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221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是吗?那什么时候李少尹才知道对方是谋逆造反?”

  这时,韦见素重重咳嗽一声,打断了张均的提问,“张相国,你提的问题之前已经在政事堂反复讨论,形成了决议,我们都认为这是突发事件,县衙报告及时,府衙处置果断,军队表现得力,唯一的问题就是县衙对弥勒教的无视和纵容,所以县令被免职处理,你认为还有什么必要反复提及官府在这件事上的表现呢?”

  天子李隆基也表态道:“张相国,既然政事堂已经做出决议,就不要在这上面纠缠了。”

  张均实际上通过李岱来引出李邺滥杀无辜,然后李岱作为父亲和京兆少尹纵容儿子滥杀。

  这一点非常阴险,因为如果是最后才知道对方有造反意图,那么李邺刚开始的杀戮就是滥杀平民百姓了。

  实际上,这也是张均在反复调查后发现的唯一漏洞,李岱是在最后才拿到誓盟书,而在此之前,弥勒教应该被认定为在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那么就不该杀人。

  就算事后拿到证据,可以免除罪责,但杀人的动机不正就是道德问题,哪怕为了救父也一样会认定为滥杀无辜,从而引来道德上的严厉谴责。

  汉唐以来,历朝历代在道德上的惩罚都非常严厉,明确要求官员德行为首,能力为次,一旦认定失德,李岱父子铁定会被双双罢官免职。

第332章 朝会之争(三)

  这时,李岱也忽然意识到了张均的陷阱,他连忙高声道:“陛下,微臣还需要说明一点,请陛下准许!”

  李隆基点点头,“你说!”

  李岱解释道:“回禀陛下,微臣确实是在最后拿到了袁弥勒等人的造反证据,但那只是证据,但微臣并非到最后才察觉到他们要造反。

  事实上,微臣在谈判时就发现了对方的险恶意图,袁弥勒提出了云阳县成立农民自治会的条件,要求官府退出云阳县,微臣就意识到他们要造反,微臣一方面假装和他们谈判,稳住他们,一方面派捕头彭海盐紧急赶往京城报信。

  陛下,主簿刘彦和捕头彭海盐是相关证人,他们也被特批参加朝会,就在后面,陛下可以询问他们。”

  李隆基给旁边传事宦官使个眼色,宦官立刻高声道:“宣刘彦和彭海盐上殿作证!”

  刘彦和彭海盐就站在最后,李岱的话他们听得清清楚楚,他们上前跪下行大礼参拜,刘彦道:“回禀陛下,李少尹所说无误,微臣负责记录,详细记录下了谈判过程,微臣也意识到对方要造反。”

  彭海盐也道:“李少尹命令小人立刻赶回京城报告对方要造反,小人从仓库后面气窗翻出去,在庄园门口遇到了小李将军,我向他说明了情况,他说区区几百个乱贼不需要惊动军队,他一个人就可以收拾了。”

  这话太霸气了,大殿上一片哗然,大臣们纷纷议论,殿中侍御史卢铉高声喝道:“朝堂请保持肃静!”

  大殿上顿时安静下来,李隆基点点头,“朕知道了,你们先到一边,等会儿还需要你们作证,韦相国,继续第二个议程!”

  追究官府的责任这一条就算过了,张均有点急了,向旁边的陈希烈猛使眼色,陈希烈看了一眼杨国忠,见杨国忠面无表情,一言不发,陈希烈也闭上了嘴。

  事实上,张均对李岱发难,杨国忠也不是很赞成,因为这会牵连到京兆尹鲜于仲通,而且杨家内部也有分歧,杨国忠索性装作不知情,让张均和郑昂去咬李岱父子。

  韦见素缓缓道:“第二个议题是关于防止第二个云阳事件出现,这件事微臣作为执政事笔,就由微臣来说一说吧!”

  李隆基点点头,“韦相国请说!”

