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156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李邺见客栈内没有其他客人,索性让张善把客栈包下来,三十五名胡姬也单独给她们找了两间院子住下。

  李邺安顿好了军士,他带上两名手下前往安西节度府,来到军衙门前,军衙门口有十几名士兵站岗,也是巧,从军衙内一瘸一拐走出一名略有残疾的官员,李邺一眼认出,正是长史封常清。

  李邺大喜,连忙大喊道:“封长史!”

  封常清看见李邺,先是一怔,随即认了出来,又惊又喜迎上前道:“李公子,你怎么来安西了?”

  李邺翻身下马,上前行礼道:“小弟奉天子密令,前来调查大食局势!”

  说完他取出天子金牌给封常清看了一眼,封常清双眼微眯,拍拍李邺肩膀笑道:“小老弟一路跋涉辛苦了,我们去军衙内细谈!”

  李邺让手下士兵在外面等候,他跟随封常清进了军衙。

  军衙内也很有西域特色,庭院里到处都是架子,种满了瓜果葡萄,两人在大堂就坐,封常清让士兵上茶,又送来两盘刚采摘的葡萄。

  “这种葡萄在长安挺贵,一斤要几十文,我们满大街都是,家家户户都种,但节度府的葡萄公认是最好的,老弟尝一尝。”

  李邺尝了两颗,确实甘甜醇厚,回味悠长,李邺顿时赞道:“不错!不错!口感很好。”

  他又打量一下四周问道:“高帅不在?”

  “他去疏勒督办粮草去了,可能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回来?”

  “又要出征了吗?”李邺立刻捕捉到了封常清话中的含义。

  封常清点点头,“要去攻打朅师国,老弟来得也是巧,过两天我也要率军去疏勒了。”

  李邺歉然道:“有件事要先请封大哥帮帮忙!”

  “你说,只要不让我回长安,什么都好办。”

  “我带了三百河西军过来,但路上遇到点麻烦。”

  李邺便把路上遇到三十几名胡姬之事说了,着实惭愧道:“我治下不严,发生了这种尴尬之事。”

  封常清呵呵笑道:“这是好事啊!我们安西军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水、粮食和女人,有了女人,士兵就能安心长驻,我去年去长安做什么?带马球队比赛是一回事,其实也是想招募一些女人来安西。”

  “那她们好安置吗?”

  封常清笑道:“安西最不缺的就是土地和房子,我们有家眷聚居区,有几百间空房子,一句话就解决了。”

  李邺大喜,“这样的话,我就可以安心率军跟随长史去疏勒了。”

  封常清微微笑道:“你不是奉命去大食吗?”

  李邺一摆手,“天子给我两年的时间,足够了,我自己也有安排,之前我参加了收复居延海的作战,现在我更想和安西军并肩作战。”

  李邺带来了三百河西精兵,封常清当然求之不得,他当即道:“我现在就给伱的手下安排房子!”

  唐军家属聚居区位于东北角,占整个龟兹城的两成,这里生活着一千多户士兵家眷,出于安全考虑,军属聚集区周围还修建了一圈高墙,有士兵站岗,进入大门要凭通行牌。

  和睦相处并不等于水乳交融,汉人和安西胡人生活在一起,收入水平、信仰、生活习惯以及风俗不同,肯定会产生各种矛盾,很多时候,一些小矛盾就会酿成大冲突。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军队家眷就有了专门的聚居之地,当地人把这座城中城叫做唐城。

  当然,在唐城以外,还是有不少汉人和胡人混居在一起,只是他们和军队家眷无关,是自己来安西谋生,不过他们也在税收、土地上得到很多关照,租种军方土地,可以免税,交租后剩下的粮食可以做到丰衣足食。

  还有很多汉人是获罪后全家发配来安西生活,占的人数还不少,每年都会迁来上百户人家,他们也属于西迁汉人,比如封常清就是从小跟随获罪的外祖父从河东蒲州发配到安西。

  封常清拨给了李邺十五座小院,又给了这些胡姬出入牌,让她们和士兵安顿下来,当天晚上,李邺举行了一个简单的集体婚礼,给三十五名士兵成了亲。

  这里面职务最高的就是丁盛,丁盛找了一个性格最温顺老实的小史国女子,成了他的妻子,李邺很理解丁盛的心情,他是想早点建立新家,把自己女儿接过来,据丁盛说,他的小舅子一家比较势利,看在钱的份上才收留他女儿,绝不是真心疼爱孩子。

