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凶人是京城过来的,身材很高,是个中年男子,支付了六千贯钱,这人很谨慎,没有走柜坊,而是用三艘船运来铜钱,我找到了运钱的船,证实钱是从京城运来的,但这笔钱两个月前就运来了,房侍郎,那时李渝刚上任不久,可还没有发生农民闹事事件。”
“证据全吗?”
李邺点点头,“这笔钱就放在刘长昆家里,是船夫帮忙搬运的,船夫为了揽生意,留下了地址和姓名,我由此找到了船夫。”
房琯沉思片刻道:“六千贯钱虽然是两个月前就运来,但这笔钱和盗匪杀农民并无直接关系,说不定是先运来作为备用呢?”
李邺取出一封信递给房琯,“这就是刘长昆的控诉信,上面写得很清楚,对方找他就是因为他能联系上王屋大盗王深,而王深的开价都是六千贯,对方的要求就是在郃阳县制造惨案,只不过后来正好爆发了农民聚众事件,房侍郎,难道李渝刚上任不久就准备屠杀本县民众了吗?”
房琯点点头,“如果都督的证人证据属实,我也认为李渝是主谋的可能性不大,他是一县县令,如果他买凶杀人,不管能不能被查出来,他的仕途都会完蛋,这就等于仕途自杀,我相信他不会这么傻,但他处理事件不力,导致惨案发生,甚至隐瞒朝廷,他同样有大罪,至于具体怎么定罪,那就需要天子来裁决了。”
客栈内,李邺和众人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回京了。
张平问道:“就这么结束了?”
李邺笑道:“我的事情结束了,调查组后面还要做很多事情,房侍郎决定找齐所有的伤者和死者家属做口供,还要验尸,还要调查王屋大盗的情况,估计他们还要呆一段时间。”
“李渝会被定罪吗?”
“会定罪!”
李邺叹口气道:“至少死罪不会了,流放也不会了,肯定是罢官免职,关键是他父亲李岫会不会被牵连罢免,郑昂一口咬定是李渝父亲教唆他隐瞒的,这就是官场上的斗争,不需要证据,就看天子最后怎么平衡?但与我无关了。”
这时,王成华和幕僚陈焕走进来,王成华躬身道:“都督,那孩子还回去了!”
“遇到他家人了吗?”
王成华摇摇头,“孩子自己跑回家的,我看见他母亲抱着他哭,我就走了,他家人没有看见我!”
李邺笑着对陈焕道:“收拾东西吧!我们一起回去,我已经给你想好职务了,都督府下面有个判官,就由你来担任!”
陈焕心中感动,躬身道:“卑职无牵无挂,孑然一身,都督走到哪里,卑职就跟到哪里!”
三天后,李邺一行返回了长安。
众人各自回家,陈焕在长安有住处,他要先去看望李林甫,王成华也返回鄠县老家,约好了上元节前来长安集合。
李邺回到自己家里,却意外发现父母已经不住在太平坊了。
门房老寇道:“公子,老爷和夫人都搬去宣平坊了,让你回来后去宣平坊找他们。”
宣平坊就是李府的次宅所在地了,只是没想到父母这么快就搬了家。
李邺稍微收拾一下,骑马向宣平坊而去,
宣平坊位于东市南面,距离常乐坊倒很近,在长安算是一个中等社区,远没有太平坊那样安静。
李邺猜到了母亲为什么急于搬去宣平坊,太平坊太安静了,坊内几乎没有店铺,没有商业,行人都没有几个,出入都是大户人家的马车,没有一点市井的感觉。
这让在永和坊生活了十几年的母亲很难习惯,现在有了新宅,她们当然急于搬走。
宣平坊就完全不同了,它和常乐坊很像,一条主街两边全部都是密集的小店铺,酒馆、茶馆、客栈、酒铺、杂货铺、布店、估衣店、医馆、药铺等等,甚至还有一家宝记柜坊,充满了生活气息。
坊内还有一条河流穿过,水流还算清澈,两边挤满了洗衣服的妇女,到处是一片欢声笑语。
难怪母亲喜欢这里,李邺也有一种忽然回到人间的感觉。
店铺背后便是一条条巷子,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院宅,很多名人的宅子也分布在这里,比如著名诗人贺知章的宅子就在这里。
坊内最大的一座宅子便是李林甫的次宅了,原本也是官宅,天宝二年,天子李隆基把这座宅子赏给了李林甫,成为李林甫的第二私宅,一直是他长子李岫居住。
现在李林甫已经快走到生命尽头,李岫当仁不让地要搬回主宅,否则主宅最后便宜了其他几个兄弟,他才不干。
次宅占地有十亩,是太平坊宅子三倍还要多,当然,裴三娘并没有不习惯,她在张掖的娘家占地近三十亩,比这里要大得多。