  韦见素走到大殿中间道:“其实刚李少尹已经说得很清楚,从八月开始,病虫害严重,秋收锐减三成,农民难以承受,微臣这些天专门派人去关中各地调查,西面的岐州稍微好一点,秋收只减少一成,但京兆府各县,以及华州和同州,今年的病虫害都非常严重,最严重的并不是云阳县,而是奉先县,秋收锐减四成。

  各地已经出现了农民聚集要求减租减税的苗头,有十几个县都出现了数千人和数万人不等的聚集,微臣非常担心那些亡命之徒会趁机蠢蠢欲动。

  我们镇压了一个袁弥勒,一定还会有孙弥勒、赵弥勒等人出现,所以微臣借这个机会强烈建议,恳请陛下立刻下旨减租免税,防止关中出现造反风潮。”

  为什么现在才提减租减税?其实韦见素早就提了,但政事堂审议不通过,杨国忠不同意减税,而且杨国忠理由也很充分,没有证据证明别的地方也严重减产。

  韦见素也知道,如果再在政事堂提出方案,十有八九还是不会通过,所以利用大朝会做出决议,就直接绕过了政事堂。

  这也是大朝会的特点,一旦没有群臣强烈反对,天子在大朝会上做出决定,那就不用再通过政事堂表决了,也算是对君权的一种认可。

  李隆基点点头,问太子李亨道:“太子认为如何?”

  李亨欠身道:“回禀父皇,儿臣认为社稷为重,同意韦相国的建议,不过朝廷可以减免税负,但租子关系到私产,儿臣愿意做个表率,儿臣名下所有庄园今年全部免租。”

  李亨这一步棋下得很高明,他对自己动手,首先就占据了道义,逼父皇不得不跟,一旦父皇跟了,那么减租免税就顺理成章了。

  李隆基本想再问一问杨国忠,让杨国忠作为右相国来正式下决定,可他又担心杨国忠会反对韦见素,说出财政不足的话来,在道义上就有点站不住脚了。

  李隆基便点点头道:“皇儿说得很好,所谓民贵君轻,社稷为重,朕自然不会让广大关中臣民生活困苦,朕同意减税,至少要减五成以上,另外,朕宣布皇庄今年全部免租。”

  众臣一起躬身夸赞,“陛下圣明!”

  李隆基笑着点点头,“大家都有点困乏了,我们加快速度,进行第三个议程!”

  韦见素高声道:“第三个议程是侍御史郑昂弹劾云麾将军李邺在云阳县万马庄园滥杀无辜一案,请双方陈述!”

  弹劾案放在朝会上讨论当然不是第一次,但一般都是御史台官员或者其他谏议大夫直接在朝会上提出弹劾,更多是一种出其不意的策略,但已经弹劾了,再拿到朝会上讨论,这却是第一次。

  一般而言,弹劾书递到御案上,要么是天子直接批准,弹劾成功,但更多是情况是天子批复进行三司会审或者大三司会审,要么就直接驳回,从来没有说拿到朝会上讨论。

  很多大臣都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天子对这个弹劾案态度暧昧。

  郑昂也感觉到了天子态度不明朗,但他没有办法,他是得到杨国忠的授意才进行弹劾,没有杨国忠的同意,他不敢撤销弹劾,尤其现在弹劾进程已经到了朝会上,如果弹劾失败,会严重影响他的仕途。

  郑昂出列,躬身行礼道:“启禀陛下,微臣调查过,弥勒教的五百护卫并非袁弥勒的随从,而是他临时高价聘来,不过是本县的地痞无赖,拿点钱混日子,他们罪不应死,却惨遭残酷屠杀,滥杀无辜,实在不是一个大唐将领该做的事情。”

  郑昂一点也不蠢,他知道大唐将领杀人的情况多得去了,唐太宗李世民不知杀了多少人,那些开国将领哪个不是双手沾满鲜血。

  所以郑昂就把李邺的杀戮行为扣死在‘滥杀无辜’四个字上。

  李邺冷笑道:“阿布思手下还不是地痞无赖,而是老实良善的牧民,哪个罪该万死了,还不一样被唐军屠杀,你怎么解释呢?”

