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收保护费
几名黑衣圣女慢慢退下,关上了门,房间里只剩下二人,红袍圣女阿灵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情,奔上前,一头扑进了李邺怀中。
两人热烈地相拥相吻,好一会儿,阿灵泪眼朦胧道:“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为什么?”
阿灵低声道:“她们没告诉你吗?银圣女是终生职务,金圣女已经六十余岁,右银圣女也四十多岁,我是二十多岁,这就是接班的安排。”
李邺冷冷道:“什么终生职务,对我没用,过两天你就跟我走!”
阿灵摇摇头,悲苦道:“我若跟你逃走,我自己解放了,但石国以东的祆教女子都会抬不起头,所有耻辱都由她们来背负,我做不到。”
李邺脸一沉,“那我们就这么算了,我今天见你最后一面?”
“不!不!我也在想办法?”
“你能有什么办法?”
这时,外面有咔咔的脚步声从远处传来,阿灵急道:“我有一个办法,你听我说,没人知道我们的关系,你是代表碎叶官方来见我,你可以明确要求圣女会重视东方,圣女就会派我去碎叶光明寺坐镇。”
“能实行吗?”
阿灵点点头,后退几步,一本正经地坐在椅子上,门开了,又走进来一名红袍圣女,从额头皱纹看,是个中年女子,应该就是右银圣女了。
阿灵起身向她行一礼,“何黛尔,他就是大唐新任河中都督李将军,我从前在长安认识他。”
银圣女上前两步,向李邺微微欠身行一礼,“我代表金圣女米都,欢迎李都督来圣女会访问。”
李邺从她们的姓便猜出她们的国籍,这位是何国人,金圣女是米国人。
他又仔细看了一眼这位何黛儿,应该是何国的公主吧!身体非常清瘦,虽然戴着面纱,但李邺还是感受到她阴冷的气质和瘦弱的脸庞,这是多年清心寡欲带来的容颜变化。
“请坐!”
双方坐下,阿灵正襟危坐,平静地坐在右银圣女一旁,抿着嘴一言不发。
李邺笑了笑道:“不久前我和呼罗珊齐亚德总督达成了正式协议,双方都同意以阿姆河为界确定大唐和大食的各自边界,当然,边界这个词对河中各国可能有点不太公平,那我就换一个词吧!势力范围,大食承认了阿姆河以东都是唐朝的势力范围。”
何黛尔眉头微微一皱,略有些不耐烦道:“李将军,这种战争或者政治应该和我们没有关系!”
“有关系!”
李邺的目光变得咄咄逼人,“如果是大食赢了,您认为大光明寺还能存在多久?”
“但现在是唐朝赢了。”
“所以说有关系!”
李邺又将语气平缓下来道:“唐朝虽然不干涉宗教信仰,但唐朝民众普遍信仰佛教和道教,对祆教没有什么印象,碎叶不太一样,可以说碎叶是几种信仰的交汇地,随着大唐建立河中都督府,道教和佛教很快要来碎叶,然后以碎叶为根基,向西发展,银圣女有没有想过祆教的未来?”
红袍圣女点点头,“我明白李都督的意思了,确实,我们对东方重视不够,我们会考虑!”
李邺起身道:“我在撒马尔罕还要呆五天,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随时来城外军营找我,告辞了!”
他意味深长地看了阿灵一眼,起身告辞走了。
回到大营,士兵禀报道:“康国宰相安博尔求见,已经等了好一会儿了。”
李邺点点头,来到侧帐,等候在这里的安博尔连忙起身行礼,“打扰将军休息了!”
李邺笑了笑道:“我出去走一走,让史相国久等了。”
安博尔年约五十岁,全名叫做史安博,是小史国人,但一直在康国做官,一步步从一名税官做到了宰相,非常精明能干。
李邺请他坐下,又让士兵上茶,安博尔道:“再过几天是新国王的就职仪式,李将军要参加吗?”
李邺摇摇头,“就职仪式要十天后,我会派人代表我参加,但我没有时间,再过几天我就得回去了。”
“我们可以提前举行典礼,如果三天后呢?”
