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藏国_分节阅读_第277节
小说作者:高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2 MB   上传时间:2025-05-07 16:22:21

  裴三娘冷笑一声道:“我儿给我说过,只要他给皇帝说一句话,你们都得统统发配云南,别想再回来了!”

  这话是真的,不是威胁,李岫脸色刷地惨白,他把灵位交给身后李屿,向李岱抱拳道:“既然是天子相召,那就是特殊情况,服孝之事,我们不追究了!”

  他不敢和裴三娘对视,转身就走,众人慌慌张张跟着他上牛车走了。

  李岱望着牛车走远,不由长长叹息一声,东西祠的关系算是彻底完蛋了。

  “瞧你这个没出息的,叹气做什么,这帮人欺软怕硬,他们怕死,一定会来讨好你,你等着瞧!”

  裴三娘提着剑怒气冲冲回去了。

  李岱心情复杂地跟着妻子回去了,虽然妻子打了长辈,李岱嘴上不吭声,但心中却暗自痛快,四叔上次打了自己一拳,眼角的乌青几个月才好,四叔也有今天啊!

第419章 忍辱负重

  从次宅铩羽而归,所有人都责怪李岫冲动,不考虑后果,置他们于危险境地,裴三娘说得没错,只要李邺在天子那里说几句话,他们都得被流放。

  众人把责任都推在李岫身上,李林浩更是哼哼唧唧,说自己因公受伤,硬要去了三十贯医药钱,最后只留下李岫一个人坐在房间里生闷气。

  这时,长子李渝走进来,躬身行礼道:“孩儿能否给父亲说几句?”

  李岫看了他一眼,冷冷道:“你又想说什么?”

  “孩儿觉得这次有点蹊跷。”

  “什么蹊跷?”

  “孩儿去问了几个朋友,他们都不知道五叔复职之事。”

  李岫一拍桌子怒道:“你还叫他五叔?”

  李渝连忙躬身道:“父亲息怒,听孩儿把话说完。”

  李岫强忍怒火道:“你继续说!”

  “父亲,既然这件事还于一个内部的状态,李淮又怎么会知道?他解释是太学同窗告诉他,但孩儿怀疑,是宇文家族把消息告诉他,他先告诉孩儿,孩儿不为所动,他又告诉了四叔,四叔才告诉父亲.”

  “你到底想说什么?”李岫不耐烦地打断儿子的话。

  “孩儿怀疑李淮时宇文家族安插在我们家族内的一颗棋子,专门挑拨离间,破坏东西两祠之间的关系。”

  李岫心中的怒火又渐渐盛了,他咬牙道:“你的意思是我愚蠢,中了别人的挑拨离间之计,李岱光明磊落,抢了我的爵位是应该的,为父亲只守孝一年是应该的,是我无理取闹?”

  “孩儿没这个意思,孩儿只是说,东西祠本来是一家,不应该中了别的挑拨之计,闹得势同水火,让祖父九泉之下难以瞑目!”

  李渝的最后一句话如刀一样戳进了李岫的心中,他一年来所经受的委屈和对付父亲安排不公平的怨恨一下子爆发了。

  李岫冲上去,狠狠一巴掌把李渝打翻在地,指着他大骂:“你这个吃里扒外的狗东西,给我滚!滚!”

  李渝的自尊心遭受了巨大打击,他捂着脸,起身一言不发地向外走去。

  李岫指着他的背影大骂:“我还轮不到你来指责,你再敢替东祠说话,我打断你的腿!”

  李渝是一个很骄傲的人,从小生活在嫡长孙的光环中,是公认的祖父事业继承人,在温室中呵护长大,得到祖荫当了官,一路平步青云,甚至当上了郃阳县县令。

  他很单纯,根本不懂人心险恶,在郃阳县,他险些被置于死地,最后是李邺救了他。

  他痛苦了整整一年,但他并没有在痛苦中沉沦,反而在痛苦中渐渐醒悟了,他意识到李邺确实比自己强得多,祖父把继承人定为李邺而不是自己,是完全正确的,他也领悟到了祖父最后分家的决断,把优秀和糟粕切割,让家族在优秀的那一头延绵下去。

  李渝终于意识到自己最大的不幸就是有一个愚蠢、贪婪的父亲,屡屡被人利用却不知道悔改,但自己又无法摆脱,他只能在忍耐中一天天度过,但今天,父亲绝情的一巴掌,使他心中的情绪也爆发了。

  次日中午,在咸阳县一家酒楼内,李渝和李洵相对而坐,李洵给他满了一杯酒,“你父亲在气头上,等他气消一消,再慢慢劝他。”

