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都石不再理睬他,催马厉声大喊:“全军加快速度!”
战争终于来临,这天上午,拔汗那的探子传来消息,敌军主力出现在西南方向三十里外,已经从真珠河转入拔汗那河,正向渴塞城方向进发。
国王默多当即下令道:“全军上城!”
无数士兵向城头奔去,拔汗那国为这场反灭国之战做了充分的准备,除了正规军八千人外,还招募一万民夫,协助军队作战,他们主要负责搬运物资和伤兵、后勤饮食保障、以及操纵投石机。
渴塞城内的房子都是平顶石屋,十八架投石机就直接安放在紧靠西城墙的民房上。
基本上可以肯定石国军队会进攻西城墙,首先南北城墙没有城门,其次东面攻城会担心被遭到唐军从背后进攻,而且拔汗那河在西面,对方驻扎需要用水。
更重要他们兵力也不是很多,没有必要分散进攻,但其他三座城墙上必须有军队驻扎,防止对方偷袭。
接近中午时分,敌军终于在西南方向出现了,无数大型皮筏子在河面上缓缓而行,岸上是黑压压的军队,像一条黑色长龙,一眼望不见尾。
石国大军开始沿着河流扎营,他们扎的是羊皮大帐,一顶接着一顶,和游牧民族的扎帐方式一样,王帐在中心,其他数千顶大帐像众星捧月一样围着王帐。
羊皮大帐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像羊毛大帐那样易燃,否则敌人射几十支就燃烧成一片,这种情况羊皮大帐基本上不会发生。
石国大军没有安装营栅,但他们用泥土和木头直接夯筑矮墙,将整个大营围起来。
李邺站在城头上注视着三里外敌人大军忙碌,他回头问阿罗列王子道:“王子殿下给我说过,石国大军在一万五千人左右,但这里面至少有两万五千人,多出来的一万军队是从哪里来的?”
阿罗列想了想道:“大食吐火罗军团大概有五千人,他们肯定要参战,另外五千人要么是大食军,要么是突骑施人!”
李邺一怔,“突骑施人不是被灭了吗?”
“热海的突骑施主部落是被灭亡了,但还有一部分突骑施人分布在千泉山的北面,阿史不莱城一带,他们也一直对拔汗那虎视眈眈,想占领我们草原。”
“不是突骑施人!”
将军索兰上前笑道:“我们的探子发现他们在进行礼拜,他们应该是信奉大食教,但突骑施人和我们一样,我没有猜错的话,这五千人应该是火寻国的粟特人。”
李邺又笑问道:“三支不同的军队,会是哪支军队先发动攻势?”
索兰淡淡道:“这方面有规矩的,他们应该按照规矩抽签来决定!”
粟特人做选择时需要抽签,包括分配利益、调解矛盾之类,都会把当事人召集起来,让他们抽签来决定,用他们来的话说,这是阿胡拉马兹达大神安排,哪怕抽到签一方感觉不公平,受了委屈,也只能认了,没有人敢质疑神的意愿。
此时在王帐内,昆都石将五支完全一样的铜签放进一只银筒内,昆都石轻轻摇晃银筒,五双眼睛都盯着铜签,除了吐火罗军团首领埃古里和粟特军团首领艾罗特外,还有三名石国军团首领。
虽然抽签决定论最早起源于波斯拜火教,但现在粟特人和大食人都认可这个规矩。
“请吧!”
昆都石将银筒重重放在桌上。
“我先来!”
吐火罗军团首领埃古里伸手抽出第一支,其实概率都一样,就看各自的运气,
是全铜签,没有抽中,埃古里暗暗松了口气,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出战。
紧接着粟特军团首领艾罗特也抽了一根全铜签,也没有抽中。
昆都石心中有点不舒服了,他本来是希望吐火罗军团率先出战,可现在剩下三人都是石国大将,不管谁抽中,对他都一样。
大将拉里上前抽了第三支铜签,他的脸色刷地变得惨白,这支铜签顶部涂成了黑色,他抽中了。
第242章 两国大战(二)
次日天刚亮,联军大营内便传来沉闷的鼓声,营门打开,一支支军队如黑色的溪流向大营外奔跑,五千军队迅速在两里外列队汇聚。
阳光下,李邺双目微眯,注视着远处正在聚集的敌军,士兵身材不是很高,但都很强壮,身穿皮甲,头戴带檐圆盔,手执长矛、战刀和方盾。
“这是石国的军队!”
王子阿罗列低声对李邺道:“从他们头盔可以分辨,石国士兵的头盔有檐,圆顶,大食军队的头盔包着头。”
李邺点点头道:“我们还是按照之前的分工,王子负责整体协调,我负责南半城,索兰将军负责北半城。”
阿罗列有些无奈地点点头,他原本是让李邺整体指挥,但手下大将们都颇有微词,没办法,只能他自己担起这个职责。
“如果北半城有危机,还恳请李将军出手救援!”