  当然,李邺也比较心急,后天一早封常清就要率军出发,他必须尽快安排好士兵家眷。

  当天晚上,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士兵们拥着各自的女人进入洞房,度过他们美妙的洞房花烛夜。

  第二天一早,士兵们结伴着上街采购物品,置办家当,李邺给了每个成亲士兵五两黄金作安家费。

  李邺则带着安太玄和裴琇二人出城参观龟兹的情况,明天一早他们就要随军出发,今天是他们唯一的休假之日。

  陪同李邺参观的年轻人正是封常清的儿子封诚,他也只有十六岁,不过看起来非常稳重老成,这里面年纪最大的是裴琇,只有二十岁,安太玄更年轻,只有十七岁。

  四人纵马到高处,封诚用马鞭指远处一望无际的农田道:“这些农田都是我们的军田,有三千多顷,我们还挖掘水渠,引龟兹河水灌溉,我父亲说,这里比中原的农田好,不用靠天吃饭,这里水源充足,光照充足,种植的小麦年年都能丰收,亩产达四百斤,听说中原小麦亩产只有一百多斤。”

  封诚从来没有离开过安西,他对中原和长安都充满了向往。

  李邺笑问道:“这里的农田都是军田,那当地人呢?”

  “当地人是畜牧,养羊养牛,西面一望无际的牧场都是他们的,其实我们还有很多土地,东面大片土地都可以开垦,但人手有限。”

  李邺点点头,回头指着北面白雪皑皑的雄伟大山笑问道:“这就是天山?”

  “一点没错,龟兹城就在天山脚下,天山冰雪融水带来了一片片绿洲,有绿洲就有城池和人口,实际上所有的绿洲都在天山脚下,从东面的焉耆国开始,向西一路过去,有十几个小国。”

  “我们去军营看看吧!”

  “跟我来!”

  封诚调转马头,带着三人向北面的军营奔去。

第223章 临时监军

  天宝六年,高仙芝远征小勃律,这一战也是高仙芝的崛起之战,此战后,高仙芝便取代夫蒙灵察成为安西四镇节度使。

  小勃律之战当然是为了阻击吐蕃大军借道小勃律进入安西,同时也要切断吐蕃军对吐火罗各国的染指。

  天宝六年,吐蕃在大勃律一带屯兵十万,高仙芝率一万军横跨葱岭,攻克连云堡,走坦驹岭山口杀入小勃律。

  当时虽然攻破了小勃律王城孽多城,俘虏了吐蕃公主,但数万吐蕃援军也同时杀到,唐军北撤时追兵已至,情急之下,大将席元庆斩断婆夷水上的藤桥,将吐蕃大军阻隔在悬崖南岸,小勃律国从此一分为二,以婆夷水为边界,南部被吐蕃军占领,北部由唐军控制。

  高仙芝又在当地招募千余人编为天宝归仁军,严防吐蕃军北上。

  天宝六年的小勃律之战其实并不完全成功,准确说只成功了一半,成功阻止了吐蕃军借道小勃律进入安西,但并没有拿下小勃律王城孽多城,也无法阻止吐蕃继续西进,染指吐火罗。

  吐蕃大军以大勃律国为后勤重地,沿着婆夷水南岸继续西进,在天宝八年控制了朅师国,切断了位于亚辛河谷驻军的粮道,严重威胁着天宝归仁军生存。

  另外朅师国不仅威胁小勃律唐军的粮食安全,吐蕃军还能以朅师国为跳板,入侵地域广阔的吐火罗地区,同时从朅师国向北走,经过多拉山口可以穿越大雪山进入播密川河谷,大雪山是今天的兴都库什山,播密川河谷就是今天的瓦罕走廊,同样可以杀进安西。

  今年春天高仙芝去长安的原因之一,就是向天子和朝廷请示,出兵朅师国,得到了朝廷的批准。

  行军六天后,李邺跟随封常清大军抵达了疏勒镇,疏勒就是今天的喀什。

  听说李邺到来,高仙芝亲自出大营迎接,把李邺迎进了中军大帐。

  高仙芝请李邺坐下笑道:“上一次我们遇见是在玄都观,没想到才几个月,我们又在万里外的疏勒见面了,公子可是要去河中地区游历?”