李邺笑了笑道:“三天后倒是可以!”
“这次李将军来康国,不是专门为参加典礼而来吧?”
李邺淡淡道:“史相国不用套我的话,你如果想知道我的来意,我可以明明白白告诉你。”
“在下愿闻其详!”
“去年说好的,粟特各国国王要去大唐朝廷向天子谢罪,但你们一个都没有去,有人派了王子去读书,但有的什么反应都没有,还没有拔汗那虔诚,王子代表国王向大唐皇帝进献了国礼,一座重达千斤的九鹿鼎,全部用黄金铸成,让大唐皇帝非常满意,国王默多父子由此封王,相比之下,你们就有点藐视大唐朝廷了。”
说到这,李邺的语气变得很严厉了,“你回去告诉康斯坦丁父子,如果他们不愿意做国王,康华的后人还生活在长安。”
安博尔满头大汗解释道:“我们没有去长安不是故意藐视朝廷,而是有特殊原因,因为去年秋天,大食国发生内乱,阿布.穆斯林被哈里发阿拔斯处死,原本准备去长安的曼苏尔也取消了行程。
我们害怕大食军又重新杀回河中,所以提心吊胆,哪里也不敢动,一旦大唐和大食正式达成协议,我们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一定去长安朝觐大唐天子。”
李邺点点头,“既然如此,我再给你们一次机会,最迟明年春天,一定要去长安觐见!”
现在已经是九月上旬,他们就算现在出发,走到北庭就会被大雪堵路,只能明年春天出行。
“明天春天,我们一定去长安!”
李邺又道:“这次我并不是来兴师问罪,我来康国有四件事,第一,我代表大唐朝廷已经和齐亚德达成了边界协议,双方以阿姆河为界,这次我是特地来视察阿姆河。
第二、参加新国王的就职仪式。
第三,俱战提已经被我拿下,关于俱战提的归属,东曹做不了主,需要粟特人集体做决定。如果粟特人决定不要俱战提,那我会把它交给拔汗那。
第四.由于朝廷没有安西和北庭的税权交给河中都督府,我们财政比较拮据,我希望由河中诸国负担我们一部分军费开支,至于向朝廷进贡,我觉得送一坛当地泥土会更有意义。”
安博尔心中猛的一跳,他忽然明白了,之前说了半天都是前奏,关键是最后一条,要河中各国每年向唐军交保护费。
安博尔匆匆赶回了王宫,国王父子还在眼巴巴的等着他呢!
康斯坦丁急道:“情况怎么样,你不要急,慢慢说。“
安博尔点点头,便将他和李邺谈话一一复述。
康斯坦丁听到康华这个名字,脸刷地白了。
康华曾经是康国国王,开元初年,他去大唐朝觐,留守康国的宰相康巴德在白衣大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夺取了国王大权。
康巴德就是康斯坦丁的曾祖父,以宰相的身份夺取了国王之位,康华从此便再也没有回来,一直生活在长安,他的后代也在长安。
很显然,李邺是在严厉警告他们。
第410章 汉女小康
“他提了什么要求?”
康斯坦丁老奸巨猾,他感觉李邺既然用康华来威胁自己,那一定是想得到什么?
“他提了两个要求,第一个,让我们做出决定,如果我们不要俱战提,他就把俱战提交给拔汗那。”
放弃俱战提是粟特九国联合做出的决定,他们知道大食要抓住这个战略之地,所以他们主动放弃,现在大食势力已被彻底拔掉,那是不是可以接管回来。
“父亲,你的意见呢?”康迈德问父亲道。
康斯坦丁摇摇头,“唐军可不是做慈善,拿下俱战提还给我们,他们看中了俱战提的战略位子,只是取代了大食而已,我去年就说了,谁拿到俱战提,谁就会卷入麻烦,东曹就清楚这一点,他们死活不要俱战提,否则去年哈米尔杀来,肯定会盯上东曹国。”
“可是俱战提还有两万多粟特人啊!”