  郑昂怒视李邺道:“那不一样?平时是牧民,上了战场就是敌人,和牧民没有关系了。”

  李邺笑道:“有什么不一样呢?难道你认为数百人拿着长矛弓弩虎视眈眈盯住朝廷官员,他们是在秋游吗?”

  大殿上一片哄堂大笑,李隆基也哑然失笑,这小子,蛮会说的嘛!

  郑昂胀得满脸通红道:“仓库不是战场,他们没有杀任何人,只是在维持秩序,在朝廷没有定罪之前,他们就只是一个宗教团体,因为他们面对十几万信徒,所以招募的武士多了一点,这很正常,万马庄园有十几万人信徒聚集,五百名武士维持秩序,难道不正常嘛?你偏要不分青红皂白屠杀他们,这不是滥杀无辜,是什么?”

第333章 朝会之争(四)

  李邺摇摇头道:“太荒谬了,我真不知道你这个侍御史是怎么混上去的,你究竟给上司送了多少礼?”

  韦见素忍不住斥责道:“李将军,就事论事,不要人身攻击?”

  “好!我们就事论事,我请问郑御史,他们招募五百护教武士,合法吗?”

  “这个……”

  郑昂忽然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了?朝廷根本不允许一个组织招募百人以上武士。

  二十人以下由县衙批准,五十人以下由府衙批准,百人以下由政事堂批准。

  唯一超过百人的武士团体是天子特批的,就是杨家的青山楼。

  所以长安的各个势力都是打擦边球,开办武馆招募学员,庄园组织佃农农闲时训练,其实就是训练庄丁。

  弥勒教招募五百名武士显然是严重违法,既然是严重违法,你就不能把他们说成无辜受害者,要知道朝廷镇压非法大量招募武士也是很残酷的,如果不投降,如果反抗就视为造反,都是格杀勿论。

  郑昂知道自己忽略了关键合法性问题,他只得硬着头皮道:“李将军,不管他们是否合法,但他们并不知道袁弥勒要造反,他们只是拿钱过来维持秩序,如果知道要造反,相信他们谁都不会为那点钱做掉脑袋的事情。

  但你却不给他们机会,一上来就将他们斩尽杀绝,难道你认为自己所作所为符合道义?”

  满朝文武官员都暗暗摇头,郑昂要输了,失去了合法性,他的任何解释都变得很牵强,强行要把李邺往不合道义上引。

  合法性,一招制敌啊!

  李邺笑了起来,“第一,我不是嗜杀之人,我在庄园门口遇到了彭海盐,他告诉我,袁弥勒要造反,实际上我也看出来了,大部分农民都拿着锄头木棍,参加宗教活动可不需要这些武器,既然要造反,我就要镇压,我是大唐皇族,维护大唐社稷是我的责任。

  第二,我给那些武士机会的,我出现时,让他们滚,但他们一个都不滚,拿着刀向我杀来,难道非要等他们把我斩为肉酱,他们才会幡然醒悟,立地成佛了?我可不是和尚,不会割肉饲鹰。”

  大殿上顿时响起一片会意的笑声,让他们滚,他们不滚,还要杀我,这个理由很强大啊!

  李邺走了几步,又冷冷道:“郑御史,你太幼稚了,我之所以杀了两百多人,首先是他们要杀我,他们太自信了,两百多人对付一个人,难道还对付不了?全部不要命地冲上来,在仓库顶上,难道是我把他们揪上去的?”

  郑昂正要说是你故意把他们诱引上去的,但李邺一摆手,打断他的话,斩钉截铁道:“郑御史,我这样告诉你,如果我真是嗜杀之人,五百名武士一个都休想活命!”

  这话很霸道,但所有人都相信是真的,郑昂也无语了,半晌他哼了一声,“你强词夺理罢了,嗜杀和滥杀无辜没有关系!”

  李邺摇摇头,“我们就来说说这个滥杀无辜吧!你一心想把我扣上这四个字的罪名,我索性替你解开它。

  圣上在开元三年曾经下过一道旨意,原话我忘了,但意思就是说,超过百名武士的非法组织,如果遇到朝廷强力镇压,若不肯投降,可以杀无赦!”