  李邺摇摇头,“这几个月发生太多的事情,高使君可能还不知道,明松真人遇刺身亡了。”

  高仙芝大吃一惊,“谁干的?”

  “高使君还记得石昆这个人吗?”

  高仙芝沿着闪过一丝恼怒道:“那个叛徒现在是石国国王,这些年我以大局为重,没有去为难他,莫非是他刺杀了明松?”

  李邺点点头,“他听说飞龙羽化,便派儿子石都去长安找到明松真人,企图索要飞龙的遗物,结果发生争执,明松被刺杀,后来石都又找到我,被我反杀。”

  高仙芝哼了一声,“这个石昆投靠大食,以为有大食为后盾,竟然派兵攻打怛罗斯军城,我就准备率军去收拾他,这下子新帐旧帐一起算了。”

  李邺心中默默暗道:“这就是怛罗斯之战的根源了。”

  “那这次公子来安西是”

  这时,李邺取出金牌问道:“使君认识这个吗?”

  高仙芝一下子瞪大了眼睛,“公子怎么会有天子金牌?”

  李邺微微笑道:“实不瞒使君,我并不完全是来游历,天子命我考察大食和河中地区局势,我现在还是安西都护府录事参军、加御史头衔。”

  高仙芝眼睛一亮,“你有御史头衔?”

  “只是临时头衔,可能回去后就卸任了。”

  高仙芝喜出望外,连忙起身道:“太好了,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公子请跟我来!”

  李邺一头雾水跟他来到另一座大帐,高仙芝低声道:“外出征战必须有监军跟随,边监军很不巧病倒了,无法随军,严重影响了这次出征朅师国,我正在发愁,正好你有御史头衔,便可以替他监军。”

  李邺愕然,“我能替他监军?”

  “不是你替他监军,而是他可以委托伱为支监军,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有御史头衔。”

  “边监军应该也有手下吧!”

  “他两个手下,一个去了北庭,一个回长安汇报去了,正好都不在安西。“

  “但”李邺还是有点犹豫。

  “不要拒绝了,就当帮我的忙,我现在都要愁死了。”

  高仙芝把李邺拉进一顶大帐,这是一间病房,药味浓烈,病床上躺着一名中年男子,面白无须,保养倒不错,没有一丝皱纹,或许是生病的缘故,气色不太好,此人正是监军边令诚。

  安西实在是山高皇帝远,若没有监军,高仙芝自立当了皇帝朝廷都不会知道,不过这个边令诚还不错,基本上不干涉军务。

  “高使君,我的病,龟兹来的医师怎么说?”边令诚哼哼唧唧问道。

  高仙芝笑眯眯道:“医师说,监军就是水土不服,伤了肠胃,静养几个月就好了。”

  “那就好,高使君,咱家手下正好不在,影响你出征了。”

  高仙芝摆摆手笑道:“很巧,今天正好来了一个天子的使者,他有御史头衔。”

  “谁?”边令诚紧张问道。

  “是李相国的孙子,叫做李邺!”

  高仙芝给李邺使个眼色,李邺连忙上前躬身行礼道:“李邺参见边监军!”

  边令诚扭头看了李邺片刻,笑了起来,“咱家见过你,在高翁府上,你替他打马球对不对?”

  “哦!我怎么一点印象没有啊!”

  “小冯带你去看宿舍,咱家正好就在旁边,你可能没注意到我。”

  那就是第一次去高力士府上的事情,好像宝寿院那边是有几个宦官,但李邺实在没有印象了。

  边令诚又问道:“高使君说你有御史头衔,你可有御史台的信物?”

  “我只有这个!”

  李邺取出天子金牌,边令诚接过金牌仔细看了半晌,叹口气道:“圣上居然把金牌给你了,哎!有这面金牌,有没有御史头衔都无所谓了,回头咱家就把监军令箭交给你。”

  从大帐内出来,李邺有些为难道:“我是要参战的,使君却让我做了监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15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6/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