康斯坦丁冷笑一声,“土地是死的,但人是活的,俱战提原本是有十几万人,现在只剩下两万,难道其他人都死了吗?不都跑回来了,他要给拔汗那就由他去,我们把人抽光了,拔汗那拿到的也只是一座空城而已,将来大食军再杀回来,拔汗那就一定会成为大食军首当其中的目标。”
“感谢父亲提醒,我明白了。”
康斯坦丁并不太关心俱战提,他又问安博尔,“他第二个要求是什么?”
“他要我们河中诸国负担一部分军费,也就是说,每年交一笔保护费给他。”
康斯坦丁缓缓点头,“这才是他的真正目的,你们记住了,所有的这样那样都是假象,钱才是他的真正的目标,只要给了钱,哪怕我们不去长安觐见,他也不会追究!”
安博尔叹口气道:“教宗说得太对了,我也是这个感觉,他用康华后人来威胁我们,其实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康迈德眉头一皱,“我们每年要给大唐进贡,还要负担他的军费,恐怕太沉重了,父亲,我们难以承受。”
“别急!”
康斯坦丁问道:“他有没有提到进贡之事?”
安博尔点点头,“他提到了,他说只要我们心怀诚意,哪怕是把一罐泥土万里迢迢送去长安,也不是不可以。”
“这个混蛋!”
康斯坦丁骂了一声,笑道:“我就猜到他会打进贡的主意,他不会单独要求我们负担军费,大唐朝廷不允许,所以他就要我们把进贡给他,以进贡的名义负担军费,把金钱给了他,我们对朝廷搞一些虚东西,他负责解释,大唐朝廷就算生气也没有办法。”
“那他每年要多少钱?”康迈德又问道。
安博尔摇摇头,“他没说,就是就要和他谈了。”
康斯坦丁微微叹息一声道:“这个家伙不简单啊!比高仙芝狡猾多了,也厉害多了,高仙芝只会杀人掠夺,这个家伙会让我们心甘情愿掏钱给他。”
次日一早,李邺带着一千骑兵前往阿姆河视察,阿姆河是大食人和粟特人的称呼,在唐朝的地图上,这条河叫做乌浒河。
在大唐王朝和大食国达成的边界协议中,北段便是以阿姆河为界,而南段则以穆加尔河为界。
当然,这是怛罗斯之战的结果,而历史上可是唐军兵败,双方的边界就变成了葱岭,唐朝连碎叶都丢了。
历史上,怛罗斯之战最大的一个后果便是造纸术传到了阿拉伯,唐军战俘中有会造纸的工匠,最后又由阿拉伯又传到了西方。
但也一种说法,造纸术是由拔汗那国传到大食,拔汗那国和唐朝关系密切,从唐朝那里学到了造纸术。
从历史经纬上说,由粟特人把造纸术传到大食更合理一些,他们往来于长安和巴格达,肯定会把唐朝的纸张带去大食,纸张不像蚕种那样被历代朝廷严格控制,粟特人生活在文化极其发达的洛阳和长安,学会造纸术很正常。
阿姆河距离撒马尔罕不算太远,骑马只要一天的路程,阿姆河的这一段也是著名的农业区,分布着一望无际的麦田,但大部分地方都是沙漠。
李邺催马来了阿姆河边,果然是一条大河,河面宽达数里,两岸居民往来靠乘坐渡船,但冬天这里会结冰,也可以直接从冰上往来。
李邺发现对岸有一座城池,马鞭一指问道:“对岸的城池是哪里?”
陪同李邺的官员道:“那边是查尔珠城,属于安国。”
李邺眉头一皱,“粟特九国还有分布在阿姆河以西的吗?”
“有!安国查尔珠城、乌姆城,还有火寻国的普松城都在阿姆河以西,不过它们还是归安国和火寻国管辖,大食并没有强占这三座城池。”
李邺有一种强烈的直觉,大食人并没有把这个阿姆河分界当回事,他们现在签约只是暂时性的妥协,一旦他们稳定下来,实力恢复,一定还会东扩。
粟特九国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们也不会真正臣服于唐朝,对他们而言,距离大食太近,而距离唐朝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