  李洵去年科举明经科考中七十四名,成功考中了省试,又得到高力士的帮忙,通过了吏部铨试,任命为咸阳县主簿,在京畿赤县当主簿,这可是正九品上阶,从来都是让人羡慕的肥差,就连进士也没有这个机会,李洵居然软得到了,虽然是高力士帮忙,却是李邺的面子,和他祖父李林甫没有关系。

  李渝虽然很骄傲,瞧不起庶孙,但李洵是个例外,李洵聪明,读书勤奋刻苦,让李渝对他高看一眼,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李洵和李邺私交极好,这一年来,李渝经常来找李洵说话。

  李渝叹口气道:“我觉得李淮有问题,这次绝对是他故意挑拨离间,他先是找到我,我没睬他,他又找到了四叔,才挑拨成功,你也知道四叔那个人,一直深恨五叔。”

  李洵点点头,“李淮确实有问题,阿邺安排人去调查过他,他就是宇文家族一员,是宇文辉的儿子,名字挂在嫡孙一栏中,年年都参加宇文家族的祭祀,他怎么可能回到李家当个偏房子弟?所以他肯定是宇文家族派来的奸细。”

  “但我没有证据,我怎么揭发他?”

  李洵笑了笑道:“你知道阿邺明明知道他是奸细,却不动他,为什么吗?”

  “我也想知道为什么?”

  “阿邺是这样告诉我的,宇文家族一心一意要将李家置于死地,他们采用过各种手段,相比之下,他们利用李淮来挑拨东西祠的关系,他们付出的代价虽然最小,但我们遭受的损失也最小,如果现在没有办法报复宇文家,那么就不要打破目前的状态。”

  李渝点点头,“我明白了,但我要收集他们的罪证,总有一天和宇文家清算。”

  犹豫一下,李渝又道:“麻烦十六弟告诉四叔,我父亲的所作所为并不代表我!”

  李洵微微笑道:“阿邺评价过你,我觉得他对你看得比较公正!”

  “他怎么评价?”李渝紧张问道。

  李洵缓缓道:“他说你是一个忍辱负重之人,将来东西祠重新合并的希望就在你身上。”

  李渝眼睛一亮,“他真是这样说的?”

  李洵点了点头,“他说他不会看错人,说你知耻而后勇,一定会在官场上重新站立起来。”

  李渝只觉一股酸楚的感觉直冲眼睛,他眼睛湿润了,低低声道:“忍辱负重,他说得对,这也是我要做的事情。”

  天宝四年,回纥骨力裴罗击杀后突厥白眉可汗,一部份突厥部落向唐朝投降,而另一部分则西迁到可萨汗国,依附副王阿史那萨布,壮大了阿史那萨布的力量。

  权力矛盾和信仰矛盾在不断积累,就在去年怛罗斯之战后,河中格局大变,它煽动的蝴蝶效应影响了西方,丝绸之路的利益将重新分配,在东罗马君士坦丁堡的支持下,葛萨人终于和控制他们近百年的突厥人翻脸,可萨汗国内战爆发。

  经过大半年的多次战争,突厥势力最终失败,被葛萨人赶出了可萨汗国,阿史那萨布和贵族们商议,一致决定迁回夷播海和伊丽河谷,重建新突厥汗国。

  可萨突厥势力回迁,不仅严重威胁到唐朝的利益,也威胁到了葛逻禄人、突骑施人、塞人和乌苏人的生存,突厥回迁,必然会吞并他们。

  葛逻禄婆匐部出兵一万,由酋长亲自统领,其他各部没有军队,但他们联合出羊五十万只,作为后勤军粮。

  唐军也出兵一万三千人,由李邺统领,三月初,包括唐军、宁远军、葛逻禄军在内的两万三千联军浩浩荡荡向西进发,后面则跟随着各部落的五十万只羊。

  与此同时,阿史那萨布亲自率领一万七千突厥骑兵向东进发,开始了回迁东征,六万多家眷则暂时留在咸海以东的班达尔城,等东征军拿下伊丽河谷后,他们才开始正式东迁。

第420章 大战来临

  三月中旬,唐军和葛逻禄军队已跋涉千里,抵达了萨雷苏河附近,这一带也是突骑施人的领地,但这支突骑施部落不是依附唐朝的突骑施人,而是从夷播海南部迁徙过来。

  整个部落只有三千多户,生活在萨雷苏河流域狭窄的草原上。

  突骑施人也嗅到了大战来临的气息,连忙向北撤退。

  这天中午,唐军抵达了卡拉科因湖,在湖边扎下大营,同时派出十路斥候赶赴各地寻找敌军的踪迹。

  在西北方向由一支三十名唐军骑兵组成的斥候队伍,由校尉杨利统领,杨利也是当年跟随李邺保卫安乐县百姓的手下,攻灭阿布思军队后,他升为队正,被李邺调到河中军后,又连升两级成为斥候营校尉。

