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经是深秋时节,地下河并不深,仅仅超过膝盖,五百士兵蹚水进入城内。
天色已经蒙蒙亮,正好到了换岗的时候,值夜岗的五百吐蕃士兵回军营睡觉去了,另外五百人则上了城墙。
距离西城门约百步外,两名士兵从地下河的出口钻了出去,吓了几名洗衣女人一跳,士兵连忙向她们摆手,低声道:“我们是唐军!”
几个女人连忙点头,不敢吭声,两名士兵见周围没有敌军动静,立刻回去发出信号,曹广平率领五百士兵,一个接一个钻出来,奔到前面巷子里,
士兵们穿过一座民宅,在民宅的后院向城门张望,城门附近有十几名守军,距离他们只有三十步,旁边就是上城甬道。
西城门敌军不多,城头上稍微多一些,但也只有三十人左右。
曹广平观察片刻,他发现除了强攻之外,没有别的办法,无论如何都会惊动敌军。
一名手下校尉道:“将军,从南面绕过去,贴着城墙走,城洞内的守军看不见我们,可以最快速度上城。”
这个建议不错,也是最可行的办法,曹广平亲自率领三百人向南面绕去,从一条小巷出来,直接贴着城墙奔跑,片刻奔到甬道下。
这个时候,他们距离城门守军只有几步,再向前走一步,对方就看见他们了。
曹广平蹲下做了一个手势,院子里的士兵会意,数十弩箭一起向城门处的守军射去,十几名吐蕃军羌兵措不及防,纷纷被弩箭射倒,一片惨叫。
与此同时,曹广平一跃而起,率领三百士兵冲上甬道,向城头冲去,另外两百士兵也从院子后门冲出来,直扑城门。
守城门士兵的惨叫声惊动了城头上守军,他们探头发现大群唐军士兵出现,惊得他们立刻敲响警钟。
“当!当!当!”警钟声响彻全城,吐蕃军羌兵从各个城头一起向西门奔来。
曹广平已率军杀上了城头,城头上的羌兵只抵抗了片刻,便被数百唐军士兵吞没了,唐军士兵开始开启城门,大门缓缓开启。
数百步外,李开然率领两千五百名唐军士兵从一排民房背后杀出来,向城门处冲来。
五百唐军士兵全部上城,用密集的弩箭射向两边城头上奔来的大批羌兵,双方在城头上展开了激烈的弓弩战。
羌兵最终冲破了弩箭的封锁,杀了上来,和唐军激战在一起。
而这时,城外号嘹亮的角声吹响,“呜——”
李开然一马当先,率领大军杀进了敦煌城,他们终于又杀回来了。
行军一天后,李邺率领大军已经进入沙州,距离敦煌县还有八十里,前面正是上一次唐军被伏击的大柳井,李邺下令全军停止前行,他派人去树林内查探。
瀚海军兵马使刘永催马上前,和李邺并排而行,他低声道:“使君是不是担心安西那边的安危,才急于攻打敦煌县?”
李邺认识刘永,当初程千里率领一万两千瀚海军参加怛罗斯之战,刘永便是瀚海军的副指挥使,是程千里的副将。
当初的怛罗斯之战,李邺的军权可是在唐军中排名第三,仅次于高仙芝和程千里,刘永知道李邺的厉害,对他也比较服气。
李邺微微笑道:“一般而言,我是应该整合一段时间的军队,再出征,这样仓促出征,显得我很没有经验,很稚嫩,刘将军认为,吐蕃军主将会怎么想?”
“会觉得使君是第一次上战场,没有经验,可以一战击破,可问题是,吐蕃军又怎么知道呢?”
李邺笑容中有几分冷意,“他们肯定知道,因为晋昌城内有吐蕃军的探子。”
停一下,李邺又道:“指挥使不用担心,我早就安排好了,这一战我们必胜,将对方全歼,而我们不会伤一兵一卒。”
刘永愕然,把对方全歼,自己却不伤一兵一卒,怎么做得到?