李邺微微笑道:“放心吧!现在可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
李邺对索兰这些拔汗那大将并不生气,别人当了二十多年的军方主将,自己才来几天就把别人的指挥权剥夺了,将心比心,谁又会愿意?
何况对方还不知道他的真实年龄,若知道了,所有人早就跳起来了,才十六岁,就想统领全局?
事实上,李邺的年龄一直是一个谜,整个安西只有封常清知道,汉中郡王李瑀告诉过封常清,连黑矛都始终以为李邺十八岁了,更不用说别人,连高仙芝也含糊不清。
当然,现在是天宝十年,李邺十六岁了,算是半成年,但要经验没有经验,要资历没有资历,这个年龄想指挥全局,还是太嫩了一点。
按照昨天商议的防御安排,大家都一致认为敌军会进攻西城,在具体分工上,李邺率领新军防御西城的南段,索兰率领四千军防御西城的北段。
另外一千士兵和三千六百名民夫一起分布在其他三座城墙上,每座城墙一千五百人,所有民夫和正规士兵一样身穿盔甲,手执长矛,密密麻麻站在城头,看起来挺唬人。
这时,石国国王昆都石举起战刀给五千将士鼓劲,“第一个杀上城头者赏一万第纳尔金币,第一个杀进城内,把拔汗那公主赏给他,再赏羊十万只!”
五千士兵激动得举矛大喊,士气高昂。
“擂鼓出击!”昆都石一声令下,战争开始了。
“咚!咚!咚!”
激烈的鼓声敲响,五千士兵如潮水一般涌向西城墙,士兵们扛着数十架攻城梯,这种攻城梯也是从宝册上学来,轻便结实,前端有两个大铁钩,可以勾住城头,这样很难将梯子掀翻。
其实在宝册中还有云梯,但云梯的技术含量太高,石国工匠拿到图纸也造不出来。
五千石国军队主要集中攻打西城的南半段,南半段的土地更加平整,更易于奔跑冲击。
三十架梯子中有二十架放在南段,另外十架梯子进攻北段。
“放箭!”
李邺一声令下,三千士兵一起向城下放箭,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奔跑中的士兵不断被箭矢射中,一头栽倒,但石国士兵配备有盾牌,他们高举盾牌奔跑,能抵御住城头上射来的箭矢。
几轮箭矢射罢,射倒了三百余人,这个成绩不是很理想,当然,这也和对方投入的兵力不多有关,第一次进攻,肯定是带有试探性的意图。
数千士兵汹涌冲到城下,架上一块块巨大的宽木板,把两头钉死在地上,这也是小国寡民,无法进行重大工程,李邺的想法是准备挖掘三丈宽的护城河,这样就必须得搭建浮桥,一般的木板没有那么长。
但时间太短,人手也不够,最后只挖了一丈五尺宽,这还是西城,其他三面城墙的护城河还不到一丈。
既然只有一丈五,就不需要搭建浮桥了,找一些宽厚的长木板就可以搭建木桥,石国掌握了情报,事先就有准备。
冲过护城河,一架攻城梯竖了起来,前端铁钩钩住了城头,士兵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向城头爬去,他们将战刀咬在口中,一手举盾牌,一手向上攀爬。
这时,城头上的滚木礌石如雨点般砸下,五六十斤重的巨石迎头砸下,用盾牌抵挡也顶不住,三四名士兵惨叫着翻滚落城,但后面的石国士兵继续不要命地向上攀爬。
城墙并不算高,只有两丈,也就是六米,两层楼左右,投掷滚木礌石稍微缓了一下,便立刻被石国士兵冲到攻城梯顶端,双方发生了激烈交战。
李邺训练的士兵虽然都在水下练刀,但真正在战场上,一支军队不能全部使用长刀,必须多种兵器并用,才能在不同情况下发挥出最大效果。
在敌军攻上城头后,用长刀队列阵而上,杀伤效果极强,但如果和攻城梯上的敌军激战,因为有攻城梯和盾牌的阻挡,长刀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个时候用长矛却是最好的兵器,从各个缝隙戳进去,十几根长矛一起戳过去,攻城梯上的士兵根本就无从抵挡。
不断有攻城士兵被长矛刺穿身体,惨叫着摔下城去,李邺手执破甲槊在城头上巡视激战,对方是试探性进攻,李邺也要求保留实力,比如投石机和火油都没有使用。
另一方面,他也希望通过实战来磨砺新兵,新兵训练得再好,但没有经历实战的考验,永远都是新兵,死亡和鲜血是最好的催化剂,它能使新兵们迅速走向成熟。
二十个营,每个营对付一架攻城梯,士兵们轮番上前激战,长矛兵在前面刺杀,长刀队在后面等候,不断有石国士兵冲破长矛的阻拦,一跃跳上城头,但迎接他的却是数十把长刀无情的砍杀。
这套战术虽然安排得颇为精密,但战场上的形势却是瞬息万变,绝不会那么精密,两丈高的城墙足以让攻城士兵想到其他的上城办法。
“敌人上来了!”士兵们大喊起来。
李邺也吃了一惊,只见从各个城垛口涌上来无数石国士兵。
李邺立刻意识到自己轻敌了,敌军绝不会老老实实爬攻城梯上来,他们也开始搭建人梯攀爬。
“长刀队杀上去!”