  杨利精明能干,有才华,只是出身低微,没有太多出头的机会,李邺大胆提拔他为最考验能力的斥候军校尉。

  相比之下,王羽和吴泰年纪就比较大了,都超过四十岁,李邺念旧情照顾他们,也让他们出任校尉,不过是出任屯田军校尉,负责种地屯田,跟随高适,算是养老职务。

  杨利率领三十名唐军斥候沿着森林外围疾行,这一带丘陵起伏,分布着大片森林,但起伏的地形又容易遮蔽人的视线,很容易和敌军擦肩而过。

  所以杨利想到的办法就是奔行数十里,然后上山,在高处探望,如果没有发现敌军则继续前进。

  入夜,三十名唐军在一片森林内休息过夜,休息处也选择山丘顶部,再由一名士兵在大树上眺望,周围数十里都能看到。

  众人吃完干粮,喝了水,正要裹着毯子入睡,忽然,大树顶部传来了连续夜枭的鸣叫,这是发现敌情的警报。

  杨利连忙把众人叫醒,收拾东西,他亲自爬上了大树,问道:“发现了什么?”

  “校尉请看!”

  哨兵一指远处,杨利看得很清楚,相距约数里外的另一座山丘脚下,有火光在闪动。

  “校尉,会不会是另外一支咱们的斥候队?”

  “不可能!”

  杨利果断道:“出发之前都督再三严令,夜里不准用火,大家都有数,应该不是我们的队友,我们下去!”

  两人爬下大树,队伍已经收拾好了,杨利和哨兵简单收拾一下,众人牵马下山了。

  杨利让两名士兵看守战马,在百步外等候,他则率领其余手下呈扇形向燃火处靠拢。

  看清楚了,果然是一支突厥探子,约十人左右,正点了一堆篝火烤肉,这些可萨突厥兵谈笑风声,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来临。

  杨利对两名旅帅低声道:“我去引开一人,你们放箭射杀其他人!”

  两名旅帅连连点头,杨利带着几名士兵走了,其他士兵都举起弩箭,瞄准了火光中的突厥士兵。

  这时,森林深处忽然传来‘咔嚓!咔嚓!’枝条连续断裂的声音。

  为首什夫长听到了声音,他以为是野兽出没,便对两名手下道:“你们去看看,是什么声音?”

  两名手下起身向声响处走去,待两人消失,两名旅帅同时下令,“射击!”

  二十余支军弩同时发射,密集的箭矢射向火堆旁烤肉的突厥士兵。

  士兵措不及防,纷纷中箭倒地,一片惨叫。

  斥候们扔掉军弩,抽出短矛冲了上去,将几名企图反抗的敌军刺杀,瞬间,八名突厥探子只剩下一人还有气,

  这时,两名去查看情况的突厥探子也被杨利和手下按倒,捆绑起来。

  唐军中有两人会突厥语,他们立刻开始审问。

  审问的结果令人振奋,可萨突厥军主力就在他们西面五十里处扎营过夜。

  杨利干掉了突厥探子,率领手下继续向西疾奔而去

  四更时分,他们攀上一座丘陵山顶,向西面望去,只见西面的山谷内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火光。

  杨利在地图上找到了中午取水的小河,以小河为参照物,很快便找到了目前所在之处,他用炭笔在地图上标注了敌军的位置,距离他们的主营地约一百二十里。

  夜里看不清敌军的具体人数规模,只得大致估算一下,在一万到两万人之间,和他们问到的口供相符,口供是一万五千人以上,但不到两万人。

  杨利当即派两名手下赶回大营报告,他则率领其他斥候继续观察敌军。

  第二天中午,李邺接到了杨利的紧急快报,在乞白河附近发现了敌军主力,人数在一万五千到两万之间,距离大营约一百二十里。

  但现在肯定不到一百二十里了,唐军虽然没有走,但对方应该走了三四十里,李邺立刻派人把纳尔曼找来。

  “我们发现了敌军,就在我们西面百里外左右,我们还是按照之前商定的第一套作战策略,唐军从东进攻,你们从西进攻,两头夹击敌军,现在敌军估计还没有发现我们,大酋长立刻率军从北面绕道,绕到他们身后去,然后等待我们和敌军的战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87页  当前第27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77/88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藏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