这时,一名士兵来报:“斥候回来了!”
第486章 陷入绝境
片刻,杨利带着一队斥候奔来,翻身下马,上前单膝跪下禀报,“启禀都督,敌军埋伏在前面四十里外的胡柳泽,大约有九千人!”
李邺点点头问道:“对方有多少战马?”
“都是步兵,只看见几十匹马,应该是将领所骑。”
果然不出自己所料,骑兵的战马容易暴露,对方便用步兵来伏击。
“对方有后勤车队吗?”
“没有后勤,卑职看见他们背着干粮袋和水壶,而且数量不多,他们轻兵简行。”
李邺基本都料中了,他又问道:“你们遇到李都督了吗?”
“卑职遇到了,他们应该会在天亮前赶到敦煌县,李都督说,他准备派人从暗河潜入城内,里外配合夺取敦煌城。”
李邺笑道:“从时间上看,他们现在应该已经夺取了敦煌县,不知道吐蕃军发现没有?”
“卑职过来的路上,还发现一队吐蕃探子,他们应该是来探查我们主力军队的。”
李邺淡淡笑道:“那就不要让他们失望!”
他当即喝令道:“传令全军出发!”
唐军主力大军再度出发,浩浩荡荡向敦煌县杀去。
下午时分,唐军距离胡柳泽还有二十里,大军再次停止了前行。
此时,论息颇已经得知唐军已经攻占敦煌县的消息,让他又惊又怒,又有点不知道所措,他隐隐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唐军主力把自己引出来,却派另一支军队绕道偷袭敦煌城,这就是典型的釜底抽薪之计。
他们囤积在城内的粮草、物资、铜器和铁器全部被唐军得到,他们自己一无所有,甚至连几千匹战马也在城内。
‘怎么办?是战还是退?’论息颇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如果退兵回去,主帅饶不了他,肯定会杀他,如果和唐军一战,说不定还能击败唐军。
论息颇始终对唐军主将抱有幻想,他总觉得对方是年轻皇族,肯定没有经验,他对军队也不熟悉,如果一场恶战,自己的九千军队完全可以战胜一万六七千唐军。
如果能彻底击溃唐军,要不要敦煌县都没有关系了,自己可以直接杀进北庭。
想到这,论息颇咬紧牙关耐心等待。
约等了大半天,他派出去的探子也回来了,向他禀报,唐军主力已在二十里外,但停止了前进,论息颇立刻意识到,对方很可能已经发现了埋伏。
既然来了,就不能唐军跑了,他大喊道:“歼灭唐军的机会就在前面,弟兄们,跟随我迎战上去。”
“呜——”
吐蕃军低沉的号角声吹响,九千吐蕃军冲下山岗,跟随着论息颇浩浩荡荡向北方二十里外杀去。
不料,他们杀到二十里外,唐军却不见了踪影,很快有探子来报,唐军又向北撤到二十里外。
论息颇有点迟疑了,这时,副将扎德仁次上前提醒道:“将军,我们的干粮恐怕维持不了多久了!”
论息颇猛地想起一事,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他们只携带了两天的干粮,埋伏之地距离敦煌县很近,可以随时得到补充,他们没必要带太多的粮食。
现在敦煌县失守了,粮食补给没有了,他们只剩下一天的干粮,去哪里补给?
敦煌城外的粮食和牲畜都被他们抢掠殆尽,为了坚壁清野,他们还把周围民众和僧人都全部驱赶进城。
现在反而作茧自缚,把自己给坚壁清野了,而从敦煌县到他们的后勤补给点,至少要走十五天,他们早饿死在半路上了。
论息颇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刻把所有将领召集起来,对他们道:“现在我们只有一条路,和唐军拼命,如果不拼命,我们会全部饿死!”
众将一起大喊:“要死就死在战场上,宁可战死,也绝不饿死!”