李邺大吼一声,冲上了上去,挥动破甲槊连续劈出,十几颗人头被砍飞了出去,他一路砍杀,连杀数十人,整个城头都变得血腥起来。
一千五百名长刀士兵和冲上来的敌军激战,虽然他们都是新兵,但他们出刀速度极快,连连得手,原本无数石国士兵涌上城头的强劲势头又被守城士兵硬生生压了下去。
稍喘了一口气,敌军的攻势也缓了一下,但对方也在酝酿着更大的攻势,这个机会若不抓住,战机就会转瞬即逝,李邺不敢再轻敌了,他回头厉声大喊:“运干草上城!”
城头下准备了数百垛干草,每一垛有五十捆,都被火油浸过,放在一辆推车上,两千民夫推着小车上了城头,士兵们用铁叉子把干草直接推下城去,早有士兵准备好了火把,一起扔了下去,干草被点燃了,燃烧迅猛,在城下的熊熊烈火蔓延开了,浓烟滚滚。
城头上的士兵被熏得睁不开眼睛,纷纷蹲下,但城下士兵却烧得一片惨叫,很多士兵浑身是火,慌不择路地跳进护城河中,数十个人梯也轰然坍塌。
“当!当!当!”
昆都石下令撤军,三千多的士兵如退潮一般地撤退了。
第243章 临危受命
第一次攻城战结束了,五千石国士兵主要是攻打李邺新兵镇守的西城南半段,而西城北半段只有一千士兵进攻,对全局影响不大。
敌军伤亡也主要集中在南段,这一战,石国军队伤亡约两千四百人,其中阵亡过千,大部分士兵都是被火轻微灼伤,伤势不重,稍微治疗又可以继续投入战争。
这是一场试探性的攻城战,通过这次一个多时辰激战,双方都试探出了对方的虚实。
大帐内,石国第二军团将军拉里给众人汇报今天的作战情况。
“很明显,城池南段和北段是两种不同的防御战术,南段的应变能力明显比北段要强,我们搭人梯攀上城头,从南段上城的五百余士兵几乎全部阵亡。
而北段也上城了三百人左右,却有两百六十人成功撤回来,根据士兵们反应,南段城墙上有刀阵和长矛阵,北段城墙上只有长矛阵,敌军十分混乱.”
国王昆都石有点不耐烦道:“讲重点!”
拉里略有些尴尬,连忙道:“简单讲就三点,首先北段城墙防御能力不如南段:其次,攻城梯稍弱了一点,下一战需要增加大型攻城武器,第三就是火战,对方抛出大量干草放火,让我们措手不及,我们损失较大。”
旁边粟特军团首领艾罗特缓缓道:“我参加过十几场攻城战,守城一方使用火很正常,刚开始也让我们很被动,但后来我们便渐渐掌握了破解之策。”
昆都石连忙道:“请教将军,如何破解对方的火战?”
艾罗特笑了笑道:“办法有两个,一个是转移,一旦守军放火,攻城方可以迅速转移到无火之处继续攻城,他们不可能把整个西城外都放火,那不现实。
第二个办法是,成立一支灭火军,阿拔斯哈里发用的就是这个办法,攻打大马士革时,守军就动用了波斯人发明的军用火油,一桶桶向下倾倒点燃,这种火油用水泼不灭,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泥土覆盖,它们就难以燃烧,哈里发特地组织五千人专门对付这种火油。
但拔汗那没有必要,我看守军是用干草点火,它们背后就是护城河,士兵可以直接用叉子把干草推进护城河中,一千人足够。”
众人都纷纷叫好,拉里也道:“今天确实是太突然,大家都没有半点准备,如果事先知道对方会放火,我们就不会那么狼狈,我也赞成艾罗特将军的办法,组建一支专门的军队进行防火。”
众人都向昆都石望去,他是主将,需要他来决定明天的作战,昆都石沉思片刻,果断道:“明天继续攻城,我建议动用一万两千军队,石国出七千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