态度比较暧昧,他说必须要向朝廷汇报,并等朝廷同意后才能出兵。”

  李邺感觉有点不对,葛逻禄向朝廷提出要求才是不久前的事情,五月份杨国忠还在巴蜀没有回京呢!

  安思顺五月份态度就很暧昧,是不是暗中和葛逻禄人有过什么联系了?

  李邺想了想还有另一种可能,这几个月传言安思顺要被调走,安思顺害怕爆发战争影响到他的仕途,所以要先压制战争,这倒符合历史上安思顺谨小慎微的特点,如果是安禄山,他肯定会出兵大战,用战功来彰显自己。

  李邺想来想去,估计原因应该是后者,安思顺在这个时候想求稳,不希望爆发战争。

  就在李邺率一千军出兵两天后,裴方意外接到了安思顺的手令,安思顺允许他自做决定,由裴方看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出兵。

  安思顺也接到了朝廷要求出兵的指令,有天子的明确旨意,如果再阻挠出兵就要他安思顺承担责任了,他便顺势把球踢给裴方。

  裴方当即亲自率领一万大军和两百艘后勤船只,浩浩荡荡开往居延海。

  这天下午,李邺的一千骑兵抵达了居延海附近,沙漠昨天就消失了,他们已经在一望无际的草原走了一天,这里距离居延海很近了。

  这时,几名骑兵奔了过来,裴琇向李邺汇报道:“监视居延海的弟兄回来了,可能有重要情报!”

  监视居延海的士兵是裴方派出的,一共有十人,从五月份就开始监视草原游牧骑兵的情况,可以说,他们的消息非常重要。

  李邺随即命令骑兵原地休息过夜,明天一早再出发。

  河边搭起一座小帐,帐内李邺、丁盛和五名校尉聚集在一张桌前,桌上放着一幅居延海及周边地图。

  给他们汇报情况的是一名火长,叫做王联。

  “启禀都尉,各位将军,目前在居延海周围的游牧骑兵大约有八千人,根据我们判断,大概三千人左右是葛逻禄骑兵,五千人左右是薛部骑兵,他们驻扎在各自的军营内,两座军营都在居延海北岸,相距约二十里左右。”

  李邺又问道:“他们是什么装备?”

  “盔甲都是皮甲,没有铁甲,葛逻禄人的兵器好一点,薛部骑兵稍微差一点,我们见过他们骑马射箭,射程都在七十步左右,到不了百步,作战和其他草原胡人没有区别,没有什么训练,阵型配合都没有,完全就靠每个人自身的勇猛作战。”

  李邺点点头,又问道:“他们的补给呢?”

  “回禀都尉,说到补给,在硖口山的另一边还有一个部落,应该就是去年秋天过来躲避的那个部落,他们负责提供补给,我发现他们每隔几天就会将一群群羊赶来军营。

  旁边裴琇又问道:“他们军营大帐防御如何?”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1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1/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