大军再次振奋起来,向二十里外的唐军追去。
但李邺的策略就是要断他们的后勤,使他们陷于弹尽粮绝的境地,怎么可能和他们交战。
他们继续后退,吐蕃军拼死追赶,依旧没有追上唐军,天黑时,吐蕃军一口气追出六十里,追到了柳园镇,唐军还是在二十里外。
柳园镇是瓜州和沙州的交界处,是一座只有三十余户人家的小镇,周围都是荒滩和沙漠,远处是起伏的山峦,名字叫柳园,实际上寸草不生,水也很宝贵,要驾马车去西面十几里外运水。
但这里的位置很重要,向西走百里便是星星峡,向东去酒泉,正好是东西、南北两条官道的十字交叉口,也是西域商队的必经之路。
所以也就有了柳园镇,数十户人家,靠做商队的生活维持生计。
数百名吐蕃士兵又饥又渴,冲进了柳园镇,但他们什么都没有找到,一个人也没有,一颗粮食,甚至一滴水都没有,真是坚壁清野到了极致。
论息颇无奈,下令拆除民房,得到一些木头,用这些木头点燃了篝火,他又下令将将领们的几十匹马杀掉,马血给每个士兵喝一口,润润喉咙,开始烧烤马肉充饥。
论息颇目光无神地坐在篝火前,心中无比苦涩,他已经完全看明白了,自己上当了,对方主将根本不是没有经验的雏鸟。
相反,对方是一个老奸巨猾的混蛋,设下了圈套,利用自己的探子传递假情报,把自己骗出来,结果他派人偷袭了敦煌,现在他根本不和自己作战。
怎么办?难道自己真的要全军覆灭在沙州吗?他心中简直绝望了。
这时,副将扎德仁次手中拿一幅地图,走上前道:“将军,卑职看了地图,有一个想法,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论息颇就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连忙道:“你快说!”
“将军,我们不要去追唐军,那只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从这里向北一百八十里外就是大泽,那边是牧场,首先有水,极可能还有很多牧民,我们能搞到羊群,解决了粮食和水后,我们就不管唐军了,直接掉头去北庭,那时,他们就会主动来找我们决战了。”
这还真是一个办法,让论息颇看到了一线希望。
待全军吃完马肉,他立刻率领大军继续向北进发.
李邺率领大军就在他们东面二十里外,士兵也在休息,他们有充足和干粮、水和马料,足以支撑四五天没有问题。
更何况北庭军全部都是骑马而行,倒不一定是骑兵,但都是以马代步。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李邺压根就不想和敌军作战,希望他们自己倒下。
这时,他得到斥候情报,吐蕃军又出发了,但不是向他们这个方向而来,而是向北走了。
这让李邺愣住,北面可是一百多里的沙漠,还有连绵大山阻隔,他们想干什么?
兵马使刘永笑道:“估计他们是想去大泽,想着那边可能有水、有牧民,但他们肯定不熟悉地形,从来没有来过这边,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他们不知道去大泽要跨越沙漠,而且现在是秋天,正是沙尘暴的多发季节。”
李邺想起他过沙州去安西时遇到的沙尘暴,那种感觉之恐怖,仿佛末日来临,让他心中依旧心有余悸。
他笑了笑道:“其实他们不够聪明,既然这边有小镇子,那么附近必然有水源,他们派兵四处寻找,肯定能找到水源,居然舍近求远去大泽,主将的脑袋被驴踢坏了。”
众将一阵大笑,一名将领笑道:“有毛驴也被吃掉了,肯定是没水喝,脑子烧坏了!”
李邺站起身笑道:“传令全军起身,准备出发,我们去沙漠边缘等他们,若他们两天不出来,我们就收兵回晋昌县。”
第487章 天地不仁
有句俗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句话来形容吐蕃军此时的遭遇,太贴切不过了。
在茫茫的沙海中,一支吐蕃在骄阳的炙烤下,无比艰辛地向北行军。