裴三娘很快适应下来,府宅里的下人也多了不少,唐朝豪门权贵的下人基本上都有人身依附,世世代代都为一个主人服务,一般主人也很器重这种世代家仆,待他们不薄,使他们生活舒适,衣食不愁。
甚至一些家仆也仗着主人的权势在外面欺压弱小,胡作非为,这种事情太多了。
李林甫当了二十年相国,权倾朝野,他府上的世代家仆当然很多,有数百户之多,基本上都分给了子女,包括李岱也有不少世代家仆,他们跟随主人去润州,又从润州返回长安,裴三娘身边几个侍女,就是世家仆的女儿。
其实《红楼梦》中也有很多世代家仆,地位比较高,比如赖大家的,林之孝家的、周瑞家的等等。
这次李氏分家,对仆妇下人影响也很大,比如李林甫主府上的三大管家就要各自选择了,田大管家还是留在主府,他现在还是大管家。
但二管家刘兴却选择去了次府,为什么?因为李岫把自己的管家带回主府了,挤不动大管家,肯定要把二管家刘兴挤下去,刘兴受不了这个羞辱,便选择来了次府当管家。
虽然次府当管家没有主府那么风光,但好歹也是大管家了,何况前途光明,现在老爷是京兆府少尹,过几年当上京兆府尹,那就是三品官了,更重要是小公子现在已经是郡王,尽管还没有开府,一旦开府,那可就不得了,响当当的高昌郡王府了。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刘兴是李岱母亲杨夫人从娘家弘农杨氏带来的,三十多年时间,从一个小厮慢慢成长为二管家,他自然和李岱的关系很好,对李邺也很好。
刘兴来次府当管家,他可不是一个人过来,同时带来了三十多户世代家仆,都是祖母杨氏这个派系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话一点没错,就连权贵府上的家仆们也是派系重重,各种利益交缠。
三十多户世家仆加起来就有一两百人了,使次府一下子热闹起来,这几天,主母裴三娘忙得不可开交。
李邺回来时,正好遇到一两百名家仆侍女聚集在大院子里,听主母裴三娘训话呢。
第352章 乔迁新居
“各家有各家的规矩,我这里也不例外,我会善待大家,把大家视为家里人,但我的规矩同样严格,有三条规矩是铁律,违反了就直接赶出府,绝不会通融,大家听好了,第一,严禁偷盗,相信各府都一样,一旦发现偷盗,直接扭送官府定罪;
第二,不准通房偷情,一旦发生这种事,没什么好说的,打三十棍,赶出府去,未婚男女有了感情,想在一起,可以找我,我来给你们安排婚事,可如果私下偷情,那就对不起了。”
其实裴三娘说的偷情不是指眉来眼去,拉拉小手,私下送点定情物之类,而是指那种发生不可描述的关系,严格说起来,更多是不允许已婚男女通奸。
“第三,不允许以下犯上,尤其不准对木大娘不敬,昨天有人对木大娘说话不敬,我这里先警告大家,木大娘是我的母亲,是公子的祖母,谁敢对她不敬,我处罚都是小事,被公子知道了,他可是要杀人的!”
几名厨娘吓得低下头,昨天木大娘来厨房找食材,被她们几个斥责,这件事着实把裴三娘惹恼了,才有今天的宣布规矩。
这时,李邺牵马走进来,一百多双眼睛都向他望来,刘兴连忙笑着迎上去,“公子回来了!”
李邺点点头,把马缰绳交给他,“辛苦刘管家了!”
李邺又对众人缓缓道:“我母亲说得很对,木大娘是我的祖母,是我的逆鳞,大家尊重她,我就会尊重各位,厚待各位,哪怕各位的子女在外面杀人犯罪了,我都会想办法帮忙,但如果有人不尊重木大娘,哪怕他的后台是一品高官,我也会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李邺的话说得很重,院子里一片寂静,裴三娘摆摆手道:“大家去忙吧!”
众人都散了,裴三娘迎上来笑道:“邺儿什么时候回来的?”
“我刚到,从太平坊过来,娘!是不是有人欺负大娘了?”
“没有啊!”
“娘!我了解你,如果没有人欺负大娘,你肯定不会把大家聚起来说话。”
“哎!也谈不上欺负,有人不认识大娘,说话就不是那么客气,你大娘是老实人,受了委屈就躲在房间里哭,我今天才知道,我已经把那几个人臭骂一顿,让她们给大娘道歉了,你也不要说得那么可怕,什么死无葬身之地,怪吓人的。”
“我受不得有人欺负大娘,不凶狠一点,以后大娘不会有好日子过。”
裴三娘很了解儿子的脾气,眼睛揉不得砂子,说多了反而会出事端,她连忙转开话题,“邺儿,娘给你准备了一间院子,我带你去看看。”
李邺点点头,跟随母亲来到后宅,裴三娘推开一扇院门,笑道:“你肯定喜欢这里?”