  郑昂眼睛一亮,他终于抓到李邺把柄了,那就是越权问题。

  “李将军,很抱歉,独孤大将军可以镇压,可以杀无赦,因为他是奉旨去平定骚乱,而你不是,你是擅自前往,你是河中都督,你没有权力镇压关中的非法武士,就算你没有滥杀无辜,但首先你就越权了。”

  李邺挖了这个陷阱等着他呢!

  李邺摇摇头道:“你错了,我有权力镇压他们!”

  郑昂得意洋洋道:“说说看,你有什么权力,你凭什么?”

  李邺从怀中取出一物,在他眼前一晃,“就凭这个!”

  郑昂一下子张大嘴,就像被雷劈中一样,大殿内一片哗然,李邺手中之物,竟然是一面天子金牌!

  李隆基也没有想到李邺手中还有一个大杀招,那就是自己的金牌,有这面金牌,郑昂的弹劾就成笑话了,既然授予金牌,就允许他先斩后奏,这其实和尚方天子剑一样的效果,加上他又有御史头衔,那一刻,他的所作所为其实就是代表了自己。

  李隆基重重咳嗽一声,大殿内立刻安静下来。

  李隆基缓缓道:“无论法理上,无论道义上,无论责权上,也无论情况的严重性上,朕都完全赞同李将军的处置方式,朕不认为他是滥杀无辜,他是在保卫大唐江山社稷的战场上厮杀,郑御史,朕不同意你的弹劾,你把弹劾书拿回去吧!”

  郑昂面色苍白,躬身道:“微臣遵旨!”

  李隆基又对满朝文武道:“云阳事件来势汹汹,却又瞬间烟消云散,这不是偶然,这是李将军立下的功劳,更让朕欣慰的是,他杀了那么多助纣为虐的武士和野心勃勃者,却没有伤害一个无辜农民,这是极为难能可贵,所以朕要封赏他,李将军!”

  李邺连忙行礼,“微臣在!”

  李隆基笑道:“以你在河中之战的功劳,朕就打算封你为郡王,但又觉得你太年轻了,再等几年,但现在看来,不封不行了,从现在开始,朕正式封你为高昌郡王。”

  大殿上数百名文武官员投来一片羡慕的眼光,这是无比高光的时刻,李邺也感动了,跪下行礼,“微臣谢陛下隆恩!”

  太子李亨的脸色却不太好,他这才明白过来,父皇开这个朝会根本就不是讨论什么云阳事件,而是准备公开册封李邺,他略施手腕,便把原本偏向自己的李邺给拉拢过去了。

  其实李亨不知道,他的父皇封李邺为郡王,并不是为了拉拢李邺,父皇根本就不知道李邺偏向于他。

  而是因为天子李隆基拿了李邺给的十五万贯钱,自己拿了下属奉献的重金,老婆得到了下属奉献的宝石,古往今来,任何一个领导都要有所表示。

  封王是天子一句话,但后面还有很多事情,他是皇族,首先宗正寺就要忙碌半天,还有吏部和礼部,还要准备官服,要铸印,调整俸禄,这一次礼部没有忘记他母亲的封授,当然,唐朝还没有那么完善的诰命夫人制度,宋元明清才正式建立。

  之前李邺封郡公,裴三娘没有得到命妇头衔,是因为她丈夫的官职低了,直到李邺封为郡王,裴三娘才正式得到了郡夫人的封授。

  一般公卿人家,被封为郡王,肯定还要摆酒开席,大宴宾客,以庆贺自己的高升。

  但李邺没有这么多繁文缛节,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黄昏时分,李邺匆匆赶到了祖父李林甫的宅子,李林甫笑呵呵在院子前迎接孙子到来,李邺被封为郡王,也了却李林甫最大的遗憾,本来孙子就有资格封郡王,但被自己的私心给毁了,他一直歉疚到现在。

  直到今天,孙子终于得到了迟来的郡王头衔,让李林甫怎么能不喜笑颜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2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1/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