院子很大,占地足有一亩,但没有假山池鱼,也没有花花草草,没有积雪,非常干净、平展,中间铺了一层细沙,周围是青石板,只有墙角有一丛竹子。
南面是一排四间屋,前面是一个走廊,上面有屋檐,走廊上铺着木板,整个风格非常简洁素雅。
“这里不错,很适合练功!”李邺笑道。
这时,一个乖巧地小丫鬟上前行礼,裴三娘笑道:“她叫小红,以后由她负责照顾你的起居了。”
李邺眉头一皱,“娘,过了上元节我就要走了,只有一个月了。”
裴三娘眉头竖起,“一个月就一个月,我安排好的事情,你不要跟我啰嗦!”
李邺无奈,只得点点头,裴三娘又指着客堂道:“你的东西都在客堂呢!还没有拆箱,是大娘给你收拾你,有什么不满你找她去,和我没关系!”
说完,裴三娘满脸不高兴地走了,她现在最恨听到的话,就是儿子说他要走了。
小丫鬟还没有见过夫人发脾气,吓得她战战兢兢站在一旁,李邺也不太高兴,对她道:“你先去吧!有事情我叫你。”
小丫鬟连忙行一礼,转身跑回屋去了。
李邺摇摇头,他真心不喜欢生活中身边跟着一人,啥隐私都没了。
他现在忽然有点理解了,男人为什么都喜欢有一个内书房,不准任何人进去。
中间屋子是他的起居房,地上堆满了十几个箱子,确实没有拆封,他的弓箭、兵器还竖放在墙角,左边是书房,里面很干净,一尘不染,有桌子和坐榻,还有物品箱、书箱和书橱,屋角还有一只香炉。
他又走到右边,右边是卧室,只有一张床榻,床榻上面铺着厚厚的被褥和枕头,墙角那边有一扇小门,也不知通往哪里?
李邺在柔软的床榻上重重躺下,他着实有些累了。
很快,他便开始睡意朦胧起来,迷迷糊糊中,他感觉有人给他脱去皮靴,给他盖上被子,一个瘦小的身影在他身边忙碌,他最终没有醒来,彻底睡着了。
一觉醒来时,已经是下午时分,他坐起身,这一觉睡得神清气爽,这时,他隐隐听见走廊上有人在说话,或许怕影响他休息,声音很小,李邺却听得清清楚楚。
“当道姑有什么意思,吃得又差,睡觉又短,整天不是念经就是练武,你多好,轻轻松松,又能挣钱,门口都是小铺子,那么多好吃的,除了主人不太好,其他都好。”
李邺眉头微微一皱,什么叫‘除了主人不太好?’
“当丫鬟可没有你想的那样好,要看主人脸色,不自由,我才羡慕你,住在山上清修,自由自在,还能修道成仙。”
“哪里能修道成仙?村民都说我师父是仙女,能飞来飞去,实际她是武功高强,在山林里行走如飞,就连烈凤师祖也说,她自己只是比一般人长寿一些。”
这是谁?声音好熟,烈凤的徒孙?
李邺悄悄走到窗边,外面的一幕让他哑然失笑,天空下起了小雪,走廊木板上放着两个蒲团,两个小娘子盘腿坐在上面,背对着自己,旁边摆着热茶和点心,两人一边喝着热茶,一边赏雪聊天。
左边是丫鬟小红,右边是个小道姑,身材纤细高挑,李邺忽然认出来了,就是那个长得异常美貌的小道姑,李腾空的小徒弟,好像叫清羽,脸上曾被自己打过一拳,对自己一直耿耿于怀。
她怎么在这里,难道是.
李邺隐隐猜到了,她师父李腾空一定也在这里,李腾空是父亲的亲妹妹,这么大的宅子只住着父母二人,确实冷清了一点。
李邺又躺回床上,重重咳嗽一声。
小红连忙道:“好像公子要醒来了!”
“那我先回去了,改天找你玩。”
小道姑起身走了,小丫鬟回去收拾一下,墙角的小门忽然开了,小丫鬟竟然从小门走进来,李邺一下子愣住了。
“公子醒来了?”
李邺坐起身,指指小门道:“小门通往哪里?”
“我的房间呀!我就住在隔壁,夜里公子有什么事叫我,我过来也方便,从外面走,太冷了。”
李邺第一个念头就是把这个门堵住,不过听到她说的最后一句话,他就没说出口,夜里她有什么事还得从外面绕,确实太冷了,反正自己只剩下一个月,也无所谓了。
李邺点点头,“刚才你和谁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